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时代呼唤中国传统文化创新 -- 太极学者

共:💬25 🌺13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时代呼唤中国传统文化创新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人自己很多也搞不明白,一是驳杂,二是神秘。说到西方基督文明,一本圣经,伊斯兰是一本可兰经。中国传统文化还真没有哪部经典可以代表,道德经,还是论语,还是金刚级呢。因此,时代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创新,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对西方合理部分进行吸收,还要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相吻合。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目前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和群体判断模式是直接的反应。也使得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往往出现误判,对中国走出去也具有一定的障碍。如何没有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对外经济合作的抗风险能力就不高,遇到国际政治的变动就会受到损失,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动日益频繁,这个是要注意的。

    楼主不是搞传统文化的,初步有个设想,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个传统文化创新体系,一是要有一个核心概念,二是要有几个基本原则,然后是做事做人的价值取向。

    这个概念我想还是要选择“道”,这个概念,道德经也是最影响世界的十本书籍之一,“道”的几个基本规律要讲清楚,包括 “天道”和“人道”。“天之道在损有余而补不足”,要把世界大同和共产党执政理念论证一致。“反向,道之动”讲物极必反的道理。是中国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英国人讲“GOD SAVING MY KING”美国人讲“GOD BLESSING AMERICAN”中国人也讲“天佑中华”。“人道”要把儒家的“仁”包括进去,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准则,儒家的等级秩序观可以删掉。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体系要和马克思意识形态相一致,也不能背离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最好要高于其追求。

    关键词(Tags): #传统文化创新
    • 家园 一般规律,网上说道德经,易经的,山海经,都是不读古书的人

      一般读过古书的人,谈到的都是左传,竹书纪年,后汉书之类的。

      一般谈道德经的人,连帛书甲、乙本都不会知道。

      (网上一般规律,在西西河就可验证)

      (普通非专业人员,读道德经,易经,山海经,基本就是读着白话注释脑补故事情节。这些书的特点就是,没人懂就好办了,可以随意意淫)

      通宝推:迷惑不解,
    • 家园 时代已经创新过了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不要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拥有了却不知道珍惜有眼不识泰山。你们所谓搞创新的,一千年以内,都创新不出马列毛的理论框架。

      通宝推:金台夕照,
    • 家园 赞成楼主

      1、人类历史上经典是说人性的,只要地球没有发展到硅基文明,道德经等经典一直是可以指引人的方向,照亮前行的道路;

      2、工业文明是很伟大,但是已经进入工业文明的国家,指引他们创造工业文明的,仍然是基督教文明,圣经在他们而言仍然是比道德经在中国地位要更高、联系更密切;

      3、没有认真去看一看自己的传统经典,只管一味地反对,是比较可惜的,无论是哪国人哪个种族。

    • 家园 万经之祖,易经
    • 家园 中国的现代化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科学技术现代化,现在已经在进行中;第二个层面为政体现代化,目前也已经进行,还需要逐步完善;第三个层面为文化的现代化,目前还没有进行。只有文化的现代化完成,中国才算真正完成了现代化。如果文化的现代化没有完成,中国有可能还会走回头路。

      从五四开始,中国开始走入了一条全盘西化的现代化道路。科学技术可以全盘西化,很幸运的是中国在吸收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之后,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国家,并保持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也完成了政体的现代化。而文化是不可能全盘西化的,因为全盘西化了就不是中国了,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国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基本上是与西方世界隔绝的,所以在刚刚睁眼看世界,发觉自己原先以为傲的文化竟然代表了落后,是有很大的心理落差的。初期的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正常的,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甄别,并将其发展为适应工业化社会的中国现代文化就迫在眉睫。中国梦应该是中国的文化梦。

      现在的问题,因为教育体系与学科的设置,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都是西方的东西,只有中文这一学科,学习了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西。现在的中国人,都已经习惯了用西方的眼光来看世界与中国,而疏于用中国的眼光来看世界与中国。实践中,中国与西方的一些价值观与世界观也是相互矛盾的,造成很多人为了方便起见,选择了更为实用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目前出现的很多社会现象与网络上呈现的各种乱象,正是中国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文化并没有进行现代化的正常反映。如果要将中国的现阶段与西方相比较,应该是1780-1880年的英国与1880年-1940年的美国。

      很可惜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太多人看到这点,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学西方还不够多,或者将所有问题归结为意识形态不同所致。

      中国在80年代是一个文化比较活跃的时期,虽然那个时期被叫做资产阶级自由化时期,但后期的发展,全面市场化之后中国的文化艺术都陷入了低谷。这说明市场化或者说发展资本主义并不能促进文化,相反会让大众文化过于泛滥,并逐步陷入多样化陷阱,呈现低龄化特点。演变为目前的青少年文化引领时尚的一个怪圈。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成人文化,是有一定格调的,有很强烈的精神追求的,这才是中国文化应该有的特点。

    • 家园 在传统文化的故纸堆里

      找寻,我觉得是方向性的错误,不是要贬低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的建议是,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吸收消化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优秀成果,形成一套完整自洽的价值观体系,但是,现阶段还不具备条件,等什么时候TG开始重新评价和定性文化大革命时,再来讨论这个事情吧。

    • 家园 别再扯道德经了

      本来就是一本农业社会萌芽时期的初级理论,现在谁都拿出来云山雾罩一番,好像说的能让人听懂了就是自己没水平。

      一群腐儒整天就知道满口胡扯,不说点文化就显得自己没水平,翻来覆去不过就是重复故纸堆里面的陈词滥调。

      实践决定意识,一群sb整天坐在书桌前就张口扯文化,就是以前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都做不到,除了让人感觉恶心之外,什么也没有。

