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27):庖丁眼前的牛 -- 本嘉明

共:💬107 🌺100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

            想办,认真办,就一定能办。

            主席当年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是金玉良言,直指本质的话,今天的共产党只要再把这个武器捡起来,照样是天下无敌。

            难的地方是统一思想啊!

            留下港英余孽,不是必然的,是当时指导思想和路线的产物,现在是不是要改弦更张了?党内的既得利益们,支持新路线吗?这些才是关键。

            只要中央下决心解决香港问题,什么廉署、警察,就都是浮云了。但这个决心,牵连甚广,不容易下啊!

      • 家园 谢宝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 家园 花!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神逻辑

      1960年代的香港,无官不墨;尤其是警界,完全沦陷,索贿贪污,犹如吃饭拉屎一样正常。这里面,有周恩来的功劳。全国解放后,由于向苏联一边倒,西方封锁新中国,香港在经济上和情报战上,成为中外交换的“交易所”;在外交上,则是”中国攥住英国尾巴”的唯一方法。所以,在新中国主管经济,外交,情报(统一战线)这三个山头的周恩来,对港英呵护备至。在这个“交易所”里,中国用苏东阵营和中国自己的情报,交换来美国和西方阵营的情报。而中国和英国因为有强大的情报能力,在各自的阵营里又能拔高地位,何乐而不为?

      由于中英G2共治香港,马任跑,舞任跳,自港督以下,为什么不贪污?

      按这个逻辑,是不是“老共的腐败有老美的功劳”?

      再看这句:

      没有大陆的支持,备受欺压的普通香港市民,敢于还以颜色吗?

      敢啊,有什么不敢的?就是现在,没有大陆的支持,没怎么受欺压的“普通香港市民”,都敢占着街口不让,还有那么多人支持,对吧?

    • 家园 当初回归时不是要求全体公务员必须是中国籍香港人的吗?

      ICAC还能留下港英时期的老人?是不是在香港还有很多部门不是中国籍,比如法院系统和大律师公会?

      • 家园 香港社会精英层里遗留有大量外籍的公务员/名流

        这个比较复杂,类似于我们曾提到的台湾光复后滞留日本人和琉球人(这里,琉球人不属于日本人)的问题,香港当局也需要这批专业人材。这些人中,有些保留了原国籍(英,澳新等英联邦国籍)或者BNO。总的说,这些人以港为家,并不希望香港变坏,毕竟自己和子女都会在这里过一辈子。前几天有一位高级警官自杀(不是那个关婆婆),就是在港服务数十年的外籍。

        这些外籍人士总人数不多,但他们是香港的一个精英团体小圈子。最近几年一直有“法官治港”的风气,就是对某政策不满的公民团体往往选择提起诉讼,由法官裁判。“法官治港”避免了街头抗命,但也有消极作用,包括强化了知识精英小圈子在港的影响力(当然同时也就弱化了当局和地产商的权威)。

        这些外籍精英并不是都支持廉署的,对廉署的特务办案手法不满的人也很多,尤其是法官们,连续斥责廉署的窃听取证。

        港人崇洋,TG如果能团结到这批人中的大多数,治港就成功了。17年了,这些人还不走,本身就证明他们是热爱香港,认同<基本法>的。我们不苛求他们热爱新中国。

        今天,中国有必要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新时代的白求恩”,并好好定义一下“新白求恩”概念,给他们提供服务中华的便利。广纳天下士,攀登才能成功。

        通宝推:haaghhs,
    • 家园 廉政公署也不能自己搞财务审计吧

      报批预算时只做减法,同时加强年度审计。廉署嘛,当然不能怕查账。那位问了,廉署百分百廉洁奉公,真心查不出问题咋办?好事啊,说明廉署效率高,一个顶俩,明年岗位编制缩减一半,为港府减税做主要贡献!

      • 家园 查不出问题就缩减一半?

        你这操作手法太单纯了吧?

