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论江苏高考事件的历史意义 -- 镭射

共:💬199 🌺1030 🌵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过个半年还有谁能看明白这个主题

      好歹交代一下基本情况,这样别人也好判断一下。

    • 家园 权利不是自上而下给予的

      而是自下而上争取来的。

      我对这个事件的看法非常正面:

      一是,大家列举的种种不公并不是新出现的。江苏和其他省份的"高考悲情"早就是这样的了。

      二是,部分先进屁民们的公民意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会为自己争取权利。

      三是,因为这种讨价还价式的互动,体制本身也会保持弹性的进步,是个双赢的局面。

      通宝推:ququ,
    • 家园 感觉利益分配机制缺乏理性的基础。

      主要靠补锅来维持,就是压制讨论,结果是十个指头堵不住十个破洞,不知道哪里会漏水。

    • 家园 一旦涉及利益分配,那股子着急劲显露无疑

      都没有办法耐心的听听别人的感受,人和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去了哪?

      我最佩服的这些人平日里特别喜欢谈自由民主,议公平公正。

      • 家园 一旦涉及利益分配仍然不急的

        要么是圣人,要么是傻人。

        例外的无非是已经利益拿到手的,他一般会劝说:不要急,慢慢来。。。。。

        上次加州的华人因为SCA5提案奋起抗争,正因为心知肚明,自己不去争,那就没有人替你争。

    • 家园 海峰请看过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及其变迁

      http://www.cssn.cn/jyx/jyx_jyshx/201505/t20150526_2010120.shtml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12期

      我们对9所“985工程”高校的分省录取率作了对比分析。图4显示的数据分布结构趋势与图3非常近似,录取率排名最靠前的依然是三大直辖市(京津沪),排名靠后的依然相对集中在河南、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份,其中排在第一名的北京市与最后一名的四川省在2012年的差距将近10倍(1.61%∶0.18%)。

      请问一下,您所说的,

      北京的问题,是北清毕业的,985毕业的,子女上985,211的难度,要远远超过外地

      依据何在?

      北京的985、211名额,有多少被高考移民、特权阶层占了。有没有90%?

      别跟我说少数民族加分哈。江苏、四川的少数民族一样加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理性讨论下:怎么公平分配名额

        北京上海肯定要降,但不能光按考生人数或人口总数分。河南、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份是录取率低,但同时也是超生较严重的地方(包括纸面上看不到的超生),不能说因为生得多就能挤压其他地方的名额吧。其名额可以增加,但比例要控制。

        说北京上海对高等教育投入大所以要多给名额,那也简单,先把名校名额拿2/3出来按省份和人口数量、独生子女数量分配,剩下的卖钱,各地教育部门竞拍(多收的钱用来建高标准的新公立大学)。江苏浙江广东又不是没钱,北京上海能给多少,这边也能给多少。何况北京上海还未必真给了多少,名校的集聚效应带来的财富更不用说了。

        现在宣传要多招寒门子弟,名额分配向贫困地区倾斜,但其实是笑话。名额大多便宜了贫困地区相对有钱的家庭(没钱的大部分早辍学出去打工了),而城市普通平民、贫民家庭的录取名额却因此减少了。

        另外,早日恢复全国统一卷,至少名校的录取卷要统一。大家比分数最合理。北京上海少扯什么素质教育,看不起小县城,且不说这种带有歧视性的说法没有旁证,都是既得利益者在宣传。中国其他地方的考生难道都是从小县城出来的?相比很多城市,北京上海简直是文化沙漠。你们怎么不和长三角小县城出来的学生比?

        几十年了,中国各方面的领军人物、科技专家,真正从北京上海出来的有多少,占比对得起其所占的名校名额吗?会钢琴会航模,真正到工作的时候有个屁用?

      • 家园 一个清华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学生和外省学生的差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9cfa70102w6as.html

        小编按:每年此时,黑京的帖子总是一个比一个狠。尤其是“400分上北清”,从未停止过。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就知道,这种事儿是不可能有的,但为什么谣言也能呈几何式增长,星火般燎原呢?因为满足了一部分人对北京高考的想象,以达到自己受迫害的心理。

        这个谣言的来龙去脉,前文已有介绍。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问题,北京孩子,进入北清后和其他学生有没有差异?

