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吴哥艺术——一个王朝的微笑 -- 京华烟云AMIP

共:💬28 🌺3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吴哥艺术——一个王朝的微笑

    与很多人想像不同,吴哥窟其实更多是一座印度教遗迹,或者说,它的印度教成分要比佛教多的多。

    柬埔寨在中国古籍里早有记载,先后被我们的祖先叫做“究不事”(汉朝)、“真腊”(隋朝)、“吉蔑”(唐朝)等,其主体民族后来称高棉人,语言则为高棉语。公元九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唐朝中期,高棉人在首领阇耶跋摩的领导下从爪哇独立,建立了后人所称的吴哥王朝,又叫“吴哥帝国”或“高棉帝国”。不过,该国早期的首都并不在吴哥,而是在距离吴哥十八公里的诃里诃罗洛耶,从第四位国王耶输跋摩一世(相当于中国五代初)开始,王朝中心才迁至今天柬埔寨西北暹粒省的耶输陀罗补罗。

    “吴哥”,其实是高棉人对国都耶输陀罗补罗的俗称,高棉语里就是“城”的意思。

    吴哥王朝实行政教合一,国王既是君主又是大祭司,国人信仰当时东南亚的主流宗教印度教,尤其崇拜毁灭之神湿婆。迁都后,耶输跋摩一世以印度教神话为蓝本进行城市规划,他将巴肯山当做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建造了国家寺院巴肯寺,还下令挖掘了一个巨大的耶输驮罗塔泰卡湖,即今天的东大人工湖。

    不过,到了他的儿子曷利沙跋摩一世和伊奢那跋摩二世的时候,王朝陷入动荡,军阀割据国王外逃,直至十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国五代末),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才重新统一全国,他在位时期国力强盛,一度侵入占城(位于今天越南中部的古国,与吴哥交战了数个世纪)。这位国王在首都建造了以精美浮雕著称的女王宫以供奉湿婆大神,被认为是吴哥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之子阇耶跋摩五世在位期间(相当于中国北宋初),吴哥国泰民安,大乘佛教在王朝得到迅速发展,国王虽然是印度教徒,但对佛教相当宽容。三十年平静而繁荣的统治后,阇耶跋摩五世驾崩,王国再次陷入内战,历代先王留下的大量建筑石刻被毁,直到苏利耶跋摩一世在十一世纪初(相当于北宋中期)再次统一。

    苏利耶跋摩一世统治了吴哥近四十年,武功赫赫,将领土扩张到了今天的泰国与老挝境内。与自己的前任们不同,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但对印度教也十分宽容,国王在吴哥兴建了大量佛寺,其中包括著名的巴戎寺,以及柏威夏寺和空中宫殿,还开始建设吴哥第二个大湖,这就是今天的西大人工湖。

    苏利耶跋摩一世的继任者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完成了西大人工湖,这位国王信仰印度教,建造了供奉湿婆的巴方寺等多座印度教庙宇。在其中一座位于今天泰国沙缴府亚兰县的寺院遗址中,后人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文详细列出了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之前所有的国王,使得我们对吴哥王朝前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后王朝再次陷入内乱,一直延续到十二世纪前期,由苏利耶跋摩二世再次统一。

    此王在位期间(北宋末南宋初)励精图治,吴哥王朝的疆域达到了鼎盛,柬埔寨之外的东南亚,今天泰国、越南、老挝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在他统治下。苏利耶跋摩二世虽然也是印度教徒,但他更尊崇保护之神毗湿奴而非毁灭之神湿婆,今天我们看到的吴哥窟,其实就是他献给毗湿奴大神的一座须弥山形式的国家寺院。国王花了三十年时间来修建它,这座寺院既是他生前的宫殿,也是他死后的陵墓。

    苏利耶跋摩二世驾崩后,柬埔寨再度大乱,农民起义和大臣谋反此起彼伏,占城军队趁机入侵,连续几位国王死于非命,直到十二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的南宋中期),一代雄主阇耶跋摩七世才赶走外敌,重新统一全国。这位国王可谓大器晚成,起兵的时候已经年过五十,但年龄并不妨碍他成为柬埔寨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因为此人竟然活了九十岁之多,即使在今天也是难得的高寿。

    即位时五十六岁的阇耶跋摩七世,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十四年里东征西讨,终于吞并了吴哥的宿敌占城,也使得吴哥成为当时东南亚的第一强国。通常认为,做为一个整体民族的高棉人或者说柬埔寨人,就是在阇耶跋摩七世时期成型的,而吴哥城也在他统治期间最后完成,据说鉴于此前首都多次被攻占的惨痛教训,国王把城墙修得极其高大厚实,城外还新挖了护城河。

