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毕福剑事件让我想起了要超毛主席20天娘的彭德怀元帅 -- mcpssx

共:💬222 🌺1560 🌵10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开打的时候,印度手里的美式武器少得可怜,打完以后才从美国

                              拿了不少。

                              1962年中国边防部队交还印军武器装备清单

                                苏制米—4直升机1架(堪用)、英制水獭式运输机1架(严重损坏)

                                美制M—3A3坦克2辆(缺少零件)、汽车117台(50台完好、67台缺少零件)、英制88mm加农炮3门(2门缺少零件、1门严重损坏)、英制88mm榴弹炮18门(14门缺少零件、4门严重损坏)、英制75mm山炮6门(2门缺少零件、4门严重损坏)、英制106.7mm迫击炮7门(缺少零件)、英制81mm迫击炮54门(15门完好、36门缺少零件、3门严重损坏)、英制51mm迫击炮75门(58门完好、17门缺少零件)

                                重机枪22挺(7挺完好、13挺缺少零件、2挺严重损坏)、美制7.62mm坦克机枪6挺(缺少零件)、英制7.7mm轻机枪261挺(223挺完好、26挺缺少零件、12挺严重损坏)、英制7.7mm轻机枪预备枪管208支(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冲锋枪552支(488支完好、41支缺少零件、23支严重损坏)、美制7.62mm半自动步枪30支(全部完好)、英制7.7mm步枪2,105支(1,750支完好、306支缺少零件、49支严重损坏)、手枪57支(40支完好、12支缺少零件、4支严重损坏)、信号枪79支(71支完好、4支缺少零件、4支严重损坏)

                                美制90mm火箭筒37具(26具完好、8具缺少零件、3具严重损坏)、掷弹筒、枪榴弹发射器12具(11具完好、1具缺少零件)

                                炮弹22,400余发(全部完好)、、枪弹2,139,000余发(全部完好)、英制7.7mm轻机枪弹匣2,181个(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冲锋枪弹匣950个(全部完好)、90mm火箭筒弹137发(全部完好)、手榴弹19,357枚(全部完好)、信号弹500发(全部完好)、地雷1,895枚(全部完好)

                                美制空压机4台(3台完好、1台缺少零件)、推土机7台(6台完好、1台缺少零件)、英制压路机1台(缺少零件)、发电机4部(1部缺少零件、3部严重损坏)、油机2部(全部完好)

                                电台6部(1部完好、5部严重损坏)、步话机10部(8部完好、2部严重损坏)、电话机7部(1部完好、6部严重损坏)、电池10箱(全部完好)、望远镜30具(全部完好)、降落伞400顶(全部完好)、铁丝网280余捆(全部完好)、园锹、十字镐350把(全部完好)、油桶757个(497个完好、260个破损)、电线5,600m(部分完好)、其他军用器材(包括钢盔、降落伞绳、观察、通信、工兵器材等各一部)、军用大衣、毛毯1,973件(全部完好)、军服2,760余件(2,410余件完好、350余件破旧)、蚊帐、被子、床单等720余件(全部完好)。

                              印度肯定是以二战时期英国的步枪和轻机枪为主,性能上比不过56系列。

                              通宝推:龙眼,
                          • 家园 那个时候的工业,还是属于外来嫁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生根发芽,有了内生基础,已经是70年代后期的事儿了!

                            五十年代就能造米格19,60年代能造米格21,59坦克、56冲锋枪……和当时发达国家同期装备差距并不大,可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旦外部技术输入中断,立马就落后了。

                            6、70年代拼命折腾,主席离世时留下的工业化成果,才是自己有血有肉有骨的工业体系基础。

                  • 家园 如果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苏联没有发展起来?

                    我虽然也是不懂经济,但至少知道,发展经济要注重平衡,各要素要配置合理.

                    发展军事是政治考量,而不是经济考量.你用政治考量来证明毛懂经济?

                    • 家园 苏联是世界两超之一,不懂经济,常识也该有吧

                      苏联是世界两超之一,还叫“没有发展起来”?

