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漫话三国人物》 -- klxn

共:💬46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说者有意

              吕布和刘备都是名人,吕布的名人是打出来的,刘备的名人是吹出来的。刘备自称是

              皇亲,说自己是汉景帝儿子中山王刘胜的后代。且不说在汉武帝的时候,刘胜的儿子

              因为进献给太庙的酎金成色不纯就已经被除国,再到东汉末年,鬼才晓得他的子孙到

              了哪里。何况中间经历了王莽代汉,不和王莽合作的刘家子孙不是给杀了,就是和刘

              秀似的造反;刘秀复辟成功后和王莽合作的刘家子孙也不会有好下场,跟着造反的怎

              么也该有块封地。纯种的刘邦后代在民间是剩不下几个了。刘备就是也姓了一个刘,

              他爷爷当过一任县令,他早死的爸爸当过衙门里的小吏。他没有什么依靠,就从小和

              现在幼儿园小朋友姓孙就说自己和孙悟空沾亲似的,到处跟别人吹他是皇亲。不过幼

              儿园小朋友长大了会知道不好,不会再说。可刘备是一直执著地说,说到自己也有些

              相信,就跟有的巫婆神汉先说自己有神灵附体来骗钱,骗到最后连自己也有些相信,

              结果把病人和他自己的命都给害了。刘备就是这样逐渐在心理上把自己当成汉室的代

              表,正义的化身,逢人就是那么一句:"备虽汉室宗亲",整个一神经病。

              可按照中国的老例是:"与其慢也宁敬"的,一般老百姓就想了,没有影子的事情他怎

              么会这么执著呢?多少总归刘备应该和皇帝家有点联系吧。以讹传讹,别人就觉得他

              有可能真和皇帝有些关系,略略给他些尊敬,随后刘备和他的支持着们也就更加理直

              气壮地宣扬,别人也就觉得越可信。人们心理的这个弱点,到现在也没有改过来,所

              以那些邪教和骗子才能够得逞。有时我忽然想,要是一个长发飘飘的年轻女子带上一

              副墨镜站到王府井的街头,她的几个同伴假装是她的保镖和影迷去请她签名,相信能

              够在王府井造成一场混乱的,大抵如此。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是人们上

              当的根源,也是骗子得以成功的根源。

              刘备除了喜欢神经质地把“汉室宗亲”挂在嘴上外,一般还是很沉默寡言的,以示稳

              重,好让别人和他自己更加相信自己是汉室宗亲。现在有些不懂或者反应迟钝的人,

              也和大耳朵一样故作深沉状。最初刘备的生计是汉朝认为的贱业,半工半商,弄些个

              草鞋席子什么的卖卖,后来遇到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等人,靠着一张嘴,骗得张世平

              拿出钱来给他组织黑社会。一向很回护刘备的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先主不甚乐读

              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在得到大商人资助后“得用合徒众”。那时候黄巾还

              没有起事,刘备的一帮想来不会是什么爱心捐助机构,说轻点是大商人的保镖,说重

              点就是斧头帮之类的帮会。

              从这可以看出东汉政局的紊乱,黑社会得以存在并横行的时期,都是一个政府行政权

              萎缩的时期。黑社会所行使的就是政府的原始功能,保护一定集团的利益、制订并维

              护一定的秩序。黑社会最初所填补的都是政府的真空地带,利用的往往是政府保护不

              力的弱势群体。在东汉,商人是一个政治上受歧视的群体,在与地方豪强的争斗中,

              往往受到士大夫集团为主体的官吏的不公正对待,因此就会培养刘备这样的势力来维

              护他们的利益。可以说,根治黑社会的要诀就是在于政权的公正性和广泛性。这点,

              毛主席的时代为根治黑社会提供了典范,在中国猖獗几千年的黑社会在新政权下的覆

              灭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正是因为毛泽东的政府最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尤其是代表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以商人集团为主要支柱的刘备帮会本来是要被东汉的士大夫集团镇压的,因为在当时

              的社会主流观念看来,刘备之流应该是属于无赖子弟的。而此时,以张角为首的黄巾

              开始起事,说的比刘备的皇亲来头还大:“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

              吉”。刘备等一帮无赖子弟一向以打架著称,就被征召为民团配合官军作战。刘备的

              帮会,欺行霸市还可以,对付武装起来的黄巾就不大顶用了。刘备很窝囊地被打翻在

              地,跟着就是装死,看来黄巾没有割对方耳朵记功的章程,刘备就得以保全了自己的

              性命和一对引以为豪的大耳朵。

              从死尸堆里爬出来的刘备,算是镇压黄巾的功臣,在黄巾的张氏兄弟破灭后当上了汉

              王朝的安喜尉,算是正式国家公务员编制。得了官的刘备更加正经了,帮会是不搞了

              ,立志要当汉王朝的好官。可是他的好官没有当多久,汉王朝要搞减人增效,刘备怀

              疑他是属于在裁撤之列。因为他知道,汉王朝的减人增效裁撤的未必是没有本事的,

              可肯定是没有关系的。现在八个人的编制,其实只需要五个人来干,因此裁撤上三个

              人,减人增效,乍看起来有理。执行起来却未必,因为八个人的编制,可能只有三个

              人干活,而那五个不干活的根据存在即合理的哲学原理,想必是有背景和有关系的,

              到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这五个不干活的,减人未必是增效。

              有自知之明的刘备,不再拿着一副喜怒不行于色的劲了,做了一件有血性的事情,就

              是把郡里派来的督邮绑在树上,用鞭子痛打了一顿,然后把自己的官印挂在督邮的脖

              子上,弃官而去。比起后世的陶渊明听说督邮要来,长叹一声:“不能为五斗米向乡

              间小儿折腰”。回老家去种菊花看南山的潇洒来,刘备的所为倒更有些男子气概。初

              次官场失意,让刘备知道仅仅是自称皇亲是没有用的,仅仅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官也

              是没有用的,要想出人头地,或者就是活得体面,要有自己的靠山,要有一个有权有

              势的人来赏识他,重用他,给他机会。在那样一个世界,替朝廷卖命是没有太多意义

              的,因为朝廷是虚幻的,皇帝是不知道的,替某个具体的官员卖命才是现实的。想通

              了这个道理后,刘备开始了自己的投奔生涯。

              • 家园 【文摘】四处投奔

                刘备投靠的人确实不少。在离开安喜县后,他碰巧遇到了奉何进命令出来募兵的都尉

                毋丘毅,当时都尉大人在下邳碰上了强盗。刘备戴罪立功,打退了强盗,又当上了芝

                麻官。可乱世里的芝麻官不好当,没多久,刘备就“为贼所破”,投靠老同学公孙瓒

                去了。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讨伐什么董卓,以至于有“三英战吕布”的辉煌,不然一

                向很回护他的陈寿一定会在《三国志》里给他记上一大功。

                随后,刘备就是跟着公孙瓒的同盟青州刺史田楷混,和袁绍打仗,有了些战功,被公

                孙瓒委任为平原相。到了兴平元年的时候,陶谦把曹嵩杀了,引来了曹操的疯狂报复

                。陶谦就向田楷求救,刘备作为田楷的下属,一起去援助陶谦。当时刘备的手下有包

                括乌丸骑兵在内的千把人,另外“略得饥民数千人”,就是田楷手下的一个小跟班。

                陶谦为了让刘备替他卖命,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作为收买条件,于是刘备就不跟田楷

