西西河

主题:从文化生活角度杂谈毛泽东主义(引文) -- 龙眼

共:💬275 🌺3296 🌵1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9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置新式整军于何地

            “俘虏敌人,教育整补,变成自己人”应该以新式整军为基础。这可是彭德怀自述里为数不多的大书的亮点。

        • 家园 龙眼回复:辽沈战役胜利的基础就是蒋把良帅放凉

          我随便扯两句,结果引来龙眼兄的千字回复,而且因无法直接回帖而短信。龙眼兄的观点有许多让我很生气,但是这样的积极讨论态度还是值得赞赏的(但貌似也不够实事求是,要不然我何至于生气成那样,只是没时间与龙眼兄在网上死磕而已):

          ----------------------------------

          因为又被人埋草无法发帖,所以发短信给你回复,如果黑翼兄愿意,可以贴出来供大家讨论。

          辽沈战役的确是TG胜利的最大前提和最大保障。但TG能迅速取得辽沈战役辉煌胜利的基础是蒋介石在战略上犯了致命的错误。以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形势,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占天时,携胜利之威名;但毛的共产党占地理和人和,通过积极抗战而占据了中国腹地的广大国土和取得了当地的民心。相反,蒋军被日军打得抱头鼠窜,一路转进,被压缩在西南一隅。等日本一投降,蒋军虽然号称几百万,却处于极其不利的地理位置,再要从西南运兵到中原和东北就及其被动了,所以这时的兵力分配必须要有重点,不能‘撒芝麻’和‘摊大饼’,否则兵力再多也不敷使用,某个局部定然有相对薄弱的地方被共军利用,那么天时的优势就会被地理的劣势抵消掉。占天时的蒋军与占地理的共军对抗,必须要同时争取人和的因素才有胜算。这一点,当时白崇禧就看得很清楚,他给蒋谋划的战略是把蒋军主力摆在长城以内,攥紧拳头,至少保证先在关内肃清共军,然后再出关与共军决战。

          而关外是不是就一定是留给共军的大饼呢?也未必,另一位桂系巨头李宗仁则比白崇禧站得更高,提出了军事之外从政治高度占领东北的解决方案,就是把“良帅”-张学良放出来去经略东北,这绝对是一招妙手,可惜良帅被蒋始终扣留,这招妙棋被蒋介石自己给放凉了。

          当年奉系的张氏父子经营东北是很得民心的,短短几十年就把大批中国人从内地运到东北开边,并积极建设,整饬匪患,大搞教育,使那里人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内地各省,这些功德很多东北人一直念念不忘,直到现在,东北的评书大家单田芳还有一部专门歌颂张氏父子的评书-乱世枭雄流传世间。虽然,张少帅后来错误估计形势,错误估计日本人反复无常,精神分裂的民族性格,因放弃抵抗而丢掉东北,但后来幡然悔悟,发动西安兵谏,促蒋抗日,也是将功补过,功大于过,所以张学良在东北军和东北人民心中的地位一直很高,抗日胜利后更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时犯上谋变,扣押领袖,结果被国民党判刑,被蒋拘禁一段时间也说得过去,到抗战结束时,张已经被扣押将近十年。以民国的判例,好像很少有超过十年的刑期,所以既然1936年没有枪毙张,十年一过就应该释放张了,如果蒋介石要能法外施恩,拉拢一下张,就应该做个顺水人情,提前几年,在抗战结束前后释放张学良,以推心以诚换来张少帅再次与蒋肝胆相照。要知道,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其实是被苏联和斯大林抛弃的孤儿,有受骗上当之感,加上以前中东路战败的仇恨,新仇旧恨使张对苏联肯定没有任何好感,为此对中共的感情就不好说了,而他扣留过蒋,蒋又没杀他,所以在当时那个时间节点上,张对蒋也是有亏的,如果蒋能推诚布公地善待张,以江湖方式义释张学良,一定能换来张的热血效忠,然后再给张一个东北最高行政长官的虚职,与中央军的少数部队一起回东北整饬人心,就能迅速安定东北的局面。