                      仅以GDP总量而论,2013年的俄罗斯还低于1990年的苏联。当然还有其他加盟共和国,比如格鲁吉亚,乌克兰之流。不过这些小个子连政治稳定都做不到,发展经济根本就是个笑话。

                      前苏联1980年人均收入达五千美元,家庭拥有汽车比例达40%,这些指标,今天的中国都达不到。今天的中国可是被美国人捧做G2的。

                      苏联的解体就是政治原因,而非经济原因。

            • 家园 不是我要说丘八,回帖盖楼要看第一层老弟
          • 家园 您特津津乐道的所谓密信

            您特津津乐道的所谓密信,是彭自己列出提纲,口述具体内容后由参谋王承光笔录的,整理出来以后他还亲自修改补充并让王重新抄正,审阅签署由王承光转交主席的秘书。之后彭要求收回,也是建议中央办公厅在会议后将那封信收回,不要下发,怎么在您眼里就成了“密信”呢?林秃年轻时对革命前途感到迷茫时不也写信请教过主席,这才有了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算密信?

            彭信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彭在小组会议上表达过,因为“有些问题不好在小组会上讲,想给主席写封信,让主席讲一下才有作用。”事实上从信公开到7月23日雷霆震怒之前,彭的信在会上得到了很多共鸣,甚至有“人都被拉过去了”之说;庐山之后凯旋而归的李XX拿彭的信出来让四川地方干部表态,引蛇出洞收获颇丰,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山下都饿死人了,开个神仙会有鸟用!

            您在体制内待过,更是亲历了“异常火爆,除了没动手对打,几乎什么暴力语言都用了”的民主集中制会议,彭的一句“操娘”算什么,至于解读成这样吗?

            • 家园 前面讲党内路线斗争的贴子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

              前面讲党内路线斗争的贴子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至于林当年的信,那是论事的,在讨论革命形势,不涉及对他人的评价。而彭的信是论人的,要开展路线斗争了,但彭一派的人斗争失败了,反过来埋怨毛不应该把信公开,而如果彭一派的人成功了,又该如何评价毛把信公开呢?

              • 家园 您那是架空小说,连基本的史实也不顾了

                您那是架空小说,连基本的史实也不顾了,

                “彭在之前也拉好了自己一派的人马,准备大打出手”是您发明的吧?彭拉了谁准备跟谁大打出手?彭黄张周里除了黄,彭跟其他人有过多少交集?无非是大家的观点相似,黄还是彭写信之后奉招上山。对彭黄之间的关系问题黄亲口对主席说“我这个总参谋长,当时是你提名要我当的,不是彭德怀要我当的,怎么能说我是他的政治参谋长呢? 我和彭德怀完全是同志关系,说什么父子关系,是对我的侮辱。”

                庐山上罗肠子打“军事俱乐部”的小报告多少还得盯个梢查个人头,您倒好张嘴就来。

                彭信中“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说法太伤人是他自己也承认的,但把这话上升到“定性的大帽子”大概又是您的发明创造了,这顶帽子彭在八路军集总时期就给老不厚扣过,老不厚不爽归不爽不还是继续在革命队伍里进步?还什么“GCD的内部斗争是有其固定的暗语和行话的”,都什么呀?高麻子在大会上曾经形象的形容过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下面的男干部哄堂大笑女干部面红耳赤,看来都是对暗语行话一窍不通,否则早一身冷汗了。

                通宝推:不远攸高,
                • 家园 彭总与高岗,小资狂热与白区的党

                  仁兄的回复非常有价值,深入分析就能发现更清晰的脉络,说明'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这顶帽子不是随便给人戴的,是有特定指向和特定暗示的。

                  当年彭在八路军时期给老薄戴过这顶帽子,后来高岗在东北也给人戴过这顶帽子,所以应该不是偶然的,不是彭总随便想象的名词,应该是在彭总和高岗的交集人群中有共鸣的,是他们用来反对某一类人的政治武器。虽然写史的人没有明说是指谁,但后来发生的高岗反刘事件让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路线斗争的概念被高岗等人引入了,就是'红区的党'和'白区的党'。这个概念认为GCD分为两个来源,一是红区的党,一是白区的党。红区的党也就是军队的党。干部也是一分为二的,有红区的干部,有白区的干部。毛主席是代表红区的,刘少奇是代表白区的,而事实是,自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机关的权力主要掌握在‘白区的党’的干部手里,所以要如何如何(高岗语)。