      不过是以自己行动重新让人认识了一遍什么叫文人无行而已。

      • 家园 腐儒与道德经还是应该分开的。

        无论你是否认为道德经适合现代社会,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德经也是古代的实践产物,不能因为后来腐儒的僵化就忽视其著作及思想本身。

        怎么说呢,历史上产生的各种伟大的思想与著作,都是有价值的。它们价值的来源说到底就是社会实践,不能说因为后世的腐儒或塞私货,或开方便出下流之门刻意僵化歪曲,就否认其意义。就如,佛经中的像法,末法时代什么的比喻自有其来自。当然任何伟大的思想与著作都有时代的背景与限制,随着时代的变化,时间的推移,都免不了面临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条件下的应用与补充完善的问题。

        所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换成现在辨证唯物主义的话来理解的话,其实质无非是说道与实践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道可以理解成关于客观规律的本体,人就是社会,道不远人说的是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类社会通过实践去认知的,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人与社会的存在;人之为道而远人,非为道,说的是如果把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对立起来,去追求所谓虚无的绝对的一个客观规律,那就脱离了实践,就不是道了。

        道德经其实早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思维之中,像大家口头上常说的鸡犬相闻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啊,祸福相依啊,都出自道德经,这些也是主席在讲话与文章中不时引用到的。主席看书杂,青年时期就钻研过老子的书,直到老年还经常带着看,如1959年10月23日,出行前他指名要带走的书籍中,便有“关于《老子》的书十几种”。如果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腐儒之言或是一种再无任何意义的初级理论,是不可能让他一看再看的。

      • 家园 学习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人类历史开始进入工业时代也就是最近三百年的事情。经济上的全球化,或者说各国都开始有那么一点点工业,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一开口就农业社会,这话有点狠。

        • 家园 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工业社会

          至少现在已经是发生了从农业到工业的质变了,发达与否另说。现在再抱着农业社会里面的陈词滥调当宝贝,有什么意义?

          吸收一切优秀成果,这句话属于正确的废话,根本在于那些是优秀的,那些是需要吸收的,哲学上叫做真理必然是具体的。

          道德经作为农业社会萌芽时期的理论著作,只能算作是对事物演变的经验式的感悟,连成系统的完整理论都算不上。这本书身就不是什么详细具体的理论论述,内容模糊不清是正常的,这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本身就是处于萌芽时期。

          现代社会相对于道德经时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翻故纸堆里面寻找现代社会的运作依据,这本身就犯了方向性错误。当年诸子在世的时候,如果翻北京人的灰烬堆积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会是什么结果?

          理论从哪里来,是实践的总结还是前人理论整理表述,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体现了哲学的党性,是唯物还是唯心。

          在现实的社会中,是直面问题并行动来解决,还是退缩回书斋只读圣贤书,沉浸在那个想象的美好世界里面。

          通宝推:特里托格内亚,李根,
          • 家园 其实在产生道德经的时代这本书地位还不如现在呢

            现在一说传统文化,道家老庄思想是少不了的,在春秋时道家不过是旁门左道里的一支而已

          • 家园 和你讨论几句

            感觉兄台的文章有些不明之处。找着力点却不容易。大概可以从这句话来看吧

            “现代社会相对于道德经时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翻故纸堆里面寻找现代社会的运作依据,这本身就犯了方向性错误。”

            我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是,这是哲学,而不是社会学或者接近的其它具体科学门类。所以道德经大概不能直接提供“社会的运作依据”,也不宜直接冲着道德经而去,挖掘“社会的运作依据”。但是,道德经视为哲学,或可对社会学或者其它的具体学科提供指导;或者,上升不到提供指导的地位,但道德经的原理和原则用来与各种具体科学交错相攻,也是有其价值的。

            徒然摁着道德经所出现的社会的具体形态说事的做法,大概和指责寓言故事里面 “动物怎么会说话?!” 一样该引起注意。

            • 家园 大概来说,你讲的不算错

              按照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这个定义,道德经可以算是哲学思想的初步表达,但是仍然算不上完备的哲学理论。

              因为如果细究的话,可以看到道德经里面提出了辩证法,但是对于其具体的应用语焉不详,除了一个笼统的相互转化之外,什么也没说。另外,没有明确的本体表达,也就是所谓世界的本源是什么,道德经里面基本上啥也没说。

              全篇5000字左右,基本都是一些类似于名言警句似的表达,这更接近于个体经验式的思想感悟,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也没有相对详细的理论论述,更不用讲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而这些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后期的哲学理论来逐步补充的。

              即便是讲哲学,那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从最初的萌芽到逐步的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也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中国为例,从最初的易经,道德经之类,到汉代慢慢地确定气这一本体,然后逐步发展到理学,心学,初步明确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哲学理论,这个理论的发展过程正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步的详细,具体的过程。

              西方哲学理论同样也走过了同样的历程,从最初的哲学思想的萌芽,比如希罗时期的哲人提出的各种代表性观点,之后是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康德一直到马克思,如果读一下这个时期的著作,同样是哲学理论,那也是不同的,总体而言都是经历了从模糊到详细和具体的过程。

              哲学理论从来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其表现就是在本体和方法论上的逐步明确具体。要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也即工业社会的问题,那就要用工业社会的哲学理论来指导。

              转回头看一本什么也没讲清楚的初级读物,然后装作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来布道,讲什么都是一副云山雾罩的神秘样子,然后出了问题就是其他人水平低,自己永远正确。

              这跟言必称上帝的神棍有个屁的区别。

              通宝推:jent,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