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中国的“资本外逃”(一) -- 陈经

共:💬23 🌺4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闲话中国的“资本外逃”(一)

    闲话中国的“资本外逃”(一)

    一。“资本外逃”是专业名词,不能通俗地去理解

    首先抄一段台湾媒体吓人的报道:

    “根据经济学家Frank R. Gunter的估计,1994-2001年期间,中国的资本外逃金额豪达

    每年690亿美元,在1997-2001年期间更豪达每年1000亿美元。”

    1997至-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74463亿元,79396亿元,82054亿元,89404亿元,以

    及95933亿元。从9000亿美元增长到了11600亿美元。这么说那几年的资本外逃已经比每

    年的GDP增长还多多了。

    粗粗一看觉得很荒唐,这不是越逃越穷了么,还增长个屁啊。可是GDP统计明明又是在增

    长。就算不信中央每年报的GDP增长数字,从自己的感觉来看,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实力确

    实是有巨幅增长。国内各种消费品的销售都有很大幅度提升,国际上中国政府也显得财大

    气粗到处花钱。这巨额资本外逃怎么好象没怎么害到中国?

    再转头一想,如果没有外逃,那中国不是大发了么?每年GDP加个1000亿美元,经济增长

    率凭空多出10个点以上,得上天去了。这肯定有什么问题。

    这完全是因为“资本外逃”这个概念太过复杂,不能出于直观理解。即使在经济学专业人

    士层次,资本外逃的定义也很不一致。外逃具体数额的估计方法有很多种,不同方法得到

    的数字差异不小。特别是中国资本外逃的情况,与世界各国非常不同,专业人士的估算经

    常有上千亿的出入。

    但是专业人士的研究方法还是以数据为根基的,相关数据亦复不少,定义好以后,逻辑自

    洽性还是不错的,虽然专业人士内部对外逃具体数字估算会有较大分歧。只是这就造成了

    相当高的专业门槛。如果没有细致的了解,如上面两段那样“庸俗化”地去理解资本外逃

    ,就会显得很荒唐。

    例如,某些国内企业与个人通过假报进口、重复申报进口搞非法套汇,弄到了很多外汇,

    但根本没有用于出口。年末一结算,外汇管理局发现这些外汇不知所终,一时查不清到哪

    里去了,管理比较混乱,可能永远也查不清了。经济专业人士发现外汇储备本来应该增加

    更多的,因为这些企业与个人非法套汇活动使得外储没有达到应有的增幅。于是就把差额

    统计进了“资本外逃”。其实,这些犯罪分子搞来的外汇并不一定是外逃了。也许是通过

    地下渠道走到了外国账户不折不扣地外逃了。也许是捏在自己手里,有的拿着现钞,有的

    存在银行里,都不计入外汇储备,但还在国内。到底有多少出去了,肯定是搞不清的,干

    脆就全部当成外逃。

    2003年以后,人民币有升值预期,全国居民与企业纷纷把手头的外汇到银行去结汇换成人

    民币。这下专业人士发现外汇储备超过了应有的增幅,一年增加了一半,两年翻倍还多。

    于是用“热钱”来解释。其实很多当初计入“外逃”数值中了,根本没有出境,现在又被

    计成“热钱”。这就与人们的一般理解很不相符了,一个“外逃”,一个“热钱”,表面

    上看都是与境外有关的,其实很大数额就是在国内打转转。所以说,对资本外逃,一定不

    能望文生义,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理解的专业名词。

    下面介绍我对“资本外逃”的理解,虽然看了些文献,但完全是自己的理解,希望讲得通

    俗好懂。也许会有些不正确之处,希望真正的专家指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觉得香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很长时间无法恢复元气跟资金外逃就有关系

      正好赶上97回归,很多香港人选择了移民,并带走了大量的资金,使得股市和楼市长期低迷

    • 家园 【文摘】资本外逃:主要测算方法及其比较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 邢毓静博士