                了,改跟陶谦混。郯城一战,刘备大败,退守徐州。恰巧这时候陈宫叛迎吕布,曹操

                后院起火,曹军被迫回师兖州。此刻在徐州城里的陶谦和刘备因为此前的惨败,已经

                没有能力对撤退的曹军进行追击。这年冬天,陶谦在忧急中死去,刘备捡了现成便宜

                ,在当地大商人糜竺等人的拥戴下,占有了徐州。看来刘备确实有商人缘。

                兴平二年初,刘备还没有找到当一方封疆大吏的感觉,被曹操打败的吕布就来投奔刘

                备,从而使刘备很有些忘乎所以。骤然大阔的人往往是这样的,人绝大多数只在痛定

                思痛的时候才认真审视自己,有畏惧感。其实非常之福和非常之祸一样,都是超出了

                一个人的承受范围和把握能力,在非常之福或者非常之祸中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

                非常之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非常之祸更可怕,非常之祸不过是几块石头向你砸来

                ,你还可以闪避;非常之福则是裹胁着你撞向石头的洪水,逆水行舟顶多不进,顺风

                顺水把握不好会触礁身亡。刘备以一个外来户兼名微之辈占有徐州,自然有很多陶谦

                的旧将不服气,可刘备真以为自己是汉室宗亲,别人都应该支持他。他把自己看成了

                正义的化身,对淮南谋划着称帝的袁术虎视眈眈;当然四世三公的袁公路连他的庶兄

                袁绍都看不起,何况一个大耳朵?于是双方在盱眙对峙,陶谦旧将,也就是当年和刘

                备一起镇守郯城的曹豹向吕布献出了下邳城。刘备军心大乱,加上后勤匮乏,先是士

                兵逃往,后是败给袁术,进退不得,只好投降吕布,大耳朵的故主算是又多了一个。

                到了建安三年,曹操在下邳把吕布给抓住了,吕布向曹操服软,想改给曹操当将军。

                在旁边的刘备想起了老婆两次落到了好色之徒吕布手里的遭遇,就不失时机地向曹操

                进言,让他吸取吕布两个故主丁原和董卓的教训,曹操听了他的话,把吕布给勒死,

                带着他回到了许昌。

                从毋丘毅算起,加上公孙瓒、田楷、陶谦、吕布,曹操应该算是刘备的第六个上司,

                刘备对这位上司不是很满意,因为他自认为是皇亲,而曹操是赘阉遗丑,所以他比袁

                绍袁术更妒忌曹操。于是他就和没落贵族董承等人谋划着杀曹操。 心怀鬼胎的刘备

                为了显示自己胸无大志,平时关起门来种芜菁,想让曹操丧失对他的警惕。可这番做

                作是瞒不过曹操的,曹操象看耍猴一样看大耳朵自作聪明的把戏,觉得大耳朵作假的

                功夫也就这样,大耳朵当年出去卖草鞋都不种地,现在种哪门子地?他要是安分人也

                不会刚当上徐州刺史就和袁术对掐。只是曹操觉得刘备是怕了自己,心理上很满足,

                就请刘备到府中喝酒,也就是有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刘备是英雄的目的就是

                间接地告诉他,识破了他的骗局,刘备一听把筷子都吓掉了,然后以怕听雷声做借口

                搪塞。曹操当时仰天大笑,是为了这个喜怒不行于色的大耳朵被他吓得语无伦次而开

                怀大笑,并不是受了大耳朵的骗。

                刘备趁着邀击袁术的机会跑到了徐州,袁术没有伏击到,却谋杀了曹操的徐州太守车

                胄,曹操听说后大怒:“竖子敢尔!”原因是曹操并非不知道大耳朵外君子而内小人

                ,只是没有料到他敢于这样大胆。曹操果断进兵徐州的行动也让刘备出乎意料,因为

                他认为曹操要防着河北的袁绍,暂时不会来打他,心里还打着等袁绍和曹操两败俱伤

                的时候捡现成的便宜。当他看到曹操亲自带兵前来的时候,大惊之下,只做了象征性

                地抵抗就逃跑到河北去投奔袁绍,而不是投在荆州的正牌汉室宗亲刘表。因为在刘备

                看来,一则袁绍比刘表更有前途,再则他这个冒牌皇亲和刘表这样的正牌比不免失色

                不少。

                刘备投奔的第七个上司袁绍并非没有称帝的野心,而且和他的第二个老上司兼好同学

                公孙瓒的死有直接的关系,可这时候刘备可以把义气暂时忘掉。刘备之所以能够投奔

                成功固然是靠了老师郑玄的推荐,另外他当年在公孙瓒手下当平原相的时候就曾经举

                荐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当孝廉,算是早就暗送秋波。

                刘备在袁绍手下先当和曹操作战的急先锋,跟着颜良、文丑的屁股后头渡河作战,结

                果正面战斗确实太危险,白马颜良被杀,延津文丑跟着毙命,刘备仗着多年练就的逃

                跑本事才留下条性命。惊惧之余就向袁绍请令,到曹操后方的汝南去搞颠覆,和当地

                的黄巾余党刘辟等人作乱,结果让曹仁给灭了。等到官渡之战后,曹操亲自带兵来围

                剿,已经吓破胆的刘备才去投汉室宗亲刘表,也就是他第八个上司。

                • 家园 【文摘】用人为政

                  刘备的用人方式是有他的特点的,那就是帮会模式,靠拜把子、讲义气等为精神纽带

                  来建立自己的统治。这是和他的出身、经历分不开的。曹操和孙权都是真正的官僚士

                  族家庭出身,是名门望族,都有一帮亲朋故旧,可以靠亲戚门第关系建立起自己的骨

                  干;曹操更有足够的实力,并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加上本是朝廷庙堂

                  之官的出身,可以进一步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刘备出身是寒微的,论门第家族

                  ,他只能依附别人;论官场秩序,他根本就没有资格说话。刘备要发家只能是依靠小

                  集体主义的义气作为自己组织的精神基础。

                  荆州有个名士裴潜对刘备的评价是:“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

                  足为一方之主”, 说的就是他这种帮会式的精神基础。这种精神基础是介于社会和

                  家族之间的怪胎。义气是超越家族血缘的,所谓异姓兄弟,不需要血缘亲情来维持,

                  “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信条实质上又是对以血缘为纽带的

                  家族的反叛。对于社会,义气则体现了小团体性,维系的不是什么爱国忠君的大义纲

                  常,而是相对狭隘的无原则的朋友之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关系在现实

                  中又是凌驾于大义的。“义气”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特殊现象,不是个性化的人,而

                  是个性化的小团体,这种团体不能够说是政党或者是政权的雏形,而恰恰是政党和政

                  权的危害。“义气”的基础,是对政府或者政权的绝望,同时也是对血缘和个人能力

                  的失望。这种精神基础,一方面决定了刘备集团的坚韧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这个集

                  团发展上存在的瓶颈。

                  刘备当年屡战屡败,而关羽、张飞等人还一直追随着他,依靠的就是所谓的义气。同

                  样也就是义气,让刘备不可能在徐州把更加骁勇的吕布放进核心位置,也不可能让陈

                  登这样的文臣超过自己大舅子糜竺等人地位置。到了荆州的刘备,应该是对这种精神

                  基础的瓶颈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开始吸收荆州的土著,逐渐改变自己集团的帮会

                  性质。等到自称为汉中王后封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的前将军、张飞的右将军相并列,

                  不封张飞为汉中太守而力排众议启用后进的魏延都是这种向政权化的转变的妙笔。

                  刘备集团在政权化转变的时候,是缺乏如荀??、郭嘉那样的人才的。诸葛亮在刘备转

                  变集团性质的时候,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相反,马超归降,关羽来信问马超才能可

                  比谁?意思并非是一定要超越马超,可是诸葛亮为了讨好关羽却复信说马超不过是勇

                  猛而已,以贬损新进的马超来抬高关羽。在刘备准备封黄忠为后将军的时候,诸葛亮

                  更是建言:“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

                  可喻止;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诸葛亮的胸襟上其实是不如刘备的,

                  其他人的政治见解也不能够给刘备以帮助,这也就注定刘备集团的政权化事实上是难

                  以成功的。这也就注定了刚刚有点规模的刘备政权里有限的人力资源不但不能够充分

                  协作,相反相互掣肘,朋党之风盛行,其政权效率甚至还不如刘关张东逃西窜的时候

                  说到这里,不能不谈谈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在口口相传中被神话到了近乎完人的程

                  度,所谓“诸葛多智,而近于妖”。诸葛亮被很多人看成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无论史实上的诸葛亮,还是传

                  说中的诸葛亮,也恰恰都反映了中国仕进知识分子独有的劣根性。

                  自来读演义的比读正史的要多,就先谈谈演义里的诸葛。演义里的诸葛亮和中国其它

                  演义小说里的智多星角色是一样的,聪明,聪明到要处处表现他的聪明。而很不幸,

                  他们的聪明往往是用在耍弄耿直的下属和暗地里耍弄他们的上级上的,对于敌人,他

                  们的耍弄往往是赚了些小便宜,就不见获得什么大收获。越浅的水就越容易浑浊以显

                  得深不可测,越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就越喜欢弄玄虚来掩盖自己的平庸,不管是什么战

                  役,他们总要造出些个神秘感来,谁都是他们手里的木偶,听他们摆布,越是自己人

                  越要受他们摆布。传说里的诸葛亮们眼里,别人都是无知的群氓,越是自己人越无知

                  ,越愚蠢,越要对他们言听计从,连被他们捉弄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才够他们的好

                  伙伴。甘心被他们捉弄并言听计从的领导是才算是好领导,甘心被他们捉弄甚至耍笑

                  的同事和下属才算合格。归根结底,诸葛亮们的眼里,自己是天生优越,天生高人一

                  等,谁都要尊重这种优越,谁都要遵从这种优越,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是优越的,和

                  他们是没有平等的合作的,平等是他们对恭维者的赏赐和对换取官帽的银两。现实里

                  自以为的诸葛亮们,每每也是这样的世界观,看不起任何人,可是又往往没有看不起

                  的理由,因此,每每也更被别人看不起。

                  史实上的诸葛亮之所以最后堕落到廖化当先锋的境地和这种劣根也是分不开的。鞠躬

                  尽瘁的背实质是事必躬亲,事必躬亲的原因是对下属的不信任,无能的固然不能够信

                  任,有能的则更不能信任。或者,有人会提到姜维,事实上姜维在诸葛亮的心里不过

                  就是“鹰犬之任”,诸葛亮死后命令统率全军回朝的是那个小人杨仪,诸葛亮的继承

                  人是蒋琬,然后是费掉。后来被一个刺客宰了的费先生,在压制姜维的时候说的一句

                  话很有代表性:“吾等不如丞相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只有持这种

                  观点的人,才是诸葛亮觉得能够托国的人,不然就至少是个浮躁。姜维能够得诸葛欣

                  赏的原因还有两个,一个是资历不如,只身来蜀,没有依靠;另一个是因为诸葛亮当

                  年兵败于张嗔的时候,得姜维和拔西城县数千老百姓入蜀是唯有的政绩,如何不需要

                  夸大呢?姜维这样的人才在蜀国的用人体制里能够最后掌权只能说是运气好,适逢其

                  会罢了。

                  中国主流文化里学而优则仕的人才选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种劣根性的破坏

                  力,为了保住自己政治上的位置、学术上的位置,具有这种劣根性的知识分子总在有

                  意无意地干着忌贤妒能、戕害人才的勾当,从战国时的庞涓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只要还没有被后来者所打倒,这些人的身前身后名都算得上是堂皇而至于高尚。

                  • 家园 【文摘】地利人谋

                    为取得益州,刘备可以说是撕下了保持了很久的面具。刘备在临死前教训儿子阿斗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小善一样可以获得善人的名声,成本却

