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歌声中的九十年代 (1) -- dfindy

共:💬9 🌺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歌声中的九十年代 (1)

    作为七零后,脱离故乡,离开过去朋友和熟悉环境的海外移民,在youtube和土豆网上听过去老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太太就根本听不下去,太容易伤感。我听得比较多,适应得好些,不过有时也被浓浓的思乡和怀旧打倒,比如说今天,新年的前夕,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之一:心太软,在天津

    好像是在96年前后,我一个人留守在天津,人懒工作又忙,家里除了微波炉常用外基本不开火,下班后若没有饭局就去麦当劳或是街口的饭馆。一个人等饭吃饭没太大意思,就经常买报纸杂志边吃边看。常买的的是北京青年报,舰船知识,和另外一个报,当时挺喜欢但现在名声太差,就不写出名字露怯了。

    那天摊在饭桌上的是北京青年报,中间版有篇文章,开头大致是这样的,去天津采访,刚下车出火车站就听见街边小店大声放着一首新流行歌曲,“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在天津的几天,到处在都放这首歌,给北京来的记者留下很深印象。

    差不多二十年前的报纸,我敢打赌文章的第一段我记得很清楚,因为记者的感受很真,而且我那时也正在欣赏学唱那首歌。文章挺长,但下面的几段水平就差多了,北京记者尽力把歌中唱到的苦恋之情与天津男人联系到一起,其实我觉得两者没什么联系,深深陷到无望的恋情中而无法自拔,哪儿的男人都有可能发生。一定要深究的话,天津的男人有可能会处理的好一些,毕竟是出产冯巩,郭德纲,张大民的地界儿。

    但那首歌的确很好听,我太太那拨人有人把磁带带到美国,后来有人回国休假,歌厅里唱这首歌,让别人很吃惊,这心太软这么流行,都到美国去了。

    不过这首歌不是久听不厌的类型,不在我特别喜欢的那个级别。但是有时赶上赶巧,会激起我深深的怀旧与伤感。

    之二,绿岛小夜曲,和九十年代的海归

    当时的顶头上司是那时还比较稀奇的海归,西安交大毕业在美国工作了五六年刚回来的。那天晚上我们技术部骨干去外面吃饭唱歌,大家玩的很开心,唱的一首接一首,海归经理一直笑眯眯地坐着,我们大家自然是使劲地请他站起来一展歌喉。盛情难却,经理起来费了不少劲找到一个他喜欢的歌,“绿岛小夜曲”,然后细声细气地唱起来。时间过去很久,但我那时听他唱歌时的想法一直还记着,中学时“读者”杂志上有人写留学生活,说喜欢的流行歌曲完全冻结在离开中国的那个时刻。绿岛小夜曲的时代对我们很是遥远,那时和九十年代中期还隔着龙的传人,齐秦,童安格,陈百强。我当时已经初步计划要考G留学,想到若干年后,很可能自己喜欢的歌就会永远冻结在这1996的张宇张信哲Beyond,不禁很有些感伤。

    说到那位海归上司,当时我听他唱绿岛小夜曲有些在文化上对他怜悯,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苦笑,人家从九十年代到现在,一直在国家起飞的浪潮尖领跑,反而是我辈,相比之下颇为庸庸,有无数多时间在youtube上听老歌,发怀旧感慨。

    通宝推:曾澈,大圆,希宝,
    • 家园 歌声中的九十年代 (3)

