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四章 新经济下的新中国 -- 史文恭

共:💬78 🌺626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时粮食增产没有后劲的

          其他经济作物都不种了,群众意见大得很。不可能长期坚持。

          • 家园 我手里现在只有52-86年的全部作物播种面积数据

            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数据,收到2014年。

            52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全部作物播种面积87.77%,53年还要高点,87.92%。随后逐年下降,59、60年降到81.47%、81.31%。61、62、63年转头上升到84.8%、86.73%、86.11%,64年又开始缓慢下降,70年代后期,粮食播种面积占全部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稳定在80%-81%之间。81年首次降到80%以下,为79.20%,85、86年为75.78%、76.93%。

            至于后劲,80年代粮食增产主要是靠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大幅上升,这与四三计划以及后来的大化肥装置投产以及大量进口化肥时间是一致的。

            单看粮食单产,52年为88.14公斤/亩,79年是185.65公斤/亩,27年,年均提高2.8%;2014年,粮食单产359公斤/亩,35年,年均提高1.9%。

            顺便说一下,1959-1979年的公社化时期,粮食单产年均提高幅度2,83%,快于53-58年前公社化时期的2.63%。其中,66-79年期间更是惊人,达到年均3.92%。

            所以,老兄所谓“ 那时粮食增产没有后劲的”,是没有数据支撑的。

            关键词(Tags): #粮食(林风清逸)#增产(林风清逸)#化肥(林风清逸)#四三(林风清逸)通宝推:吃土的蚯蚓,二胖,樊逖,盲人摸象,pattern,rentg,北大28楼,红军迷,林风清逸,mezhan,阴霾信仰,
            • 家园 哎,你这个算法呢是共产主义倒霉的基本原因啊

              以前各部委一堆人这样算,看起来很漂亮的数字。

              我来点一下:按你的数字,79年到2014年粮食增长很可怜,单产从189公斤升到了359。所以供应水平差不到哪里去,不是吗?很雄辩。

              事实是70年代上海每月凭票供应食用油2两,还不是精炼油。就这供应水平,被老百姓骂死。

              100克油。。。。几小勺。。。现在呢?

              搞宣传工作一定要有良心哦。。。。

              • 家园 一说硬数据就开始转进?搞清亩产、总产、人均、产量、增量、

                增速之间相互关系没?

                就你这水平,就不要给改开党抹黑了。一个脑残粉杀伤力超过超过十个理智黑!

                要学会藏拙,效果比狡辩好多了!

                通宝推:吃土的蚯蚓,七天,hullo,大山猫,阴霾信仰,盲人摸象,
                • 家园 70年代上海人均食油二两----有硬数据他还需要谎言?

                  人家说得多么生动哦

                  70年代上海每月凭票供应食用油2两,还不是精炼油。就这供应水平,被老百姓骂死。

                  100克油。。。。几小勺。。。现在呢?

                  搞宣传工作一定要有良心哦

                  举两个例子,一,文革期间辽宁每人每月只供应三两油,陈锡联落了个陈三两的外号,骂声至今。那个“豪哥”愣说堂堂上海每人每月只供应二两,比辽宁还不如,咋没听说上海有谁被起外号叫X二两呢,咋没在粉碎四人帮后被作为四人帮及其爪牙“迫害上海人民”的罪行控诉呢?

                  二,就在不久之前有个讨论,就是上海在文革时期的猪肉是畅开供应,根本不用肉票(金大陆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撰写的《非常与正常——上海“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相反是文革结束后直到92年,这十几年里先后断断续续地使用了七八年的肉票。用最简单的常理推断,上海一方面畅开供应猪肉,一方面“只供应二两食油”,骗傻子哪?

                • 家园 说你一句就成这样,不致于吧。。。

                  跳起来骂人是脑残。。。。

                  斯文扫地。。。。

                  今天心情好,不举报你了。

                  • 家园 你自己胡搅蛮缠大家都看着呢
                    • 家园 人呢,说话要摸摸良心,给你个链接,自己去看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3941350

                      让你回去尝尝这个代用品棉籽油?

                      • 家园 对,是要讲良心

                        不讲毛主席打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础,不讲人民公社发展起来的化肥工业,光想着靠小岗村的十八个手印过上小农经济幸福生活

                        难怪现在裸贷横行,良心短缺

                        • 家园 那请你回到那个支部书记是太上皇的年代当农民

                          享受一下交不出粮被活活打死的待遇。

                          你的后代唯一希望是考大学跳农门,或者闺女能嫁一个吃商品粮的。

                          每年冬天去上工修地球,全是“自愿的”。

                          生病有伟大的赤脚医生,从来没有上过哪怕是卫校,拿一本《农村医士手册》,你就是他的实习材料。

                          想进城?你会被饿死,因为没人可以卖你吃的

                          闹饥荒了不许逃荒,县公安局会抓你回来,你能否活下来要看上层斗争结果,因为很多官员不承认有饥荒。

                          摸摸自己的良心,这些是不是实际情况?而且很普遍

                          当年没有办法,只好让农民受苦。但是你要觉得这是天经地义,那就是没良心到极点了。

                          • 家园 恶心,伤痕文化的另一版本

                            我父亲那辈五姐弟除大姐一直生活在乡下,其中四兄弟都是六十年代初进入城里参加工作从学徒工这样一步步走过来,其中大伯父在过苦日子那两年因担心城里粮食不够吃又把家属(5口人)迁回乡下去了,我母亲这边也是六十年代中后期三姐弟从船上人家迁到城里的,所以我们这边(湖南)在六十年代城乡流动是很普遍的,而且那些年因城里粮食定量,我父亲、二伯三伯这三家都分别不同程度上受过乡下大姐的救济。听父亲讲那时经常是我姑父从乡下担大米红薯这些给三个弟弟外,有时还接他们小孩去乡下生活几个月(我小时也曾度过一个暑假)。文革期间三伯父因武斗还在姑伯家躲了一年。城乡差距在文革之后逐渐显现,(大伯家小孩就经常怪罪大伯不该把他们户口迁回乡下去)我爸这几个生活在城里的兄弟又开始出钱出力来邦助姑伯,大伯的小孩们来城里上学做生意这些。从我家上辈的人生履历来看是非常符合新中国的发展大步伐的。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