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民币贬值就换成美元?那就上当了 -- 陈经

共:💬197 🌺1576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为这个说法共鸣 —中国搞贸易挣的钱 在金融渠道上亏光了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2016/03/02/1646394.html

                    2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一季度)”报告会上,丁志杰发表演讲。丁志杰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去年下半年以来 ,汇率出现贬值,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减少。

                    2014年6月份中国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

                    今年1月份我们的外汇储备还有3.2万亿,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和进口没关系, 是出口。

                    外汇储备 反映的是应对外部的冲击,而不是内生的需求。

                    在新的指标体系里面,除了进出口贸易以外,我们还引入了短期外债,但是发现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充足率关系不大。而是其他的债务发展,就是中国发展债券市场,保持对外部资本吸引力。另外还有一个就是M2。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国际货币基金这个政策报告,和M2有关。这个调整就意味着在新形势下,外汇储备面临的总需求主要是外生的,而不是内生的。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一年外汇储备成本相当于GDP的0.5%, 我个人敢确定说的就是中国外汇储备成本是超过1%的,甚至有可能在GDP的3%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2008年年底,中国对外净债权是1.5万亿,

                    2015年9月末中国对外净债权依然是1.5万亿。

                    中国这么多年经常帐户,特别是贸易市场是庞大的顺差,2015年贸易顺差是6000亿,按理说 对外净债权应是急剧增加的,但是 净债权没有增加。意味着我们通过经常帐户,通过贸易赚到的美元这个毛收入, 丛金融渠道的亏损全部白送出去了,这是非常可怕的。

                    而且我们算了以后,发觉从2009年到现在中国对外输出了超过10万亿美元的储蓄,我们的收益是多少呢?负的1.3万亿。也就是说你给了10万亿美元给别人使用,你还附给人家、倒贴1.3万亿利息。这就是现有的体系和我们开放的路径选择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个国家如果说对资本流动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话,这个国家必然会时时面临冲击,被剪羊毛。

                     

                • 家园 也正是这点反映出犀利建政行政的能力有问题。

                  我在股灾1发生时指出犀利的错误就是只抓军权,没抓财权,

                  习刚上台有一件事是他当时该做而没做的-对 27 亿的调查。

                  一边是薄事件,一边是 27 亿,,

                  顺藤摸瓜理理资本市场,,,对习本是一次快餐式的金融经济脉络梳理学习, 但是的可是,,,,

                  他揽一堆小组长,什么经济小组组长后,对经济有什么了解呢?

                  金融经济才是纲, 纲举目张

            • 家园 已经腻味了外汇储备减少等于热钱出逃的论调

              亚非拉投资、欧美收购、俄罗斯预付款这些动静还不够大?过度悲观会妨碍你的判断。

              • 家园 下面有位河友说一年对外投资仅几百亿美元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有位河友说一年对外投资仅几百亿美元可以忽略不计,

                我怎么记得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就1200亿美元了,每年增速都要百分之30多。

                • 家园 这个事情要葡萄那样的内幕人士才能说清楚

                  1,tg并没有这么老实,既然规则没有说明牌有双倍积分,我们也没必要把账目摊出来给人看,要是美帝看了说某笔钱花的不合规那也是庸人自扰了,去年砸给欧洲的都该五千亿了吧,不然欧元还能活到今天?今年该砸五千亿去亚非拉收购资源了吧,不然黑兄弟们得饿死了。

                  2,几百亿拨款到亚投行,这个要减记外储吧?阿根廷等国家货币互换那些能算外汇吗也要减记外储吧?

              • 家园 如果你再算上中国的几千亿的贸易顺差会知道资本外流更严重多

                贸易顺差创记录的同时,外汇储备减少创记录,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资本外逃等于外汇储备减少额+贸易顺差额—对外投资额

                相比来说,中国对外投资一年下来就几百亿昧元的规模,跟贸易顺差比起来不是一个量级的,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经济已经极其危险,这一点不能否定。

              • 家园 我也觉得外储减下来,多买点实物或投资更好。

                这世道存钱的是孙子,借钱的才是大爷。那么多钱存在别人家,还老被人不待见,该啊?