      之五,孟庭苇,真的还是假的

      周末,老婆做了点好吃的,一个人喝了一瓶葡萄酒,微醉,进入易发感慨境界。

      自己在网上瞎转悠醒酒,背景音乐放的是youtube上自己收集的中文老歌,现在放的是孟庭苇的“真的还是假的”,一下子让我想起过去在天津的同事。

      那时候我是留守青年,管理工作也做了两年,有点开窍,开始经常跟同事们业余时间娱乐,打篮球,喝酒,卡拉OK。那次大家在一起KTV唱歌,嗓音欠佳的毛姐点了一首我从未听过的孟庭苇的歌,真的还是假的。毛姐的问题是声音太单薄,有点像小女孩,虽然她三十多岁,比我们都年长五六岁。孟庭苇的歌都是歌词很容易懂,真的假的这首歌也有些特别,很清纯很易被伤害的小女孩的意境。毛姐那么很清纯很无辜地唱着,让在场的另外两个三十多岁的老大哥激动起来,假模假式地作出吃醋较劲的样子,要争着跟毛姐唱下面的对唱情歌。当时的热闹情景,让我近二十年后记忆犹新,每次听到这首歌,都让我想起毛姐,和两位老大哥老吴和老陆。

      之六,英文,Ace of Base的美丽人生

      以下是我2006年初到西河时发的一个帖子,这次借机集中到一起:

      心里的一角总存放着第一次享受Ace of Base的幸福感觉。那是多年前一个夏日傍晚,加了班后坐着考斯特中巴回市区。平时上下班的大巴人多,都不大熟,车开起来后大部分的人都在睡觉。而加班坐考斯特的都是本厂办公室的同僚,平时一起吃饭,开会争吵,熟得不能再熟,而每次也总会有一两个很风趣的人在车中,一个小时的车程总充满欢声笑语,很有些"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的感觉。

      车一直向夕阳方向开,晚霞洒在眼前,很美。(当时不会开车,不知司机这么开很难受)。一小段玩笑过后,有片刻安静,新来的秘书周小姐走到车前交给司机一盘磁带 (or CD? 忘了),"声音可以放大些"。倾刻间车中充满了快乐激荡的旋律,"It's a beautiful life, oh ... oh, it's a beautiful life", 一首接一首,沉醉地欣赏,快乐的心随着鼓点,随着考斯特蹦来蹦去。坐过考斯特的人知道,与好一些的大巴相比,考斯特感觉硬,有人喜欢,多数人不喜欢,今天它的动感与Ace of Base恰是佳配。没人要求将音量调小,车已开进外环,有人恋恋不舍地问,"这么好听,谁的歌啊?",周小姐露出得意,"Ace of Base,能不好听吗?".

      以下是写歌者描述创作感受:

      I wrote this song on the day I was coming home from the Canary Islands (西属美丽热带海岛) at the New Year of 1994.

      I was there with five of my closest friends and had a great week. In the lobby of the hotel this melody and lyrics suddenly were in my head, it really felt like the ultimate climax to the week and how life should be at its best.

      于吾心有戚戚焉。

      后记:想起2000年代前几年看到的一集South Park,说大家在山中发现了一个被冰冻了几年的滑雪出了事故的年轻人,大家想尽办法让他复苏,都没有效果。后来有人偶尔放了Ace Of Base的九十年代的歌曲,结果一下子唤醒了这人。难忘的九十年代啊。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 家园 歌声中的九十年代 (2)- 大学生活回忆

      之三,英文“无心私语”和王杰的“安妮”

      我们是交大闵行校区的第二批学生,四人一室,住宿条件相当好,当年所谓的“住在交大”(其他的还有“吃在同济”之类)。

      每个单元五个寝室公用一个很大的卫生间,有单独的冲浴区。夏天时冲凉当然很方便,天气转冷时就很考验人了。南方同学还好,冷水浴比较适应,实在冷得受不了时也没有面子问题,该停就停,倒是我们几个北方人总想充男子汉,梦想一个冬年天冲凉下来。

      天冷时的确不容易啊。有一天傍晚时我们听见卫生间里传来Careless Whisper的歌声,那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凄厉,尖尖的公鸭嗓,我们都知道是来自山西的英语大拿。这首歌比较流行,很多人都能哼几句,可是完整地把歌词唱全就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刺骨的冷水冲浴下。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非常佩服的。

