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记述“达萨”河友的桃源之行 (二) -- 老光

共:💬39 🌺2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保证耕地红线不动,吃饭问题应该问题不大

                总不能把农民一直困在土地上吧,太不公平。

                我也是脱离前线很久了,以下纯属臆测。

                如果储备粮能保证全国人口1年的食物。高产稻、化肥,如果水源能得到保证的话,做到旱涝保收应该问题不大。在黑龙江这些地方积累了大量机器耕种的经验,河南、河北机耕方面的经验估计最近几年也积累不少。现在还没看到云贵川湘鄂这些(类)丘陵地区的机耕经验的报道,这些地方在机耕上可能存在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全国动员的时候,以不饿肚子为前提,即便在农业方面的人力投入不如以前,在1~2年的时间内培训人手重新组织粮食生产应该问题不大。但是耕地红线必须坚守,否则耕地被用于建筑或者其他用地,那就是不可逆转的损失了,想种地都没办法。

                • 家园 湖北当年因为有个农业机械化的典型县

                  有一些丘陵地区的农业进行了改造,部分有条件的小田合并成了大田,能进行有限的机械化作业。

                  改开的包产到户,这部分大田又垒起了田埂。一是面积不大,机耕没必要。再说,用机械也不一定经济。

                  所以你很难看到机耕的报道了。

                  1-2年内培训人手,你太乐观了。农村人员老的老、小的小,无法找到可以培训的人员;虽然文盲就可以种田,但那是凭多年的经验。与工业生产这种流水线恐怕还是有区别的。农业生产在丘陵地区的还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要耐心要体力。种田这种强度大的劳动(短时间种、收),恐怕短时间的培训不一定行。

                  • 家园 所以要机耕,所以机耕人员培训要长期进行

                    所以要机耕,所以机耕人员培训要长期进行。

                    就我知道的情况,现在西南丘陵地区荒地很多的。这些荒地,如果有比较成熟的机耕经验,通过大户的承包有条件的地区是有可能连成一片的,就更有利于机耕了,从而减少丘陵地区的人力成本。当然没有条件连成片的也要采取措施,比如说栽种果树或者其他经济作物。

                • 家园 不知道您这个问题不大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国家有关部门在十几年粮食产量增长的情况下,也只敢说一句“紧平衡”。去年还有动议要把土豆纳入主粮范畴。

                  未来还面临着人口结构变化、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不知道您这个问题不大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真不知道“在1~2年的时间内培训人手重新组织粮食生产”怎么实现,以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劳心费力程度,等50、60年代的农民都不在了,您真的以为随便找个人培训就能胜任农民的活计?当今社会,愿意干农活的,尤其是种粮食的人,比您想像中少得多。市场价格稍微一波动,现在的种粮大户都是受不了的。

                  • 家园 现政府应适当投入,每隔2、3年进行一次免费机耕培训

                    我前面的回帖说的是紧急情况下,需要全国动员的时候,以不饿肚子为前提。是我没说清楚。我倒是觉得,现在政府可以适当投入人力物力,每隔2、3年进行一次免费机耕培训。以乡镇为单位,采取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现在农村还有部分50岁左右的人,他们中许多人接受过初中教育,这部分人还是可以的。这样一可以作为农村种植人才储备,二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如果他们中的部分人或者在他们影响下的部分人通过机器种植能对更多的土地加以利用,那就可部分解决抛荒问题。我现在已经知道在中部省份出现了采用机耕自己承包几十上百亩水稻田的大户,还是很辛苦,收入每年也有十万以上(具体数值忘掉了)

                    • 家园 需要紧急动员的时候,肯定是已经饿死人了

                      看来您脱离农村太久,真正的农民没您想象的这么不堪,需要机耕培训,真正的问题也不在于机耕。农业,尤其是粮农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但粮食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之一),才是问题所在。

