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家长的流行病:“表扬失能症” -- 迷惑不解

共:💬102 🌺6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觉得一般来说自杀是一种病态的行为(修)

              必然有其病理基础,抑郁症患者也可以很易怒,他的怒气是对着父母的。

              人都死了,现在他的父母想必又伤心又自责。但是让他们再来一次,他们很可能还是会重蹈覆辙。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经历和天资所局限,能做到什么程度,是有上限的。所以我想,还是要有一个学校的机制,对学生,特别是住校的学生的精神状况做一个评估,补充家庭教育的不足,避免这种极端的情况发生。

              我在大学里面,看到学校的老师作兼职班主任,其中做得认真的可以成为学生信赖的人,从学习到家庭到人生,没有不可和他交谈的。这个孩子自杀前名次有那么巨大的滑坡,明显地放弃了努力,这是学校老师应该注意到的迹象。

              事实上这个孩子的家长和我的母亲挺像。我就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肯定,竞赛得奖了,考试第一了,我妈永远是没有夸奖,然后翻来覆去讲她自己念书时候的成绩,表示她也不差的(其实根本没有可比性)。她有一种奇怪的competitive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我不能从她那里得到任何帮助和肯定,属于女性长辈的引导也是0,或者是负数,因为照着走就是坑。倒不是故意挖坑,只是她实在不在乎我的感受,比如她觉得我不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她也没有,我不需要找到喜欢的丈夫才进入婚姻——因为她也没有啊。她并不避讳这种逻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她没有的东西我要有呢?

              类似那个孩子的遗书,这种程度的挑剔,我可以内容不重样地写上几十份。幸运的是那个时候我一脑袋四书五经,父父子子,对父母的期望值很低,也不知道别人家的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只是心里很难过,然后再也不努力了,再也不考第一了,却没有去死。

              这些经历,对父母的失望一直都能影响我的情绪,这样的河友还有很多。我常常想,怎么样才能不受影响呢?让父母做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就这样了,也不是特别糟,如果我不希望她特别把我当回事的话,还是可以相处的。所以可能问题还是出在我对她的期望值有点高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对父母的要求越高,孩子越容易不满足,越容易想偏。“别人家的孩子”杀伤力只是心头一酸,“别人家的父母”却可以成为一生的痛。

              我还没有想得十分明白,关中兄说别整虚的,说点自己的经历,所以我也就说一点,不合适的地方,请指正。

              通宝推:旧时月色,楚庄王,关中农民,
              • 家园 我觉得不能说自杀是病

                在大多数情况下,自杀是绝望状态下的一种人生选择。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比如你被囚禁起来,失去了所有的尊严,也看不到任何转变的希望,每天迎接你的,只有羞辱。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结束这种无望的人生吧。

                这当然是种极端的设定,但只要一个人觉得人生无望,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那就有了自杀的动力,然后只要能克服死亡的恐惧,就能够有自杀的行动。

                而人生无望,是一种很主观的认定,一个世界观广阔的人,当然不会轻易的人生无望,因为他知道人生有许多可能性,他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期望和追求,虽然不可能都达到,但也不可能都破灭,这样就始终有活下去的动力。但像孩子这样,对世界的认知还很少,世界观还很狭小,尤其有些人生还依附于父母身上,那就特别容易希望破灭,感到人生失去了价值。其实孩子就是特别容易走极端的,这里并不仅仅是自杀,许多极端的言论和想法,往往都容易在年龄小的人那里得到响应。

              • 家园 看了大家所有的讨论,结合我自己的试着瞎扯几句。

                现在似乎我们对父母的行为提出了很多指责,另外给大家一种感觉似乎父母怎么都不对,这样会不会导致孩子对父母期望很高,孩子越不容易满足,从而更难教育。我觉得现在我们处于一种矫枉过正的时间点,所以对父母的要求和讨论更严格点,促使大家去反思。中国文化讲教育子女的各种论述很多,可是如何是个成功的父母就说的少了。大多人也是从孩子的所谓成功来评价其父母的教育是否成功,可是现在天朝对成功的评价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这样就造就了很多父母给孩子大投资这班那班,也很辛苦,可是对孩子健康心理以及情商的培养基本空白。也就出现了很多孩子学业很好,可是为人处事,行为准则低下。