          龙眼知道蒋介石忌惮的是怕放张回去是放虎归山,可两害相权求其次,如果蒋能理智一些,就会明白把张学良摆在东北,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又来个新奉系,东北再次出现割据。但如果关内的共军已经被国军悉数平定,难道还搞不定一个关外的张学良吗?难道局面会比当年二次北伐时还困难吗?要知道抗战以后的东北军已经所剩无几,并被分散到西北、西南等各处了。

          实际上很多东北人很讲义气,张作霖之所以能以半土匪半乡团的江湖身份脱颖而出,靠的很大程度也是“局红管亮”-讲义气,才得的人心。当年中原大战,蒋介石以一打三,和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死磕,最后四方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是靠着张学良的东北军入关而得来的天下,当然为此,张学良也占有了黄河以北的半壁江山,算是两人有福同享。后来张学良发生误判,在918时放弃抵抗,而蒋也没积极督促抗战,为此丢了东北,算是两人有难同当。后来因为抗日和剿共的问题发生争执,张学良情急之下扣留了蒋,但后来发现情况不妙,又亲自护送蒋回南京,自投罗网,这样的事情也只有江湖义气很重的人才能干得出。当时以张的判断,就把他枪毙了也不为过,张自己就说:如果有自己的下属以西安事变的方式扣留他,他就一定把这个人枪毙了。所以张为西安事变付出的十年刑期,本不为过,但如果把人家一关就是几十年,实在太过分了,士可杀不可辱,如果当时回到南京,经过公审把张学良枪毙了也就算了,张学良也曾经断然处决过杨宇霆和常荫槐,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这一点上混江湖的人都清楚,痛快的一刀而死,也比不明不白地被关几十年要好些。

          所以,抗战胜利之时是释放张学良回东北的最佳时机,如果诚如此,蒋介石不但可以极大地争取东北的民心,还能为他极大地节约大批的中央军精锐主力。试想如果廖耀湘的那个精锐的机动兵团,外加留守东北各处的中央军主力不是在东北,而是留在关内剿共,那么无论是放在山东,还是放在陕北,将会是什么局面?当时毛的战略就是做好了放弃关内一切根据地,只要占领东北就是胜利的方针。这就是高手之间初期交锋的局面,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以毛的战略是首先确保中共占领东北,关内能争则争;而李宗仁、白崇禧的战略是国军首先确保关内通吃,同时放张学良回东北搅中共的局。所以,高手下棋的初期往往是各布各的局,各摆各的阵,到中局才开始对杀。这也是毛的抗日与冈村宁次的剿共的形势方针,不是毛不抗日,也不是冈村喜欢共军,而是先要各自发展,然后再中局对杀。

          再试想一下,如果按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内战是按国共两边的高人策划的局面发展,会是什么样的中盘局面?蒋军会以绝对的主力肃清关内,而共军深入东北,与张学良为首的新老奉系,外加国民政府的人搅合到一起,那么东北会多热闹?如果大家合作顺利,会是国民党、奉系占领东北的各个主要城市,而共产党占领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山区,大家和平共处,利国利民。如果合作不顺利,两边开打。有张少帅的江湖大旗在,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伪军、地方武装和江湖人士投奔共军。这时蒋军主力可以携关内的胜利之势,出关助战。同时,东北的气候很不利于大股共军长期打游击,另外,又有苏联这个后方可以逃脱,不必死战以求生。所以共军难逃从前抗联覆灭的老路,而蒋军又可以故伎重演,连剿共带剿奉,把张学良所剩不多的东北军也一并处理,把张调到中央当个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之类的虚职,也就彻底搞定中国的局面了。

          可惜,蒋还就是蒋,一个有大略而无雄才的人,心胸太狭窄,没有江湖人士那种:怒时拔枪对射,喜时肝胆相照的豪爽之气,放不下自己的那点小自尊,最后失去了东北的人心,也就一路失败,从哈尔滨一路败退去了台湾。