      基于资本外逃活动的特性,无论采用何种对资本外逃的界定,要想准确测算资本外逃的规模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即使是一些对资本流动不施加任何限制、有关数据的准确性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来说,其资本外逃额也难以准确计量。而对那些对资本流动施加控制、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不完备或者误差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测算就更为困难。有些资本外流是以隐蔽或者变相的方式进行的,只能部分地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r有些形式的资本外逃,如走私收入或出口低报和进口高报所获得的收入,在国际收支统计中根本不能直接反映出来,因为这类活动所伴随的交易收入从未在官方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现过。

      尽管存在这些难题,但是,基于已有的统计数据,对资本外逃规模进行粗略的估计仍是可行的。根据国外现有文献对资本外逃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将目前对资本外逃规模测算的方法划分为三类,即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和混合测量方法。

      一、直接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方法是直接通过一个或几个对国内异常风险反应迅速的短期资本外流项目来估计资本外逃额。这种方法直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采集数据,所以通常又称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法(BOP Accounts Approach)。其基本测算公式是:

      资本外逃=短期私人资本流出额+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误差与遗漏”

      “误差与遗漏”本来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调整借贷方差额的一个平衡项目,但在这里作资本外逃的一个替代变量,根据Brendan Brown的研究结果:在资本外逃比较严重的国家里,资本外逃经常被隐藏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表现为负数的“误差与遗漏”项目之中。因此用短期资本净流出量加上“误差与遗漏”可以近似地估算出资本外逃的大致规模。

      1.卡丁顿率先采用的直接测算方法

      国际清算银行1984年的年度报告指出,如果拉美国家的私人部门将外逃出去的投机性资金带回国内,拉美国家也就不会处于债务危机之中。受此启发和推动,卡丁顿首次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外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开拓性研究,并采用狭义的“游资”概念进行测算。

      卡丁顿将资本外逃定义为非银行私营部门的投机性短期资本外流,并据此首次采用直接测量方法对8个国家(阿根廷、巴西、智利、韩国、墨西哥、秘鲁、乌拉挂、委内瑞拉)在1974-1982年间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估计。他的估计方法是:资本外逃额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其它部门(除官方部门和货币当局外)的其它短期资本项目,必要时加误差与遗漏项目。前者即“游资”,后者代表以隐蔽方式流出的资本。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估计资本外逃国家的外汇管制状况稍有变动。如一国无外汇兑换限制,则不作误差与遗漏项目调整,反之,则加上误差与遗漏项目以作调整。

      卡丁顿采用的这种直接测算方法相当简洁易行,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对资本外逃的估计范围过于狭窄,仅包括了私人非银行部门的短期资本外流。而外逃的资本并不一定都采取短期资本的形式,这些外逃的资本同样可以投资于长期性的金融资产?r

      (2)误差与遗漏项目既包含了未记录的资本流动,也包括实际意义上的统计误差。

      由于卡丁顿的测算主要只注意到短期资本流动,因而总体上是低估的。

      2.凯特对卡丁顿测算方法的发展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仅仅考虑到短期资本流动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实际测算的要求。于是,凯特(Kant)在继续采用卡丁顿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对于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作了适度的发展。他根据资本外逃估计范围的不同,分别将不同测算范围的资本外逃称为“游资1”、“游资2”和“游资3”(HM1、HM2、HM3),测算的数据完全来自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是:

      HM1=-(g+c1)=-?z(其它资产项目、其它部门中的其它短期资本项目(other short-term capital of other sectors,other asset)+误差与遗漏项目?{

      HM2=-(g+c)=-?z其它部门的其它短期资本项目(other short-term capital of other sectors)+误差与遗漏项目?{

      HM3=-(g+c+e1+e2)=-?zHM2+债券和公司股权方面的证券投资(the portfolio in bonds and corporate equity)?{

      上述等式中,g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4年国际收支手册中的第112栏?re是指证券投资,e1和e2分别指债权及公司股权投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4年国际收支手册中的第56-61栏。C是指其它形式的短期资本,是1994年国际收支手册中的第93-97栏,c1是其中的第94栏。