                从你讲的父母问题来看,大家基本类似,就是程度不一样而已。我们也都知道父母不可能改变了,如何能让自己心理不在纠结,从而释放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你也讲了,如果不在乎你母亲的态度,也能处的看过眼。可是你心里还是在乎她的看法,明知道没有意义,可是丢不掉啊。这种得到父母承认的渴望伴随了你的成长,及时今日人到中年,作了父母仍然不能忘怀,这也反应了父母的方式能影响人的终生。我讲讲我的 经过,或许你能得到点经验。

                我们网上相知交流,我们家的烂事情你也都知道,有对我下各种评价的河友未必知道我的成长环境,我也没觉得有必要去给他们解释。所以不必重复那些曾经的家庭经历。你渴望的是父母的承认,我的渴望比你低一个层次,就是不挨打,平安经过没一天。由于婚姻的不幸,以及最后希望的破灭,我是我母亲唯一能出气的地方。通过揍我来释放她的不幸和压力,否则她可能会疯掉。我们家大水缸后面 的角落里至今还有一个破碎的花碗和一个碟子,那是我洗碗时打碎的,一个在小学5年纪,一个在初一。害怕挨打,就偷偷丢那儿。都上大学了我才告诉母亲,她喏喏地没有说什么,也许她也在后悔。我小学和初中成绩并不拔尖,因为在那个阶段那并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的生活是察言观色,保护自己不在家庭的冲突中成为牺牲品和出气筒。我能体会到这个自杀的孩子的绝望。我幸运的是有姥姥姥爷,寒暑假我基本都在他们身边生活。终于可以的到情感的释放了,可以平安度过每一天。可是学期中间不行,姥爷绝对不能允许我不上学,老人家对我的教育还是很上心。所以那时侯我极端厌学,孩子简单的思维就是不上学就可以在姥姥身边。所以现在我对暑假和寒假有天然的喜爱,你说现在的暑假对我有什么意义?平时一周上两次课,暑假上暑期课挣外快养老娘,一周五次课,完全更忙了啊。可是情感上就是高兴,这就是小时候的烙印啊。我记得三年纪的一学期,我旷课了两个礼拜,上学时跟孩子们一块走,然后我不进学校,在田野里瞎逛,我想这样学校就不要我了。后来学校终于告诉父母了,我父亲永远是冷漠的,总是阴着脸,但是并不打我,我母亲用划子绳抽的我后背腿都是青的,打完后让我对着墙跪着。我后来偷偷跑出来跑到我们灌溉的大渠旁边,在水边站了很久,我现在都能记着我曾经的徘徊,很想一跳了之,又觉得这是个很大的祸,肯定会被更狠的揍。孩子的逻辑很短路,已经被打怕了,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以不挨揍为最重要的结果,就没想死了还怕啥揍啊。不过这个不通的逻辑挽救了我,或许是我的懦弱,逆来顺受挽救了我。我徘徊很久,被邻居路过发现,还以为我在水边玩呢。呵斥我很危险,掉下去会死的,然后拉着我的手把我又领回去了。我们的父母一代有几个能反思自己的行为给孩子的伤害啊。所以我成年后,成家后父母对我的折腾并不是空穴来风,我是他们的私产,怎么折腾都应该。这个是无法改变了。关键是我如何能从被他们各种控制中解脱出来,从此灵魂自由安定。你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我希望他们不要折腾我,平平安安过日子。我的解脱是母亲摔伤颅内出血那一次,后来醒过来后,看见我在她床边,说了,我们对不起你,这半辈子让你受苦了,我泪止不住流。临床的阿姨看见了说,小伙子别担心,你妈醒了,会好的。她不知道我的流泪是为了什么。那一次后,由于后来的颅内水肿,老娘记忆受损,忘记了很多过去的痛苦,平和了,也不折腾了。我就解脱了。我也不在纠结过去挨那么多打,生活的那么苦逼。老娘也不容易,从那样的家庭嫁入这么一个家庭,又摊上这么一个感情淡漠的丈夫。不揍我释放压力,她也难以生存这么久。人的一生总有各种磨难,如果我们能回头把这些曾经的不愉快当成磨难,当成历史,就会减少很多究诘。

