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 -- 霹雳焦蛙

共:💬41 🌺413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喜欢这样的故事

      继续写,别停啊!!

    • 家园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五)

      1.我的老家那里现在虽说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一个乡下小镇,但是历史上也还是比较有名气的。张良、韩信、曹操、吕布、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传说。传说中,镇上的信用社的院子里那一棵枯死的槐树,就是当年张飞拴马用的。槐树很粗,直径有一米多,不知道死了又多少年了,树干都烂掉了一多半,也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就任由它默默地伫立在那里俯视一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被砍掉了,现在想来,很是可惜。

      2.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人中吕布吕奉先就是在下邳白门楼那里挂掉的,这里至今还有一个叫做白门楼的地方,可惜也就只剩下一个名字而已。

      3.我们那里的古墓很多,在上个世纪的整个九十年代,盗墓活动十分猖狂,堪称全民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镇上派出所的人还抓人、罚款。到后来,派出所连过问都不过问了。真正开始严打盗墓行为也是到了2005年前后。可惜,那个时候古墓早就被盗光了,各个山头到处都是盗洞、墓坑,看那场景,你才会理解下无立锥之地是什么样子。

      4.盗墓活动有多猖狂?给各位举几个例子:①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去镇上办事情,离着老远,就看着山脚下的树林里几百号人在那肩扛手提、你推我拉的。我开始还以为是在搞什么工程呢,到跟前一看——尼玛——全是盗墓的。少的三五个一伙,多的十几个人一队,那是叫一个热火朝天呐,好几十亩的树林被挖的全是墓坑。②我中学母校是建在半山腰上,当年用推土机整修操场的时候,就挖出来过古墓。所以,在寒暑假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带着一帮人操起了“考古发掘”这门副业,操场、宿舍、教职工家属院、教室前的空地,到处都有他们“考古”留下的痕迹。假如开学以后,你发现宿舍里有一个刚被抹上不久的长方形的水泥地面,那么,恭喜你,你现在居住的地方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底下曾经有一堆金银珠宝在陪伴你度过N个日夜。

      5.《盗墓笔记》一类的我是不屑于看的,小时候早就无数次耳闻目睹了盗墓的全过程,真实场景看了那么多,哪还有心思看那些YYXX的?看得多了,我都觉得自己都可以当“砖家”了。我是真心佩服那些盗墓的农民们,大字不识几个,其中有好多还是文盲,但你要是论起“考古”的经验,那些博物院的学院派的专家们真的不见得比得上这些自学成才的“砖家”。譬如说,我是高中以后,才知道考古原来是需要用到洛阳铲的,这基本上是考古队的标准装备。可是,在我们那里,我可从未见过那些“砖家”们用过这东东。我所看到的“考古发掘”场景如下:①两三个“砖家”嘴里叼着根香烟,肩上扛着铁叉、铁锹,状似无意地四处晃悠;②到了一处地方,捡起几块蚯蚓粪,掰开看看,再和周围的蚯蚓粪便比对;③讨论一番后,开始用铁叉、铁锹挖出一个大概一平米,深约半米的探坑;④确认是熟土以后,开始扩大挖掘面积和深度,直至找到熟土和生土的界限;⑤顺着那条清晰的界限向下挖,一直挖到有墓砖(或者腐朽的棺材)地方;⑥假如挖到墓砖就会士气大落,因为有墓砖就代表着底下是一座古代大墓,而这种墓十有八九在古时候就会被盗过了;要是挖到棺木,则会士气大振,因为像这种古代盗墓贼看不上眼的墓葬里面反倒可以挖到宝贝;⑦挖到棺木以后,就不会使用铁叉、铁锹了,而会换用一把小铁铲,慢慢的铲土,稍微铲到一点坚硬的物体,就会小心翼翼的把它周围的土清理出来;⑧这个时候基本上就能看出来挖到的都是些什么物件了(我所见到的有装满秦半两和汉五铢铁钱的陶罐、玉佩、含蝉、护心铜镜等等)

      (土鳖扛铁牛)

      关键词(Tags): #盗墓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张飞拴马树我老家也有一个

        现在还活着,原来没啥保护,现在弄了个栏杆给圈起来了。原来还有些人来拜,烧香啥的,弄了些红布挂在上面,后来不知怎么给烧着了,死了一半,但还活着,再后来就给栏杆圈起来了。

      • 家园 内容丰富啊

        从抗战到解放到土改,又到盗墓了。

        继续啊。

        以前有个叫“小伙子学飞翔”的,写了不少当年鲁西南曹县一带的抗日斗争历史。从那里也可以看出,当年山东一带确实很乱。日军锋头过后,留下的兵力不多,只能控制几个大的据点。于是,共军,国军,伪军还有数不清的“抗日救国军”你来我往,合纵连横。

    • 家园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四)

