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带着娃娃打牌-争当下游的爸爸 -- 脑袋

共:💬175 🌺1924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70度的坡?快成自由落体了

        转向的关键在于重心的转移,要用腰带动腿脚。开始时走大之字形,平行和内八相结合,平行加内刃切雪和内八都可以减速,熟练后再走小之字形。

        比如直线时左传,先以腰带动上身左转,右腿略用力,左腿放松虚划,这时身体会自然左转,两腿在短暂的瞬间成内八字,左腿自然跟随右腿的方向,快速回复到平行。如果感觉速度过快,滑行过程中可用内八减速,其实减速的关键是内刃切雪加大阻力。在转向过程中下山脚加力用内刃切雪减速效果更明显,劲大了直接就停住了。

        我也是自学成才,岁数大了,安全是第一。给你女儿报个班学习一下基础要领,两次之后。。。你就再也追不上她了,你再勇敢都追不上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您这是提着脑袋干革命

      • 家园 要用平行滑雪技术

        成年人体重大,会滑得很快的。只是八字刹车是刹不住的。建议网上搜索平行滑雪的技巧文章,再配合视频看一下,应该可以学会。我们家滑雪都靠自学的。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几个窍门:

        1. 速度越快、转向越容易。这和开车一个道理,速度越快、方向盘越轻;

        2. 一蹲一起: 起是为了达到一定速度,降低转弯摩擦力距,转弯之后急停是因为方向转了近180°,类似于钟摆,速度为0后才可能开始向反方向加速;

        3. 双脚平行刹车的动作叫hockey stop. 转弯叫hockey stop turn. 刹车是转弯动作的一部分。其实你每次转弯都有一个瞬间是横向速度为0的;

        4. 试着两只脚下实上虚、单脚转弯。由右向左滑右脚实左脚需,这样右转弯的时候左脚是离地的,可以大大降低转弯的摩擦力距,甚至可以实现以内脚为轴的点接触转弯。反之亦然。

        5. 速度太快可以把雪板侧立起来猛切雪。这种情况下就算切雪过猛失去重心摔也是向上摔,不怕。

        通宝推:柏林墙,脑袋,
    • 家园 【原创】给娃娃讲唐诗-《春望》

      今天选首正经的诗圣作品给娃娃讲,结果讲着讲着,脑洞又开了点。现在年龄大了,想法总是处在发散中。但又觉得发散得有趣,于是记下来。杜甫不像唐代大部分诗人,其他那些诗人专注于自己精英圈的天地,为美女, 为离别,为升官,为山水,为宴乐写诗。杜甫很多时候像个战地记者,他的诗有时像战地日记,有时像新闻采访稿。算是为唐诗题材增加了一方新天地。这首《春望》,可以看作他的战地日记,记录一天他正看着长安战俘营的断井残垣发呆,伤感,突然接到家书,激动万分的一段场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一直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来渲染战争的破坏。他除了第一句用了个破字,就再也没有直接描写战争造成的破坏,而是通过间接的描述,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为啥不直接写呢?因为破败的东西,大都是丑陋的,而诗歌是要讲优美的。过细的直接描写,属于沉溺其中,落入了下乘。间接描写,给了你充分想像的空间,脑补出来的,可能更有感染力。就像想象的美女,总是比真实的更漂亮,是同一个原因。

      第一句,有个对比。都城破败了,山河还是完整的。战争的力量,对于自然界的山河还是无能为力的。它只能破坏人们居住的城市。但完整的山河,会显得城市的破败更加触目惊心。第二句的草木深,用来描写野外的春天,会让你觉得生机勃勃。而用来描写城市,读者第一个印象是:人去哪儿?这是第二个对比,用生机勃勃的春天草木,来对比无人空城的死寂。在一个人口繁荣的首都,到处该是人流,房屋和道路,哪里会有繁茂的草木呢?第三句,诗圣看到了一朵美丽的小花,却留下了眼泪。为什么看到美好事物,却会伤心呢?因为也许这朵花正开在一所倒塌的厅堂的中央。本来这里生活着一户人家,现在却被野草野花占据了。这家人,他们去了哪里,他们还活着吗?想到这些,不由人不流泪啊。第四句鸟惊心。听到鸟叫,为啥会害怕,难道这不是春天最美的音乐吗?有过战争经验的人会知道,陡然鸟惊叫,或鸟飞出来,往往预示着有群人在接近。而这接近的人很可能是敌方军队。长期在战乱中的人,听到鸟叫,往往第一个反应不是欣赏春天的音乐,而是赶快躲起来。看到没有,诗圣的功力,他描写了春天草木丰盛,描写了花,描写鸟叫,你看到的却是一个鬼气森森的城市,和一个胆颤心惊的可怜人。美丽的画面,惊秫的感觉。

      第二段,告别了静态描写,作者停止了发呆和伤感。因为突然有人通知他家书到了。诗进入了动态进程。家书抵万金,为啥家书的到来,这么宝贵,让他突然从伤感进入狂喜状态。因为不仅是诗人听到了家人的问候,更重要的是知道在战乱中,家人都还活着。作者这时正面对着的,就是一个人去房空的破败人家,这个对比,会显得家人还活着的消息犹为难得。而且这是在古代,没有微信,没有电话。相互失去了联系,也许就算走入同一个城市,也会对面不知,很大可能会永远失去相见机会。这封信,让诗圣知道,自己仍是一个有家的人。听到消息,他立马干什么呢?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跑回住的地方,开始对着镜子搔首弄姿,不过头发已经又白又秃,都快扎不起了。他得赶快打扮整齐点,好去见妻子,可见杜甫有多么激动,有多么心急。

      这首诗,虽然一点不押韵,但读起来非常流畅,非常真实感人地描绘了诗人从发呆看风景到接到家书狂喜回房收拾地全过程,成为描写战乱的名篇。国破山河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书抵万金这些字句,已经成为我们中国文化关于战乱的基本词汇和概念。遇到相近情况,第一时间反应到每个中国人脑中,就会是这几句话。它甚至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中定义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一群战地记者去一个战乱区采访。他们拍回来的照片,很可能受不同民族文化影响,选取的角度非常不同。日本记者,很大可能拍回来几个一米五几的日本兵,趾高气扬地驻着齐胸口高的杀人凶器,脚边还摆着一堆人头。因为这是个人性不充分,还充满兽性乐趣的变态民族。法国记者,很可能请个女兵作模特儿,最好脱去上衣,然后请她表演拿着枪冲锋的样子。合不合理先不管,人体美的表达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个浪漫的民族。美国记者,会拍出一排排坦克或军舰,把钢铁巨兽地威风极度张扬。因为这是机器或物质崇拜的国家。德国记者,会拍出细节一个不漏的战争废墟,把它的肮脏丑陋冷冷摆在你的面前。这是一个注重细节,不大感性的国家。中国记者,会在战争废墟中选择一朵美丽的小花,或者是拍一群在战争废墟中无忧玩乐的孩子。鲜花越美,孩子越快乐,战争的残酷越对比就越强烈,观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保护欲就越强。我们是一个就算在最苦难的环境中,都一定要寻求美丽,为的不是逃避苦难,而是去战胜它,去提醒我们去保护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家!这就是杜甫的诗意浸泡千年,形成的我们民族审美角度。我们读着这些诗长大,会不由自主沿着杜甫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我们是一个真正古老而优雅的民族!

      通宝推:文化体制,唐家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