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经济问题 -- 语迟

共:💬393 🌺4437 🌵15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58到78比78到98略好,后来条件变了。

          你的数据不能说明你的观点。

      • 家园 补个中印对比的数据,你自己去算算,按这个所谓的工业化4%

        的增长率,下列工业指标要多少年才能达到毛时代30来年的成就。

        粗钢产量:1952年,中国135万吨,印度160万吨;1978年,中国3178万吨,印度995万吨。

        生铁产量:1952年,中国193万吨,印度189万吨;1978年,中国3479万吨,印度972万吨。

        焦炭产量:1952年,中国289万吨,印度212万吨;1978年,中国4690万吨,印度1210万吨。

        煤炭产量:1952年,中国6600万吨,印度3689万吨;1978年,中国6.18亿吨,印度1.05亿吨。

        原油产量:1952年,中国44万吨,印度26万吨;1978年,中国10405万吨,印度1127万吨。

        天然气产量:1952年,中国0.08亿立方米,印度无;1978年,中国137.3亿立方米,印度16亿立方米。

        发 电 量:1952年,中国73亿度,印度61亿度;1978年,中国2566亿度,印度1010亿度。

        水泥产量:1952年,中国286万吨,印度359万吨;1978年,中国6524万吨,印度1962万吨。

        汽车产量:1955年,中国0.01万辆,印度2.3万辆;1978年,中国14.91万辆,印度9.4万辆。

        载重汽车:1955年,中国0.01万辆,印度0.9万辆;1978年,中国9.61万辆,印度4.9万辆。

        通宝推:小楼春雨,楚庄王,
      • 家园 印度人均 GDP 是 170 美元,我们才 100 美元

        这叫人均差不多?

        再说,工业国家又不是光看GDP,满清的GDP够高吧,又有什么用,照样被揍得满头包。

        1949年中印经济数字比较:

        中国 印度 (单位:万吨)

        原煤 3200 3200

        原油 12 25

        发电 43亿千瓦时 46亿千瓦时

        钢 15.7 137

        生铁 25 164

        水泥 66 186

        平板玻璃 83.7 ――――――――――

        纯碱 8.8 1.8

        纱 32.7 61.5

        糖 20 118

        油料 297.2 498

        粮食 11318 5501

        汽车 0 1.6

        铁路 2.1万公里 5.3万公里

        产业工人 120万 600万

        人均GDP 70美圆 150美圆

        在校小学生 5110 万人 1915 万人

        在校初中生 223 万人 312 万人

        在校高中生 26 万人 122 万人

        在校大学生 19.1 万人 36 人万

        而在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初,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净产值仅为45亿元,占国民经济比重只有12.6%。经过长期战乱,国家元气大伤,发展经济的基础极为薄弱。当时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美国的五十分之一;全国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时,居世界第25位。全国煤炭产量只有3243万吨,居世界第9位。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而美国是27035万吨,主要石油产品均需进口。全国水泥产量只有66万吨,是印度的三分之一。全国粮食产量为11318万吨,尚不足以解决温饱问题。全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7美元,不及亚洲平均水平(44美元)的三分之二。

        刚建国的时候,印度人均寿命是 41 岁,我们才 38 岁。其他社会发展水平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个差距:印度的城市化率是 17%,中国是 13%;印度人均 GDP 是 170 美元,我们才 100 美元;印度的发电量是 49 亿度,我们是 43 亿度。在这个数字的背后,印度当时的化肥产量是我们的 4 倍,当然 4 倍也没多少,才 2 万吨。我们当时只有两个化肥厂,使用的是最老的技术,年产量一共只有 5000 吨,肥效还不如一个大城市每年制造的大粪。

          除了化肥工业,印度还有英国留下的工业基础。钢产量是我们的 8 倍,生铁产量是我们的 7 倍,水泥产量是我们的 4 倍,铁矿产量是我们的 2.7 倍,石油产量是我们的 2 倍,铁路里程也是我们的 2 倍多。说实话,刚解放的时候我们对印度只有仰望的份。

        到了毛去世的时候,我们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英国。1949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76年中国粗钢产量2046万吨,居世界第5位。

        49年时候,上海高桥炼油厂的年产量不到10万吨,到了78年,,中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7069万吨,生产四大油品3352万吨,品种达656种。

        1949年中国化肥产量仅有0.6万吨(全部是氮肥)。1975年中国化肥产量已经提高到524.7万吨,其中氮肥370.9万吨,磷肥153.1万吨,钾肥0.7万吨。

        按你不知道哪里搞来的4%增长率来计算的话,要达到毛时代30年的成就,钢铁要120多年,产油要200来年,化肥要170多年。

        通宝推:hwd99,土八路,楚庄王,掉毛的天使,joomla,唵啊吽,可以攻玉,星海潮生,老老狐狸,太极,无无名,三笑,费舍尔飞熊,王铁墩,surfxu,九拍,天涯睡客,删ID走人,知其何休,一介书生,西门飘飘,发了胖的罗密欧,jboyin,西安笨老虎,
      • 家园 GDP 这东西可不能当硬指标

        啥叫 GDP?凯恩斯貌似说过政府找人挖个坑就创造了GDP,如果再找人把坑填上就创造了双倍的 GDP。

        印度的人均 GDP 和中国可能差不多,但 GDP 的内涵可不一样。中国的 GDP 是建成了轻重工业俱全,两弹一星的 GDP。印度有啥呢?

