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话商君】说秦国(六)秦无世卿 -- 履虎尾

共:💬6 🌺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话商君】说秦国(六)秦无世卿

      秦国政治制度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在秦国,不存在强大的足以同公室诸侯相对抗的卿大夫私家阶层——“秦无世卿”。

      我们把宗法制度定义为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但这并不是说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度的唯一内容。宗法制度还包括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即非嫡长子(庶子)被分封的权利。西周统治的政治特点,就是普遍实行封建(即分封)制度,封建制度是宗法制度的延续和补充。所谓封建,文献上称之为“封邦建卫”,亦称“封邦建国”。郭沫若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原始的部落殖民。除了周天子的非嫡长子被封建为诸侯之外,在各诸侯国内,诸侯的非嫡长子以及功臣也有权被封为卿大夫。《左传·桓公二年》有段内容专门评论这种层层封建曰:“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种封建制度的实行,使得东方各诸侯国内普遍存在着经二级封建而产生的卿大夫阶层——世卿(私家)。世卿在受封时随着爵位高低,获得一定的土地人口,拥有相当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世代在诸侯政权中担任要职。世卿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具有历史延续性。世卿既是诸侯统治的支持者,也是诸侯实力的分割者,互相之间也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当世卿势力强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开始掌控诸侯国的政权,并产生取而代之的野心。到春秋中后期,东方各国内部普遍出现强大的私家反对逐步没落的公室的争权斗争。

     各国的私家可以分为两大类,与诸侯同姓的世卿(私家)又被称为“公族”,与诸侯异姓的世卿亦被称为“卿族”。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如卫、鲁、宋、郑的私家主要是同姓公族,而齐、楚、晋等国的私家多为异姓卿族。

      卫国的世卿以公族为主,包括石氏、宁氏、孙氏、太叔氏、公叔氏、北宫氏、齐氏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异姓卿族,如孔氏,孔氏是从宋国逃来的。

     鲁国的政权控制在公族世卿“三桓”手中。“三桓”,又称“三孙”,是鲁桓公的三个庶子庆父、叔牙和季友的后代,庆父的后代称“孟孙氏”,叔牙的后代称“叔孙氏”,季友的后代称“季孙氏”。除了三桓之外,鲁国还有“臧孙氏”、“子叔氏”等公族,也拥有一定的实力。

     郑国最有名的公族世卿是“七穆”,春秋中后期,郑国政权被牢牢地掌控在“七穆”手中。所谓“七穆”,是郑穆公的七个庶子及其后代。郑穆公共有十三个儿子,除了灵公夷和襄公坚二人先后为君之外,“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为卿”,其余七个庶子及其后代在郑国世代为卿。这七人分别是子罕、子驷、公子去疾(字子良)、公子发(字子国)、公子偃(字子游)、子印、子丰。这七人的后代均以他们的字命氏,分别为罕氏、驷氏、良氏、国氏、游氏、印氏、丰氏,合称“七穆”。春秋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其家族为“七穆”之一。子产是公子发(字子国)的儿子,郑穆公的孙子,子产又名公孙侨,其后代以公子发的字“国”为氏,故子产亦可称为国侨。

     宋国是殷商之后,公族势力最为雄厚。宋国的公族以君主的谥号为族名,最著名的两族是戴族和桓族。戴族是宋戴公各庶子的后代,桓族是宋桓公各庶子的后代。其他君主,只要有后代流传下来的,就有以该君主谥号为称的族名。戴族包括华氏、乐氏和皇氏;桓族包括向氏、鱼氏、鳞氏以及荡氏等等。著名的政治家右师华元,便出自戴族华氏。另一个政治家左师向戌,出自桓族向氏。

     齐国的世卿以异姓卿族为主,包括高氏,国氏,管氏(这个管氏不是管仲,而是管敬仲之后),鲍氏,崔氏,隰氏,晏氏,陈(田)氏,庆氏,栾氏等等。当然,也有人认为,国氏和高氏可能是姜姓而非异姓。

