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羊年随笔:平民眼中的国务院总理们 -- silencsrv

共:💬106 🌺610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治国不是做题,如果一味只是死做,不检讨,那这种人算什么?

                  做人也是一样,都可以不时检讨自己的行为。

                  孔子都说了,一日三省自身,给你五年了,反省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我觉得是没有这种心吧。

                  酷吏的危害大过老虎,大过毒蛇。

                  • 家园 你看,我没说不许检讨啊

                    也没说不检讨。

                    至于说酷吏,酷吏有两个概念,既然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残民以逞,这个武则天时代的周兴来俊臣做了很好的表率。还有一个是严肃认真,照章办事。从第二个角度说,军队要求所有人都是第二种酷吏。

                    所谓依法治国云云,其实也就是要求第二种酷吏。

                    楚国大理判错了案件,杀错了人,自己复核发现杀错了,在楚王要赦免他的时候,这名大法官坚持依法偿命,不顾阻拦自杀了。这也是一种酷吏。

                    对于朱来说,你要说他是酷吏,那他也就是第二种酷吏。

                    要说受损失,很多人受损失。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这种损失,究竟是因为他没有纠错之心,还是他没有纠错的机会,还是因为后来者没有纠错呢?

                    很难证明他没有纠错之心,但是很容易证明他没有纠错的机会。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争论这个没意义。

                    因为无论他是有心犯错还是无时纠错,争这个都没用处。争这个,搞学术有用,搞议题有用,做生产没用。什么有用处?有用处的是:当政之人应该如何去纠错。讨论这个问题,才有意义。你现在跟我争了不少,发了俩帖子了,这么多精力,其实只是忙活了这样一句话:“他做错了却没有改,咱们怎么办?”不对,其实连这一句话都没忙活完,只忙活了半句话。

                    这样的争论实在是太没意义了!

                    如果说朱的政策确实有很大过错(我相信确实是有很大过错的,不过本贴暂时不打算讨论这个),可是他又下台了,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做呢?现在的做法,是想一想现在当政之人该怎么做。

                    所以,如果一个问题愈演愈烈,那肯定不只是开头那一个人做错了,恐怕不只是一个人有责任。

                    据我所知,东北人的生活状态很不好。他们的问题似乎就出在那几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东北的状态还是不好。我想这肯定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了。

                    最重要的是,我现在无法确定,到底是因为他那样做所以才出的问题,还是他只是挤破了一个脓疮但是没来得及治疗才出的问题,还是那本来就是有个大脓疮,他挤破了脓疮反而避免了更大的危害。

                    所以这样整个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 家园 不献花了

                      内容空洞不知所云,草就不投了

                      • 家园 交班问题

                        这就好像有一个实验,要连续72小时不间断进行才能出结果,一个人没这个精力,与是三个人接力来做。第一个人做完以后,指出因为程序需要,多加了一些试剂,第二个人要调回去。然后第二个人的人没调。到第三个人,实验失败了。这个时候人们过来指责说,第一个人明知道试剂加多了,为什么不自己纠正?

                        现在关于朱镕基的指责就是这样的。在他的任期里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什么他自己不纠正呢?

                        很简单,有些问题他能纠正,有些问题他不能纠正。

                        我不是说他没有问题,而是说,有的问题因为任期问题,即便他想纠正,他也是没有权力纠正的。

                        一个很简单的时效性问题。从第一开始拿十分钟做题打比方,就是在说这个问题。

                    • 家园 东北没有出海口啊

                      要赶上入世之后中国制造业快速抢占世界市场的浪潮,自身的优越地理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出海口。

                      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优势,企业主们对任何可能导致成本上涨的因素(比如昂贵的陆地运输)都有着极端的敏感和排斥。这也注定了在世界贸易的海权时代,中国的制造业基地会竭尽可能地靠近海洋。

                      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三个地带,或者说制造业最重要的三个基地——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全部都是沿海地区,全部都有优良的深水港,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反过来,东北地区在中国市场经济狂飙突进的年代里掉了队,也是一种必然,这个必然在1858年东北地区被俄罗斯残酷剥夺出海口之后,就已经注定了。

                      东北今天的停滞局面并不主要是人为因素,更不说明东北人民有什么劣根性,这是娘胎里带来的毛病。在图们江口,东北地区距离日本海仅有15公里。站在中朝俄三国分界线上,东北人民用肉眼都能观察到那一片蔚蓝——那代表着广阔销售市场和无限发展机遇的蔚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俄罗斯最可恶的地方就是,他自己明明知道出海口有多么重要,甚至不惜为了克里米亚这个黑海出海口和西方撕破脸皮大打出手,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剥夺中国东北的出海口。第一次是瑷珲条约割走外东北和海参崴,第二次是在中国取得图们江出海权的情况下,故意修建桥洞仅有7米高的俄朝铁路大桥。两下彻底断绝了东北地区通向大海的一切可能性。

                      拜这俄罗斯一手炮制的天堑所赐,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产品不得不借助哈大铁路,从大连出海——这意味着要绕将近1000公里的远路,东北瞬间由沿海地区变身内陆欠发达地区。15公里=1000公里,15公的咫尺天涯和15公里的天堂地狱,这对渴望发展的东北人民和东北产业来说,是一种多么憋屈的体验和一种多么痛苦的煎熬。可以说,从通向大海的门户被关闭那一刻起,东北的制造业就被掐断了生机。我希望大家以后讨论东北衰落问题时,不要怪朱镕基,也不要怪东北人民,要怪就怪俄罗斯。

                      虽说高铁正在重新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陆权也正在缓慢回归,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当下,中国东北地区要重新发展起来,一定要获得一个出海口。

                      • 家园 唉,东北的事情是大局的问题啊

                        仅凭内部个人努力是没有用的,必须做整体战略布局才可以改善。

                        东北的地理环境紧靠陆地通道无法实现经济繁荣发展,他们只有打开海运通道才能活起来。

                        但是地方政府的交涉能力有限,这是要靠中央进行战略谈判才能解决的事情。

            • 家园 你这试错无罪,纠错有罪的奇谈怪论,听了也是醉了!!!
          • 家园 朱能干上来实在是个异数

            按中国的官场文化,这样的性格在半道上不是被截杀,就是自己缩头了。

            他能一路冲上来,只能说是武功盖世,谁也挡不住。

            当时李到龄退休时,坊间议论江会不会让朱干,因为朱一定会抢了江的风头。正好在北京出差,遇一的哥政治局常委:“什么?!老江要不要老朱干?那得看人老朱愿不愿给他干!”

            至今记忆犹新。

            • 家园 时势造英雄,环境好一点真的轮不到朱来当这个总理

              从结果来说朱也做到大家期望的事情,只是过程中付出的代价非常大,大到让人怀疑这个代价值不值得,不过从英国开启工业时代以来,没有一个国家走这条路不需要血淋淋的代价,只是西方命好,这份代价大部分由殖民地承担了。

          • 家园 朱的历史评价,跟来俊臣这些酷吏是一样的,必然被后代唾弃。
          • 家园 朱名义一届,实际是两届,朱的改革成果,胡温躺着吃到饱
      • 家园 对此人没好感。
    • 家园 送花!

      这么久了,没人抢沙发,好奇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