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输入奎宁到输出青蒿素,谈中国人拿什么引领世界 -- 龙眼

共:💬59 🌺351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从输入奎宁到输出青蒿素,谈中国人拿什么引领世界

    三百多年前,在中国封建皇朝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也是由盛及衰的康乾时代,一次康熙患了虐疾,其他医治方法都不奏效,而法国前来的传教士进献了一味西药:奎宁,康熙服用后得以痊愈。从此,奎宁作为治疗虐疾的特效药物和珍贵药物,开始在中国一小部分权贵人群中开始被使用,从此,中医和中药开始受到直接的挑战,以后伴随其他各种西药和西式疗法在中国的逐步推广,中医药如同中国的国运一样江河日下,几尽凋零和衰亡,如果没有新朝对中医药的刻意保护,恐怕中医和中药将只能在考古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而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奎宁和其他西药治疗虐疾逐渐失效,以及毒副作用逐渐被认识的时代,一位'非主流'的中医药工作者和她背后的合作团队,以青蒿素取代其他西药成为治疗虐疾的重要武器,并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奖,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国运和西方的国运以此为标志发生历史性的逆转尚且无从考证,但龙眼想据此来探讨一下我们中国人应该以什么思想来引领世界的潮流?

    在世界观和思想论方面,中国古人和西方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西方人往往认为世界是黑白分明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什么物质就是什么物质,很极端。而中国古人往往认为黑白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各种物质是相生相克的,因此对待很多事物不能极端看待。而在对待屠呦呦因青蒿素而荣获诺奖的问题上,无论是支持中医的人,还是反对中医的人,都把此事作为支持自己极端观点的例证来极端加以利用和鼓吹。

    支持中医药的人不但自己鼓吹,而且把屠呦呦自己说的'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来当作支持自己观点的有利论据。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从过去的奎宁到现在的青蒿素,不都是从传统的治病植物中提取的精华药物吗?难道说从三百年前的奎宁到三百年后的青蒿素,中医和中药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成?

    而那些贬低中医药,甚至要废弃和禁止中医药的人的观点则更是经不起推敲。如果不是屠呦呦从中国古代的药典中找到线索,又怎么能知道青蒿等植物有治疗虐疾的特效,又怎么能知道'冷'处理可以提取青蒿中的药用精华而不将其破坏呢?

    当年在西方传教士向中国人大力展示奎宁的治疗特效的同时,更是将自己国家所理解的宗教和人文思想向中国大力宣传,而三百年后的如今时代,正在复兴的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人文思想来创造更多的自主发明并在展示它们的同时,向世界推广什么样的思想呢?这些都是可以从青蒿素的漫长而曲折的成功历程中找到线索和答案的。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屠呦呦诺奖演讲引述毛领袖的讲话一字不差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的批示〕

    • 家园 你说的拿“什么”是内容,“引领世界”是目的

      我觉得“引领世界”不是西方的目的,对西方来说,“引领世界”只是他们的方法,我认为西方是用“引领世界”的方法“利用世界”,因为贪得无厌,物质的和精神的欲豁难填,对西方来说最高成是神,或扮演神

      简单的说,与其用“引领”不如用“教化”,就是当老师了,不管内容是什么,老师必须冠冕堂皇,内容也就必须天花乱坠,看上去必然是光鲜亮丽,听上去必然是天籁之音,所以,关键是方法,老师执教的方法无非“言传”和“身教”,西方的特点是“言传”,当年是传基督教,现在是传普世教,都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中国的特点是“身教”,“身教”就是干事,干事就是干事,只有一套,没法说一套做另一套

    • 家园 周光召: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软环境很好

      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一件喜事。这个诺贝尔奖是在2015年评定的,但是发明青蒿素的核心工作是在1967—1975年期间完成的。从青蒿素的研究到获得诺贝尔奖,相隔40多年。不少年轻人纳闷:那个年代也能出现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从著名科学家周光召老人口中,我们或许能得到答案。

      2007年12月,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和科协主席、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周光召院士在接受《环球科学》杂志专访时发出感慨:中国今天的科技界民主氛围太少,缺乏学术民主,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周光召说,现在大家都在提创新,创新作为科学研究中的较高要求,更需要环境。创新需要的软环境,比硬环境更为重要,而且需要超前培育。一般来说,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渐进性创新,一种是颠覆性创新。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

      周光召说:“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大家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普通的技术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第一线生产的工人师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与科学家的意见和建议一样受到重视。”

      周光召说:“现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的确,那个年代的学术界是非常民主的,可以广泛地辩论而没有身份等级限制。再就是那个年代个人没有私心,自觉自愿为国奉献牺牲,不存在金钱和利益集团,学术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谁的意见对,谁提出的方案正确,就采纳谁的。这就极大的调动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科学技术的研发从最短的距离获得最佳的方案和意见。

      通宝推:hwd99,纹石,西安笨老虎,桥上,金陵明安,bluestarry,唐家山,watomi,阴霾信仰,mezhan,
    • 家园 严格来说不存在中医跟西医的对立,只存在传统医学跟现代医学

      的对立,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所谓的中医西医之争根本就是扯谈,传统医学不管中国西方还是印度或者其他任何地方都是经验的总结,你说传统医学有没有价值呢?作为人类几千年生活跟生存的经验总结,肯定是有价值的,可是你说传统医学的理论来治病,那就是典型的找死了。

    • 家园 光青蒿素太少了,中国应该多投资做药物筛选

      青蒿素的专利已经被外国人抢注了。我国专利药物数量很少。很多救命药都得进口,贵的要死。

      药物筛选投资很大。发现青蒿素就是毛太祖发动大量研究人员才找到的,现在的话,应该采用国家投资组建大型药物企业集团的方式做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