    高龄的老王看多了人间生死,深感于世事的无常,带着众多疑惑,他终于舍弃了虽被历代先王信仰、但却无法告诉自己满意答案的印度教,像苏利耶跋摩一世一样成为佛教信徒。阇耶跋摩七世重建了被毁坏严重的吴哥窟,并将其改为佛教圣地,由他重建的巴戎寺既是吴哥古迹中唯一的大乘佛教寺院,也是吴哥王朝最后一座国家寺院。

    巴戎寺中心有一片气势恢宏的塔林,每座石塔其实都是一个有着四张面孔的佛像,五十四尊佛像(五座门塔,以及由四十九座石塔组成的塔林,现存三十七座)上的两百多张面孔微笑着俯瞰着大千世界,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高棉的微笑”——据说,所有这些面孔都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的模样雕刻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阇耶跋摩七世的大力推动下,佛教在吴哥王朝得到了空前发展,圣剑寺、塔布茏寺、塔松寺等佛寺拔地而起,国人纷纷改宗,印度教并没有被取缔,但不像以往那样受到官方重视。佛教艺术与印度教艺术在吴哥窟共存,与印度教通常展现的善与恶之间紧张激烈的争斗不同,佛教的形像大多平和安静,从侧面反映出高棉人在阇耶跋摩七世治下的那份自信与从容。

    可惜好景不长,阇耶跋摩七世死后,吴哥王朝的国运再次走进以往的轮回,混乱中国家逐渐衰落。等到十三世纪末,一位来自中国元朝的外交官访问这里的时候,吴哥的光辉已经暗淡。这位名叫周达观的中国使臣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回国后出了一本名为《真腊风土记》的小册子,成为后世研究吴哥王朝政治、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唯一书面资料,其中也记载了吴哥王朝与泰国前身暹罗的战争。

    从那以后双方又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吴哥的水利灌溉系统被破坏,当地赖以为生的稻田已经无法耕种,王室不得不迁都竹里木(即现在的金边)。暹罗军于公元1431年最终攻占并洗劫了吴哥城,它做为柬埔寨国都长达五个世纪的辉煌,至此终于落幕。

    此后,除了吴哥窟做为宗教圣地仍然受到信徒景仰外,吴哥城的其他部分再也无人维护。而即使吴哥窟也难以维持下去,因为随着暹罗人的到来,他们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又叫“南传佛教”,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小乘佛教”——在柬埔寨迅速传播开来。与强调威权尊崇王室的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不同,上座部佛教提倡自我解脱与朴素自律,颇符合多年苦难折磨下早已对王室失去信心的民众胃口,逐渐取得了在柬埔寨的统治地位。

    印度教与大乘佛教的中心吴哥窟再也无人问津,葡萄牙传教士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于公元1586年偶然经过这里,荒凉不堪的吴哥废墟让他极为震惊,此人事后写道:“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直到公元1860年,法国人亨利·穆奥才在莽莽丛林中再次发现了吴哥,他的系列游记与报告引起了欧洲人的广泛兴趣,各国学者纷纷慕名而来展开考古挖掘。不过在近代东南亚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中,吴哥遗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迟至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吴哥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国际援助的大规模修缮维护工作才算开始。

    下面,就让我们乘上时间之舟,去回溯吴哥窟保留至今的那一个个片段:

