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社会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是中国货? -- 林风清逸

共:💬17 🌺6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讨论】社会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是中国货?

    最近看了几个新闻,然后想起了两件事,发现个事。

    看到几个新闻,英美有些法令驱逐流浪汉,禁止施舍食物。以前听说澳大利亚人相互攀比祖先犯过重罪,以罪重为荣。英国历史上规定穷鬼流放澳大利亚。都是一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法律。

    然后想到两件事。

    第一件,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之一:“不劳动者不得食。”

    马列主义讲“科学社会主义”,也叫“共产主义”,有一句话叫做“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列宁的名言。除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将其他社会主义当作不科学的社会主义,一律给了个封号叫做“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有很多,其中也有一句话:“不劳动者不得食”。从16世纪以来,大量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涌现,他们的核心思想大都包括打击各种游手好闲、组织生产劳动、按需分配按劳分配,各种不劳动者不得食。

    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但是这个原则怎么出来的?

    然后是第二件事:西方传教士所称的“不劳动者不得食”。

    16世纪中叶1556年,明朝嘉靖三十五年,有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然后他写了本《中国志》(也翻译做《中国情况详介》、《中国情况介绍》,1569年在葡萄牙出版),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是一个耕地差不多全部开垦出来的国家。因国家人烟稠密,百姓众多,人们是消费者,极好吃喝、穿戴及其他家庭消费,特别是他们是大食客,所以人人都劳动谋生,努力得到好吃的食物,去维持他们的巨大耗费。此外,这个国家中懒人受憎恶,人人讨厌,不劳动者不得食,因为一般没有施舍给穷人的习惯。”

    我们知道,西方在16世纪以后出现了长达两个世纪的“中国热”。克鲁士这本书是最早的介绍中国的几本著作之一。

    这些传教士对中国的介绍有很多不确切的地方,比如明朝的内阁制变成了内阁民主制——这现在已经是现代国家中央政府的基本政治制度;比如中国的文官政府——中国自己对古代的重文轻武重文抑武批判得很不少,结果到了现代都在忙着建立文官政府。然后比如考试选拔公务员——这不就是科举制吗?中国以前对科举制骂得可是不轻,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也被视作新式科举,但是考试录用公务员貌似确实是中国制度。

    据说,西方学者说秦汉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会不会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就是以中国古代国家为模版组建的呢?

    在“中国热”兴起的这两个世纪,欧洲进行了从封建国家向近代国家的巨大转折,先是摆脱了宗教神权统治、建立了强大的世俗化封建国家,然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封建贵族统治、实现了平民化政治。最终为19世纪欧洲国家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集群奠定了基础。

    “中国热”在欧洲也引起了民族主义者的反对,为此有不少人起来反对“中国热”,比如1719年出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到1972年马戛尔尼到中国访问了乾隆皇帝以后,“中国热”就终结了。绝嗣的马戛尔尼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楚国郢人晚上写信给燕国相国,因为烛火不明,叫侍从举烛照亮,顺手把“举烛”也错写到信里了,不是本来信里的意思。燕国相国收到信以后,分析说:举烛就是尚明,尚明就是举用贤良。于是将这个意思讲给了燕王,燕王一听有理,于是就用这个办法治国,国家大治。韩非子评价说:“治则治矣,非书意也。”所以西方强大,究竟是不是源自于对中国的误读,一方面很难考证,另一方面这也是无关大局的事。无论是不是郢书燕悦,总之,文明之光照耀之处,所收获的反射虽然已经不同于光源本身,却总是会让光明变得更加光明一些。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不过,假如社会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之类真的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启发下才提出来的,那就会非常有意思:假如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以中国为蓝本提出的,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变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国特色为蓝本的理想社会”……

    再想想那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原文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我几乎要忍不住大笑的冲动了……

    转了一大圈,最后这个世界上还是中国人自己冲在了社会进步的最前面……

    • 家园 中国古代科学似乎需要重新认识了

      1802年,德国东方学者克拉普罗特偶然读到一本64页的汉文手抄本,书名是《平龙认》,作者是马和,著作年代是唐代至德元年(公元756年)。1807年,克拉普罗特在彼得堡俄国科学院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题目是《第八世纪中国人的化学知识》中提到,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用火硝、青石等物质加热后就能产生“阴气”;水中也有“阴气”,它和“阳气”紧密结合在一起,很难分解。克拉普罗特指出,马和所说的“阴气”,就是氧气。证明中国早在唐朝就知道氧气的存在并且能够分解它,比欧洲人发现氧气足足早了1000多年。克拉普罗特这篇论文使在场的科学家都感到惊奇不已。(《堪舆家马和最先发现氧气》。广州日报。搜狐新闻)

      所以,也许宋朝灭在元朝手里是中国的一个大悲剧,世界的一个大喜剧。阿拉伯人运用自己的科学技术帮助蒙古帝国/元朝于13世纪灭掉南宋(1271/1279),并在元朝掌握了文化统治地位,在中国推行文化沙漠政策。而在这之后,十三世纪末,文艺复兴突然爆发。在这里,西方文明的突然振兴,是一件形迹可疑的事情。

      也许西方的所谓复兴,就是建立在中原文明散落的基础之上。

      不过这只能是猜测,因为材料远远不够。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宋朝将会迎来极其猛烈的抨击。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这样:

      由于张巡的存在,我们并不知道张勋的死节阻止了什么样的灾难。

      由于宋朝的存在,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遭遇的损失惨烈到了什么程度。

      • 家园 不是,以唐代安史之乱为分界

        中国的整个封建历史划分为两阶段

        前半部分为贵族政治,后半部分为市民政治。西方的市民政治发端那也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情了。