                    不高;作小恶肯定难逃恶人的名声,成本却很大。刘备之流并非是不会去干一些卑鄙

                    的勾当,不过是事后获得的好处能否抵得上他们失去的东西而已。

                    刘备取得益州,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来进行的。不过,《隆中对》里面

                    有个天生的破绽,那就是试图照抄汉高祖暗渡陈仓的故伎,而缺乏真正的理解。蜀中

                    虽然沃野千里,但民族众多,矛盾复杂,国家化的程度不强,可以成为良好的后勤基

                    地,却不能够提供战斗力和组织力都是上乘的部队。要知道当年汉高祖取三秦的主力

                    军是徐州一带的彪悍之民,更加之思乡心切;而刘备如果从益州出击,蜀地的兵员远

                    离故土的问题是不能够解决的。况且,蜀地固然有层层山峦作为屏障,让进攻者望天

                    险而兴叹,但是这些天险也限制了蜀地部队出击时的后勤供应,同时也制约了发挥军

                    事艺术中很重要的迂回作战,使战争变成缺乏技巧的消耗战。因此,诸葛亮的:“命

                    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是不完善的,甚

                    至于是等于本末倒置的。

                    刘备集团如果真正打算北伐,一统天下的话,恰恰应该把蜀中作为后勤基地,以几个

                    心腹之人据险而守,发展经济,保证后勤,以魏延之流镇守汉中,作为奇兵。而刘备

                    本人应该坐镇荆州,观天下之挑衅,策动北伐。这样,军粮供应可以依靠长江水道来

                    保证。政权的中心处于三国交界处能够随时得到最新、最重要的信息。荆州以北一马

                    平川,随时可以出击,一旦东吴有变也可顺流而下。在加上君主直接督战能够鼓舞士

                    气,蜀军一旦身处荆州也只能死战。所以说以荆州为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对刘备集团

                    一统天下是非常有好处的。

                    荆州固然是两面受敌,但是正因为其敏感,一旦受到魏国攻击,东吴唇亡齿寒不能不

                    救。而东吴考虑到魏国在北,面对一个军事力强大的荆州也不敢单独来攻。一旦魏吴

                    联军,荆州不守,在会蜀地据险而守也不失为少则能逃的上计。北伐开始的时候,因

                    为主要的兵力都在荆州,有足够的军队留下来防守,再不济也可调蜀地部队来帮助防

                    守,毕竟魏国被攻,对蜀地的军事压力必然减轻,不可能两线作战。

                    刘备之所以没有选择这种战略并不是完全因为诸葛亮提供的错误意见,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刘备自己和他的部下在得到没有被怎么被战火蹂躏的蜀中以后,被它的富庶和繁

                    华所诱惑、所羁縻。对这,刘备的部下赵云是有认识的。刘备打下成都以后曾打算要

                    给手下大规模分田分地,赵云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安也

                    ”的意见来反对,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可见赵云懂得大局,却不会做官,坏了大家

                    的好处,等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也就做了个杂号将军,远不如关、张、黄忠等人。

                    但是他的努力没有起到大的用处,因为中国自古就是有了官什么都有,他不拿,不代

                    表别人不拿。刘备的部下对于益州的百姓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掠夺,还有政治上的压迫

                    。诸葛亮就怂恿法正“睚眦之怨,无不报之,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请诸葛亮干

                    涉,得到的答复是:“法孝直为之辅翼,令其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

                    不得行其意耶?”相信这也是刘备自己的意思。

                    可以说刘备集团当时已经是小人得志,得意忘形。关羽败亡的祸根固然有其自己个人

                    的刚愎自用的原因,但是蜀国战略上的错误和刘备集团的腐败才是主干。正是因为战

                    略上的失误使荆州这个地方不可能是兵力充足到满足北伐和防守的够统一,也正因为

                    战略的失误和政权上的腐败让刘备集团的政治效率低下。在刘备得到庞德等因为水灾

                    而全军覆没的利好消息而欣喜若狂的时候,却正是关羽败亡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个

                    辛辣的讽刺。

                    刘备集团的腐败几乎是必然的,一方面是因为刘备集团黑社会组织的出身缺乏政权管

                    理的底蕴,一切还都是靠感情和关系做事;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备本人实际上并不是一

                    个胸怀大志的人,不过是一个项羽式的“彼可取而代之”的投机分子;还有一方面在

                    于刘备集团智囊的文化底蕴不过是读死书的一路。

                    刘备集团总是在强调一些陈死的,教条式的东西。拿着个冒牌皇亲四处招摇的他们面

                    对的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先是讲义气,后是讲门第关系的他们面对的是一

                    个唯才是举的曹操;一天到晚琢磨着天险地利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吾任天下智力,

                    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曹操,失败只能说是必然的,最终的;胜利只能是偶然的,

                    暂时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想必是认识到这些了吧,不然也不会有对诸葛亮说

                    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

                    最后,不能不说说刘备的儿子刘禅。刘禅作为蜀国的亡国之君,能够得终其天年,与

                    他的“乐不思蜀”是分不开的。刘禅在作假上绝对是要超过刘备的,仅仅是在司马昭

                    的面前说“此间乐,不思蜀”,肯定是不能够完全取信于司马氏的。后来他原先的臣

                    子帮助他完成了这个谎言,也就是第二天向司马昭表明思蜀,让司马昭觉得他当初说

                    的是真心话。人们最容易受骗的时候,就是他们自己自认为聪明的时候,人们自认为

                    自己聪明的时候有两个:一个觉得自己骗别人骗成功的时候;一个是觉得自己识破了

                    别人的谎言的时候。刘阿斗就是靠这个骗过了狡猾的司马昭,得终其天年,也最终骗

                    了几千年的中国人,说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刘禅作为一个人来说,比东吴的孙皓和魏国曹丕以后的混蛋皇帝都要好得多,除了亡

                    国,实在没有什么劣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斗才是中国知识阶级理想的明君

                    ,也就是那种传统评话中对军师或者宰相言听计从的老实人。阿斗对于诸葛亮及其后

                    任者的信任和倚重公允地说是远远在齐桓公任用管仲之上的,《出师表》那种老子教

                    训儿子的口气不是一般君主所能够受得了的。齐桓公手下可是开方和易牙三个人,阿

                    斗不过在后来有一个反对者也说不出什么罪状的宦官黄皓。不是阿斗没有放权,是自

                    比管仲的诸葛亮没有管仲的能力。非阿斗负仲父,是诸葛负阿斗罢了。

    • 家园 漫话三国人物之义阳二冤臣卷
      • 家园 【文摘】千古冤臣

        三国时期最冤枉的人就是魏延,堪称千古冤臣,因为他不但被杀后一直没有被平反,

        更被一帮说书的糟蹋,说他有反骨,是和曹操一样的大反派。虽然曹操被称为奸臣,

        可是在世的时候权倾朝野,死后倍极哀荣,墓地到现在还没有被找到。魏延则身首异

        处,三族被戮,不知埋骨何地。而魏延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不起蜀汉,连那个心都没有

        ,枉死,而死后千载骂名,冤枉,比岳飞还冤,比袁崇焕还冤。

        陈寿和魏延家是没有什么交情的,不过陈寿还算老实,尽管对蜀怀有一定的感情,不

        好明斥其非,但是在为魏延立传的时候没有说什么谎话,在最后还是给他下了一个“

        不便背叛”的评语。

        魏延不是名门望族之后,不然喜欢考证名人家世的三国时代不可能没有记载,他是荆

        州义阳人。最早的记载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很可能是和甘宁一样是水匪或者豪

        强出身。就这点来说,不知道当初他在荆州当豪强的时候是不是和诸葛家结下了什么

        梁子,以至于诸葛亮后来那么恨他。魏延后来是依靠战功当上了刘备手下的牙门将军

        ,毕竟魏延不是刘备的旧部,和诸葛亮等荆州世家子弟也不是一伙,加上性格似乎也

        属于倔强一流,不会拍须遛马,所以能够升职,靠的唯有自己的能力。

        等到刘备自称汉中王的时候,要地汉中需要一员大将来镇守,对取得汉中很有功劳,

        加之又是刘备亲信的张飞是众望所归的人选。关羽和张飞号称“万人敌”,武勇是有

        的,历史上的张飞也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样大字不识,《八?魃矫?》现在还是

        名帖,无论是招降严颜,还是汉中破张嗔,证明张飞的计谋也相当不错。但是刘备选

        择的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却是魏延。这当然让蜀国所有的人吃惊。除了说明魏延确实

        有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才实学之外,还可能有一个史家没有注意到的原因,就是张飞的

        女儿是蜀世子刘禅的老婆。刘备很可能是对张飞存有戒心的,张飞在蜀国的地位无论

        是官职、资历、军权都属于权顷一时的人物,又是世子的老丈人,如果再有割据汉中

        的权力,东汉外戚之祸难免不在蜀国上演。刘备为了现实自己能够用人,在一次大会

        上和魏延唱了一次双簧:"今委卿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

        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蜀中众将都为魏延的豪言壮

        语所感动。只有诸葛亮不是滋味,毕竟魏延的资历还不如诸葛亮,就有了汉中太守的

        实缺,实在让诸葛亮有些不舒服。

        如果是魏延要造反,机会很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还是汉中太守,完全可

        以反。"建兴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贻反,流太守张

        裔于吴,据郡不,越?`夷王高定亦背叛”,有这么多反的,魏延没有反。诸葛亮建兴

        三年平定南方四郡的时候,蜀中空虚,魏延还是没有反,真不知道反骨一说,从何而

        来?