                老太太一直感慨我们农村出来,还能这么养着这没有医疗,没有退休金的老娘。她要是知道躺在床上的老娘当年如何揍娃出气,可能觉得更难以理解。老娘揍我总有上千次吧,小揍就是头上抽几巴掌,踢几脚。这个比较常见,每礼拜都有,大揍就不好说了,每学期有那么一次吧。厉害的十来次都出血了,大多是打出鼻血。有一次是我背上的淤青没有下去,暑假回姥姥哪儿被姥姥发现,姥姥哭着狠狠的骂了我妈。我母亲是断掌,人说断掌的人下手比较狠。据说武则天双断掌。其实尽管母亲揍我,可是我反倒跟她感情更深些,心里放不下的是她。为啥我这么贱呢?我觉得是情感的交流。母亲尽管情绪不稳定,但是在开心情绪好的时候会关心我的学习,有几次我作业做不完还帮助我做作业。初三我代表班级发言,讲学习心得,母亲还帮我写发言稿。母亲文采其实很好,窝在农村实在可惜了。从西安省委大院长大,在自己那么有希望重新回到西安生活从而脱离这个窒息的家庭,不料这个希望被姥爷断绝。我能理解母亲的绝望,那时候没自杀已经是坚强了。后来我大了,自从初二我拔个长高了后,母亲就没有再打我了。也因为我奶奶去世后,家庭矛盾少了,母亲能平静地生活。我想上高中,我爹不允许,母亲其实支持我,但是扭不过我爹。我曲线上高中的想法也悄悄告诉母亲,她也替我保密。那时侯我们母子关系很好,能交流。父亲一直的阴沉也是他的命运所致,我尽管能理解,可是一辈子都没有亲近起来。他在我上大学后意识到这个冷漠的伤害想改观,可是已经晚了。所以后来他又想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我,把我抓在身边,导致我越走越远。他又回头怪母亲纵容我,两人又产生很多矛盾。他不能从心里尊重妻子,不知道他能娶到母亲是多么的狗屎运气。所以最后两人鸡飞狗跳,我被不停折腾。母亲现在才65岁,以母亲的能力,那时侯如果回到西安,她那时侯已经联系好妇幼保健医院,现在怎么也是个院长了。红二代出身,省委一堆叔叔伯伯,不可能混不出来。可是最终成为普通的农村妇女,还要靠着子女来养老。所以有时候人真是扭不过命啊。

                回头说道教育子女以及父母对孩子终生的影响。大妹子你现在还纠结,就象你说的,你对他们还有渴望。或许就是一句话从你母亲口中说出来:孩子你干的很好,比妈强多了,妈为你高兴。这句话要老太太自己想明白了说给你。说不定你心里就是纠结这个态度,这么一句话。就象我纠结父母如何就能这么对我而没有任何的内疚啊。我已经不拿别人的父母来比较他们了,可是这些曾经的伤害,不停的折腾难道不是事实,他们就能心平气和当没事一样。自打母亲清醒后说了那一句之后,似乎我的情感就得到了释放。尽管后来这几年我们再也没有说过任何这些话题,大家都忘记了过去的痛苦折磨一样。但是我释怀了,大家都不容易,想想他们曾经遭的罪,这是时代的悲剧。由于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我现在有几个特征:1,不安全感很强烈,无论当时在北京还是跑到米弟这儿。因为那是在心里的无助感,无论在哪里 。总是担心这个那个,没办法,尽量自己平衡吧。2,胆小慎微,万事以稳为主,不敢冒任何险。无论做什么,总是想好各种备用方案。比如出去一趟,我会先把地图路线打引出来,到AAA拿到当地地图,提前把GPS设定好。能走熟悉路线绝对不走没开过的路线。有时候要开车走生路,尽管准备了,还是很紧张。3,无论在哪里,总是尽量让别人觉得舒服,哪怕委屈自己,所以人缘很好,日常生活中真的是人见人爱型。可是独独失去了自我。这还是小时候察言观色的延续,已经深入灵魂了。4,渴望寻找可以依赖的力量,如成功的长辈等,也可以说是在寻找曾经的父爱。系里有这么以为资深教授,大我17岁,人品好,研究好。我们两个关系最亲,每日唠嗑,一块合作,我感觉就跟亲大哥一样。几天不见,就怪想念的。暑假我们都回国,我还抽时间去他在国内的实验室看他。我觉得生活待我真是不错了,降低期望,现在真是身心安定安逸。这些特征说不上好坏,这就是我,我也接受了这样的我,心里就不难受了。不期望象别人那样渴望大成功,要面子,要风光,要波澜壮阔。我希望生活不要注意到我,就让我这么平静地度过余生。