          • 家园 这篇虽然忽发奇想,但是有些想当然了。

            毛要独占东北,是想背靠苏联好乘凉,你这里啥也没提到苏联的作用,以为张学良去东北就能搞定共党,想法太单一。

            张都10年没有打过仗了,派张和一些乌合之众去有什么用?林是共军战将第一,又有大批能争惯战的士兵,张一去,打2仗,就会投降林彪。46年底,东北就全部是我党的了,比后来的辽沈战役快多了。有西安事变的前科,张学良又一直跟我党拉拉扯扯,不清不楚。老蒋怎会放了张学良去东北呢?

            忽发奇想当然了。

            • 家园 龙眼的回复

              股玩网友,看了你的评论,因为无法发贴,就发短信给你,你如果愿意,可以自己贴到你的评论下面,供大家继续讨论。

              我的回复题目是:东北作为国共缓冲其实是很好的结果

              股玩网友的评论与龙眼的观点并不冲突。龙眼并没说TG吃不下东北,只是说如果蒋的战略得当,应该先吃下关内所有地盘。当时TG的信心并不是很高,所谓:我要地不多,只要有你有我。TG就是要点地盘,要点武装,怕被象412那样给人吞了。这是TG进入中央政府搞宪政的大前提。

              就是说,TG当时仅仅希望有一块自己的自留地,在那里保留党政军的完整建制,然后以第二党的身份到中央的国会里去和国民党搞宪政民主。当时从国际局势上讲,蒋介石已经与美苏都讲好价钱了,通过出让权益换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自己政府合法性的支持,蒋对苏联出让的权益很多很大,包括承认外蒙独立,保留苏联在东北的权益等,所以苏联不会全力支持TG夺取政权的,因为有当年李立三搞独立搞中国先导的例子在先,有毛在延安明搞王明暗搞独立的例子在后,斯大林也不敢断定TG夺权后就一定能得到比国民党政府更多的权益。从美国方面讲,也是不希望看到国民党一党独大,这样一不普世,二不利于控制中国。因此,当时美苏都希望给TG一块小自留地,然后鼓励TG积极参与中国的宪政政治,象欧洲那样搞议会民主。

              所以TG占领东北某个局部地区并长期存在,是最符合美苏给国民党划定的政治势力版图的。因为其他地方的TG势力都和国民党的势力犬牙交错,阶级矛盾直接冲突,自然就会摩擦不断,只有东北是新近光复的土地,又地域辽阔,地广人稀,便于划分势力,各自划好地盘,一边TG搞土改,一边国民党搞土豪,谁也不碍谁的事,大不了地主用脚投票,农民也用脚投票,各奔前程,反正东北的荒地多的是。

              另外,TG如果能背靠苏联自然会十分放心,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和后来国民党有台湾和美国当退路一样,围城缺一,人不死战。但要指望苏联全力援助TG去进关搞武装夺权,就意图太明显,属于主动破坏和平,打内战了,必然被中国多数人所反对,被美国一派的国际势力所不容许。加上老金马上就要发动韩战,美国要出兵朝鲜,那样TG就被国民党和联合国一派包围在东北亚一域了,地缘因素很不利。

              同时,苏联也未必全力支持TG统一中国,除非先把毛搞倒,换上如王明、金日成那样的听话人士才有可能,否则,要是李立三、毛泽东那样的人当TG领袖,刚一夺权就逼着苏联归还外蒙、撤军东北、偿还领土,苏联又不能直接以国家利益来说破,这样的TG就比蒋介石难对付十倍了。斯大林不是列宁,没有那么大公无私,还要保住从蒋那里得到的利益呢。