        到了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进屯汉中,不知道是诸葛亮和当地长官魏延有没有发生什

        么矛盾。蜀汉建兴八年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真等讨伐蜀国,诸葛亮在汉中据险而守,加

        上连月阴雨,魏国撤军。同时,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国的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的

        部队,因功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可坏就坏在这件事和诸葛亮

        有了牵涉,诸葛亮在建兴六年因为马谡失街亭,自贬三等,这回刘禅让他官复原职,

        但是毕竟诸葛亮的功劳没有魏延大,刘禅在诏书里是这样写的:“前年耀师,馘斩王

        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要知道

        ,斩王双是在逃跑途中的事情,诸葛亮未必有什么光彩,郭淮大败是偏师魏延的功劳

        ,阴平、武都二城是陈式的手笔,就是汉中的工事也是魏延修的。诸葛亮当然觉得不

        爽,非常的不舒服,由此对陈式和魏延都很有意见,要知道他到死才是个武乡侯。

        魏延的才能是为诸葛亮所妒忌的,每次给魏延偏师也不超过万人,对魏延是以大压为

        主的。对此魏延很是不忿,老实念道着当年要是按照他说的出子午谷,直指长安,早

        就赢了。这场关于子午谷的公案,按照魏延所说未必不能够成功,后来钟会伐蜀就是

        有一路从子午谷进军的,也没有出现诸葛亮说的危道。不过是诸葛亮当时对魏延就是

        很不满意:你的智慧怎么可能比我高?你想到了,我早就想到了,但是因为是你提出

        来的,就是不行。其实军事上哪里来的百分之百把握?否决历史上任何一场经典战役

        ,都可以用安全这个理由。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还不忘记踩魏延一把,让和魏延一向不对付的杨仪来领导他。还说

        了,如果魏延不听,“军便自发”。最后一着比后世的十二道金牌也差不多,分明是

        要魏延如果继续讨伐魏国就是孤军奋战。魏延当然不服:“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

        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

        ,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但是什么长史杨仪、司马费掉,还有成都城的蒋

        琬等诸葛亮的亲信走狗都是一伙,朝里朝外一起算计魏延。魏延就是一个战将,不是

        阴谋家,到死之前也仅仅是想回汉中,而没有想到投靠魏国。魏延之死,是蜀国的一

        大损失,如果魏延健在,和姜维这样的人才在一起,蜀国未必那么快灭亡。

        倒是那个杨仪,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后发出:“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

        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的肺腑之言,可见当初“后主以问

        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的董允、蒋琬等人是什么东西,或者

        什么动机。想想在《出师表》里大言不惭地说“费掉、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掉、允之任也”的诸葛亮的所为,不由得

        使人想起“朋党”二字。“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果真如此!

        • 家园 【文摘】敏行讷言

          邓艾是魏延的同乡,是义阳棘阳人,就是现在新野县东。邓艾邓士载也是个孤儿,不

          知道当初刘备裹胁的荆州百姓里有没有他们母子,反正那时他才三岁左右。后来曹操

          兵败赤壁,将荆州部分民众北迁,邓艾母子也随之被迁徙到汝南。

          孤儿兼外来户的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被人们称为邓吃,有人说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就

          来源于邓艾,其实很可能邓艾的名字是起自口吃的毛病,中国的民俗就是贱名好养活

          。这毛病似乎到他成为将军的时候还没有好。以至于司马昭有一次拿他开玩笑,说艾

          艾,共有几艾啊?邓艾用《论语》里的“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为对答,说接舆说的

          只有一个凤,他说的自然就是有一个“艾”。看来他的口吃不是很严重,就是着急的

          时候会带出来。

          邓艾从小为人放牛,怎么说也是个贫雇农出身,孤儿寡母容易被人欺负。曾经他想改

          掉这个与口吃有关的名字,就取以前太丘长陈??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打

          算改名叫邓范,字士则。史书上说“后宗族有同者,故改焉”,其实就是他同宗里后

          来有富户高门觉得这名字好,叫他给让出来,和鲁迅的学生柔石原先叫赵平福,因乡

          绅觉得自己的儿子用更合适而改名“平复”一样,邓艾也就只能让出来,明显地是三

          等公民。可能邓艾写得一手不错的文章,以至于尽管因为口吃不能够当干佐,还是能

          够当“稻田守草吏”的小官。不知道是不是后世生产小组的小组长,一种费力不讨好

          的职位。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自古能为人所不能者,多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苦难对常人来说是堕落的理由,对于

          天才来说是锻炼的炉火。邓艾口吃,故此少玩伴,能够用心攻读,有更多的时间冥想

          ;邓艾地位卑贱,故此能够意志坚强,胸怀济世的抱负。同郡的一个年长的官员看小

          邓艾可怜,每次分配的时候都多分给他些,可能还有些额外的馈赠,邓艾却从来没有

          当面谢过。盖因邓艾不单是一个很高傲的人,也是一个很深沉的人。等到他官拜汝南

          太守,衣锦还乡后,他要报答这位当初真诚帮助他的长者,不料此人已经去世,邓艾

          派人祭祀之外,重金报答此人的母亲,并“举其子于计吏”。邓艾不尚虚词,很君子

          ,他的感激有自己的表达方法,却又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

          邓艾的知己是司马懿。机遇使他遇到了司马懿,司马懿此人对邓艾的知遇是邓艾一生

          所不能够忘记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后的政治动荡中他始终站在司马氏一边,为什么

          在司马昭下旨意逮捕他的时候,他不举兵造反,而是束手就擒。士为知己者死,可能

          诸葛亮未必有邓艾的愚忠。而司马懿对邓艾的知遇也确实是超过刘备之于孔明的。毕

          竟,当时的邓艾仅仅是一个不知名、不入流的小吏,更有口吃的毛病,而司马懿能够

          认真聆听他的见解,不以他出身寒微为嫌,引之左右,淳淳然古人之风。要知道魏晋

          时期是“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用人制度上

          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说各州郡设立“中正”,将士人分成上上、上中、上下到下上

          、下中、下下九等,然后依照品级给官,依据主要就是先看其家世,上辈当过什么大

          官,然后才是看才德。就和现在先看学历,再看才德一样,以邓艾的出身,在当时如

          果不是司马懿,肯定连张入门券、准考证都没有,口吃可能比现在不会洋文还严重,

          能以一个小吏终身就感恩戴德了,哪里能够立功天下,史册留名呢?

          可就如上文所说,邓艾和对周济自己的年长官员一样,他对司马懿的感激是在心里的

          ,比任何人都深,但是他不是采取俗人的拜司马懿为义父等虚礼,而是尽心尽力为司

          马懿办事,以自己的才能来报答自己的知己。

          邓艾先做的是兴修水利。当时司马懿让邓艾“行陈、项、东至寿春”,身份可能就是

          司马懿的幕僚,没有什么品级,但是见一般官员未免要大上半级。巡视回来后,邓艾

          给司马懿上书,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

          粮,又通运漕之道”,怕自己口吃误事,专门写了一篇《济河论》给司马懿看,上面

          写道:“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

          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

          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

          。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

          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讲究半农半兵的军屯

          ,减少了百姓的负担,加上开凿漕运,减少了运输上对粮食的耗费,得到司马懿的赞

          赏和支持。

          应该说,能够想到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和邓艾早年在民间的生活是分不开的。邓艾

          不同于三国时代其他的士大夫,他的出身是平民,深知民间的疾苦。田地没有水利设

          施,天旱的时候得不到灌溉,下雨的时候又遭受涝灾,而大批不耕而食的军队又成为

          农民的沉重负担,史书上说“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者,艾所建也”。

          邓艾正是孔子所称赞的那种敏于行而讷于言的那种人,如果生在治世,邓艾应该是一

          代良相。其实,仅仅凭借兴修水利一项,邓艾就应该是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毕竟中

          国历朝历代能够想到兴修水利的王侯将相太少了,水利设施的破坏不惟是战乱的原因

          • 家园 【文摘】由文且武

            邓艾小时候的梦想是带兵打仗,“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周围的人

            都以为笑谈。就和陈胜当年说:“苟富贵,勿相忘”一样,一个口吃的外来户的孤儿

            ,也想当将军,自然在常人的眼里是可笑的。邓艾之所以想当将军,恰恰是因为他出

            身贫贱,在乱世,当将军是威风八面的事情,属于弱势群体的邓艾当然很神往。更何

            况金戈铁马本就是男儿的志向呢?