                      建议您对照美国农业体系来观察一下中国三农问题。中国国情有差别,不大可能照美国葫芦画瓢,但农业面临工业化的问题是类似的。

                      • 家园 我们俩总说不到一个问题上

                        我前面还说了储备粮保证全国1年的粮食呢,老兄没看见呀?老兄没理解我帖子中的场面“跳跃”,呵呵。我一会儿说的是紧急情况下的措施......紧急情况下谁还去特别在乎农业投入产出比呀。一会儿说的是和平时期的事情,这个时候进行机耕培训,注意,我说的是大面积铺开的培训。农业的投入产出比低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知道的。

                        • 家园 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是不可能一直维持紧急状态的

                          也不可能用紧急措施来代替真正适用的长效机制。在高层不懂农业农村农民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概率很低。

                          讨论到此为止吧。

            • 家园 确实,我中华有记载的几千年历史,均是以农业立国……

              历来便有‘无粮不稳’的说法,人人都明白。尤其今天,人口为世界第一的中国,有十多亿‘喳口货’每日该消耗多少吃食呀???倘若按某些‘公知’所说的从外国买粮食进口吃饭的话,乃是真正的不靠谱呀!且不说到时候人家要卡你的脖子,只须将粮价稍稍地往上提高那么一点点,十几亿这巨大的‘无底洞’咋又背得起呢!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毛当年那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说得是多么的豪迈!再反观今日,每年中央均把‘三农’当作一号文件,可几十年过去了,竟搞成今日之局面!无限感叹哪!

            • 家园 是呀,让人担心,俺们那儿也有天地成这样了,

              所以看见有糊涂人说什么有钱就能从国际市场买来粮,实在是让人恨不得上去抽他嘴巴子。这么一个大国,粮食生产是国家稳定的基石,竟然有这种糊涂人。或者不是糊涂而那别人的钱而装糊涂。

          • 家园 你提的问题,我没有作详细调查,只是平时下乡听人说起过……

            如今乡下六十岁以上的人员,均按月发个几十块钱,名曰养老金,不多,也就几十块钱而已。按年龄分档次,七老八十的可能有百把来。乡下眼下最令人不齿的是吃“低保”,你是知道的,这权利一般掌握在村组长手里,有关系的,一家有几个人吃低保,没关系的,即便真正的困难户,也不容易‘哼’到手。现在中央反腐,波及面很大,眼看年底或是明年就要反到乡村一级来,下面现正在抓紧整改。不然的话,这火就会烧到自己身上来。看来,习近平还是要动真格的好!老百姓也拍手叫好!总算让人看到点希望了!

            通宝推:预备役师的防化,
            • 家园 谢谢光叔,俺们那儿基层坍塌厉害,现在年青人几乎没有,

              每个月几十上百块钱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用处不大。很多人有病也不看,希望能迅速死了,也不拖累城里务工子女。很心酸,但是从经济角度,确实降低了他们子女的负担,现实很多时候残酷的让人窒息啊。而不愿生命就这样结束的老人,希望子女能帮助一下,就会引起矛盾,大多的务工子女并没有太大的回馈能力。农二代大多数都有这个问题。

              • 家园 俺这儿的情况,基本上跟你说的一样,区别在于:小巫见大巫而

                已。乡下种田的年青人,几乎看不到几个,说个现实的,如今一个组也就是从前的一个生产队,死个人连十六个抬棺材的人都难得凑齐啊!很多田地因为没人种,大多抛了荒,我经常下乡去,尤其山区,既缺水,也缺肥,田地里长着很深的草!老一辈的直叹气:今后这人吃么得啊!总不能吃泥巴塞饱肚皮噻!

                • 家园 种地的事暂时无解

                  我老家河北农村,家里的地父母都在种,虽然家里不差那点钱,他们年纪也大了,我和他们商量不要再种,村子里的地荒了不少,暂时还在种地的多数也是只种秋季的玉米,过冬的小麦基本绝迹,只因为没收益,而且投入高,光施肥和浇地就是大费用。不能要求农民,为了民族延续,国家长治久安继续种地,当他们的孩子要上学,当他们要看病,即使买一包香烟,都不会因为你种地,便宜一分钱。国家不出面解决,会越来越恶化,基层泛黑社会化愈演愈烈,都开始动枪了。我幸运的算出来了,但是其他多数父老乡亲并没有能力出来,前些年守土的观念很重,都不愿意出来打工,现在越来越多,三四十的人很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