              而张学良在东北的作用本就不在军事方面,而是人心政治方面的号召力。林彪的大批东北官兵其实是伪满时期的伪军、警察、占山为王者、小股抗日武装的大杂烩,都是东北本地人,想投靠中央,但蒋不要这些人,嫌弃他们过去的背景,就被林收编改造了。但他们其实最怀念的是918以前张氏父子的奉系年代,那时候他们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所以如果有张少帅的大旗在,多数人就立刻会投到张少帅的大旗,林也就没有什么百万大军了,只能从关内调来全部的TG八路军来对付新奉军。当然,新奉军的战斗力肯定不如TG的全部八路军,但有张学良在西安事变时救中共于旦夕的情份在,TG应该不会对张学良赶尽杀绝,让别人骂自己背信弃义,所以局面很可能就是TG占领黑龙江、吉林等偏远的、未开发的农村地区,背靠苏联好乘凉,而张少帅的国民政府占领辽宁、热河全境和黑龙江、吉林几个大城市,这是双方在接收初期都能接受局面。

              张学良本人对苏联从无好感,他和他老爹历来反苏,中东路炕苏让张损兵折将。当年奉系杀李大钊等人就是把他们当苏联的带路党杀掉的,而且是至国际公法于不顾,冲进苏联使馆抓的人。当时坚决要求处决李大钊的好象就有张少帅。后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和苏联没半点关系,相反斯大林得知后极端反对张学良的西安事变,不但阻止张学良的入党申请,还发动各路宣传机器大骂张是军阀,说扣蒋就是犯罪,对抗日不利,逼迫TG让张立即放蒋,把当时TG本已和张谈好的组建西北抗日联合政府,拥立张学良为抗日政府首脑的计划生生给搅黄了,张学良这才番然猛醒,亲自护送蒋回了南京。所以你说张学良会和苏联搞到一起去吗?恨得牙根发痒,恨不生食其肉还不多。

              至于张学良在东北会不会和TG搞到一起,要看当时的TG会不会和苏联搞到一起,如果会,则必然是,TG的利益与张代表的新奉系,即国民政府的旗号下的东北地主与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根本冲突,那么以张少帅的火爆脾气和断然手段,他在自己东北老家的地盘上会对TG客气吗?当然,如果两边开打,张学良肯定打不过TG的八路军,但政治上TG就极其被动了,又是背信弃义,又是破坏和平,国内外都不会支持,又处于从关内和南朝鲜方向的合围之下,苏联又不能撕破谈好的利益,全力支持TG,所以TG很难长期支撑。

              至于最后的军事解决也对TG不利。TG长于游击战和运动战,但如果国军从关内集中精锐来打,一路出关,一路海运到背后,TG只能两路正面迎击,那么国军就可以搞海、陆、空;马、步、坦,多兵种配合,发挥所长,TG又刚打完当地的新奉军,难以得到当地人民支持,两边交手,林彪必败,就只能再次跑到哈尔滨去了。

              但以毛的审时度时,以那样的政治环境是不会冒然发难的。既然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地,TG放心了,又自认为社会主义得民心,那么TG最好的夺取道路就是议会斗争,于是就会在东北自己的一亩三地里大搞和平建设,与友邻的张氏国民政府和睦相处,竖立TG的良好形象,争取民众选票。诚如此,则是中国之福,民族之福,世界之福。

              最后,正因为蒋要对TG赶尽杀绝,同时对其他地方派系也要赶尽杀绝,以实现他的假民主,真独裁的统治,在军事部署上就造成'狗揽八泡屎、哪泡都没按住",只揽住了台湾那一陀。

              • 家园 龙眼适合去写小说,不适合研究历史

                他研究毛思想也是如此,引申和自我联想太多。与其说他在宣传和鼓吹毛的思想,还不如说他在宣传和鼓吹自己的思想。现在网上的一个奇景就是,相当一部分毛左在不自觉地反毛,就如同本来想信基督结果跑去支持洪秀全了。