      不久之后,我成了冷水浴歌手第二人,我的保留曲目是王杰的“安妮”,选它就是因为那首歌的惨劲儿,扯着嗓子地喊,悲惨地喊。

      这个场景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一年级之后再也没人做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事。

      之四,1992年首届上海大学生电影歌曲大赛

      毕业前一两个月,春末夏初,上海最美的季节,空气里常有甜甜的栀子花的香味。那天傍晚我打完开水回宿舍,路过文治堂侧门,响亮的歌声从里面传出,扭头一看,台上一位传统服饰的女生正在唱“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收音机里常听到,从未觉得有什么特别,尤其是对我们这代崇尚欧美音乐港台歌曲的大学生。可是那天我听着就觉得很不一般,那女生显然是科班出身,音质不是一般的好。看看门口的海报,原来是晚上上海大学生电影歌曲大赛决赛,就在离我们宿舍一百米不到的文治堂,那女生在做赛前最后踩台准备。

      在上海四年,我不是个好学生,乱七杂八的兴趣很多,跳舞,喝酒,图书馆看杂书,大多是重在参与的事情,很被动地做观众还没几回。不过这次我很被那个女生的歌声打动,决定晚上不去图书馆看书了,当一把现场观众。

      二十二年前的事情了,很奇怪我对那晚的记忆一直都很深,尤其是几个唱得好的歌手。那个女生来自上海某个小的文艺类学校,她唱了两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和珊瑚颂。貌似很大路的歌,但现场效果特别好,让我这个外行说绝对完美。说实话,我们那代大学生,尤其在上海,崇洋媚外很严重,那天晚上唱中文歌的很少,四分之一都不到,很多人唱Elvis的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水平参差不齐,不怎么样的居多,听多了都有些搞笑的感觉。快结束时有两个很好的歌手,一个是斯里兰卡的留学生,唱的是苏菲-玛索主演的”初吻“续集主题歌,Your Eyes。虽说曲调比较熟悉,但有些歌词第一次听清楚,还是很欣赏且有些共鸣的,比如 Feeling lost in a crowded room 这句。还有一个深刻印象,就是那留学生的牙齿好白啊,尤其是在他那黑黑的皮肤衬染之下。紧接着的是上海大学的一个周姓男生,唱Sometimes When We Touch。这首歌很特别,主要是歌词方面,挺深奥很不容易理解。一首歌你要是不理解它的意境,那唱好它就很不容易。能听出来那个周姓男生英语很好,他是否完全理解这首歌我不知道,但他唱得非常好。

      其实这些都是铺垫,我真正感受深的是大赛结束,大家起立鼓掌时,我环顾四周,第一次感受即将与母校告别的深深的伤感。我媳妇比我高一年级,当时她已经在天津工作,我大四一年总想着早点毕业与她团聚,身边同学们的离校伤感我是一点都没有。那晚站在礼堂中环顾周围的不怎么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孔,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多看看吧,努力把这些都印在脑海深处吧,以后有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些人,再次回到这个校园也不知要过多久。

      (媳妇91年离校,一直没有机会再会母校。我92年离开,95年有幸参加百年校庆,之后再没机会回沪,一别已有十九载)

      通宝推:小瀚,希宝,
    • 家园 《心太软》在我的印象中是由于甲A联赛红起来的
    • 家园 说起心太软

      想起一个人名了。没准家里还有这盘带呢。

    • 家园 此外,九十年代也出了不少好影视作品

      拣印象深的粗略盘点一下:

      电影:

      《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霸王别姬》等。此外,还有2000年的《十七岁的单车》等。

      好电视剧爆炸似的问世:

      黄蜀芹的《孽债》、《围城》、《好男好女》(北京台只播了一次,后来被禁播了)、冯小刚的《月亮背面》(被禁播了,有盗版碟)、《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北京人在纽约》及《过把瘾》,等等等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