      比较而言,凯特的“游资2”测量方法等同于卡丁顿方法。总体来说,凯特的测量方法比卡丁顿方法较为全面,可以对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不同层次的估计。但是,卡丁顿测算方法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对于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处理等,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3.直接测算方法的应用效果

      直接测算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很方便地满足经济研究中对资本外逃基本趋势和大致规模的测算要求。事实上,对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资本外逃,西方学者就是用这一公式进行估算的。在战后尚未解除外汇管制时期,不少发达国家也用这种办法估算资本外流的数额。从实际测算结果看,直接测算方法比较适用于私人对外资本投资规模较大、资本流动期限较短而且国际收支统计比较完备的发达国家。

      对于直接测算方法的批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误差与遗漏”不仅包括那些隐蔽的未纪录的资本流动,还也包括一些真实的统计误差,比如跨年度的进出口交易、一国为保密起见不便公布的交易等。同时,直接测算法所依据的定义是将资本外逃视为一种短期资本流动,基本上没有考虑长期资本流动。但是,在国际金融市场高度发达、金融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流动性良好的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可以成为短期投资的良好替代品。

      二、间接测算方法

      为了提高对于资本外逃规模测算的准确性,西方学者针对直接测算方法的一些缺陷,提出了另外一种测算资本外逃的方法,即间接测算方法。间接测量方法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四个项目的剩余部分,来间接地对资本外逃额进行估计,此种方法亦称剩余法(ResidualMethod)。这四个项目分别为:对外债务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官方储备增加和经常项目逆差。一般认为,前两个项目为后两个项目融资,其剩余部分即为间接测量方法估计的资本外逃额。换言之,外债的增长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相对于东道国来说是“资金来源”,而弥补经常账户赤字和增加储备资产属于“资金运用”。当不存在资本外逃的情况下,“资金来源”应该等于“资金运用”,而当“资金运用”小于“资金来源”时,就意味着发生了资本外逃。根据间接测算方法的基本思路,资本外逃规模可以用下式表示:

      资本外逃=对外债务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官方储备增加+经常项目逆差。其中,前两项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符号为“正”,后两项为“负”。从理论上说,间接测算方法在界定资本外逃的范围时,强调的是资本外逃产生的负面后果。总体上看,世界银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等采用的都是这种类型的测算方法。

      1.世界银行采用的间接测算方法

      间接测算方法首先是在198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随后很快获得学?X界的好评。世界银行的测算方法是:资本外逃=外债变化+净外国直接投资+经常项目的变动+储备的变化。不过,世界银行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债务表》(WorldDebtTable)中的债务数据来代替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债务数据,因为世界银行倾向于认为,一国官方的债务统计数据不够准确。

      2.摩根担保信托公司和克莱因对于间接测算方法的调整

      摩根担保信托公司(Morgan Guaranty)和克莱因运用间接测算方法的思路与世界银行基本一致,同时适当作了调整。摩根保证信托公司扣除了由银行体系和货币当局拥有的短期外币资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外币资产是主动进行外汇交易而形成的(如保持一定流动性的需要等),因而可以说是一种合理性资本流出。

      克莱因(Cline,1987)又对摩根担保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从摩根担保方法对资本外逃的估计额中减去了已留在国外的外国资产的再投资收益。他认为已留在国外的外国资产再投资收益从未进入国内,不应视为资本外逃。同样,旅游收入和边境交易也应当扣除,因为这些交易并不是在官方的市场中进行的。

      3.间接测算方法的应用效果

      如果说直接测量方法测算的范围过小,那么,相对于直接测量方法来讲,间接测量方法所估计的资本外逃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实际测算应用中,运用世界银行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测算出来的结果是十分接近的。同时,间接测算方法在较易采集方面也相对难度较小,因而在实践中常常获得好评。当然,应当承认的是,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测算方法都有自身的缺陷,只能大致地反映出资本外逃的渠道、规模,另外无论用那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会存在统计上的误差。