            司马懿的赏识,给了邓艾一展所学的机会,但是终究是个文官,和邓艾的志向有些不

            符合,可能邓艾也向司马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因而被委派到蜀国的前线,“出参征

            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到了嘉平元年,也就是高平陵政变过后,司马懿派雍州刺史

            郭淮取代夏侯玄的军事长官的职务,引起右将军夏侯霸的疑惧。夏侯霸逃奔蜀国。邓

            艾作为司马懿的心腹也被派到前线挂职锻炼。

            邓艾在白水遇到了他日后的大对头姜维。邓艾是以南安太守的身份对?L城的蜀军进行

            围困的。姜维引兵救援,结果被陈泰坚守牛头山、郭淮抄蜀军洮水的后路,被迫撤退

            。郭淮带兵去讨伐和姜维一起添乱的羌族,邓艾说道:“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

            诸军以备不虞。”结果被留下来在白水北侧防守。不出三天,姜维果然带着廖化回马

            一枪。姜维看到白水对面有魏国军队驻守,就让廖化修桥来迷惑对方,打着自己奇兵

            去奔袭同在水北六十里外的洮城的主意。要是等魏国军队发现洮城被攻击的时候,廖

            化正好可以利用造好的桥梁迅速追击。不过姜维对面的邓艾,从作桥上看出破绽,因

            为蜀军数量多于魏军,而且是利用郭淮率领军队在外的机会,应该采取强渡的速战,

            而不应该慢悠悠地在那里修桥。于是邓艾主动回师洮城据守,将来偷袭的姜维档在城

            外。邓艾因此被加封为讨寇将军,赐爵关内侯,算是高级干部了。

            成为高级干部的邓艾不久就被调到城阳当太守,后来又衣锦还乡到汝南当太守,继而

            是兖州太守。“艾所在,军民并丰”,并上书司马师:“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

            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

            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

            塞矣。”此刻的邓艾基本上还是一个文臣。

            到毋丘俭起兵的时候,邓艾充当的是司马氏的急先锋,先在乐嘉造浮桥,后追文钦到

            丘头。因此也博得了司马氏的信任,确立了司马氏死党的身份,进封方城乡侯,去解

            被姜维围困在堤道的王经。解围后邓艾被正式封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

            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同时也正式开始了和姜维的军事对话。

            邓艾当时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狄道一战,魏国虽然最终解围

            ,但是损失惨重。相比之下,姜维不过是暂时退走,并没有伤筋动骨。因此邓艾得出

            了:“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于危亡。今以策言

            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

            杖未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

            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趋祁山,熟麦

            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的结论。邓艾在祁山厉兵秣马等着姜

            维。

            到了魏甘露元年七月,姜维果然再出祁山,见到邓艾有准备,姜维回师董亭,转进南

            安。邓艾迅速率领军队到南安附近的武功山据险而守,姜维攻险不克,再次移师东向

            ,翻山越岭奔袭上??。邓艾在段谷截击姜维,获得大胜。姜维因此也失去了蜀国的信

            任,自贬为后将军应该说段谷之战的意义并不在于对蜀军的歼灭性打击,而在于使姜

            维这员蜀国当时唯一的将才的威信受到损害,给蜀国的保守派提供借口。邓艾因为段

            谷的战功被进封为邓侯,食邑六千六百户,其子邓钟也获得了五百户亭侯的封爵。等

            到甘露二年,诸葛诞寿春起兵的时候,姜维又一次北伐,被邓艾等据险而守,无功而

            返。邓艾更加封为征西将军,风光一时。

            直到魏景元三年邓艾破姜维于侯和,在与蜀国姜维的军事对话中,邓艾始终是占据上

            风,这之中当然有蜀国国力不如魏国的因素,另外防守总比进攻来得容易,并不说明

            邓艾肯定比姜维高明很多。所谓的天险,是蜀国和魏国共之的。

            但是,邓艾在西部的驻守,不但使司马氏能够西顾无忧,得以放心剿灭淮南地区的军

            事势力,而不用两线作战。对于蜀国来说,历次军事冲突的失败都令自己的国力被消

            耗,士气衰落,内部意见不统一,为日后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军事上的得力使邓艾对于政治上的敏感有些下降。要知道,当年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在

            魏国得势就是因为有对蜀国的战功和对公孙渊的讨伐,邓艾对于蜀国的屡战屡胜无论

            是战功还是威望都和当年的司马懿不相上下。功高当自危,手握兵权的邓艾完全知道

            功高震主的道理。当年他还振振有辞地给司马师分析东吴的诸葛恪“吴名宗大族,皆

            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招上级疑惑,被同僚妒忌,“而不虑大患,其亡可

            待也”。现在的邓艾其实比诸葛恪当年还危险,可是没有看出邓艾有什么自保的举动

            。可能是因为邓艾认为自己出身寒微,对司马氏又忠心耿耿,构不成威胁;也可能邓

            艾就是直肠子,所以对魏国的各种封赏没有一次上表推辞,哪怕是名义上的推辞,觉

            得是自己的功劳所挣。

            • 家园 【文摘】仰天长叹

              邓艾对于司马集团以至于整个魏国贵族集团来说都是个外来户,就和魏延之于蜀国的

              诸葛亮集团一样。同时他也没有钟会的狡猾,钟会放着太仆的官儿不做,陈侯的爵位

              不要,求的就是一个让司马放心,让同僚们顺心。邓艾这样的功劳,这样的爵位,至

              少也应该向司马昭表示表示。官场上就是这样,尽管领导对你的技术一窍不通,同事

              们在你搞科研的时候在研究历次彩票号码的规律,可你在写总结的时候总要把领导的

              关怀指导和同事们的鼎力帮助放在前面,然后才能够是你的努力。否则领导和同事们

              难免觉得你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于是对他们有意见,进而对你有

              意见。要知道,想搞创新什么的,领导当时不踩你两脚,同事不绊你个跟头就已经是

              对你最大的关怀和帮助了。毕竟,你显本领了,变相是说领导和同事们不够聪明或者

              努力。这官场规则自古如此,所以五代的郭威讨伐叛逆有功后要求遍赏,连朝廷里的

              大臣都带上,就是会做人。郭威会做人,所以后来能够当上皇帝;邓艾不会做人,所

              以让司马昭生气。

              司马昭对邓士载的痛恨肯定不是一天了。以至于讨伐蜀国的时候,一位姓刘的名士预

              言道,讨伐蜀国必然获胜,但是钟会和邓艾两个人都回不来了,听众问为什么,这位

              名士笑而不答。看来司马昭篡位之心固然路人皆知,猜忌之心也不是什么秘密。讨伐

              蜀国按理说应该是邓艾是主将,钟会是副将,毕竟邓艾久在蜀边,屡战屡胜。可是司

              马昭却让邓艾率领偏师牵制姜维。

              没有想到,这还没有引起邓艾的疑惧。邓艾多半把这归罪于钟会。要知道钟会是贵族

              出身,一流的参谋人才,号称当时的张良,平民英雄邓艾和他肯定是素不相能的。邓

              艾估计看到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在肚子里大骂钟会小人,倒不是不敢公然骂,是因为邓

              艾一着急生气口吃就更严重,骂不出口。邓艾很识货,知道钟会的作战计划本身很好

              ,但是就是因为很好才让他生气,因为让钟会出丑后自己扶正的指望就不大,按照这

              个作战计划,破蜀的大功肯定是钟会的,邓艾只能喝姜维这口汤。虽然姜维也算是名

              汤,但是还是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分享的。邓艾很是不爽,于是就完全按照命令行事,

              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然以他在段谷破姜维的智慧,绝对不会让姜维跑到剑

              阁去挡着钟会的。

              等姜维把钟会挡在剑阁,魏军军粮不济,一群朝里的大臣建议班师的时候,邓艾才拿

              出自己的压箱底的私货――“从阴平由邪径经汉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

              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

              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足见邓

              艾对蜀国地理的熟悉。难保让同样不笨的司马昭和钟会觉得他当初藏私别有所图,司

              马昭认为他不简单可能想造反;钟会认为他太狡猾想抢功。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

              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年近七十的邓艾玩这种把戏,也真是玩老命了。江油蜀将马邈大惊之下开门出降

              。邓艾乘胜兵进成都的最后一道门户绵竹。在绵竹,邓艾遇到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孙子诸葛尚。只能速战的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让他投降,其实是激诸葛瞻出来决战

              。诸葛瞻也真够笨,要知道邓艾偷渡阴平不可能带着攻城的冲车、抛石机之类的重武

              器。只要诸葛瞻学习姜维对付钟会的方法,在绵竹乌龟不出头,邓艾没有补给,饿也

              饿死了。在邓艾的坚决督战下,邓忠、师纂击破了诸葛瞻的军阵,诸葛父子战死。据

              说诸葛尚临死时候还骂黄皓,须知可不是那个宦官逼他们父子出战的,要是黄皓,说

              不定因为胆小死守城池,傻人傻福地让邓艾难受呢。

              刘禅得知绵竹陷落,“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

              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邓艾取得了破蜀的首功,得意之余,不免忘形。对

              蜀国的大臣说:“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吴汉之徒,己殄灭矣。”又曰:

              “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随后邓艾给司马昭上书,要求封刘禅王

              位,然后灭吴。对他已经更加疑心的司马昭在以魏国皇帝的名义增封他二万户、太尉

              后,使监军卫??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没有想到邓艾摆出一副“将在外均

              令有所不受 ”的态度:“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

              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

              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

              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

              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司马昭终于忍无可忍,毕竟君令有所不受,司马昭还不

              是君,不能够容忍他不受,于是下令逮捕邓艾。

              邓艾接到诏书的时候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见于今日矣”,

              束手就擒。后钟会起兵、魏军哗变,邓艾的手下要趁机救他,但是监军卫??命令田续

              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西。卫??回朝后根本没有受到制裁,倒是邓艾的妻子和孙子被流

              放到西域,在洛阳的儿子均被杀,这似乎不能推到钟会头上了。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

              马炎创立晋朝后,邓艾才得道平反。邓艾和钟会其实都是该仰天长叹的人物,都是兔

              死狗烹。但邓艾更象老乡魏延一样,至死不悟,冤屈的臣子啊。

              义阳二冤臣卷终

    • 家园 漫话三国人物之钟繇钟会卷
      • 家园 【文摘】书家亦能臣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就是皇甫嵩后来和曹操一起大破黄巾的地方)人,东汉名

        士钟皓的曾孙,标准的世家子出身。书法上所说的“钟、王碑帖”里的“钟”就是他

        ,“王”就是王羲之。后世有王羲之学自卫夫人,卫夫人学自钟繇的说法。这样算起

        来书圣王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钟繇有一次发现同僚韦诞有蔡邕写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韦先生很是

        技术保守,坚决不给他。钟繇就捶胸顿足,大哭大闹了三天,全不顾世家子和大臣的

        体面,最后“其胸尽青,因呕血”,人家也没有给他看。钟繇却因为太投入,差点送

        命,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中了心

        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中郎的秘诀。作为艺术家

        的钟繇也是够邪气的。好在韦诞比他晚死了二十年,不知道他同是书法家的儿子钟会

        是否和《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一样执着,从韦诞的坟里再把书法秘笈扒出来,看完

        录制副本之后再到钟繇坟前烧了以满足他的心愿。以至于西晋虞喜的《志林》上一口

        咬定盗墓的事情是钟繇指使的,就和先前董狐把赵穿杀晋厉公的账记到赵盾头上一样

        同举孝廉的荀??把钟繇举荐给曹操的时候,钟繇已经是尚书仆射的官阶了,而且有了

        东武亭侯的爵位。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和曹操的关系。不单是两个人都爱好书法,关键