                TG在东北的成功,归根到底要从TG自身特点去分析。TG最大的优势是组织严密,人才济济,执行力超强。1945年秋季TG出关时,不但派出了大量军事人员,更派出了大量的地方干部。单论进入东北的军事力量,TG从数量到质量都不比国民党强,但地方干部的素质和执行能力至少比国民党有数量级的优势。毛主席说过,大政方针确定后,干部队伍是关键。

                国民党的老毛病就是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队伍不行,本来基础就不好,412时又自废了武功。抗战后别说派少帅去东北,就算把老帅张作霖刨出来也白扯,关键还是要有一整套团队,有一大批能干活的干部。所谓个人威望,忽悠一时也许还行,稍长一点儿时间就没用了,何况少帅能不能忽悠一时都是问题。

                据家里的老辈人讲,抗战胜利东北出现权力真空,一时间社会秩序大乱,最突出的就是胡子横行。这些胡子,有的是真正的土匪,更多的是流氓、地痞。TG出关后,很快就把干部派到各地组织地方政权,后来更是把一些部队拆散去协助地方干部工作。地方政权建立后,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剿匪,恢复社会治安。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工作迅速使TG赢得了民心。我记得一个资料上说过,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地区TG牺牲的地方干部有3万多人。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剿匪过程中牺牲的。

                国民党的干部队伍数量、质量都不行,所以一直无法在东北农村建立起稳固的政权。政权建立不起来,连最基本的安全保护都无法为民众提供,自然不会有人跟你走。1946年初夏,TG在四平保卫战中失利,一路向北败退,国民党占领了大量地盘。但由于没有干部队伍,这些地盘尤其是农村根本掌握不住,只能有效控制一些较大的城镇和交通线。我看党史部门编订的当时辽西军分区(现在辽宁、吉林、内蒙交界一带)的资料。tg的地方干部1945年底到达东北开始工作,1946年初开始组织剿匪和春耕,夏天随部队向北撤退,到秋天就逐步回来组织秋收了。之后就开始土改,组织地方武装,开始源源不断提供粮食和兵员。1947年地方武装就能配合民主联军进行作战,或者独立对付国民党的地方武装了。1948年夏天开始,大量的地方武装开始集中整编成野战军,秋冬季节就开赴辽沈战役前线了。

                所谓新奉军,根本没影的事儿。张学良都跑了十五年了,还有几个老百姓记得他的。另外,张学良从来没建立起自己的队伍,918之前也不过是吃他爹的老本,靠着他爹的把兄弟们镇守四方。张学良即使真能把新奉军建立起来,后勤也是个大问题。美援中央军还不够分呢,他能捞到多少?建立不了地方政权,就没有钱粮,没有钱粮,不等打仗人就跑光了。

                至于议会斗争之类的,就更没谱了。TG的确考虑过联合政府,可能也的确考虑过让步问题,但让步也是把大中城市让出来,不可能把农村交出来(交出来国民党也接不过去)。

                总而言之,国民党要是从一开始就放任TG在东北发展,只会死得更快。要说稍微靠谱一点儿的战略,国民党还不如全力争夺和控制东北和长江以南,把华北一带让给TG。毕竟当时中国的主要工业都集中东北和长江以南,国民党控制了东北也更有利于要美援。当然,只要国民党改变不了干部队伍这一根本缺陷,失败就是早晚的事。

                国民党后来能在台湾站住脚,除了感谢美国人之外,还要感谢日本人。鬼子认认真真地在台湾了搞了50年建设(当然是为了自己),地方治理结构已经成型了,国民党去了之后正好捡了个便宜,弥补了自己地方治理能力薄弱的短板,这应该算是后来国民党能把台湾搞得还不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宝推:Juventus,小白兔albert,三笑,王铁墩,京华烟云AMIP,文青,老树,
                • 家园 国民党掌权依靠的是军队,国民党军队依靠的是中下层军官