        这是此前知乎上的一篇文章,是专门对此的回答。作者来自陕西,出身清华,文章非常客观,写得也有趣,值得一看。

        我想我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讲一下,我只是陈述我这些年的见闻。我老家在农村,初中就读于一家小县城中学,高中来到省会城市,大学考到北京,大学期间还辅导过学生,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至于社会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现象不公平,那也请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说的不公平遭遇的实际经历者、承受者。

        我相信我的答案还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赞同我的回答等同于维护这个制度,谢谢。

        本文中提到的北京学生,特指就读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

        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

        小县城教育条件落后,学霸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要多于京沪大城市学生,兴趣爱好、视野就逊色了。

        别的答案、评论里有不少人质疑才艺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认为我说大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艺,所以素质更高更应该被录取。才艺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拿来比较考核,才艺最大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生活,让人快乐起来。

        我说小县城学霸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素质低人一等,而是他们太容易把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了,但是当他们到了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第一名离他们远去之后,太难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了。

        评论区里有种观点很有趣,意思是说“从落后地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天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所以……”。这句话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来的实际观察,对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考入名校的学生而言,这种想法带来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

        而他们的普通,并不是彻底的泯然众人,而是在优秀环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完成从“英雄”到“凡人”的心态转变而堕落。但只要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他们所比较的环境来看,他们取得的成绩依然是“普通”的。

        而北京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视野、才艺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我就不说了,只说学业。

        北京在基础教育上的优势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时候难以想象的。

        我曾经在北京一家教学机构长期辅导高中生参加物理竞赛,也带过多年的家教,北京优秀的中学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

        而且我发现,尽管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却很少有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经验来讲,尽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远高于外省,但是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而言,清北还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甚至可以讲,清华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多数被那些早些年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后代所瓜分。

        我在清北认识的北京同学,大多数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职于北京的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

        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学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后留在北京继续发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学生家长这个群体相比外地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在教育程度上的优势是不断扩大的。

        清华北大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因为就业的压力选择当中学老师。

        我当年在做物理竞赛的时候,老师把很多题目讲的绕,而我吃透这些题目后就非常简洁直白的做了出来。我在给我的学生讲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这题目原来这么简单直接。

        其他的答案、评论里反复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北京高考题难度比较小。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训练的题目,难度绝对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较高的老师往往把难的东西讲解的很简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为自己学的东西很简单。

        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刻意教出来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来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老师熏陶出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太多了。

        北京学习最顶尖的学生是非常强的。而且近年来的趋势是北京最优秀的学生选择直接出国,而不是上清华北大。

        最后,我对那些即将进入清华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别是小县城的考生说:你们的确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们多出来的努力并没有用在学习新知识上,只是重复性的训练以求少犯错误而已,而你们将来的北京同学,有不少已经在大学的课程上走了很远很远了。

        我再补充三点:

        1 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我并没有表达”北京人考清华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这样的观点。

        2 我扫了一眼评论,发现有一些人热衷于用开国领导人举例。的确,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开国领导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没上过名校,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识字率之低,文盲数量之庞大,战乱、饥荒之频繁,而他们能在学校念书,并且在念书的时候能够接触到各种政治思想,这说明: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确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他们的起跑线真的领先绝大多数人太多了。

        同理,那些认为科举给了寒门弟子机会造就了社会公平的人都没有认识到,古代农耕社会下,能读书接受教育参加科举的人,普遍来自士绅阶层,他们的家庭条件比绝大多数人优越太多了。所谓的寒门弟子,也是和皇亲国戚相比的。把科举理解为现在交百十块钱就能参加的高考,实在是太不了解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了。

        3 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确有一段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但是这段黄金年代即将成为历史,落后地区和大城市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

        我的父亲当年在陕西的一个农村读书,而他的高中数学老师,是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为什么?

