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毛泽东困境 -- 经济学家吴迪

共:💬161 🌺1544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涉及不到土地价格问题

                    第一,这里谈的是土方价格,没谈征地问题;

                    第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般不发生土地所有权转移,不涉及征地;大型水利设施用地中,很大一部分本来就是国有土地。

                    • 家园 第一,水利设施不可能只谈土方价格

                      第二, 现在是块地方都有人占,中国的土地私有化率已经高于美国了, 美国低的地方国有土地面积20%, 高的地方80%以上。要建水利设施,对不起,给钱。你的沟渠大堤占了我的地方,当然要给钱,我才不管你是不是对我也有利, 当然,建好的地方还是我的地方。

                      我老家那时建新的江堤, 拆迁了几百户, 放在现在,就拆迁费几亿,当时也就每户给个1~2万建筑费,其他的生产大队划一片地, 小队帮工重建。

                      • 家园 你去看原文

                        我一个朋友专门做了一个计算。就是,新中国前三十年大小水利工程,抽取三千个后依据其土方总量按照2011 2012土方价格计算,仅仅这笔投入用资本方式来推进就需要200万亿人民币。

                        他最初明明就是说土方价格问题,后面的讨论都是在最初话题基础上展开的,他本人后来都没否认这一点。

                        看你们上下文,大致猜测你们都没有接触过类似土方工程。也顺便网络上搜索了一些合同样本,看了下07 08年的价格。比如,土方价格大致在19,石方价格大致在60。

                        这句话里很明显,他一直提到的“土方价格”指的就是土方价格本身,根本没包含什么征地价格。

              • 家园 再找点资料算算吧

                这里的水利工程应该不光是水库,光是第一期治淮工程(1951年7月20日完工)就整修加固堤防2191公里,疏浚河道861公里,完成湖泊洼地蓄洪工程12处。工程共完成土工1.95亿立方米(其中沟渠工程土工约1亿立方米,与三峡工程相当),石工12.6万立方米,混凝土3万多立方米。还有建国以来大规模的耕地改造。有空再找找数据。

                黄河两岸的堤坝的土方量是7.7亿立方米,石工1400万立方米。

                淠史杭灌区”,包括有5座大型水库、23座中型水库、1043座小型水库、21万处塘坝、总库容86亿立方米,灌溉引水能力为年200亿立方米;大型河渠总延长2.5万公里,可通航河道总延长1100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23万亩,1979年完成灌溉面积800多万亩,80%属于高渠自流灌溉。

                • 家园 治淮工程这样规模的项目能有几个?

                  假设100元/立方米,200万亿能搞2万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你能找出1万个治淮工程这种规模的项目吗?

                  而且他说了,是3000个水利工程就需要200万亿的投资。

                  • 家园 翻了一篇老文章,苏拉密的《制度性干旱》

                    截止“五五计划”结束时的1979年,全国拥有有效灌溉面积7.3亿亩,占世界灌溉面积的1/4,居世界首位;人均灌溉面积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把灌溉密度(灌溉面积占实际耕作面积的比例)提高到了46%,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目前灌溉密度仅为13%[25])。同时还完成2.6亿亩的除涝和6200万亩的盐碱地治理。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m3以上)型水库8.6万座,数百万座被民间称作“水库”的塘坝(10万m3以下)不在统计之列。总库容4千多亿m3。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已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26]

                    新中国1949-1979年水利建设的“工程总量”---体积合多少土石方?

                    根据《水利部:建国40年水利建设经济效益》[27]提供的数据:1949-1987全国水利工程总投入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164.11亿元;劳动力投入折合1137.03亿元。

                    80年代是中国水利建设的“黑暗时代”。水利建设投入占基本建设投入份额由1958-1979的7.08%降低为2.7%;这么低的投入恐怕连工程维护都完不成,就别提新建项目了。我们有理由认为:在1949-1987的2164.11亿元投入中,有1800亿左右、甚至更多为1949-1979的投入。特别是1137.03亿元的劳动力投入,完全是人民公社靠生产队“记工分”完成的。

                    按当年“国家搭骨头,群众填肉”的建设模式,国家与各级政府的1800亿大致是用来完成占工程体积30%左右的核心、枢纽、骨干、框架、钢筋混凝土等项目施工,和规划、设计、组织、配套、后期维护等支出的;群众的1137.03亿劳动力投入大致是用来完成其余70%土石方体积的。根据史料,当年基建土石方的概算为0.45元/立方米[28]。也就是说,靠群众“记工分”完成的工程体积为2527亿立方米,靠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完成的工程体积为1083亿立方米,总计为3610亿立方米。

                    3610亿立方米这个天文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万里长城的工程量为2亿立方米;倾举国之力、历经15年建设还没有完工的三峡工程,到最后的土石方开挖、回填、混凝土浇注总量不超过3亿立方米。

                    也就是说,在1949-1979的30年间,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工程总量为1200座三峡工程,平均每年40座。

                    《河南省志》(1994)载:在1971—1975的“四五”期间,河南省大规模地开展了农业学大寨、农田基本建设运动。每年冬春4个月,最高上工人数达到800—1600万人,占全部农业整、半劳力的50-60%,共完成土方25.79亿立方米。[35]

                    25.79亿m3,大约就是10座三峡大坝的工程量。这还仅仅是一个省的一半农业劳力、在5年内用每年4个月冬春农闲时间干的活!