        从宋开始,中国就和世界文明主流分道扬镳了。宋之后的中国历史证明,虽然市民政治文明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但是在大文明一级上,在工业文明社会大生产分工建立之前,一个农业文明过早地进入市民政治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因为面对女真蒙古满清这样的外来入侵,中央政权依靠皇帝及少数官僚精英要跨过贵族这个中间阶层,把过于一盘散沙的民众聚合起来反抗外来侵略是一件非常坑爹的事。看过《战争与和平》吧,托尔斯泰对贵族在抵御外来侵略中发挥的作用是相当认可的。所以对的中国两次文明征服都发生在宋之后。这是有一整套文明逻辑的。

        西方人不理解中华文明,可能是他们也不能理解一个没有工商业支撑的市民政治是什么样子的。

        要聚合民众组织民众,有两条路,过去是依靠中间阶层-贵族组织,现在是依靠社会大生产组织。所以,在在这个没有贵族的世界上,去工业化是相当危险的。同理,中国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因为覆盖不到南疆,而且因为两少一宽将部分人排除出社会大生产体系,所以这部分人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分离主义情绪!

        • 家园 五胡乱华就已经是胡人入侵中原了

          隋唐都是胡气深重的。

          宋以后的衰弱和兴文抑武关系更大。看看宋明社会都面临严重边患,但军人地位还那么低,还得被一帮无耻文人管着,这和汉唐武将可以当宰相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这样的社会环境,不通武事不通世事只要考试牛就能上位的人主宰国家,国家还能好得了吗?现在的口才派,西方的政客,MBA,都是这样的人。

          • 家园 贵族世袭对权力的垄断是一定要被打破的

            这是历史潮流。唯一的问题是,用什么样的组织来替代贵族在社会的中介作用。中国因为去贵族化太早,所以只能选择文人士绅来替代贵族的中介作用,只是历史证明,这种模式弊大于利。但是,用来选拔文人士绅的科举制度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进步的制度之一。唯一的遗憾是:进步的不见得总是最有力最强大的。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道路-就是大生产社会分工。

            现在西方的衰落表面上是政客,讼棍,MBA泛滥,实际上根子在去工业化。因为去工业化导致西方底层社会崩解,一盘散沙化,所以给了绿,黑,以及其它邪教以及亚社会化组织以可乘之机。

            • 家园 读书人太聪明了

              科举制度很快失去原来的初衷,被宋明两朝的知识分子异化掉了。成为一种腐败的,师生,亲戚互相勾结,互相庇护的制度。

              • 家园 到底是科举制度让读书人越变越聪明

                还是聪明的读书人利用了科举制度。

                这是个大问题啊。呵呵。

                如果一套制度能把人越变越聪明,那也是个好制度。

                • 家园 其实再好的制度运行一段时间

                  都会有这种现象,掌握权力/资源的人总是会破坏制度的公平性。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腐化速度也非常快。民主制度也是腐化得厉害,虽然掩饰得不错。新中国的社会主义腐化速度也非常快,以至于在建国后不久老毛就发现了,规模和程度要靠发动一场新革命来对抗。所以个人对习总王书记的反腐正风气,高看一眼,和GDP高低相比,这才是牢固根基之举,也许可以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多一百年的国运。

    • 家园 前两天看一小文讨论黑格尔和理学的渊源

      http://share.ltaaa.com/share-2089-33a.html

    • 家园 我刚好看到一篇跟你的观点类似的文章

      辩证法(dialectics)在西方并不是一个与中国所说“辩证法”可以同日而语的哲学范畴。毛泽东的辩证法是中国现代发生的传统中国的“一阴一阳”或相反相成哲学与马克思辩证法相结合之后的形式。

      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是有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欧洲启蒙运动之后得以形成为原因的,否则古希腊柏拉图的辩证法不过是指他与弟子们哲学对话的问答方式而已。况且这种哲学问答式的“辩证法”,是在“一个唯一造物者和存在一种静止不变本质”前提假设范畴内进行的形而上学、静止不变本体追究及其定义的对话。

      黑格尔的辩证法虽则包含流入欧洲的中国思想成分,也仍是与古代中国哲学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它显然是一套不同话语体系的基督教,仍然以“存在一个唯一造物神”假设作为隐性哲学;其“绝对精神”就是“造物神”代名词;其历史的终结,就是“造物神”大计划的完成。

      马克思将“绝对精神”颠倒,换成物质世界,其辩证法就将着眼点转到对运动不已宇宙内在联系的追究,向中国哲学靠近。

      ======

      因为禁止河里禁止全文转贴,就只贴了上面一部分,我也不太懂,贴个地址,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学习。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56300.html

      • 家园 确实很有意思

        河里果然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看。

        越来越深刻理解到古人说的看人如何就看他的朋友如何的话了。

      • 家园 马克思对中国哲学完全不了解

        西方古典辩证法的起源应当是康德。康德揭示了理性的矛盾,而黑格尔则把运动的观念带入矛盾概念之中,最后由马克思集其大成。

        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的思维遵循某种客观的逻辑规律的话,那么两个完全隔绝的文化体产生相同的概念和命题是有极大可能的。认为“马克思向中国哲学靠近”应当是一种唯心的想法,我认为实际上不过是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恰好和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相通罢了,而不是马克思受中国哲学的影响。

        林风清逸的文章同样有这个问题。西方传教士对中国“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看法甚至更像是一种投射作用。至少从“人们是消费者,极好吃喝、穿戴及其他家庭消费”来看,它们间的也不过是江浙一带的中国人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