                对待孩子,或许国内即使现在打骂还很普遍。其实这并不是多大的事,孩子皮实着呢,关键是你要给他们情绪的释放口。具体来说,你打骂了孩子,结果孩子还是愿意亲近你,那就不是问题。米国不许打骂,当然我们照样要有惩罚措施。不过我每天都会拥抱他们,吃饭了,我经常会饶过桌子摸摸他们的头,用胡子扎一下小棉袄,用下巴在儿子头上使劲压几下,看他疼的龇牙咧嘴地笑。孩子跟我很亲近,愿意分享他的很多事情。儿子学习还是跟不上,我会安慰他,只要我们每天都在进步就很好。记住,尊重孩子,即使打骂也是纠正错误,不是释放自己的生活怨气。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在做父母方面有很多问题,由于知识层次,认识层次,以及时代局限,他们不可能改变了。我们不要在纠结于他们的失误而让自己难受,释放自己。记着他们的失误,以此为戒提高自己,使自己是个合格的父母。罗嗦了,我现在真跟唐僧一样了,大妹子别要嫌烦啊。

                关键词(Tags): #农民系列通宝推:故乡在喀什,天狼星,陆合,灰灵,文化体制,rentg,迷途笨狼,strain2,回旋镖,火枪手,楚庄王,嘉英,老老狐狸,刹那芳华,林风清逸,独立寒秋HK,易水,盲人摸象,咪铛,七天,
                • 家园 十全之相是夭折之相

                  这个道理不好理解,十全不是应该样样都好吗?怎么又会是短命夭折的呢?但是看相的就这么说,证诸生活,还真就是如此。十全就是顶点,就是满,到顶了、满了就完蛋了。非要说个道理,我看就是天道选择的结果,天尚平,人尚不平,老天爷是要损有余以补不足的。都十全了,不损你损谁呢?试想,如果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十全十美的人,他们在竞争中就会占尽优势,那普通人还怎么活啊!

                  历史看多了,就会发现,老天爷还是比较公平的,他这里给你多一些,那里就会给你少一些,什么都不给那是属于老天爷的意外失手。所以,一般的说,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那座貌似高些的山,很可能根基浅,未必值得羡慕。我常常觉得人生存在着交换规律,你的某样特长,常常是以某样特短为代价的,比如我们看得见的名人,譬如主席,他的惊世天才是以家人、亲戚的牺牲为代价的,他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绩,可他的家人、亲戚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再如马云,他的生意似乎如日中天,但他却有个自闭的孩子,家庭生活未必如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所以,我不大羡慕那些炫目的成绩,因为我怀疑那些成绩后面的代价我未必愿意支付,以我今天的认识,我还是觉得平衡些好,能在主要的方面比较好就行了,最重要是平衡,不要有些特短的方面,令生活的代价太大。

                  其实我小时候挨打很多,未必输给关中兄,因为我比较调皮,经常惹祸,母亲不识字、自然也不懂什么教育孩子的理论,总之一有人告状,或者母亲知道我又闯了祸,必有一顿痛打,关中兄说母亲把他的背打青了,我是腿被打青了。我母亲只打腿和屁股, 用那种细细的、柔韧性非常好的小竹棍,打得非常疼。但我没有什么心理疙瘩或阴影之类,母亲不识字、又不懂得教,父亲又常年不在家,除了把我打一顿,我也想不出母亲能有什么好办法管教我。