    梵天,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大梵天”。民间俗称的四面佛,其实正是梵天的形像,四张面孔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尤其在泰国香火最旺。虽然身为印度教中的造物主,但梵天却并没有多么高的地位,整个印度也只有一座他的神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湿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大自在天”。他是印度教的毁灭之神,信徒众多,吴哥王朝大多数君主都属于湿婆派,巴肯寺、巴方寺等多座寺院都是献给湿婆大神的供奉。他的象征通常是公牛或林伽,后者以男性生殖器的形像存在,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湿婆大神有着众多化身,比如大黑天马哈嘎啦,后来被藏传佛教引入,成为护法神之首,也是忽必烈麾下元朝军队的战神,极受蒙古人尊崇。这是湿婆的另一个重要化身萨达希瓦,俗称五面湿婆,他的五张面孔有着各自的含义和象征,注意不要和四面梵天混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毗湿奴,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遍入天”。他是印度教的保护之神,与创造之神梵天、毁灭之神湿婆一起,分别掌管生命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三大主神中,梵天几乎没有信众,印度教徒不是湿婆派就是毗湿奴派,大部分吴哥国王是湿婆派,但也有一些比如苏利耶跋摩二世则是毗湿奴派。在印度教神话里,毗湿奴有多种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个,包括罗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主人公)、佛陀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柯里柯罗,印度教里很有意思的一尊神灵,是湿婆与毗湿奴的结合体。据说,有一次毗湿奴在化为女子的状态下被湿婆拥抱,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神,他就是柯里柯罗,兼有毗湿奴和湿婆的力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猴王哈努曼,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他帮助主人公罗摩夺回了了被魔王抢走的妻子。鉴于这只猴子本领高强,后来有些人——比如胡适——认为它可能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或起码是原型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伽内什,湿婆大神的儿子,据说有一次愤怒的父亲砍下了儿子的头,随即又后悔了,后来在毗湿奴的帮助下用象头代替了人头,就成了这副模样。他后来也被佛教引入成为护法神,称“毗那夜迦”,据说他也是密宗里欢喜佛的雏形——残暴的大象被观音化为美女度化,从此皈依了佛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鹏金翅鸟,梵语叫“迦楼罗”,后来亦被佛教引入,成为佛陀头顶上的护法,在大乘佛教尤其是密宗里地位很高,也是天龙八部之一。在印度神话里,这种鸟性情暴烈,叫声悲苦,专门以一种叫“纳迦”的水生灵物为食,据说二者本是兄弟,但后来反目成仇视同水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印度教神话里,大鹏金翅鸟是毗湿奴大神的座骑,不过,如果问毗湿奴怎么骑大鹏鸟的,那可是相当地简单粗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纳迦,汉传佛教典籍通常翻译为“龙”。但其实,纳迦与中国传统的龙有很大区别,它是印度神话里水神的一种,身体细长很像蛇,一旦出现就会伴随大量降雨。佛经里,纳迦之王生活在海中,拥有大量珍宝,也是天龙八部之一。吴哥的大乘佛教造像,佛陀经常坐在纳迦身体盘绕而成的宝座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吉祥天女,毗湿奴大神的妻子,印度教的幸福和财富女神。被藏传佛教引入后,吉祥天女成为最重要的女护法神,也是圣城拉萨的守护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杜尔伽,湿婆大神的妻子,印度教的复仇女神和女战神,以擅长降妖伏魔著称,手持多种武器,形像美艳而勇武,中国佛教里她被称为“难近母”。杜尔伽在印度民间广受崇拜,一些极端的印度教徒甚至以活人来祭祀这位嗜血的女武士,玄奘在印度取经时,有一次就差点成为献给难近母的祭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夜叉,印度教中的低等级神怪,性情迅捷凶猛,后来成为佛教的天龙八部之一。夜叉地位低微,经常被高级神灵调到远方当差,被迫与妻子分离,留下无尽的思念,因此自古以来以此为素材创作的诗歌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五世纪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云使》,以及近代大文豪泰戈尔的同名作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印度教神话体系中,除了众多神灵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仙人。他们通常是人类,通过长期苦修而获得巨大法力,这些家伙喜怒无常,而众神甚至三大主神都对其十分畏惧,因为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诅咒,一旦遭受仙人诅咒,强大如湿婆、毗湿奴者也不能幸免。他们在古印度影响力很大,比如伟大史诗《罗摩衍那》的作者,就是一位名叫蚁垤的仙人,而另一部史诗《摩珂婆罗多》的作者,则是广博仙人(即毗耶娑),据说他还写了《吠陀》和《往世书》。吴哥古迹中,也有仙人的形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阇耶跋摩五世开始,吴哥君主对大乘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到阇耶跋摩七世时,佛教终于取代印度教,成为王朝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吴哥古迹中保存了许多精美的佛教艺术品,这是盘坐在纳迦身上的佛陀形像,此种衣饰华美戴着宝冠的佛像称为“宝装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吴哥古迹的观世音菩萨形像,长着一副典型的东南亚面孔,观音信仰在大乘佛教各流派都极为普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弥勒菩萨被认为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成为新的佛祖。据季羡林考证,中文的“弥勒”是从中亚的吐火罗语音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则始自梵文Maitreya,后来西天取经的玄奘在印度见到了梵语原文,因此他译为“梅呾利耶”,即“慈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佛教在吴哥兴盛时,正好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即密宗。为了吸引信众,密宗佛教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内容,强调神秘的仪轨和不外传的法门,吴哥的佛教艺术深受密宗影响。这是密宗里一位重要神祇,金刚萨埵菩萨,他被认为是密宗的第二代祖师,仅次于教主大日如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密宗的重要神祇般若佛母,“般若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以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故佛以般若为母”。其实在梵语里,“般若”是“智慧”的意思,一切佛菩萨都是由智慧而生,倒是很符合唯心主义的佛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藏寺院里常见的喜金刚,很难想像竟然也出现在东南亚的吴哥。喜金刚又叫欢喜金刚,密宗无上瑜伽部的本尊,在藏传佛教里通常以男女双身的形像出现,即人们俗称的欢喜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十五世纪以来,东南亚的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信仰,迅速被小乘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柬埔寨也不能幸免。繁盛了五百年的吴哥窟渐渐沉寂,一望无垠的丛林深处,只留下观音菩萨永恒的微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完】