                  从龙眼的角度看,这里的‘白区的党’其实就是受苏联官僚组织路线影响的苏派干部。而'红区的党'则是受毛亲传身授的毛派干部。刘少奇等人用人,有其'任人为亲'的作风,很多军队干部后来是被排斥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之外的,刘重用了一大批自己体系的人。当然,军队干部因为长期从事军事工作,不如白区干部更能适应城市工作,这也是事实,但白区干部更容易腐败变质,这也是事实。所以合理搭配,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彭在八路军时期给老薄戴过'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这顶帽子,而薄长期在白区工作,是刘系统的主要代表之一。而后来的事实早都清楚,就是高岗等人一直对刘少奇等人耿耿于怀,那么'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这顶帽子也应该就是老革命们批判刘和他的白区干部的一些不良作风的政治术语。因此,当彭给毛写信,说有人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就明显是指刘,和刘手下的一批干部。说他们是'小资产阶级',因为他们长期在白区工作,没有经过红区残酷而彻底的革命斗争,是没有彻底改造成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白区小资'。说他们'狂热性',就象高岗拿男人生殖器打比喻:动不动就硬起来,可一遇困难就立刻软了。这应该在很多人中是有共鸣的。

                  其实这个比喻很形象,拿来对照苏派干部在历史上的一些工作作风还是有些形象的。当年搞大跃进,退居二线的毛提出的是宏观战略,比如多、快、好、省的战略口号,类似的口号在西方的政府和公司天天都喊,但具体实施则是另一回事,必须有详细可行的方案和严谨的执行和贯彻,与打仗一样。可以刘邓为首的苏派干部却先是在执行时比谁都狂热,要毛来不断刹车,可后来一遇到困难就立刻打退堂鼓,从极左到极右,典型是'动不动就硬起来,可一遇困难就软了'。

                  如果大跃进的问题因为有人搅混水说是毛的责任的话,那么后来的'改开跃进'毛早不在了,结果又怎么样?先是盲目否定过去,又是开放,又是搞活,又是全盘西化崇洋媚美。可一遇到困难,官倒上市,人民上街,就立刻软了,一步也不敢往前走了。后来还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动不动就硬起来,可一遇困难就软了。

                  所以单纯从这句话本身,彭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所以毛后来说彭'真理也许在你那一边'。但也正因为'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这句政治行话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指向,会覆盖和打击了一大批人,因此引发了整个'白区的党'体系的激烈反弹,彭没有拉到足够的支持者与之对抗,而自己的组织问题被抓到,如同之前的高岗一样, 逐渐败相已露。毛当时是支持刘接班的,所以不可能为了彭而牺牲刘,所以毛能做的是四六开地摸稀泥,六分批彭,四分保彭,保彭表现在毛承担了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主要责任,没有追究刘邓的组织管理问题和官僚主义的执行问题,希望以此换来彭的理解,大家各让一步,赶紧解套下山。在路线斗争上,虽然彭也是运动健将,但与刘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随着彭的很多问题被暴露,彭的组织问题被刘邓抓住,败相已露,搞不好有当场被开除党籍的风险。后来却只以'右倾路线'被处理,这不能不说是毛摸稀泥的结果。至于现在有人天真的问,既然毛承担了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主要责任,那么为什么毛不应该受处理,但当时多数干部没人认为退居二线的毛应该承担责任,彭也根本不是针对毛。所以彭最感到委屈的就是自己明明是要斗争以刘为首的白区的党,拥护以毛为首的红区的党,可却受到如此待遇,所以他不服气。类似的委屈来自于高岗,但他们不理解,毛不是拉帮结派的人,没有自己固定的政治派系和山头,是全党全军全国的领袖,他要考虑全局,如果找不到其他的继承者,他是不可能让彭去斗争刘的,毛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彭就是能打倒刘,也不可能取代刘的一派人马。

                  刘的问题,是毛经过建国后的长期观察,长期准备,在WG中彻底解决的,他们的矛盾也不是个人问题,是路线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通宝推:拿不准,gy197666,笑任平生,钟光,empire2007,fisherx,acton,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