                  说了半天是啥意思呢?就是生活自有自己的平衡和补偿,小时候的不如意,可能会带给你将来其他方面的如意和美好,不要太在意了,陷在一些心理困境里困扰自己。

                  • 家园 其实我们这代人挨打的是基本状况,估计没有谁没有

                    挨过打。淘气挨打,对男孩还不是很正常!你其实是很正常长大的孩子。你母亲尽管没有文化,可是对你的爱是实实在在的,你不会有恐慌。

                    其实我论述的是灵魂的绝望,情绪的无法释放,感觉世界之大几无立足之地的恐慌。这个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的孩子的心理是如何挣扎的?你还是没有明白我在说什么。因为你的童年还是幸福的,尽管物质缺乏,精神和爱并不缺乏。所以你就有些不能理解那个自杀的孩子的心理。

                • 家园 你是最不容易的了

                  不过我现在倒是有些羡慕你,虽然易地而处,我大概受不了那些打,但是你们母子还是有亲昵的时候的。我妈不是不承认我,她是不在乎我,她还希望我爸也只在乎她,不在乎我。那些自我标榜的行为,是在想要成为注意的中心。就是说,她不但不给我attention,反而要我的attention,更糟的是,和我竞争我爸的attention。

                  我妈高中毕业,就从来没辅导过我的功课,精于女红,从来没教过我,现在看来,人也精明,我却在没有情感交流的状态下长大,差点儿没长成傻子。长大之后她突然和我开始说话,商量事儿了,我觉得好不习惯。其实也好理解,那是在寻求我的关注,而不是关注我。

                  我宁可我妈是个农村老太太,正常疼孩子跟孩子亲的就行。估计这辈子没指望了。我就化悲痛为母爱,跟孩子处好了吧。

                  通宝推:关中农民,
                  • 家园 你母亲挺好玩, 好象还是少女心态一样.

                    每家都有难念的经. 我们现在人到中年,就要学会开解自己. 就象郭扶蓉说的, 再难再苦,只当自己是二百五. 降低期望, 就感觉少了渴望, 就容易平和.

                    通宝推:文化体制,
                    • 家园 自以为有点小本事的父母,往往比较麻烦

                      我曾经说过,我们这代人算是幸运的一代。免费上大学、毕业分配、福利分房都让我们赶上了;低工资、无私奉献又让我们躲过去了

                      上一代人,总体上没有我们的运气。自以为有点小本事的,可能愤愤不平,觉得命运不公,没有赶上好时候。这种情绪,可能导致不同的反应,易水母亲的反应,算是一种吧。

              • 家园 病态可能有,但未必是主要因素

                我觉得还是家长引导孩子建立“自杀是不对的的”,这样一种思想基础是更靠谱的办法。

                对于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家长早给孩子打预防针,在平时通过闲谈、评论、探讨等方式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孩子,在孩子脑海里留下印象,比事后的处理、应对更重要。

                像孩子自杀这类问题,如果家长不在平时引导,一旦发生什么比较大的矛盾、或孩子面临较大压力的时候,家长再去做工作,效果一般都不太好。因为人在紧张、愤怒、敌对的情绪下,是听不进什么不同意见的。

                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不管遇上再大的困难,自杀都是错误的,轻生违反了所有的道德标准,是懦夫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即使家长、老师或其他人有错,也不应该用自杀这个错误去反对别人的错误!有道理可以讲,一时讲不清可以等机会再讲,为什么要犯自杀这种不可挽回的错误呢?