      间接测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直接法的缺点,但也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其中主要表现在:(1)它无法反映出通过经常帐户的虚假交易进行的资本外逃。(2)外部资本来源与对外资本运用间的“残差”实际上反映的是全部资本的流动额,因此,这种测算方法必然会夸大资本外逃的规模。(3)它无法将已记录的一般性资本外流与资本外逃相区分。

      三、混合测算方法

      1.杜理提出的混合测算方法的基本思路

      这一测算方法是由杜理率先提出的,其具体测算思路是将资本外逃视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未反映出来的该国居民对非居民的债权。根据这一界定,混合测算方法首先将可以识别的资本外流部分加总,得出一国对外债权总额,然后从中减去“正常的”对外债权存量的变动数,即为资本外逃的数量。杜理认为,向国内官方机构报告投资收益的外流资本不应该被视为资本外逃,因而应将其从资本外逃的测算中减去。

      杜理提出的这种测算方法,实际上混合了直接测算方法和间接测算方法的基本思路。他将资本外逃界定为一种特殊的对外债权,这种债权产生的收入没有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杜理提出的混合测算方法计算的具体步骤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应项目,先测算出本国居民除对外直接投资外的对外债权净增加额,随后加上误差与遗漏项目、加上《世界债务表》中获得的债务变动额与官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获得的对外借款流入额之差额,随后,减去产生国际平均收益的对外债权额(通过每年收益的资本化来获得相应的数据),即对于产生国际平均收益的对外债权投资,不应视为资本外逃。

      杜理的测算表明,确实存在一定规模的、不产生国际收支统计记录收入的对外债权。

      2.混合测算方法的应用效果

      从实际测算思路看,混合测算方法实际上是直接测算方法和间接测算方法的结合,强调的是居民未申报的对外债权。从理论上说,与直接测算方法和间接测算方法相比,混合测算方法得到的测算结果应当更接近实际的资本外逃额。

      不过,混合测算方法同样存在一些缺陷:

      (1)在杜理的测算思路中,已经申报的对外债权的估计是将已经申报的利息收入除以国际金融市场平均利率,即进行资本化的倒算。这种方法技?X上有不少问题:第一,申报利息可能低报,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居民申报的利息可能不准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的对外债权收益的上报一般是极不准确的,从而影响已申报的对外债权的准确性?r第二,采用平均的市场利率不科学,或者说是进行了相对简化的处理,会增大测算的误差。

      (2)所有已申报的对外债权未必都能获得国际平均收益,其中可能存在低于国际平均收益的对外债权,这就必然导致测算的误差?r

      (3)对外债权中存在部分无息资产,根据杜理的测算思路,无息资产就被归入资本外逃的范围了。

      四、不同测算方法的比较

      运用不同的测算方法,对资本外逃规模进行测算,是深入分析资本外逃规律的基础。应当说,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不同的考察角度来说,测算方法的应用效果也会不同。同时,任何一种方法都会存在误差,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没有误差的测算方法。这可以说也是由于资本外逃活动本身特点决定的。

      具体到直接测算方法、间接测算方法和混合测算方法而言,这三种测算方法对资本外逃的估计范围不同,实际应用效果也各有优劣。我们认为,基于资本外逃行为本身的易变性、波动性、隐秘性等特点,对于资本外逃规模的测算,主要是把握其波动的基本规律和大致范围。因此,比较现实的方法,应当是对三种测算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把直接测量方法的估计结果作为资本外逃规模的较低估计,间接测量方法的估计结果作为资本外逃规模的较高估计,界于其间的是混合测量方法。为了把握资本外逃规模的波动趋势,可以考虑将三者加以平均,以获得综合的评价。

      《国际金融报》 (2000年12月07日第七版)

    • 家园 愚人MM,去和驴子、你克和海天斑竹说说

      楼主陈述的这篇经,是不是应该转发在经济管理版呀?

    • 家园 闲话中国的“资本外逃”(三)(完)

      三。资本外逃怎么没搞垮中国?