                    葡萄的数据准确性如何确实要算算,你的质疑有道理。建国以来的水利建设到底如何评价,是需要好好计算一下。

                    通宝推:hwd99,
                  • 家园 按土方量算的话真不少

                    1949年至1952年的三年中,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资达8.25亿元,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0.5%。国家组织了2000多万人直接投入水利建设,开挖土方17亿立方米以上。治理淮河一期工程土方量1.95亿立方米。具体结论如何需要更详细的数据,不过建国以来对水利工程上的重视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再补个治理淮河二期工程,前面只算了一期,二期工程,仅仅用了83天时间,总挖掘土方量达到6321.9万立方米。

                    • 家园 给链接

                      不给链接很多事就搞不清楚,比如那个8.25亿是新人民币的币值还是就人民币的币值?

                      • 家园 在超级工程一览的博客里汇总的比较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3af350102e987.html

                        治理淮河一期二期工程,分别在《人民画报》1951年第9期和《人民画报》1952年第7期上面有详细的介绍。

                        其他黄河治理土方量等数据来源是苏拉密写的《万流归海见桑田》

                        • 家园 数据愈发不靠谱了

                          既然他说看不见我的回帖,那我就回给你看看,如果你愿意就转给他。

                          我自己采信是因为自己当年做过一个小水利转包的项目合同,合同里光有关河道砂石可提供的价值估算每年利润是两个亿。

                          我来给你说说2个亿是什么概念。河砂各地价格差距很大,即使在一个地方、一条河流上价格也差很多,从20、30元/立方米到120、130元/立方米不等。实际上因为最近几年房地产红火,河砂价格涨的比较多,几年前最便宜时只要十几元。河砂开采成本相差不多,价格差异主要是由砂场位置决定的,或者说是由运输距离决定的。一般而言,距离使用地(城市)距离越近、距离公路越近,河砂的价格就越高。

                          现在计算一下这2个亿的利润问题。按照100元/立方米出售价格、70%的利润率计算(这两个数据都是按比较高的值取的),2个亿除以70元,得出一年开采量286万立方米,平均每天开采量是7828立方米。

                          举个例子让你比较直观了解一下7828立方米是个什么概念,一个标准足球场大概就是780平方米(110乘以70),一天开采出的沙子可以在一个足球场上堆积整整1米厚。要把这些砂子运走,需要载重30吨(20立方米)的重载卡车运391车次。注意!这只是一天的开采量。

                          再跟你说一下286万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广东省中山市(地级市,常驻人口300多万)2012年总用砂量才400多万吨,这400多万吨河砂可以搅拌成76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可以建设2300多万平方米建筑。外链出处而2013年北京市商品房出售面积才将近2000万平方米。

                          我自己采信是因为自己当年做过一个小水利转包的项目合同,……就是农村最常见的小水利。

                          一个农村最常见的小水利每年的采砂量,差不多可以供应一个经济发达的地级市,你相信吗?

                          一般来说,一条中型河流上的一个砂场,水利部门批准的年采砂量只有几万立方米。由于普遍存在超采现象,实际开采量可能达到几十万立方米。但是这个超采量是有限度的,过大之后会造成河道方向改变冲毁堤防,那样的篓子就捅大了,一般没人敢冒这个险。还有,一个砂场正常情况下是不太可能365天开采的,主汛期(一般得两三个月)从法律上、技术上都是不能开采的。何况,采砂量还要看市场销售情况。

                          后面说的平整土地推错小山丘的事,让我想起了郭德纲的相声。一个施工队包了个活儿,因为图纸拿倒了,人家让挖口井结果他们砌了个烟囱,最后挨顿打。我看推错山丘的不但该打,而且应该翻过来打!

                          一个工程开工前,国土和规划部门是要给放线的,没放线就开始干活,不但违法,而且是脑子有问题。放了线还能推错山丘,脑子和眼睛都有问题了。能够错推一座山丘这种事,理论上或许可能,实践中发生的几率非常小。拿这种发生几率非常小的事情来证明工程量不可预测,本身就不靠谱。

                          后面说环评部门(应该是环保部门)要求回填,据我所知这问题不应该归环保部门管。越界施工,属于违反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应该由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处罚。破坏植被,属于林业部门管辖范围,城区内归园林部门管。

                          通宝推:wooxiao,wuxi,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刚才回复有问题这里重新回复下

                          del

              • 家园 不知道具体咋计算的

                我06年接触过一个水库扩建项目,翻了下可研报告,建设里面土石方有开挖、外运、回填几个过程,因为我也是个外行,解释不专业,将就看吧:

                大概是修水库筑坝选好的位置,先要去除表层土壤和部分岩石,基础处理好后,再一层层填筑土料和砌石料,如果当地土料和石料不符合要求,还得从外面运过来。以下是参考价格(元)

                坝体土方填筑(运距1km) 14

                土方开挖(运距1km) 8

                砼护坡C25 480

                碎石垫层 120

                ==里面细项目还有很多,计价标准是用2004年的标准,因为填筑、开挖几个部分量不一样,所以不能简单说一立方土、石多少钱。简单拍脑袋算,搞个水坝一立方土石,起码要50元吧。

                不过这个类比不准确,当年缺少机械,大部分都是靠人力,如果按这个算,500元还真不多,呵呵,给你一把铁锹一个小推车,8元挖一立方土倒在1公里外,你愿意么?

                • 家园 你最后这段话明显有问题

                  既然说按2011年、2012年价格计算,这个价格自然现在的施工方法的价格,就是挖掘机加载重卡车的方法,怎么扯到小推车和铁锹的方式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