                借着“保汇率”的由头,调整外储品种,降低外储规模,挺好!

                外贸不还是顺差吗,怕什么?

            • 家园 现在开始或提高征收资本利得税可能是短长期都有利的政策。

              短期抑制资本流动,长期改善财政公平。

      • 家园 实业在中国已经是过多了,你还要大家都做实业

        这些生产出来的商品去哪?

        即使不算生产效率的提高,只算中国每年经济自然增长的那部分实业增长,全世界已经都吃不下了。

        资产价格高正是对中国无限制投资实业的修正。

        实际上来看,资产价格高是另外一种再分配的途径。

        仅从房产来看,如果说我家庭资产200万,你家庭资产2000万,看起来相差10倍。但如果大家都配置在房产上,我在三线城市有一套住房,你在大城市有二套,你就仅比我多一套房子。那么从各方面来看,我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有10倍吗?

        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赚了钱的人,除了房产外,其他地方不愿意花钱。由于生产率的提高,从事实业生产的人的比例,肯定会越来越少,现在很多小工厂都已经开始普及机器人了。而他们生产的实物,如何有序地分配给全体,这是一个大课题。

        对于分配,一般来说只有二个方式,一个是强制性的,那就是国家税收。另外一个就是自愿的,那就是第三产业。中国现在还有第三种方式,那就是房产。房产的建筑成本不过2000多一平,卖高价其中的溢价除了利润要么是土地出让金、要么是税收。国家通过此种方式,征收了很大一部分不属于税收的资金用于再分配。

        现在的情况就是,国家税收不可能大幅增长,土地出让金很可能会枯竭,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中国的有钱人改变观念,国家再分配功能陷入困境。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不可能随中国的产能扩大了。那么有什么理由中国的实业还能继续发展?

        通宝推:决不倒戈,
        • 家园 实业太多了?

          牛奶倒掉是因为牛奶太多了?看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都满足了?这是到共产主义社会了吗?

          是不是读西方经济学读呆了?卖不出去就是太多了。其实就算是最多的钢材,都能满足全国人民的要求了?还有那么多的基础设施,住房要建,还有那么多人住在棚屋里,还有近亿的贫困人口,怎么他们不需要钢材?这种过剩是结构性的过剩,典型的资本主义特征,有钱的不需要,需要的没有钱。

          通宝推:猪啊猪,hullo,
          • 家园 不太同意您的说法

            还拿钢材做例子,钢产量过剩是从上到下的共识,的确还有很多地方有基建的需求,但这些地方一拿不出基建的成本,二拿不出基建的维护费,如果这些地方有利可图,市场经济这个看不见的手早就把这些欠缺的基建自己安上去了;但是没有,安上去的是大政府这只手,这是大政府应该做的,所以这几年西部山区已经搞了许多国际上都排的上号的路桥,但是,能消耗年产9亿吨(2015年的钢产量,中钢网数据)的百分之几?十多年前钢产量破亿吨世界第一的时候是自豪,现在9亿吨是悲哀,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锅,而是传统的大政府失职了,而且,钢铁业里一大半是国企,政府早就应该干涉,而不是摊子铺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再勉为其难。特别强调,中国不管过去现在将来是什么主义,一定是大政府,这是中国的整体客观情况决定的,学美国的小政府,国家一定会乱套甚至动荡分裂。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绝非浪得虚名,实业里很多行业确实太多了(强调,不是全部行业是很多),因为这些实业成立的大背景是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眼光是朝外的,是做三来一补起家的,是以贴牌代工安身立命的;当08年金融风暴之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逐步萎缩,这才不少企业由外转内,痛苦转型,虽然国内市场一直在增长,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蛋糕总量是下降的,而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一直逐年递增,怎么办?有技术含量的,痛苦升级换代;没技术含量的,打价格战。没能成功升级,输掉价格战的就只能破产关张,最后还是会淘汰掉部分实业。就连最近十来年甚至几年间发展起的只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即使国内市场还在增长,但仍出现了供需的逆转,比如汽车业,比如手机业。保有量缓步上升但增量大幅下降是铁板钉钉的事。