      无论按照哪一种估算,中国的资本外逃肯定很严重的,特别是96年以后,直到2003年才因

      为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好。所有的估算方法一致认为1998年是最严重的一年,1997-2001年

      是最严重的一个时期。总的外逃数额,估算少的也有约3000亿美元,多的就没边了,可能

      接近10000亿美元(文献因为发表得早并没有这样写,但是按其处理方法大致可以这样认

      为)。一般认为,至少相当于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抵消掉了。所以本文开头列的台湾媒体

      的话,也是其来有自。

      有些人就拿这个来当中国崩溃论的证据。看中国这么穷,还逃走好几千亿美元,国家还怎

      么混?结果中国不仅混过来了,外汇储备还搞成了近7000亿美元。您是不是觉得有什么地

      方不对劲?这资本外逃,没什么了不起吧?

      可不能这么说,资本外逃在其它国家确实很可怕,真不是吹的。头一个俄罗斯,转型那段

      时间,外逃简直就是第一杀手。拉美国家也饱受其害,富人跑到国外,国家欠一屁股债。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资本外逃也很明显。这列起数据与参考文献都是一大堆的,绝对

      不是吹的。

      根据我的总结,资本外逃还是很厉害的,但并不是表面上列个几千亿美元那么可怕。它可

      怕就在于如果与货币贬值、资本项目开放等其它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会出大事。

      如果一个国家货币注定要大幅贬值了,货币也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股市汇市等资本市场也

      任外资随意往来,那么资本外逃肯定会要命。这个国家一些先知先觉的富人、外资会搞资

      本外逃,一般是拿各种本币资产用各种手段换外汇,使得当局外汇资产减少。然后这些外

      汇规避监管跑到国外去了,外逃了。搞到了一定程度,当局就撑不住了,本币大幅贬值。

      这相当于国家值钱的外汇不见了,换回来一堆大幅贬值的本币,国家资产就是净减少了。

      搞多几次,国家越来越穷,富人与外资捞到了便宜,贫富分化等罪恶现象就大规模出现。

      国家没办法,只好出卖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全民资产给外资借外债维持国家运行,财富就

      这样大规模转移到国外去了。这里没有涉及官吏阶层的大规模贪污外逃,但现象无疑是存

      在的,进一步加重了经济灾难。

      中国的资本外逃情况很不一样,独特之处有好几点。当然主要是货币政策自主,没有贬值

      ,反而挺到了有升值预期,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些独特之处很大程度限制了资本外逃的危

      害,使得中国没有遭到发展中国家普遍的经济灾难,虽然仅就资本外逃的规模而言,中国

      可以算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对中国的资本外逃,要单独理解分析,不能说人家外逃都出了