                家长在平时多说几次,如果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孩子遇到比较大的冲击的时候,这些平时建立的思想就会从孩子的潜意识里冒出来,防止他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 家园 这种说教式的方式在现实中一般不凑效,最重要

                  是给孩子一个感情的释放通道。你成功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你的说教,而是永远跟孩子的 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这个孩子没有任何的情感释放方式,长期积累,最终无法负重了。

              • 家园 中国人普遍都有病(包括我),需要来一场

                心理学常识的5.4启蒙运动。也许我这样子说还是没说到点子上,也许和心理学没有多少关系。

                • 家园 不光是心理因素,更重要的是社会与生理因素

                  如果把心理看成后天因素,那社会与生理就是先天因素。中国人吃亏在一是社会变化太快,导致两代人间隔阂过大;二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我们人均营养不够或不全面。再加传统的等级特权文化,在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激烈的时候对人的压抑比较严重。

                  心理咨询这些都只是辅助手段,但只要你的身体不健康,身体上的病没有好,你的心理病就不会好,你看像癌症与爱滋病人这些到了晚期,身体极度虚弱,内分泌与免疫系统被破坏得厉害,都是精神疾病高发人群。

                  一个笑话是说的非洲土著部落吐槽现代心理医生,好像是心理医生去非洲做屠杀幸存者的心理援助,结果做完病人自杀率更高。部落的人吐糟说他们把这些病人带到太阳下或篝火边,让他们跟全部落的人一起载歌载舞来驱邪,以使病人忘掉不愉快的经历。而那些掌握了现代科学理论的心理医生,却把病人叫去关在小黑屋子里,拼命让病人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可怕的事情。现代人不缺理论思想,缺身体健康 。

                  当然,心理学的普及与广泛使用,会大大引起全社会关注,从而改善患者面临的社会压力与环境。

              • 家园 自杀有时是一种面对痛苦的自我保护。

                如果一心一意地阻止他自杀,却又对他的痛苦视而不见,实质是一种残忍的做法。

                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环境不一样,个体的感受也不一样,对痛苦程度的感受,很难相互做比较的。一切心理问题实质都是社会问题,父母有时也是社会的受害者,却反而将伤害加倍转移到了子女身上,也同时变成了加害者。寄希望于每个单独的个体或家庭做好而避免这种情况不太现实,这必需从整个社会层面重视并寻求解决方案才可以最大可能避免之。

              • 家园 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时代,幸福和不幸是横向比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对父母的要求越高,孩子越容易不满足,越容易想偏

                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其实也是由社会环境塑造和灌输的,课本、法律、媒体、周围的亲朋家的父母等等,也不是以小孩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同理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提升了。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时代,不可能凭空产生价值观。

                我父亲经常说小时候赶上自然灾害,全家人节省口粮给他吃也吃不饱。小时候能吃饱饭就很幸福。

                而我决不会因为吃饱饭而幸福,反而因为减肥苦恼。

                中国变化尤其快,拿上一代的童年家庭教育跟现在的90后、00后对比没啥指导意义。不是一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了。

                当然,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我父亲小时候打酱油回来,没有上交找零的5分钱,被我奶奶揍到呕吐,结果他现在快70岁了还记得。他早年因此发誓决不打自己的孩子,我从小到大从没挨过父亲的打。他也反对我们打孩子。

                • 家园 那你打孩子吗?

                  我本来也打算不打,可是后来没办法了,只能打。孩子太精了,软硬不吃,作父母的智商和情商都不如人家,只好武力碾压了。只是打得不重(天地良心,他天生断掌,我打他,我比他还疼呢),把气焰打下去了,再给讲道理,过两天再给个枣儿,就算过去了。目前已经形成套路,效果良好。希望他能慢慢戒掉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毛病,主动地改正缺点。我小时候曾经发誓绝不在人格上侮辱孩子,目前为止还算是遵守了誓言。

                  如你所说,社会变化很快,对父母的要求变化也很快,但是父母本身能不能变那么快呢?有人能,有人不能。能超越自己的出身和教育模式来处理事情的,那是少部分人,大部分都在重复自己原生家庭的悲剧。我们当然希望父母们都能好好改造自己落伍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要求,但是如果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呢?要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这条加深加宽了的代沟,我觉得社会和学校要出一点力,不能靠那类不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认为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这理论上本来是对的,因为孩子的问题,无非是来自遗传、家庭教育和环境,归根结底都是家长造成的,家长们用来自勉是挺好的。但问题是,如果孩子看到了,他自己也这么认为,觉得自己是没问题的,是家长没有做好,这本身会使得他很难改正自身的缺点去取得进步。习惯于更多地在环境而不是自身找原因,这不是loser的标志么?也许我想多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