        文革。

        文革的确迫害了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很多本来大有可为的知识分子,被迫劳动改造,但是颇为黑色幽默的是,这又让很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孩子误打误撞地接接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比如我的父亲。

        在那个政治运动如火如荼的年代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在政治运动中卷的太深了,而我父亲这样落后地区的人,反而有了安心读书的时间,并且在被下放的知识分子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父亲这代人,在高考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

        而我父亲这代人在考学的时候,城乡二元制是很森严的,农民是农民,干部是干部,许多来自农村的优秀的孩子,因为急于摆脱农民身份,加之信息闭塞,报考的志愿往往严重低于他们的水平。很多本来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误打误撞成了小县城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创造了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第二波奇迹。我清楚地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一个中年化学老师,做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轻的数学老师都要熟练。

        但是这第二波奇迹,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小县城出现这样优秀的老师会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学挖走,而且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以陕西为例,曾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个城市、县城是比较平均的。但是这些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的招生名额日趋被几所超级中学垄断,而周边的小县城,年级第一能考个西安交大就谢天谢地了。

        而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

        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了,所以奇迹之后,再无奇迹。

        ---------------------

        我的观点,一直是北京2014年,570分以上的,上名校难度跟外地差不多。610分以上的,上名校难度更高。

        从公平教育的角度,北京可以适当降低570分以下的录取率。(570分以下的一本,二本录取率)

        国家对北京现在的政策,居然是降低570分以上的录取率。使得北京高考的不公平状态,更加扭曲。

        通宝推:随风而去,繁华事散,友竹,桥上,
        • 家园 一直不敢直接回你的帖子,因为感觉你不具备理工科思维。

          讨论问题不是一个路子,最终就是各说各话。既然是各说各话,那还是不要针锋相对的好。

          这种无凭无据、无病呻吟的文章,用于证明一个问题,实在是不合适。

          我引的那篇文章,并不是没有毛病的。北京有8所985,文章选了2所,四川有两所,文章一所都没选。文章使用这个样本把北京和四川2012年的985录取率进行对比,说服力不够,应当选取河南、山西这种没有985的省份进行比较。

          多余的我不说了,只提一个问题:

          根据我引用的文章的数据:北京的985录取率,06年是1.1%,09年是1.3%,12年是1.6%; 上海的985录取率,06,09年是3.4%,12年是1.4%。

          (提示一下:上海共有4所985,样本选了2所;北京共有8所985,样本选了2所)

          如何解释,在上海985录取率大幅下滑的同时,北京的985录取率稳步上升的问题。

        • 家园 全国统考,解救北京的高素质娃们!

          就像我以前说的,北京孩子家长素质双高,那就全国一张卷一条线考呗,省得自己单独招生那么吃亏,还有招生移民来烦扰。

          没有统计数字,要说观感,我说说我的观感。我们大学班72人,18个女生,只有三个不在前20名,其中两名是北京的(北京籍学生的全部)。全班同学,两年内未能保送或者考上国内外研究生的,有四五个人,那两名女生和仅有的一名上海籍学生在内。我不否认大城市人素质高。这三名京沪籍学生中至少两个现在都是很有钱的,因为他们选择了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发展道路,不过这个跟大学没有一毛钱关系。要是以学生收入作为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干脆比爹妈行政级别和年收入,比高考分数靠谱的多。王思聪就是一节课不上,也比全国高考状元在金钱上更成功。

          通宝推:张燕,铁狮子,甘丹,学菩提,迷途笨狼,
          • 家园 我们也支持全国一张卷子

            我们也支持全国一张卷子。

            但是为了公平,监考和判分也必须全部统一。

            从成本考虑,提出先选拔,再统考的方案,减少监考和判分的负担。

            跟全国一张卷子的方案并无根本的冲突。

            • 家园 判分已经可以统一了

              省内的高考作文,都是扫描到电脑中,随机抽取试卷判分。

              全国的,也就联个网就统一了。

            • 家园 不理解为啥要选拔

              考两次比一次成本怎么可能更低?

              监考考场摄像头录像随机实时抽查,多年保留存档,加重违规处罚,防止作弊容易得很。阅卷扫描后全国随机分配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