            至于仍然欠缺基建,欠缺物质产品的地区,那板子不应该打在实业家(资本家)身上,他们并非慈善家更何况多数实业现在都是艰难度日;即使有多余的产品要转移给欠发展地区,也得由政府支付对价转移,社会责任政府责无旁贷,国企首当其冲,最后才轮到资本主义的企业。所以这种局面,板子应该打在政府身上,毕竟还是披着社会主义的皮,也不是早年缺钱的窘境。

            回到主旨,不去管政府有无失职,既然现在生产力也好分配方式也好都远未达到共产主义阶段,那产品过剩就是客观事实,不管是不是结构性过剩,因为无法把过剩的产品分配到需求的那部分人手上。

            • 家园 几次感觉兄弟你都已经到点上了

              然后又退回去了。

              纯粹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自我激励。经济先慢慢从崩溃中复苏,发展,过热,然后再崩溃。经济危机就是崩溃阶段的表现。经济危机是一个可怕的毁灭生产力和财富的过程。但是到了第二个周期的过热期,原先毁灭掉的生产力还在,只不过是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重建了!

              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避免这种创造又毁灭的过程。在经济过热时,采取手段冷却,而在经济低迷时,扩大财政支出,利用此时的低价格大力建设一些基础设施。

              还是以钢材为例,铁矿石最高价超过160美元/吨,现价40多美元/吨,未来还会下跌。那么在经济过热,价格过高时,可以减少财政支出,减缓建设步伐。而现在经济相对低迷时,增加财政支出,加快基础建设。就铁矿石来说,相当于以前需要四块钱(比如说出口4件衬衫)才能完成的事,现在用一块钱就能完成。成本低是好处,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毁灭那些未来仍然需要的设施。现在很多中国企业趁着欧洲经济低迷购买一些欧洲技术,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种行为还不够,和政府级别的是没法比的。

              至于如何

              把过剩的产品分配到需求的那部分人手上
              ,方法很多吧,可以增加“扶贫贷款”,可以发“西部大开发国债”,可以加大转移支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全国一盘棋优势就更加可以发挥出来。

              这种措施概念上就是中国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的长平仓,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只要你解放思想,破除“市场经济就是好,就是好”的迷信,这种对市场的调节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当然,过冷和过热是一对孪生兄弟,过热时没有采取动作,过冷时就更难受了。

          • 家园 有人没有满足需求和总体生产过剩不矛盾吧。

            商业社会是要讲成本,而不是要干人定胜天那一套的。人均钢材一吨,水泥几吨,按照这个人均量的,你所提到的什么住房基础设施的需要,都够满足的吧。问题是你不出钱,不进行价值交换,这样即使水泥多的要扔大海,房子多的成鬼屋,也没有你的份啊。很简单,凭什么是你呢,哈哈。

            • 家园 “我”要吃饭天经地义。

              商业社会是要讲成本,而不是要干人定胜天那一套的。人均钢材一吨,水泥几吨,按照这个人均量的,你所提到的什么住房基础设施的需要,都够满足的吧。问题是你不出钱,不进行价值交换,这样即使水泥多的要扔大海,房子多的成鬼屋,也没有你的份啊。很简单,凭什么是你呢,哈哈。
              少扯什么虚头巴脑的,管你什么社会的,打从奴隶社会到现在,吃不上饭会咋样?无数的历史事实摆在那,

              少拿默克尔管人家吃几顿饭的嘴脸来讲所谓什么道理。

              凭啥就该有“我”的?

              那凭啥就该没有“我”的?是“我”打死也不干活了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