      事,中国肯定也要出事。

      首先就资本外逃的数额而言,偏高的估算一般是着重考虑了“外企转移利润”这一项。就

      这一项历年累加也是好几千亿美元。但是细论外企转移利润,中国的损失虽然很大,但并

      不象表面那么严重,可以说不致命。假设外企不搞高价进口低价出口转移利润到外国的伙

      伴公司,它们的利润就会多出很多,如多出3500亿美元,中国的GDP也会增加这么多。同

      时中国也可以对这些利润收增值税,虽然有优惠,仍然会收到不少,如500亿美元。这500

      亿美元,肯定是净损失了,每年可能会使得GDP增长率少0.5个百分点(都是非正式瞎估找

      找感觉)。但是不是把3500亿都算成外逃净损失?这就很可议。如果把这当成净损失,相

      当于中国的GDP本来可以增长15%以上,结果只有不到10%。我以为增长15%是一种理想情况

      ,无论怎么抓外资管理都是不可能。这相当于外资都是活雷锋,大头利润都留在中国。这

      绝对不可能,要是中国朝着这个方向管理,外资也跑了。现在中国的应对方法是收进口环

      节税,增值税收不着,你高价进口总得交出一部分钱来,所以还能收上一些税来。这几年

      进出口急剧增长,进口环节税2004年有3700亿元,很不少了。再加上外企解决就业,对中

      国经济还是有贡献的。说外企转移利润有多大危害,几千亿美元外逃不得了,那个就事论

      事具体数字是多少可以论。但是肯定不能拿来当崩溃论的证据,这就有点象大跃进“饿死

      三千万”的论证中,把根本没出生的婴儿也当成死亡数字的一部分。可以说如果没有大跃

      进饥荒,正常情况会有多少婴儿生出来,结果这些人没生出来,却不能说这些没生出来的

      婴儿是非正常死亡。这里绝不是说外企转移利润不要重视,肯定是要重视的,但不是那么

      致命的事。

      这样一大块的外逃数额就下去了。剩下的“传统”外逃数额也不少,仍是好几千亿美元。

      这些里面还有花头。

      有相当多的专业文章分析了中国的资本外逃与FDI直接正相关,因为是内资要装成外资捞

      政策优惠,要“迂回投资”。一些专业文章用数据处理方法从数据上证明了这一点,也与

      实际情形相符。这个现象是中国独有的,发展中国家不常见。这些资本逃到香港或者开曼

      群岛去,转头还是回来,国家受的损失并不是表面那么大。的确是跑到境外去了,但其实

      很可能是些假洋鬼子或者假香港人,他的主要经济活动还是在中国大陆,贡献的税收也主

      要是在大陆。如果国家情势不利了,这些人可能真的会跑,但是如果大局好,他们一般不

      会主动跑掉去把局势搞坏。所以从防备崩溃论的角度来说,就算不是可以团结的力量,也

      不能算是敌对势力。专业人士分析说这类外逃可能占了FDI的20%以上。

      再有就是国内企业与居民的一窝蜂了。98年那阵子,都怕人民币要贬值,结果各种人想办

      法换外币,还套汇,黑市美元价高到9以上。其实他们拿了外币并一定是要逃走,中国虽

      然管制不象从前那么严了,也不是那么好逃的,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是严多了。他们就是

      拿着美元心里舒服。后来2003年又说要升值了,又一窝蜂跑到银行去结汇换人民币,搞得

      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我倾向于认为,这些人的行为倒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曲线“前低后

      高”,本来是比较直的,结果搞成了严重歪曲的曲线。但也不可以说到“资本外逃”这么

      严重去,虽然统计在外逃数据里,但实际上仍然是在国内,还存到银行里了。

      真正影响国家稳定罪大恶极的,是腐败官员连人带钱外逃到了境外,或者把资产转移到国

      外亲人那里。这就是真跑了,除了被抓,一般也不会回来了。这部分是多少,从绝对数字

      上来看,可能2000亿人民币左右(也是瞎估的),不少了。但是比起学术界讨论的那好几

      千亿美元,肯定是少多了。由于中国经济十分庞大,外逃个千把亿从纯经济意义来说,由

      于绵延多年,其实不影响大局,只是对人心的影响很坏。

      总的来看,由于中国不可以自由兑换,资本市场不开放,经济发展又有一些独特之处,危

      害性很大的外逃实际上不如其它发展中国家多。大头的外逃一般事出有因,到不是对整个

      国家丧失了信心,是一种趋利行为,可以因势利导。对绝对数额看起来很夸张的资本外逃

      数据,知道其来龙去脉之后,不必紧张。

      知道了这些背景知识以后,我们也可以更深地理解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98年为什么不贬

      值?资本外逃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贬值得话,国家铁定是亏了,拿人民币套汇的人得了便

      宜,会发展成什么样,不好控制。现在升值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不能升值?从本文来看,

      一个原因是,升值预期有助于减少外逃,就不必兑现这种预期了。

      本文感谢华岳论坛继东等网友提供大量相关文献,也希望行家提出见解。

      (完)

      • 家园 对一个关键的操作上的疑问

        这个国家一些先知先觉的富人、外资会搞资本外逃,一般是拿各种本币资产用各种手段换外汇,使得当局外汇资产减少。然后这些外汇规避监管跑到国外去了,外逃了。搞到了一定程度,