     楚国的卿族世卿有十三氏,包括斗氏,泊氏,成氏,屈氏,劳(蘧)氏,熊氏(非王族),阳氏,申叔氏,申氏,伍氏,潘氏,沈氏,观氏。

     《左传》中关于晋国世卿的记载最为详尽。由于嫡庶斗争的残酷性,春秋初年的晋国诸侯采取了“尽杀群公子”的措施,因此,出现了“晋无公族”的政治局面。晋国的世卿由异姓构成,见于记载的有狐氏、先氏、栾氏、屠氏、箕氏、贾氏、赵氏、郤氏、胥氏、中行氏、温氏、士氏、范氏、原氏、步氏、韩氏、彘氏、吕氏、令狐氏、程氏、巩氏、智氏、邯郸氏、魏氏等等二十余氏。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有十一家。这十一家之间相互斗争,最后只剩下韩赵魏三家。清高士奇“发明”曰:

     晋之卿族,魏氏、赵氏、狐氏、胥氏、先氏、栾氏、郤氏、韩氏、智氏、中行氏、范氏,凡十一族。贾季奔狄而狐氏废。先縠得罪而先氏废。胥废于郤。栾、郤废赵而赵复兴。厉公用栾氏谮杀三郤,而郤氏废。范宣子逐栾盈而栾氏废。范、中行氏逐于知、韩、魏、赵,而韩、魏、赵复共灭知伯,遂为三晋。

     秦与东方各国的情况大不相同。秦由于立国晚,没有文化包袱,没有严格的嫡长子继承,于是也就没有庶子分封,秦国内部因此也就没有像东方各国那样,形成或是同姓公族或是异姓卿族的世卿(私家)集团。无论是春秋时期的“三桓”、“七穆”、“六卿”、“陈田氏”,还是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的“赵有平原”、“魏有信陵”、“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等威胁到君主集权的势力,在秦国统统找不到相似者的踪迹。

     由于“秦无宗法”,“秦无世卿”,秦的宗室贵族以及功臣后代也就不能凭借高贵身份参政议政,人才使用的标准因此脱离了身份和地位而仅仅重视个人能力。于是乎就能大量的使用“外国”人才,即客卿。春秋时期的客卿有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枝等等。到了战国,秦国更是大量地任用了客卿,如商君、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等等不胜枚举。秦对这些外来者高度信任,被任命为丞相的不在少数。秦国的这种任人唯贤、用人唯才的清明政治,是其他的诸侯国所不能比拟的。也正是如此,才为后来商鞅在秦国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提供了机会,成为了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没有世卿的分权,秦的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国君手中。变法改制时,政令发布的形式是自上而下的推行。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在社会制度的转变时期,能够减少内耗,减少政治阻力,对变法维新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 家园 穆公到商鞅变法期间还是有一拨世袭贵族

      他们是庶族地主上升的主要障碍,否则商鞅也不会出台无功爵位不能世袭的规定了。

    • 家园 穰侯魏厓

      无论是春秋时期的“三桓”、“七穆”、“六卿”、“陈田氏”,还是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的“赵有平原”、“魏有信陵”、“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等威胁到君主集权的势力,在秦国统统找不到相似者的踪迹。

      穰侯魏厓最盛时比四公子实力大多了。这个人现在不太出名。他是昭王的舅舅,发动血腥的政变把昭王捧上台。《史记》里说他把“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

      穰侯魏厓柄国三十六年,为秦国开疆拓土。甚至让秦国做到了“西帝”。直到范睢和昭王密谋才失去权柄。

      • 家园 是魏冉吧

        白起就是他推荐提拔的,仅凭这一点他就不是完全的尸位素餐。

    • 家园 这个原因不是因为秦献公之前的人殉制度吗?尤其是秦穆公!
    • 家园 西欧有所谓"次子团"

      除了长子继承家业和爵位,其他的儿子统一被称为"次子",除了为长兄卖命,唯一的出路就是出去当雇佣军,一刀一枪为自己博块土地.

      所以在中国古代,儿子们基本能够均分家产,长子不过是大宗.而在西欧,次子们只有自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