      1.淮海战役时,我们那里是碾庄战斗的外围,有三野的战地医院设在我们那里,没能抢救过来的烈士就葬在我们那里,形成了一个占地几十亩的烈士陵园。碾庄战斗开打以后,偶尔有几发炮弹落到村子附近,乡亲们就挖地窖躲在里面。后来发现战事基本上发生在夜间,大家就习以为常了。外婆给我说过她看到的场面,虽说离着碾庄还有三十里路,但是仍能清楚地听到枪炮声,她给我说的原话就是,枪炮声很密集,根本不像电影里面的那种清脆的响声,而是像刮大风时候的呜……呜……的声音,每天都是天黑了以后开打,半边天都是亮的,到天快亮的时候就停火了。

      2.村里面有位胆子很大的妇女,自己跑到碾庄战斗的战场上,割了许多死掉的战马的肉挑回家吃,还剪了很多阵亡士兵身上的军装布料回家纳鞋底。

      3.碾庄战斗结束以后,三野的部队开始向西南方向开拔,在我们那里征发了好多民夫给运粮食、抬担架,我外公家的门板就被拆走当担架用了,外公也被征发到宿县(安徽宿州)那边抬担架,他跟我说过当时他抬的担架是不知道谁家的荆绳床(我们当地普遍使用的单人床,用木头做好床的床框和床腿,以荆绳编织、缠绕的方式作为床板,睡在上面感觉比较软)。

      4.我初中同学的爷爷在淮海战役时是二野的一位连长,据他所讲,当年攻打宿县时,他受命带领军法队在阵地后方督战,防止有逃兵逃跑,半夜里打着打着,后方又被国军给围上了,激战突围出去以后,才弄清楚以宿县县城为核心,国军、共军里外包了好几层的饺子,仗打的乱成一锅粥。

    • 家园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三)

      1.抗战初期的徐州会战影响较大,但实际上在徐州地面上基本没发生大的战事,打得比较惨烈的是台儿庄。我外公给我说,当年他在京杭大运河边上等渡船的时候看到好多尸体从上游飘过来,河水都被染红了,都是中央军的人。

      2.鬼子进驻我们当地后,杀的第一个人是一个傻子。他在鬼子兵行进的时候趴在路边的臭桔子树林后面偷窥,被鬼子扔了一颗手榴弹给炸死了。

      3.有一队鬼子驻扎在我外婆的村子里面,据她所述,鬼子兵坏事干过不少,附近村子有位妇女就被糟蹋了,不过在她们村上倒没干过什么坏事,鬼子兵吃腻歪了牛肉罐头,就拿罐头跟村里头的百姓换鸡吃。

      4.当时的抗日武装也就是新四军的一些部队和游击队,KMT的部队从始至终就没有出现过。在我们村子附近,新四军和鬼子、伪军干了一仗,一百多位新四军官兵被近千的鬼子、伪军围起来打了有一天时间。不过到晚上,新四军的大部在数十名伤员的掩护下还是突围出去了。掩护他们的的伤员无一幸存,战士们的遗骸除了被闻讯而来的家属认领走了的,还有六位无名烈士,被村里的人给收敛在一起,葬在了村子西头的祖坟边上,我们村子小学每年的清明节主题活动就是去祭扫这座无名烈士墓。记得小时候还见过村里人从田里面挖出来过一杆步枪,枪托已经锈完了,枪管那些部件也都锈成了一堆铁疙瘩,不过大体上还能辨认出枪的轮廓。前两年,民政部门搞“慰烈工程”,才把这座无名烈士墓给迁到烈士陵园去。当年看《集结号》,想起了村头的无名烈士墓,热泪盈眶,感触颇深。(土鳖扛铁牛)

    • 家园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二)

      1.我爷爷虽没上过学,但为人处事颇为正派,遂被新四军推举为村长。国共谈判以后,新四军要撤到山东解放区去,我爷爷也跟了去。因为我爷爷是家中独子,所以被我老太爷派人在半道上给追回来了。然后,我爷爷文革时被戴了顶革命叛徒的帽子,还好的是 村子里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再加上爷爷在村子里威望颇高,所以也没遭什么罪。不过估计对他心理上打击不小,从来没有听他提前过。我还是听奶奶说起,才知道有这回事。

      2.在我外公小时候,家里面有五六百亩土地,在农忙时还要雇佣短工干活。后来被马子抢过几次,到临解放前,家里面只剩下一百亩地了。外老太爷见机的快,就作主把地分给了我外公兄弟四个,这样每户只有二十五亩地了。解放后,我外公兄弟四个都被划分为中农。他们村子里面有一个人,祖上也曾经辉煌过,不过到他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家底早已被败光了。但他爱吹牛、好显摆,跟人聊天,动辄就是想当年我们家……于是,解放后悲剧了,因为传说中的家财万贯,他被划为地主成分。

      3.小时候,听外婆说过,八路军(应该是新四军,我们当地把八路军新四军都统称为八路军,但据我了解,当年主要是新四军在这一带活动)都是马子变的。我那时候听说了很不能接受,电视中这么高大全的、正义凛然的八路军怎么会是那些猥琐的、无恶不作的土匪变的呢?长大以后才明白外婆说的没错,当地的八路军大多是土共招安马子改编的。于是就出现了当年抢过我外公家的土匪,解放以后摇身一变,以革命干部的身份衣锦还乡的奇观。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天涯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