        是两个人都有点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邪气。所以早在曹操还在兖州挣命的时候,钟

        繇就没有少为他说好话。曹操也对钟繇非常信任,让钟繇当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

        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权力和信任程度和夏侯??、荀??等人是不相上

        下的。而钟繇也没有辜负曹操对他的期望,他不但是书法家,更是能臣。

        曹操在官渡和袁绍相持的时候,钟繇派人送战马二千匹到前敌,令曹操很是感动,给

        钟繇去信道:“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

        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钟繇没有能够如萧何一样给曹操举荐个韩信,但是作战的本事却比萧何强。西凉的韩

        遂、马腾被钟繇摆弄得服服帖帖的。后来匈奴作乱,钟繇亲自帅军前往平定。此刻在

        黎阳和曹操对峙的袁尚兄弟派遣高干和钟繇的外甥郭援一起带大军来与匈奴合军。钟

        繇手下的武将都想着撤兵回去,利用坚城防守。这时候钟繇显现出英雄本色:“袁氏

        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

        ,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

        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无论从料敌、审己、决胜都显出

        上将之才。随后钟繇派出的张既搬来了马腾的救兵万余人,在平阳和高、郭的部队决

        战。郭援恃勇而进,被钟繇半渡而击,几乎趋全军覆没。郭援本人也被庞德斩首。庞

        德时候得知郭援竟然是钟繇的外甥,大惊之下向钟繇道歉。钟繇大哭道:“郭援虽然

        是我的外甥,但是却首先是国贼啊!你又何必道歉呢?!”大丈夫公私分明,不哭则

        钟繇无情,不赞庞德则钟繇不明大义所在,哭自己的外甥而称赞斩郭援的庞德正是显

        现了钟繇的古人之风。

        钟繇对外甥如此,对自己也是这样。钟繇曾在洛阳为宫,当时皇帝下诏征河东太守王

        邑入京,而邑认为天下尚未平定,不愿应征,百姓亦因王邑政绩卓著而不想让王邑走

        ,于是王邑属下官吏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分别去找钟繇,要求留下王邑。但皇帝

        诏书已下,而且新任命的河东太守杜畿此时已来到河东。因此钟繇未答应卫固、范先

        等人的要求,反而按皇上之意要求王邑尽快交付印绶。王邑一气之下,自己拿着印绶

        径自从河东来到许昌交给皇帝,卫固等趁机举兵。钟繇在讨灭叛军后,上书自劾,称

        自己“威刑暗弱”、“轻慢宪度”、“奉诏不谨”、“弱不胜任”“伏须罪诛”。确

        实是光明磊落的大臣。

        更重要的是钟繇在关中经过董卓和李催、郭汜之乱的摧残后,能够在关中重整旗鼓,

        招降纳叛,对流亡的农民予以保护,积极垦荒,是关中之地重新现沃野千里、人口稠

        密的景象,不止是功在社稷,更是功在黎民。治世之能臣难,乱世之能臣犹难。治世

        的能臣也许仅仅需要的是心怀坦荡、大公无私,而乱世的能臣更需要忍辱负重,一个

        “忍”字道尽乱世能臣的苦楚。乱世的能臣的“忍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苍生、为

        了天下、为了自己的理想。世人也许会对钟繇把自己价值连城的玉?i送给曹丕的行为

        而说他势利,却很少知道钟繇的内心世界。一个能够在书法上提出“岂知用笔而为佳

        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的人,一个在能够在乱世首先写出方方正正楷书的

        人,一个书法能够“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

        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的人,一个能够为书法捶胸顿足

        而不靠手中的政权抢夺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

        “若无济世志,原亦轻王侯”,如果钟繇仅仅是想保其首领于乱世之中,做个纯粹的

        书法家,凭借他的世家子身份原是不难的,也大可以玩清高,干拿一份俸禄,只需要

        “口不臧否人物”就可以了。但是钟繇想的是成为能够安天下、济苍生的能臣,就不

        能不使自己的羽毛去沾染浊世的红尘,去和当权者合作,甚至是委曲求全。能臣未必

        比书法家有才华,但是能臣比书法家更要有牺牲的精神和社会的责任感。

        • 家园 【文摘】司马之谋主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氏在魏国大权独揽,曹爽兄弟被杀,钟会作为司马氏的同伙自然

          飞黄腾达的日子到了,钟毓也因此沾光从魏郡被调回中央担任御史中丞。和曹氏息息

          相关的夏侯氏却走了背运,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逃奔了蜀国。蜀国得到这位魏国的重

          臣自然是如获至宝,就问司马氏有没有攻打蜀国的意思,夏侯霸说,司马氏在巩固自

          己的地位,不会对蜀国动心思,但是魏国的钟会钟士季,“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

          忧,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蜀国的姜维等人不以为意,毕竟他们不是如司马懿

          父子那样属于非常之人,觉得钟会就是一个写字不错的书生而已。

          夏侯霸虽然跑了,司马懿却没有为难他的弟弟夏侯威和大侄子夏侯玄等人。可能是因

          为如果贸然杀光朝中的夏侯氏和曹氏,难保各路有兵权的诸侯就此一同起兵,可不好

          对付。等司马懿死后,已经二十三岁的魏国皇帝曹芳决定对司马家动手了。联络的有

          国丈张缉捕和中书令李丰等人,打算让夏侯玄代替司马师执政。可是司马师毕竟是司

          马懿的儿子,早得了信息,把这些人给一勺烩了。已经是廷尉的钟毓负责处理此案,

          所有的自然是罗织罪名。钟毓看到一向很景仰的大名士夏侯玄,很是心虚,夏侯玄当

          年连魏明帝的小舅子毛曾都敢于看不起,何况现在这个要曲法的法官。当场斥责钟毓

          :“我当何辞?卿为令史责人也,卿便为我作!”钟毓虽然不知道是因为内心有愧,

          还是假装的,流着鳄鱼的眼泪把早已经炮制好的挟制皇帝谋杀大臣的供状给夏侯玄看

          了看就算过关了。他弟弟钟会可不会这么做人,听说夏侯玄被抓了,特高兴,就跟典

          狱官听说一向不理自己的美女现在成为犯罪嫌疑人关在自己的看守所里一样,兴冲冲

          地就跑到监狱里看夏侯玄。他进门先就跟夏侯玄打招呼,全没有把旁边罗织罪名的哥

          哥钟毓放在眼里,毕竟现在钟毓是沾他这个司马氏张良的光。钟会得意洋洋地一搂夏

          侯玄的肩膀,全不在乎别人说他和钦犯是一伙的危险:“夏侯兄,要我帮忙么?告诉

          我,你也是被胁迫的!?”

          没有想到夏侯玄正色道:“钟君何相逼如此也!”把钟会弄了个大窝脖。注解过《老

          子》的钟会算是遇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范例了,只好找了个“司马公

          找我有事”的借口溜了。

          钟会还真有事了,司马家的兄弟两个在这年的九月把曹芳给废黜了,本来是要拥立曹

          操的儿子彭城王曹据当皇帝。但是太后觉得自己的叔叔当皇帝了自己的太后的位置未

          免尴尬,就让司马兄弟另选。于是钟会给司马兄弟出点子,拥立了曹丕的孙子,郯县

          的高贵乡公曹髦当皇帝。虽然高贵乡公曹髦不是钟会吹的那样“才同陈思(就是八斗

          才的曹植),武类太祖”,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庸碌之辈。拥立这样的皇帝,而不是一

          个白痴或者婴儿,司马兄弟可以说当时未必准备好了取而代之的计划。可能是怕诸侯

          来征讨。淮南的毋丘俭和夏侯玄等人本来是好朋友,此刻见夏侯玄等人被杀不算,皇

          帝也被废了,就举兵,以太后的名义举兵讨伐司马氏。司马师找钟会商量,钟会给司

          马师出了拿淮南将士在都城的家属作为要挟的主意,并且和司马师达成共识,对淮南

          多路围困,而不主动攻击,并颁布赦令,让淮南将士全无斗心。毋丘俭的军队在司马

          师率领的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土崩瓦解。而司马师也因为太紧张,脸上的瘤子破裂,

          眼睛都流了出来,死于回师的途中。本来曹髦要给司马师晋武公的谥号,但是 司马

          昭和钟会认为这个“武”字未免使人联系到了魏武帝曹操的谥号,因此上表请改为“

          忠武”。

          司马昭虽然改了司马师的谥号,可是也知道魏国的皇室未必相信他的忠心,天下的诸

          侯也未必相信他的忠心,于是和钟会商量削除非司马氏嫡系将领的军权。魏甘露二年

          的时候,司马昭的手终于伸到了淮南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的身上。诸葛诞和诸葛瑾、

          诸葛亮是堂兄弟,都是诸葛丰的孙子辈。在淮南手握重兵多年。司马昭这年的四月以

          明升暗降的方法请他到中央来当司空,借以削除他的兵权。

          在这年的二月钟会的生母张才女死了,他正在家居丧。张才女因为钟会正是司马氏的

          红人,葬礼是风风光光的,曹髦亲自下诏书,让司马昭厚加抚恤,“丧事无巨细,一

          皆供给”。有几个不识相的老古董提出,如果丧礼的规格过高可是违背了妾的丧礼不

          能够奢华的古制。张昌蒲不是钟繇的正妻,而钟会也不会让他生母就是以一个不怎么

          体面的妾的身份下葬。于是钟会请司马昭作主,让曹髦下诏书,宣布张昌蒲是“成侯

          命妇”,就是皇帝宣布的钟繇的老婆。终于可以“殡葬之事,有取于古事”。还在为

          生母得以在死后正名而高兴的钟会听到司马昭决定骗诸葛诞来当司空的消息,赶紧叫

          人备车跑到大将军府,要司马昭收回成命。因为他知道诸葛诞不会上当,如果举兵相

          向,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可是他得到消息的时候,诸葛诞已经接到诏书,联合东吴起