      • 家园 廉署自己问题多得是

        警廉永远对立。

        廉署想尽办法抓捕高级警官,要警队的好看。警队忍无可忍,也反过来抓廉署的人,2010年11月19日,50名警员冲入廉署总部,抓捕3名调查人员。事先警方通知了媒体,最搞笑是还出动40名机动部队,声称是维持现场秩序,防止记者乱窜------还不是怕你廉署人员拔枪拒捕?整个搜查取证,历时6个小时,方才把疑犯头一蒙,拉大队回家。

        廉署照抄政治部,政治部就是整人部,在警队里声名狼藉。廉署天生就是恶心警队的,警队也是恶心廉署的,这是中统和军统的关系。所以廉署还真不能随便打下去,只能从英国人手里夺回来,当政法委接着用。

        • 家园 警廉翘翘板

          警队的最高层级是警务处(处长),隶属于保安局;而廉署则直接向特首一人负责,其最高长官------廉政专员------和保安局局长同级,所以廉署在行政级别上比警队“高一级”。因为只需要向特首负责,廉署权力之大,超越其他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可以任意调查任何人,自由支配本署的行动预算。虽然如此,廉署的形象却始终能保持正面。在70年代,警察贪污严重,市民会毫不犹豫站在廉署那边;不过现在警务处的清廉也备受市民肯定,在声望方面,警队不再低于廉署。眼下要一般市民在警察和廉署之间比出高下,恐怕十分艰难。

          廉署和警队一向有"相互低调"的调查原则,即如果“搞对方”,也要“悄悄地进村”。除了相互低调的原则,警队和廉署还有4个定期联络的会议,一向是两个部门互信的象征。此外在某些案件,如著名的“海托案”中,警廉也会合作破案。但是遇到重大对立事件,这套沟通机制的成效就会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在2002年,香港也发生过另外一次白热化的“警廉冲突”(廉署拘捕高级警官冼锦华),最后需要特首董建华亲自出面才能安抚双方。这多少可以反映出,警察和廉署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2002年那时无论警察还是廉署,都没有通过既定的沟通渠道进行联络,反而各自联络媒体,爆发公开论战,令特区政府大失脸面。

          对于2010年警方和廉政公署再次“冲突”,警方首次到廉署抓人,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主席则保持乐观,他认为警方的反黑组、重案组都有探员曾经被廉署抓捕,因此廉署就算这次输了官司(事实上最后被捕的三名调查员均被判刑),也就是一比一打平。而两个部门的执法,则是一种正面的相互制衡,对于防止任何一方滥用权力都有好处------就是说中统军统两对斗鸡眼对住,香港市民比较放心

    • 家园 这还不好办。就地解散。另组廉政纪委班子。
    • 家园 想问一下,高级警司的帽徽和普通的不同吗?

      17年前小关菇凉还是低级警员,哪里可能有高级警司的帽徽?

      至少在国内,是没有区别的.

      • 家园 各级警官的帽徽可能是一样的

        就是说,关警官在17年前刚加入“皇家香港警察”时,可能就获发了这枚皇家帽徽。然后回归17年,警服改装多次,就算警帽一直没换款式,一顶软帽成天戴着,17年没洗没换过?洗的话连帽徽一起丢进洗衣机?平时同事路过致礼/开会向上级敬礼报告,就没有人发现过?17年里2年一发的新版帽徽,全部丢进抽屉?她的上级,对此次曝光,没有责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7年--1996年,皇家女警官制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97年夏装制服,仍为草绿色,但已换帽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回归后换装,去殖民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帽徽差别,从这张图来看,有两种“皇家警察帽徽”,可能是分级别佩戴的。

        关警官的事情,已经有结果了,算是快刀斩乱麻:

        身為香港警務處「憲委級」的高級女警司職級,位居高級官員的級別,年薪超過一百多萬元的「人上人」:「原高級女警司」關翠貞因在公眾場所,刻意戴上自製的「港英皇冠蓋頂」警帽,被上頭指責犯下「低級錯誤」,而即時被「連降五級」;從原來的「憲委級」之「高級警司」職位,降級至只屬於「見習級」的「見習督察」,並要強制安排送往「警校」,重頭「回爐學習」來過。

          有消息指長沙灣警署剛發生一宗懷疑有某女高級警司慾想吞槍輕生,有大批探員趕往現場,更指該名高級女警司與頭戴「皇冠蓋頂」警帽的高級警司為同一人。但有關當局表示暫時無可奉告。

        根據翻查資料:

        這位「原高級女警司」關翠貞本身只是一名在警署內從事「文書助理」的文職工作,既沒有念過警校、更連警槍也不會開.

        基於在臨近「九七移交」,香港的公務員要加快「華人化官員」的步伐.

        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根本沒有「那種料」的人們,亦成了「水鬼升城隍」的一員。再加上,關翠貞懂得與老洋官打交道,機會自然比起其他人更多了。

        此降职处分的消息是否为真,尚待核实。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