        话说我大清到末年的时候 GDP 还占全球四分之一呢。我大清末年是强国乎?是富国乎?能生产坚船利炮乎?

        说白了,GDP 其实就是花了多少钱的一个计量。但这钱花哪里去了,派了什么用处,买了什么东西,GDP 是完全不管的。

        用 GDP 这东西来当硬指标是不行的。

        通宝推:我爱我家fh,
      • 家园 4%这个数怎么来的?
      • 家园 用GDP计算,你才有根本性的错误
        • 家园 是啊,不算GDP靠嘴炮才是没错误的
          • 家园 如果云知道,嘴炮可不是乱说的!网友“愚蠢的小猪”已经论述

            如果云知道,嘴炮可不是乱说的!网友“愚蠢的小猪”已经论述,从数学和文字的角度上。

            愚蠢小猪:理性人的动态数学模型 (全文自己百度可以找到)。“从动态系统的角度尝试给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概念理性人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建模的方法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常用方法,并提出了最优控制的模式。可能是笔者孤陋寡闻,至今没有看到有论述如何建立理性人的动态数学模型,而就直接假定Qd=Qs,于是整个主流经济学的大厦建筑在沙滩上。

            但从动态模型出发,Qd=Qs只有理论期望的意义,实际上不存在。看不见的手不能使系统最优化,需要看得见的手进行校正。”

            从一个侧面证明,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政府长期主导强力工业化,是必要的。剩下是具体路径的选择。

            在其,“工业和农业经济的GDP差别”一文中,“国家中的工业人口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但工业人口不等同城市人口,由上面论述,农业国家也可能多数是城市人口,农业国的三产也可能占六、七成,与工业国家相似,但他们创造的GDP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工业人口首先要有文化,即普遍教育。有文化还远不够,需要各种专业技能,即各种岗位培训,甚至需要真刀真枪操练实际项目,哪怕不成功,成为废品。但在后进的农业国家中,靠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完全不能实现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变,只会划出工业化天堑,现在则是数字化天堑。

            总之,在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之间讨论GDP及GDP增长率是毫无意义的。后进国家不可能通过单纯的GDP增长而成为先进国家。先进国家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全面完整的基干产业。 ”

            毕竟,除了GDP外,还有其他客观的统计指标。

            其三,在“西方工业化历程为何不可再现 ”,一文中,“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第三世界国家,许多试图“实业救国”、“经济自强”的资本家正是在这样的命运下一次次失败,决定他们命运的原因是大工业体系相对以往经济规律的特殊性。

            首先,在工业革命以前的世界经济中,各个农业——手工业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如果因为战争印度无法从中国进口丝绸,这可能会让某些商人受损失,但这对印度继续生产茶叶和水稻没有任何影响;现代世界则不同,各个经济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多么现代化的工业企业,一旦失去机械工业提供的零配件支持、教育体系提供的人才支持、交通、能源……等各种经济部分的协作,也不过是闲人一群、废铁一堆;同样,在完整的大工业体系中拆去一环节,无论是化工、钢铁、铁路……都可以导致剩余的所有工厂陷入瘫痪。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在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工业体系的人们发现自己要么放弃努力,要么就得努力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哪怕只有一个环节不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无法与现存的西方经济竞争。对方可以随意抬高你所稀缺的物资的价格,来盘剥你的工业利润。

            如果退而求其次,不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大工业体系与西方竞争,而是努力做好某个经济部门,使自己融合进西方现存的大工业体系,甚至取代西方的相应生产环节,分享大工业体系的利润,结果会如何呢?这就必须考虑到大工业体系的标准化特征。大工业体系的各个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停地交换物资、能源、人力,整个体系才能正常运转,由于工业设备和技术开发的投资巨大,各个经济部门必须统一技术标准才能避免巨大的浪费。在这种局面下,新建的工厂如果想加入既存的的大工业体系,就必须让自己的生产设备、产品型号、尺寸等各个环节符合现有的技术标准。建设工厂和贯彻技术标准本身并不很难,因为无论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科学原理还是技术标准本身都是开放的资源,你可以随便到任何一个工程图书馆去找到这些资料。不过,一旦你具体实施建设过程,你会发现与技术标准相关的无数细节技术已经被少数几个西方公司申请了专利——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科学是全人类的财产,但核心工程技术在西方产权制度保护下属于少数走在科技前沿、参与制订技术标准的跨国公司。这样,你就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购买专利使用权,让你的竞争对手坐享高额利润,要么让对方以“合资”、“合作”的名义控制你的企业。前者会使你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选择后者的结果是你的辛苦全部付诸东流。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依附性国家到现代化国家并不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要么安于现状,要么冒风险,克服困难跨越工业化壁垒,没有第三条道路。

            经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鉴于大工业体系的特性对经济规律的影响,在全球自由贸易下,落后国家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

            通宝推:回旋镖,深圳呆子,老老狐狸,哈酷,呆头呆脑,
    • 家园 治理方式对应不同的社会结构。

      主席时代要设计的社会结构:橄榄型(生产力的因素,失败了)

      邓时代要设计的是:金字塔型(失败了)

      习时代设计的:倒丁字形(葡萄言)

      橄榄型对应——国营

      金字塔对应——国有(概念很模糊、不好定义,所以尺度不好把握出了不少乱象)

      倒丁字形对应——国投

      至于62年大灾,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农村劳力出走靠打工赚钱,一些田地撂荒。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这个描述。比如艳阳天。那时代我们在农村的很多长辈也都去外地打工谋生。当时去东北的就很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