          兵了。

          钟会赶紧给司马昭出主意,出兵的时候把太后的曹髦都带上,因为和诸葛诞打绝对不

          可能速胜,要防止司马昭在前方和诸葛诞较劲的时候后院起火,那就一切都完蛋。曹

          髦自己御驾亲征也还说得过去,但是带上太后却只能说明司马昭和钟会的用心了。就

          这样,本应该在家居丧守制的钟会又跟着司马昭一起去讨伐寿春。

          • 家园 【文摘】成也是伪书

            诸葛诞起兵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曹氏,而是为了他自己的地位不受侵犯,不然早就在

            毋丘俭起兵的时候就跟着举旗响应,和毋丘俭合兵直取洛阳,造成京畿震动,司马兄

            弟的前途未免堪忧。诸葛诞不但在毋丘俭起兵的时候采取的是和司马氏合作的态度,

            坐失良机,更在举兵后采取的还是割据自守的姿态,完全是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式,把

            主动权完全让给了司马氏。纵观历朝,勤王也好,怀逆谋也罢,往往是那些直指京师

            ,造成中央政权内部震动的容易成功,相反象唐朝的徐敬业和五代的慕容彦超之流,

            欲割地自守而不得的比比皆是。从道义上,挟有天子一方的中央政权拥有优势,反叛

            一方只能寄希望于在攻打中央政权时各地诸侯采取观望或者支持的态度,不要指望被

            中央政权讨伐的时候还有什么帮手。

            诸葛诞的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和东吴联合以后,不是要求东吴从荆州对魏国发起进攻,

            成犄角之势,以分司马氏的兵力,而是错误的让东吴派遣大量军队入驻寿春。东吴军

            队的到来必然造成和原部署的矛盾,指挥不协调,军粮的消耗也需要淮南供给,为最

            后的兵败埋下祸根。要知道淮南的兵力当时有“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兵,扬

            州新附胜兵四五万”,而东吴派来的援军才有三万。对于司马氏共起的二十六万众来

            说,东吴的援军是可有可无的,况且以淮南的地利,诸葛诞自己的十七、八万兵马守

            则有余。东吴的三万兵马要是放在荆州,司马氏带来的兵力恐怕连诸葛诞的十七、八

            万都没有。司马氏是否能够裹胁皇帝和太后一起东征也是个疑问。不会放过。

            对于这些,一流的参谋长钟会自然不会放过,因此和司马昭一起制订了以构筑长堑合

            围的战略,和诸葛诞玩起了持久战。钟会不单是等着诸葛诞和东吴将领发生矛盾,更

            施展了他摹仿别人笔迹,伪造书信的专长,给寿春城里的东吴将领全怿、全端等人去

            信,“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最终造成了全氏兄弟的率众投降。

            从甘露二年五月举兵,到甘露三年二月寿春城土崩瓦解,诸葛诞被杀,创造了合围困

            敌的典范,辽沈战役的长春之围可与之媲美。

            钟会也因为在淮南的功劳被提议当太仆,进爵陈侯,不过他推辞不受,而是以中郎的

            身份继续在司马昭的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以示对司马氏的忠心。

            甘露四年的时候,魏国出了大事情。皇帝曹髦终于忍不下被司马昭挟制的恶气,决定

            杀了这个权臣。按说曹髦的作为确实是不错的,至少比汉献帝等亡国之君有血性,知

            道抗争,而且几乎给他成功。这位“才如陈思,武类太祖”的曹皇帝,带上几百个手

            下就要去杀司马昭。不料早就走漏了消息,让司马昭有了准备。司马昭的兄弟司马?L

            率领前来阻挡的士兵被曹髦的手下一呵斥就散走了,看见皇帝的威风还是有些作用的

            。不过作用毕竟有限,等中护军贾充对带来的成济兄弟说出:“司马家若事败,汝等

            复有种乎?”的话后,曹髦的权威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成氏兄弟马上上前杀了曹

            髦。曹髦错不错在抗争,是也不错在使用武力,而是错在没有精心的准备,连一个能

            够挡住成济这样武夫的侍卫都没有,尽管当时“大将军士皆放杖”,但是司马昭终究

            是有一两个死党的,曹髦看来武功有不好,难免一死。如果曹髦冷静一点,阴险地在

            宴会上下毒,或者突然启衅,也不至于连司马昭的面都没有见到就没命了。当时从司

            马昭手下的士兵反应来看,曹髦武装政变未必不能够成功。

            钟会倒是没有参与此事,不过后来他参与了拥立曹奂。魏国改元景元,钟会也当了司

            隶校尉,因此又引出了一场公案。就是嵇康之死。嵇康是曹家的女婿,当时的名士,

            司马昭很是想拉拢的,就让山涛推荐他当官,不料嵇康写了千古名文《与山巨源绝交

            书》,话中带刺,倒不是对山涛。因为他后来还把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的。引起嵇康

            被杀的导火索是他朋友吕安的哥哥吕巽对弟媳不规矩,作为弟弟的吕安自是不服。而

            吕巽很大多数恶人一样,现到衙门里告了吕安一个不孝,把吕安流放到边地,对弟媳

            妇正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吕安写信给嵇康,让嵇康去到官府里帮他辩解。嵇康气愤

            愤地跑到司隶校尉钟会那里,质问钟会。钟会自然知道吕安的冤枉,因为吕巽也是司

            马昭的亲信,所以曲法,自然是司马昭的关照。而嵇康本就看不起钟会,再加上对司

            马氏也一向不满,对着钟会自然不会客气,愤激之下,司马昭之心什么的难免带出来

            。论讲理,钟会本就是理亏;再加上以前一向被嵇康冷落,很是郁闷,威压之下,辩

            才也得不到发挥,于是张口结舌之后气狠狠地让嵇康有本事去找司马昭去说。

            嵇康是出了名的直肠子,真跑到司马昭那里去谈司马昭之心,可是司马昭之心如夫妇

            之间的床笫之事一样,大家知道就好,也可想象,但是是说不得的。司马昭毕竟不象

            钟会那样暗恋似的崇拜嵇康,又觉得嵇康侵犯了他的个人隐私,触及到了他的私处,

            就用“嵇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轻时傲世,有败于俗”的罪名将他和吕安一起

            判了死刑。当时太学生有不少为嵇康请命,弄得暗恋嵇康的钟会想救也不行,因为嵇

            康动静这么大,司马昭更是要非杀不可。嵇康临刑时,要了一张琴,弹奏了那首千古

            绝唱《广陵散》,相传说的是聂政刺杀韩相的故事,琴音慷慨而悲壮,却是寄托了嵇

            康无力杀司马氏的心情。

            后世写《后汉书》的范烨有句诗道:“虽无嵇生琴,应作夏侯色”,说的是嵇康和夏

            侯玄,然而真正临刑时能够如此达观,他却是没有做到。不过这句诗却是兼顾到了钟

            毓、钟会两兄弟的所为。

            • 家园 【文摘】败也是伪书

              魏景元四年,钟会率众十余万,讨伐蜀国。一向是参谋长的钟会,这次成了司令员,

              司马昭的理由是魏国别的将领对取蜀没有什么热心,只有钟会是跃跃欲试。司马昭倒

              是和刘邦差不多,善于将将。

              在讨伐蜀国的头一年,也就是景元三年,钟会和司马昭命令唐咨监造大海船,声言讨

              伐吴国,作为调动兵马的借口。应该说蜀国的姜维是不笨的,看出钟会屯兵关中必然

              是对蜀国不怀好意,上表给刘禅,请“宜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

              头以防未然”。结果刘禅自以为聪明,认为姜维是神经过敏全不做戒备,因此种下了

              祸根。

              钟会制定的作战计划,可以说是以大伐小的经典,以邓艾部攻击沓中屯田的姜维,意

              图牵制,并派遣诸葛绪直取阴平桥头,阻断姜维的回援之路,自己率主力部队自斜谷

              、骆谷而入直取阳安关,另派遣刘钦作为奇兵出子午谷会于汉中。姜维也确实是天才

              ,不和老对手邓艾缠斗,兼程直奔阴平桥,让钟会的第一计落了空。诸葛绪此时已经

              到达阴平桥,但是被姜维以调虎离山计,先向孔函谷佯动,威胁诸葛绪侧背,诸葛绪

              上当,回军救援,姜维迅速回师,通过了阴平桥头。诸葛绪发觉上当后,赶回阴平桥

              头,姜维大军才过去一天。钟会的第二条计策又因为己方将领的愚蠢落了空,但是姜

              维赶到汉中后,钟会已经突破了入蜀门户,阳安关口,算是在姜维面前占了一次上风

              。不过姜维毕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拿得起,放得下,全军扼守汉中入蜀的天险剑阁

              应该说,至此,钟会的攻蜀计划完成了一半,汉中为魏国所有了,蜀国只有凭借天险

              ,保有益州。但是,那一半计划没有完成,邓艾和诸葛绪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尤其

              是诸葛绪。邓艾在强川口名义上是战胜了姜维,事实上没有完成牵制姜维的战略任务

              ,是典型的战略上失败,战术上胜利。诸葛绪为姜维所调动,失去了阴平桥天险,破

              坏了整个作战计划,固然是因为姜维的指挥艺术已经达到化境,但是诸葛绪的罪责完

              全是应该斩首的。

              眼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钟会,肯定是暴跳如雷地痛骂邓艾和诸葛绪混蛋,只

              要他们有一路成功,钟会就有足够的时间在姜维回援前突破剑阁天险,直捣蜀国的腹

              地,那时候姜伯约就是回天乏力了。诸葛绪适时地到了钟会的军前,让钟会把他以“

              畏懦不进”的罪名,打入囚车,发回长安了。稍稍解了点气的钟会又开始耍他的小聪

              明,又是拜诸葛亮墓,又是传檄整个蜀地的军民,当然还是忘不了给姜维写劝降信: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

