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沙!南沙!南沙!让滚滚的稻浪覆盖南沙广阔的滩涂吧~ -- 螺丝钉

共:💬62 🌺61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great,but really?
    • 家园 感觉有点 too good to be true

      外行决定按照对待网络新闻的态度谨慎观察几天。

    • 家园 “重度盐碱地种下海水稻6年后,土壤得到改良”?

      土壤里的盐碱去了哪里?

    • 家园 植酸干物质含量为多少?有什么其他营养抑制剂成分吗?
    • 家园 好得没法置信,提几个疑点吧

      我这个人哪,就喜欢唱反调

      1 这个中间的跨度有点大,都在忙啥了,怎么大家都从来没听说过?

      从1992年至今,在各地试种。

        2013年

      我一个人没有听说过,那是孤陋寡闻,可大家似乎都是头一次听说,为啥呢?

      突然间内蒙古试种效果好也出来了,1992年开始的,咋就都一拨儿出来的呢?

      袁隆平出名很久了,如果这个海水稻成功,那也是万家生佛,为啥早不见出来?产量100Kg那也足以让人兴奋了

      2 1986年呀,那时候脱离单位搞科研的太少了。他可是专业出身“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林果专业的陈日胜和老师罗文列教授”,就算专科学校水平差申请不到科研经费,也可以和其他高校一起申请吧?可他就是自己攥着,谁也不知道的样子,这不像是当时搞科研的做法

      通宝推:石老人,
      • 家园 问题提得好,但事实上很多珍稀材料只是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

        真正利用需要经过大幅度的改良,耗时会很久。

        一般的做法是,将该种质材料与已经培育好的性能很好的近缘种杂交,从杂交后代中选出其他性状都好,并且还耐海水的后代。这次发现的新种质只用它耐海水这一个特征,产量等其他性状却利用已经选育好的那份种质材料。也就是说,只需要这份特殊的种质材料提供耐盐这一个特性,或者应该说将这份种质材料中的耐盐性状相关基因转移到已经培育好的某品种中,这在杂交育种中很容易做到,只是有一个前提,杂交双方必须不存在生殖隔离(遗传学上说,同种就不会生殖隔离,可以受精,种间偶然也可以杂交但属于远缘杂交,甚至有些不同属间的物种也可以杂交),然后将符合要求的选出来。

        如果该种质材料与水稻是同种的话,那从遗传学上说是没有困难——没有生殖隔离。但问题是从操作上说,水稻这个物种的杂交太难了——如果不是由于技术上难度很大,袁隆平的贡献就不会那么突出了。

        由于是水稻,杂交的实际操作极其困难:水稻是雌雄同花植物,每个稻穗有很多的小花(比麦子多太多了),每一个稻穗的每个小花中都既产生雌性又产生雄性配子,由于每个小花中大约有6个雄蕊(麦子中是6个,水稻中不确定是否也6个),每个麦穗只有不到30朵小花,可以手工去除每个小花中的雄蕊。水稻应该有上百个小花,只要残存一个雄蕊,这个稻穗就会被自己的花粉授粉,因此水稻基本不用手工方法杂交。

        麦子之类的雌雄同花植物可以人工杂交——在开花前用小剪刀剪开每个麦穗的每个小花,然后手工去除每个小花中的6个雄蕊,再给麦穗套上袋子避免被空气中花粉污染,适当时候给授予其他花粉。

        又由于袁隆平等很多水稻专家手里都有雄性不育系,因此拿某雄性不育系做母本与耐盐的水稻杂交,就没有什么难度了。从生物学上说,由于耐盐的水稻产量低,每个穗上的花肯定少,而且材料本来就少,因此本身也不适宜做杂交的母本。但如果作为父本,则不需要很多花上同时产生成熟花粉就可以满足杂交的需要。因此,只要有水稻研究基础,这个杂交就不是很难,中国有那么多的雄性不育系,总能找到可与它杂交的。

        杂交成功后,选育是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并且需要经过很多代,不过这已经有太多的成功经验了,因此需要很多年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是什么难得不得了的事。

        如果没有经过杂交,那选育工作会更难,改良速度会慢很多,需要的年份就会长得多。

        =====================

        但按我们国家的体制,发现了可以在海水中种植的水稻种质资源,就一定可以获得课题支持,因为这个意义不是一般的大。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科研经费并没有那么缺,农业领域,如果是相对不是太差的机构,一般是发现一份有特性的种质材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当然这基金是谁主持就不确定了。如果遇见道德不是十分高尚的, 很可能会将该成果彻底抢走。农科所也不是不能获得国家基金,但中的概率会低很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这份材料被一个有门路的“科学家”获得,那也许就能催生一个新院士。

