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听原版《二泉映月》 -- ccceee

共:💬52 🌺281 🌵4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查了一下

          那是在196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

          间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改编),当时,小泽征尔并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姜建华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喃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只应跪下来听,我应该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他还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二泉映月》自此漂洋过海,得到世界乐坛的赞誉。

        • 家园 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泽征尔

          而另一位主人公,那个二胡的演奏者,似乎很多都说是姜建华,那时才不到20岁,了不得啊。

    • 家园 再据说

      一般人正弹琵琶。也有以反弹琵琶别出心裁的,难度当然极高,而阿炳的独门绝技是顶弹琵琶,即将琵琶置于头顶,双手高举按弦弹奏,此动作难度系数也颇高,盖因双手按弦弹拨的同时还须将琵琶牢固于头顶,殊为不易——不过,这姿势却端的是磅礴大气。

    • 家园 花宝推!也听过这个录音,感觉跟你差不多

      原版《二泉映月》确实比后人的平淡不少,也许就是你说的"欢快和积极——与后人的无病苍凉截然不同",我猜他应该是已知换了人间,不然怎么会有教授来给他录音,特别是那时城市的粮食供应土共是保证了的,虽然只是定量,也许是吃不饱,可是估计对他来说也应该是好很多了

      自己说自己的故事,往往恐怕是准确的时候不多见,只缘身在此山中嘛,比较要强的人往往会轻描淡写一些,相对的往往会夸大一些,后人表达的恐怕多是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阿炳的,还有就是后人的力道也强劲很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