        当局就撑不住了
        ,本币大幅贬值。这相当于国家值钱的外汇不见了,换回来一堆大幅贬值的本币,国家资产就是净减少了。

        当局就不能命令或者拒绝换外汇么???表面上短期内将丧失完全本国货币信用,导致未来一系列灾难的开始(贬值同样导致未来灾难的一种手段),但这的确是有可能建立良性循环的开始,一旦应对得当,经济正常运转以后,国家的货币和经济信誉又恢复正常作用了。关键是,限制了以后,国家能不能回到正常运转上去??我的回答是,中国能,其它一般的小国却不能。原因又归到我的一个重要观点上去:整个民族的人民素质。

        我想,除了这2种选择以外没有其它办法了,小国领导并非思维水平不如陈经或者不如我,而是实在是他们的民族素质太差没办法,所以只能选择贬值。。。相对于完全丧失货币信誉而言,这还是一个相对缓慢漫长的过程(相比较另一只手段:贬值了以后,吃IMF的毒药还有可能恢复经济水平,但强硬管制就变成西方定义的类似军政府了,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和双重标准的政治和贸易的“价值观”,政治经济外交手段一起上,他们更抗不住。这方面中国也有优势),比较适合他们这种没有素质的国家和民族。

        最后再加一条原因,他们的政府是弱政府,整天考虑的是维持政权和上台,其次才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本来就是小国,在这种情况下,基本没有可能抵抗世界霸权的优势力量(动不动政府就要换届下台还怎么抵抗?像米洛舍维奇那样政府一换界,人都被莫明其妙送到海牙去了;都这样,谁还来抵抗?)。难怪西方整天吹捧民主。先不说这个价值观对不对,但在操作上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西方就更有优势。

        • 家园 当局就不能命令或者拒绝换外汇么?

          资本项目如果不放开,外逃的严重性总是可控的。要是一边承诺放开,一边急刹车踩住有进无出,这个感觉跟抢银行也相去不远了……

          要拒绝换外汇首先要想外汇原来为啥会进来。玩这么一次,外汇可不知道多久才能恢复重新进入的勇气。贬值本身未必是崩溃,谈不上完全丧失货币信誉,突然搞极端外汇管制才可能导致国际市场上的货币信誉崩溃。

          • 家园 不需要那么复杂

            del

          • 家园 我也想到了,相对来说,管制才是更加丧失货币信誉

            像中国这种一直都是管制的,盘子又大,所以一直死皮赖脸的,大家也无话可说。

            对那些中小国家来说,贬值比管制强一点,所以仍然都选择贬值。

            但以上都是经济细节的讨论——不过老兄好像半点都没有否认,在这个经济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果是归于民族性!!

            我始终都认为,日本的崛起是必然的,因为他们的民族性使然,唯一的疑问是崛起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 家园 谨受教,献花!
      • 家园 老大你这个也太夸张了吧

        建议查一下98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印象中中国从94年开始编制的.

        资本外逃应该被包括在统计与遗漏项中, 但统计与遗漏项下并不都是资本外逃. 国内不少人过分夸大资本外逃的规模, 从您的post中可以看出转移利润也是被夸大了.

        而且我不认为98年下统计与遗漏项会有那么大数字.

        BTW: 敢问老大是学经济的吗.

        • 家园 是经济学家们统计的,不关我事。

          把遗漏项加总是一种统计资本外逃的方法,叫直接法。不过经济学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方法估的值偏小,少人用了。

          遗漏项中有些正当外汇收入与外逃正负相消的,所以理论上是比真正的外逃要小。98年的遗漏项是189亿美元,偏小太多了,所以要用世行法。世行法一般认为偏大了。

          当然,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利润转移这一项。

          经济学家们对资本外逃下好了定义,算出个吓人的数字,是他们的权利。因为他们预先有定义,所以不能说是夸大。如果不说他们的定义,直接引用,那就有些夸大的成分。

          我不是学经济的,经济是业余兴趣。呵呵,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经济专业人士。

    • 家园 闲话中国的“资本外逃”(二)