    通宝推:马尔他之鹰,SleepingBeauty,楚庄王,微笑问天,何求,tom,pipilu,sasakio,foureyes,桥上,陈王奋起,西电鲁丁,老沛,mezhan,繁华事散,为中华之崛起,范进中举,贼不走空,晴空一鹤,迷途笨狼,nvda,jellobean,回旋镖,gb2312,汉水东流,
    • 家园 从吴哥名称说东南亚的印度教影响

      吴哥的本名为耶输陀罗补罗,这是一个典型的梵语词汇。

      “耶输陀罗”,汉语意译为持誉、持称、华色,最有名的一位耶输陀罗无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夫人,也是佛陀独子罗侯罗的母亲,因此佛经中也经常译为“罗侯罗母”。

      “补罗”,梵语pura,意为“城市”。我们都知道的新加坡,Singapore,其实也是一个梵语词汇。Singa现在通常以作“辛格”,印度人最常见的名字之一,“狮子”的意思,pore则是pura的变体,即“城市”,合起来是“狮子城”。

      除了这俩,东南亚许多地名都有着浓郁的印度色彩,比如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巴厘(岛)、爪哇(岛)等等,统统来自梵语。

    • 家园 吴哥诸王与在位年代

      吴哥诸王的名字基本上都来自梵语,具有浓厚的古印度色彩。

      01 阇耶跋摩二世 802–850

      02 阇耶跋摩三世 850–877

      03 因陀罗跋摩一世 877–889

      04 耶输跋摩一世 889–900

      05 曷利沙跋摩一世 900–925

      06 伊奢那跋摩二世 925–928

      07 阇耶跋摩四世 928–941

      08 曷利沙跋摩二世 941–944

      09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 944–968

      10 阇耶跋摩五世 968–1001

      11 优陀耶迭多跋摩一世 1002

      12 阇耶毗罗跋摩 1002–1006

      13 苏利耶跋摩一世 1006–1050

      14 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1050–1066

      15 曷利沙跋摩三世 1066–1080

      16 阇耶跋摩六世 1080–1107

      17 陀罗尼因陀罗跋摩一世 1107–1113

      18 苏利耶跋摩二世 1113–1150

      19 陀罗尼因陀罗跋摩二世 1150–1156

      20 耶输跋摩二世 1156–1165

      21 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 1165–1177

      空位 - 占婆入侵(1177–1181)

      22 阇耶跋摩七世 1181–1218

      23 因陀罗跋摩二世 1218–1243

      24 阇耶跋摩八世 1243–1295

      25 因陀罗跋摩三世 1295–1307

      26 因陀罗阇耶跋摩 1307–1327

      27 阇耶跋摩九世 1327–1336

      28 达柴·帕恩 1336–1340

      29 摩诃·涅槃婆陀 1340–1346

      30 兰蓬罗阇 1346–1351

      空位 - 暹罗入侵(1352–1357)

      31 苏利耶迭(Srei Soryatey) 1357–1363

      32 婆罗摩罗摩(Borommarama) 1363–1373

      33 达摩输(Thomma Saok) 1373–1393

      空位 - 暹罗入侵(1393)

      随后王朝放弃首都吴哥,迁往金边(竹里木)。

      (来源:维基百科)

      • 家园 他们是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吗

        还是更类似于中国的文帝武帝啥的?

        • 家园 高棉诸王的关系

          很复杂,前后代大部分是近亲,但也有远亲,甚至不相干的外人,比如最先倡导大乘佛教的苏耶跋摩一世,就是一位马来亚王子而非吴哥人。

          亲属之中,子继父的当然最多,也有侄继叔(伯),弟继兄,个别的还有兄继弟,比如最有做为的阇耶跋摩七世,就是在父亲、弟弟两代国王之后当上了国王。

          之所以叫吴哥帝国或吴哥王朝,主要是因为这个王朝的首都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吴哥,并不意味着家族统治。

    • 家园 多谢楼主的科普

      去年11月底新婚去了柬埔寨旅游。虽然事先做过一些功课,但很多地方其实还不太明了。这篇文章能够弥补一些空白的知识面。谢了。

    • 家园 有一点我一直比较疑惑,以黄种人为主的东南亚为何会信印度教

      印度教也好,婆罗门教也好,不都是以白种人的婆罗门为尊么?可东南亚是以黄种人为主的呀??还是说东南亚的印度教作了某种形式的改良,如印尼巴厘岛的印度教?