              ,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可是姜维就不理他。眼见军粮日益减少的钟

              会气得在剑阁前直跳脚。

              这时候,没有完成牵制任务的邓艾从阴平翻山越岭,兵行险招,直取绵竹,诸葛瞻战

              死,刘禅投降。本来在诸葛瞻战死后,姜维还打算做最后的努力,回军广汉,钟会在

              后面紧追不舍,并且断绝了姜维去东吴方向的逃路。姜维再受到刘禅让他投降的诏书

              后,投降钟会。

              钟会虽然对大功被邓艾抢去很是不忿,但是对姜维却没有迁怒,相反和姜维“出则同

              舆,坐则同席”,推许姜维是一时名士,可见钟会倒也不是势力小人,还是比较大度

              的。

              至于邓艾被钟会伪书离间司马昭的公案,却是值得探讨。要知道,钟会没有那么笨蛋

              ,在淮南造完伪书后,再在西蜀继续造假,司马昭也没有那么笨。如果说钟会是当时

              为了造反,玩兵变,来陷害邓艾的话,以邓艾在魏军中的威信和兵法上的造诣,钟会

              自然应该和卫??后来一样杀掉邓艾,而不应该只把他打入囚车就算。由此可以想到,

              所谓的伪书不过是司马昭的意思,甚至是司马昭的授意。因为司马昭讨伐蜀国,为的

              是扬自己的威名,抵消杀曹髦的恶声,为自己代魏自立做准备。自然不会让邓艾抢功

              ,而以邓艾多年统率部队和西蜀作战的经验,讨伐蜀国应该是邓艾当司令员,钟会当

              参谋长的,可以说伐蜀开始,司马昭就对邓艾有了疑心。钟会很可能不过是司马昭的

              帮凶而已,作为晋国臣子的陈寿如何敢于写这之中的关节?

              等邓艾进了囚车以后,钟会又收到司马昭一封信,声言怕邓艾造反,派遣贾充带领万

              人从斜谷进军汉中,司马昭自己则:“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钟会得到诏

              书大惊失色,他知道司马昭完全知道他能够对付邓艾,现在带兵前来对付的自然是他

              钟会。鸟尽弓藏,对司马氏忠心耿耿的钟会此刻自然想到了这句话,他是知道邓艾进

              囚车的内幕的。他可不想当邓艾,他知道司马昭此刻是来对付他了,不过他不甘心,

              因为他认为自己:“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于

              是决定举兵,此刻能够引为腹心的自然是姜维。应该说,这两个人的谋略确实是高的

              ,他们选择了“便当速发”,没有选择割据自守,而是声言得魏太后的诏书,讨伐司

              马昭,直取关中,远胜于诸葛诞等人。

              可是毕竟钟会一直是参谋本部的工作,手下没有亲信将领,对于魏国的军队缺乏控制

              力,又在逮捕邓艾的问题上失去了魏军的人心。姜维的蜀军又是“败军之将不可以语

              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已破故也”,魏军兵变,姜维和钟会都死于乱军当

              中。邓艾也在卫??的指使下被乱兵所杀,最后得利的是司马昭。如果钟会当初要不是

              怀有对邓艾的妒忌和对司马昭的侥幸的话,在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的时候选择和邓艾

              联兵,收取众心的策略,即便邓艾孤忠,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在这次的伪书上,钟会多少有点冤。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死人身上也是中国政治史上

              的一大特色。

              钟繇钟会卷终

        • 家园 【文摘】先生也迂直

          钟繇多少是有点迂的,不过是不是迂腐得可恨,是迂直得有些可爱。后来当到大理(

          也就是司法部长)的钟繇,提出恢复肉刑。

          乍听起来肉刑是野蛮的,无论是砍人的脚指头还是在人的脸上刺字都是被看作为残忍

          的事情。可是在三国时期钟繇提出的恢复肉刑却是减轻刑法的举措,主要是将一些汉

          法里的死刑换成留下犯人性命的肉刑。虽然说砍掉脚趾不能够再长出来,但是总比让

          犯人就此送命好一些。钟繇的建议是:“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

          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二十至四五十,虽斩其足,犹任

          生育。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三千人。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

          臣欲复肉刑,岁生三千人。”为了活人性命,使乱世中人口的数量能够迅速恢复的动

          机是好的,就是有点迂,毕竟条文上的减死会被人淡忘,而现实中的残废会被人铭记

          。本来曹操在世的时候对钟繇的提议是赞成的,毕竟曹操是反对“处虚名而受实祸”

          的务实主义者。不过反对的人很多,曹操很是拿不定主意。碰巧钟繇举荐的西曹掾魏

          讽谋反,牵连到了钟繇,曹操并非是疑心钟繇也参与谋反,不过是给曹丕留下个收买

          钟繇人心的机会,于是钟繇被免职。

          曹操死后,钟繇马上被曹丕官复原职,还成了三公之一的太尉。于是钟繇又提出以肉

          刑换死刑的建议,他并非不知道这不是“悦民之道”,于是在奏章里说道:“子贡问

          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

          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苦诚行之,斯民永济。”一副只要问心无愧,就不要惧怕

          议论的架式,曹丕看在他当年玉?i的份上,让朝臣一起共议,结果还是反对的人居多

          。因为大家知道,“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本

          来是为了利民的好事,却成了吴、蜀妖魔化魏国的工具。最后老好人王朗提出了:“

          今可按繇所欲轻之死罪,使减死之髡、刖。嫌其轻者,可倍其居作之岁数。内有以生

          易死不訾之恩,外无以则易钛钻骇耳之声”的解决方案,又进一步用徒刑代替了钟繇

          的肉刑。钟老头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也就不不再坚持肉刑的方案。客观的

          说,没有钟繇三番五次的上表减刑,就没有王朗后来更为文明的解决方案。不过,钟

          繇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误解是免不了的了。千年之下,如果光看到他要求恢

          复肉刑的条目,还以为是酷吏或者是虐待狂呢,其实有除肉刑的张苍之流才是有好杀

          的嫌疑。

          黄初五年的时候,钟繇家又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钟繇有个叫张昌蒲的妾,是个

          知识女性,据称四岁就读了《孝经》,七岁读《论语》,十岁读《尚书》,十二岁就

          读了《左传》十三读《礼记》,十五岁入太学当旁听生,整个一个三国时代的女博士

          。能够读这么多书的女性,应该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嫁给钟繇多半是仰慕他的才学。

          钟繇对这位张夫人是相当喜爱的,结果他的正妻孙氏很是不满。后来张氏怀上了钟繇

          的骨肉,孙更是妒忌,于是派人在张的食物中下毒。不过张昌蒲毕竟是读过《左传》

          的,对下毒有所了解,觉得不对就吐了出来,不过也因此眩晕了好几天。但是这位张

          夫人高就高在没有告发,如果她告发了孙就会反咬一口,而是称疾不出,让孙沉不住

          气,自我暴露。孙氏如一切心里有鬼的罪犯,欲盖弥彰地主动对钟繇说,她本来是为

          了让张给钟家生个男孩,不想张无福消受,反而中毒。钟繇是老司法出身,自然一眼

          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孙对张的不满肯定平时就有体现,就算良心发现,但是“得男药

          佳事,暗于食中予人,非人情也”。于是钟繇审讯家里的下人,得知真相之后将杀人

          未遂的孙氏休掉了。孙氏既然敢于在也是贵族出身的张昌蒲的饭里下毒药,自然有她

          的仗恃――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卞太后让儿子曹丕下诏书令钟繇复婚。不料钟繇的迂

          又一次发作,玉?i是身外物他可以不在乎,可是杀人未遂的孙氏是他不能原谅的,于

          是就闹自杀。卞太后和曹丕拿他还真没有办法,不过张博士也因此受到牵连,没有能

          够扶正,便宜了第三方贾氏。

          黄初六年,张昌蒲生下了一个男婴,就是后来一时之秀的钟会,钟士季。钟繇晚年得

          子,对钟繇是异常喜爱的,将自己的书法心得尽数传给了这个老儿子。

          晚年的钟繇有“膝病”,可能就是关节炎,“朝见皆使载舆车,虎贲舁上殿就坐”,

          享受了前代大臣所没有的荣誉。钟繇一直到魏明帝大和六年去世,一直是魏国的重

          臣。不但被曹丕称为“一代伟人”,他死后魏明帝更是亲自“素服临吊”,以“辨理

          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被谥为成侯。

          钟繇有出名的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哥哥钟毓更象钟繇。但是钟毓在廷尉的任上,

          却不怎么磊落。当时司马氏要杀夏侯玄等人,钟毓是被派去罗织罪名的,他是学足了

          钟繇明哲保身之道,但是却少了钟繇的那份迂直,正是所谓“画虎不成反类其犬”了

          倒是钟繇和张博士生的小儿子很有个性,在无论在书法上和政治上都有所建树,不过

          钟会更没有钟繇的迂直。钟会倒更有些象曹孟德,有曹孟德的权变和不守规矩,只是

          才能上比曹操差一些,偏偏又遇上了具有曹操一样奸诈的司马昭,所以下场反而没有

          钟毓好。

          迂直而能够造乱世中明哲保身的钟繇,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个异数

          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