        首先可以做的是机理研究,只要同时有这种性能不同的种质材料,科学家很容易搞明白为什么这份种质材料可以生活在海水中,这种论文可以发到非常高端的刊物。现在有很多新技术, 这种分析就更容易一些,如果华大拿到这种材料,很容易发NSC。前面这些内容可以给某完成人参选科学院院士提供基础。其次可以用这份宝贵的种质材料来改良其他已经育成的品种,使已经育成的品种能在带一定盐度的环境中种植,这会带来巨大的产值,给评选工程院院士奠定了基础。而且,该思路不仅仅局限于水稻,很容易蔓延到其他植物中。科研人员贡献的产值进一步提高。

        最后总结一下:确实有些奇怪。这么好的种质材料现在才进展到现在这程度。或许与原来种植的水稻不是一个物种?

        • 家园 这个海水稻会不会就是“长毛红米”或“懒人谷”

          http://www.gdzjdaily.com.cn/topic2012/rwdl/2012-07/03/content_1506479.htm

          谜一样的长毛红米

          遂溪“懒人谷”长在海滩涂

          文章描述,“长毛红米”生长在杨柑河的出海口处,咸淡水交融。在这大片海滩涂生长的稻米,涨潮被海水淹没,退潮冒头,不用化肥农药,自然生长。当谷穗成熟时,每粒谷的尾部都会有长长的谷毛,碾成的米为红色,所民间俗称此稻米为“长毛红米”,为遂溪著名的土特产。

          遂溪“懒人谷”在当地甚至被做成土特产品牌了。叫做“西湾长毛红米”。

          这篇文章是2012年的,文中提到的长毛红米看上去和海水稻十分相似,而且一种是大长毛,一种是长毛仔。大长毛的禾杆比一般人还高,而海水稻的稻杆也长达1.6米,这就很相似了,可见海水稻也是有自己的种群的,被发现的那株奇异稻谷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变种。

          通宝推:石老人,
          • 家园 从这些情况看,它们是同种植物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国很配得上“地大物博”这个词。我国很多地方有自己特色的物产和制品,这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就容易改造成对人类很有用的因为造福人类,比如这个楼的这个海水稻,利用其耐高盐的基因,就可以利用我们南北海域的近海滩涂及内陆的盐碱地。使耕地面积大幅扩大,利用好了就是了不得的产值。

            农作物育种现在几个方向,矮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这个稻子杆那么长,各种性状都还很原始,提升的空间很大,育种工作很有前途。而如果仅仅是利用它的耐盐基因,那么它的改良就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保护资源。

            一种本来就存在的东西,被利用得更好,那这个人的贡献也很大。不过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么多水稻方面的育种专家不去利用这份材料呢?困难不一定太大,但前景却是可以预料的,从这个角度说,计划经济时代文艺工作者到农村采风、科学家下基层都是很好的。

            到目前为止,育种主要是淘汰不良基因、将不同来源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不管是常规育种和诱变育种都不太可能创造新的基因,转基因育种是在原来已经选育得很好的材料中转入某一个特殊的基因,以使本来已经很好的材料再增加一个好的性状,它的优势是这个过程比原来的常规和诱变育种快很多,转基因技术一代就可以完成,而常规育种需要很多年,诱变育种也需要繁殖大约8代,虽然一般意义上说比常规育种快但还是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人力。这里不评价转基因的优劣,只是说原理。

      • 家园 我也提一个疑点:水稻也该有自己的种群吧

        如果像文中说的

        1986年11月,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林果专业的陈日胜和老师罗文列教授一起,到遂溪虎头坡的海滩普查红树林资源。芦苇荡中,陈日胜看到一株高约1.6米、似芦苇却结穗的植物,穗呈青白色。

        只有一株,那也太神奇了,敢情就变异发生了这一棵,还就让他给赶上了,他教授随后就仙去了,就他一人开始忙活了。

        都有些像卫斯理小说桥段了

        袁隆平找到了一株野败啥的,那确实罕有,可也是在一堆野生稻里面找到的。

        这位这个,感觉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意思:就他发现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