      • 家园 东南亚的印度教有妥协

        给那些帝王制造一个婆罗门的家谱,于是帝王的地位就可以提高了。

      • 家园 同样的问题

        以黄种人为主的中国为何会信佛教,或者,以黑种人为主的非洲为何会信伊斯兰教,甚至,以印欧人为主的欧洲为何会信仰基督教?

        道理是一样的。

        宗教和民族就像两个齿轮,不一定非要原装的才能咬合得好,如果开始运行得有问题,总有一个或全部齿轮要做出改变,以适应彼此的运行。当然,这种改变并不一定成功。

        或者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都是磨合好了的齿轮组,而那些磨合得不好的,早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了。

        • 家园 关键是印度教是种族主义的,佛教和基督教并不是

          所以我才疑问是否东南亚印度教作了什么改良

          • 家园 印度教维护的并不是种族

            而是种姓,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称的阶级。

            即使一个与印度人有着显著区别的外国人来到印度,比如一个中国人,通常也会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印度人很自然地把他当成了刹帝利。

            从起源看,种姓制度的划分基础不是民族,而是职业,只不过随着种姓的逐渐固定,自然而然形成了基于职业继承的世代群体。

            “种姓”这个词,拉丁语系统称为castas,它并非印度人的自称,而是十五世纪最早来到印度的葡萄牙人的称呼,意思是“纯洁”,西方人这么叫,显然是基于他们固有的观念,也就是种族和民族的划分。

            但是,印度人自己称种姓制度为“阇提”,梵语是“社群”的意思,代表的是人们的地点以及分工。上古时期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建立这个制度,主要目的不是搞种族隔离,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并保障下面有足够的劳动力,也就是各种工作都要有一定的被统治者来替自己完成。

            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骑马民族从中亚入侵印度次大陆,而他们统统被纳入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并自得其乐,这主要是因为存在着一个神奇的种姓——刹帝利,也就是世俗领主与武士阶级。这些入侵者,起码是入侵者的中上层,最后统统成了刹帝利,并转而维护起这个种姓制度。

            婆罗门控制着意识形态,他们通过神庙等宗教途径揽财,一般不干涉世俗领主,反而需要后者在军事方面的支持。而刹帝利则通过战争和税收获得财富,他们也需要婆罗门来加强思想禁锢,在精神上防范被统治被征服阶级的反抗,为此愿意为婆罗门提供武力保障,因而二者的合作是双赢互利的。

            • 家园 印度教的种姓就像中国传统的士农工商

              只是中国的公务员选拔制度让这种阶层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而印度教则是用神话固化了。

            • 家园 没错,原始的种姓制度更接近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原始的种姓制度更接近中国古代户籍制度。说穿了就是职业世袭制度。中国古代户籍农民就是农民,匠户世袭匠户,商人不能当官(当然这一点一直在金钱的作用下被打破),乐户世袭乐户,军户世袭军户。科举制度之前,各阶层间几乎没有流动。但是每几百年就重新洗牌一次。

            • 家园 大的种姓划分,追究来源不正是跟种族或民族有关么

              比如婆罗门之类

              • 家园 最初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雅利安人

                他们是雅利安人的高层,都是同一种族,可能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吠舍则是雅利安人中的平民,也就是自由人,他们是地主、牧场主、自耕农,有一定财产和社会权利,也是主要纳税人以及前两个种姓的供养者。

                至于首陀罗,其中有大量非雅利安人,比如当地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但也有部分失去财产和权利的雅利安人。首陀罗虽然地位低下,但并不是奴隶,而是底层劳动者,受雇于吠舍以及更高的种姓,是他们的雇农、佣人和雇工。另外,首陀罗并不是最底层,他们下面还有旃荼罗,也就是贱民或不可接触者,主要从事屠夫、刽子手等与处理人畜尸体有关的忌讳职业,

                根据印度2000年还是2001年的人口统计,按照种族划分,印度-雅利安人72%,达罗毗荼人25%,蒙古人种和其他3%。很显然,种姓和种族不是严格对应的,差距还挺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