      二。“资本外逃”是个框,啥都可以往里装

      “资本外逃”虽然有各种定义,但这些定义还是有基本相同的经济背景,只是对分项数据

      各自取舍不同。总的来说,资本外逃与进出口、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收支、外汇储备

      、外商直接投资(FDI)、外债等等这些与外汇有关的统计项目有关。

      象中国这样的国家,理论上外汇是国家管制的,有些经济活动要花外汇,有些经济活动会

      净收入外汇,最后都体现在外汇储备的变动上了。我认为可以从一个著名而简单的理想恒

      等式开始介绍:

      经常项目顺差 + FDI净值 + 新增外债 = 外汇储备增额

      经常项目顺差其实与贸易顺差分别不大,用这个词以区别与实物进出口无关的资本项目。

      FDI净值与FDI差别也不大,主要是有一小部分FDI并不贡献外汇,用净值作调整。左边是

      三个挣外汇的项目,挣来外汇放到外汇储备里,财主一样地数钱就行了。

      以中国1998年为例,经常项目顺差是314.72亿美元,FDI净值是411.17亿美元,新增外债

      是150.8亿美元。按这个等式,外汇储备应该增加876.69亿美元。

      结果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外储只增加了62.48亿美元,有814.21亿美元不见了。现在准备

      好大框“资本外逃”,它就等于这个814.21亿美元。

      Congratulation,你已经明白了资本外逃估算的“世行法”是怎么回事了。够简单吧?的

      确是简单,当年我什么专业文献都没看过,光听说网友老田说了“资本外逃”的名词,也

      想出了这个办法作估算。为什么外储不见了?因为外逃了呗。这个逻辑相当简单易懂,但

      是要注意,知道了这个逻辑,对“资本外逃”就不能望文生义了,重点不是外逃,而是外

      储不见了。实际上是一个算出来的东西,与其原意已经有差别了。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就显不出经济学家的本事了。经济学家们为了对资本外逃作出更准确

      的估算,有两个方向的调整(我自己总结的)。

      第一种,是认为这个恒等式太过简单,有很多正当经济活动也与外汇使用有关,却不在等

      式的任何一项当中,被忽略了。这就会夸大资本外逃的数额。如境外游客来中国玩,中国

      有旅游收入,却不在经常项目顺差里。银行系统和货币当局为进行外汇交易所持有的短期

      外币资产,不计入外储,但肯定不能算外逃。把这些调整项与世行法结合考虑,会得出更

      精确的外逃数额。具体的调整项目不少,比较专业,细论也没意思。总之是一些较小的调

      整,总体上倾向于减少世行法资本外逃的数额,但与世行法得出的数额相差不大。

      第二种,不是小调整,而是新加入一大项:企业(主要是外企)通过进出口高买低卖转移

      利润。这一项无论如何调整外汇储备的等式都是得不出的,因为过程表面上是合法的,转

      移再多利润外汇储备上都看不出来。这一项数额非常大,所以不是小调整。对转移利润的

      估算非常专业,涉及多国的进出口分项数据,中国的情况还特别,因为大量贸易从香港走

      ,这就要对香港的数据特别处理。这种估算过程比较复杂,误差也很大。但无论如何,外

      资转移巨额利润是确定无疑的事,中国至少损失了巨额税收,也损失了GDP。

      总的来说,对资本外逃的估算就是这两个大方向,一个算转移利润,一个不算。大方向内

      部对估算方法的小调整就非常多了,不是专业的想搞懂不容易。得出的具体数额,虽然都

      安之以“资本外逃”的名词,其实其含义非常曲折,根本就是一个计算结果。其它项基本

      都是有具体数据的,很少几项要稍估一点或者用替代数据,一起加加减减之后,得出一个

      “资本外逃”的数值。所以说“资本外逃”是个框,这个框里装了很多项数据,其本身是

      什么,到不是很清楚了。

      以上介绍了资本外逃的估算方法,下面介绍资本外逃体现的具体经济意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