                  这部分人大多出身顽固的地主阶级,而国民党文职官僚大部分是不接地气喝洋墨水的书生,靠这两帮人去跟共产党干部比政治?国民党自己不是没有过干部队伍,大革命期间就不少,问题是其中有理想有抱负的多半是左翼,四一二之后清党大部分给清掉了(像之前某位老兄所说,国民党清党其实清的数量最大的是国民党左翼而非共产党),剩下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又跟了第三党最后也被清掉了,老蒋这个机会主义者搞搞阴谋搞颠覆还行,搞政治建设?呵呵。

                • 家园 不能小看张学良的号召力

                  从桂系在西南的反抗可以看出,地方军阀保存地盘的动力远大于中央军.历史上看,地方军实力普遍弱于中央军,但令敌人头疼的是地方军的游击和骚扰.光头如果把张学良放出去,虽然不一定能守住东北,但很可能比中央军顽固.

                  • 家园 根本就不是号召力的问题,而是分赃的问题

                    东北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工业区,分蛋糕是个大学问,别的先不说,东北各大城市都有大片的日本人居住区,绝对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街区,独栋别墅/上下水/电灯/电话/煤气,上海的什么石库门跟这比起来弱爆了。。。

                    眼红的人多去了,能肯定的是这种好事肯定到不了张学良及其手下身上。。。

                    如果抢不到蛋糕,天天看别人吃香喝辣的,就算有新奉军早晚也得投共,呵呵

                    • 家园 在沈阳最后投降的53军就是老奉系的部队

                      军长周福成。

                      此军抗战时候,也算战功卓著。不过也多受到中央军排挤。解放战争时候进入东北,但是应该也被蒋介石“改造”了。

                      • 家园 这周福成的第八军团司令部驻地就很说明问题

                        沈阳中心城区当时由三部分组成,以前清故宫为中心的老城,南满铁路保留地为中心的日本人居住区,两者之间是民国期间新开发的市区,条件嘛,自然是日本区>>新市区>>老城。

                        当时沈阳城内有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廖耀湘的第九兵团,周福成的第八军团。东北剿总和第九兵团司令部都设在日本区,剿总那楼现在还在用,是沈阳铁路局总部。第九兵团司令部设在沈阳最繁华的太原街的一栋宾馆里。第九兵团的主力新六军,司令部设在新市区和日本区交界的地方,条件也不错,解放后辽宁省委一直就在那里。至于第八兵团司令部嘛,您就去老城里边老老实实呆着吧,后来周福成就是在那附近被抓的。。。

                  • 家园 就凭他在九一八那阵的表现,老百姓对他印象已大打折扣了

                    此后十四年在东北坚持奋战的是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他张家在东北开始称王算起也不过十四年而已,又能有多少基础?说到顽固,东北军经历过国仇家恨,恐怕未必会对那个党国有多忠心,和红军作战期间东北军不是早就有觉悟了么?

                  • 家园 张学良都光杆司令了,还有啥号召力

                    军阀的根基是军队,张学良早就把他爹攒下的家底败光了,45年真能出山也是个光杆司令,他连顽固的本钱都没有。

                    • 家园 方式是多样的,影响是存在的

                      刘备还奉着刘琦还是刘琦的大哥呢,人家早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了.冯玉祥的部下都叛变了他,但这些老部下见了他还不是得立正.就连那个溥仪不也能作为一个象征旗号吗?

                      张学良当然是光杆司令,但蒋介石可以派部队护送他进去,甚至给他配备左膀右臂.几位大哥没看清我的意思,我不是说张学良就一定能扭转乾坤,而是说张学良可能拖延的更长,变数更大,麻烦更多,即使解决了也会拖泥带水,起到迟滞作用.

                      当然蒋介石是不会走这步棋的,他是对东北志在必得.

                • 家园 丢掉华北影响太糟

                  平津数百万人口白就送给tg么?而且没有华北,东北的人力物资都走海运空运到江南?

                  • 家园 常识兄说的放弃华北东北。更不靠谱。

                    等TG建设少了长江以北地区,过长江的时候恐怕就不是百万雄师了。而是500万雄狮,十几万大炮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9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