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电影的《长城》,文化的长城 -- 林风清逸

共:💬93 🌺564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电影的《长城》,文化的长城

    不久前,国内上映了一部电影,《长城》。

    片子一出,铺天盖地的,就是各种责骂。

    我等了很久,看了很久,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这部电影,我要看一看。

    走进电影院,我看到了这部电影。

    故事,从两个远道而来的欧洲雇佣兵开始说起。他俩在猛兽的攻击下幸存,然后被契丹人追杀,来到了宋军(看背景是以宋为基础进行的设定)驻守的长城之外。故事就这样从小处一点一点的由此展开,就好像一场盛大的演出,掀开了一角帷幕。

    很好的展开。

    两个异乡人凭借出色的本领得到了军人的尊重。也为长城守军带来了猛兽即将来袭的消息。这种猛兽就叫做饕餮。

    得到饕餮提早来袭的消息,守军马上进入了战备。

    而饕餮果然来袭了,声势浩大。

    我当时有点后悔。我以为,这一次会像以前一样,在好莱坞的特效团队手里,设计出一堆流着粘液、垂着口涎的恶心的怪兽出来。事实出乎我的预料,这些怪兽虽然带有明显的好莱坞风格,但是没有那些恶心的重口味的东西。我觉得,好莱坞的特效团队,向着中国人的审美靠近了一步。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随后,故事开始展现电影对怪兽的设定。在这个时候告诉观众怪兽的设定,有利于继续展开故事。这个节奏把握得也不错。

    我看到这里,发现猛兽的设定是这样的:一个像蚁后一样的母兽,作为唯一的一个大脑,去指挥无穷无尽的兵蚁一样的子兽;而子兽不但要像兵蚁一样作战,还要像工蚁一样将食物送去喂养母兽;而一旦母兽失败,子兽就会随同一起失败。我在第一个瞬间就想到:这就是电影《星河战队》的设定呀。《星河战队》里的虫子,也是这个样子的社会规则。

    我因此知道,在这个故事里,好莱坞还是悄悄沿用了他们过去的成熟设计。这大概是一种偷懒。不过也无妨,老梗未必就不好。经典的设定,在用烂之前,偶尔改头换面冒出来,不算什么大问题。

    后来的故事,我原先以为会和往常一样,一看到哪个情节,电影发烧友们就可以推断出下一步的进程。但是现实是有所差别。比如我们以为鹿晗这个菜鸟会绝地反击,爆发力量,拯救世界,电影里则务实得多,鹿晗没有在武力上爆发,他只是拿出了勇气,用生命阻挡了猛兽的追袭。这样的设计很好。郑恺在皇宫里被更加善于争夺话语权的人排挤,后来自己又争夺了话语权,也是很有趣的设计。而且他在闯了祸之后,临死前奋力一击制止了猛兽。这个故事里的角色,大多很正面。

    正面,这很好。闻用顺伐逆,未闻以逆伐顺也。这很好。

    猛兽们面对长城防御,选择了偷挖地道,潜越长城。而张涵予饰演的殿帅则在巡查阵地时,遭遇猛兽偷袭,不幸阵亡。在这里,影片展示了一个宏大的背景:

    在张涵予的葬礼上,长城上万灯齐放,无数孔明灯飞上天空,天空里出现了一道灯火的长城!

    壮观。

    古人有句话,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张艺谋这简直是在字面上重现了了这句诗。

    景甜接手防务之后,发现猛兽们潜越了长城。军事会议发现,他们已经没有时间追赶猛兽。在这个时候,军人们爆发了无尽的勇气。他们制作了巨大的孔明灯作为热气球,使用这种不成熟的手段,利用顺风,回援京城。

    这是不成熟的手段,所以无数人从空中坠落,粉身碎骨,但是无数人继续升空,奔向新的、未知的前线。

    最终到达京师的军人只不过是寥寥十余人。

    结局的部分很精彩,不多说了。简单说就是,经过惊险的战斗,这算是影片的高潮阶段吧,嗯,人赢了。我相信我这样说人们会感觉很不过瘾。我觉得这个玩笑开得好,所以就这样开了。

    对电影做一个总评。先从负面角度说,第一,片子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问题。第二,片子在情节上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问题。第三,片子在感情色彩上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问题。再从正面角度说,片子很好,是个很好的商业大片,称得上完美。和老张以前拍的《英雄》相比,避开了致命的硬伤。《英雄》最大的败笔就是结尾的政治立场有错误,其他都是完美的。《长城》这次避开了立场错误,其他方面没有问题,配得上完美一词。只是,设定上用了西方科幻电影的老梗,不像《英雄》更加中国化,所以我给他打个折扣,这样,结论是:基本上是完美的。

    等我看完电影《长城》,再去看那些争论,感觉很恶心。

    国内的影评,给予了《长城》巨大的恶评。我看了一下,大体上概括,就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带着立场发言。

    比如说这样一段评论:

    “中国人”这个种族的酋长——这个种族的酋长应该叫皇帝——的一番发言意味深长:“朕的禁卫军和百姓都被那些怪物吃光了!”

    在这个酋长眼里,显然,禁卫军是比百姓重要的。

    我并不是说中国人怎么样,显然,在这个电影里,“中国人”和现实的中国人是有差别的,是一种特别奇怪,无法理喻的种族。

    ——《绝妙的讽刺,可怜的电影 —— 评<长城>》,作者:蝌蚪往人,豆瓣,2017-01-13 21:56:08

    “朕的禁卫军和百姓都被那些怪物吃光了!”这一句台词,哪里有问题?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替换到别的场景,比如说,一个将军带兵保卫家乡,部队打光了,家乡被敌人屠杀了,他看到姗姗来迟的援兵,说:“我的部队和乡亲都死光了!”这句台词有什么问题吗?

    对于这个影评来说,关键不是这句台词有没有问题,而是这个影评人需要说出后面那些话。表面上,他就是想说,电影里的“中国人”是奇怪的、与现实里的中国人是不同的。其实,在整篇影评里,这个人就是要讲这部电影是一个“奇怪”的电影。

    首领尚且如此,小兵更是可怕,他们说话的方式是“异口同声”,他们一起喊口号,一起鼓掌,一起唱歌,我怀疑这个种族的小兵不存在独自表达的能力。既然没有表达的能力,那么这个种族对这个阶层的个体牺牲也就毫不在意,在电影的后半段,“中国人”的首都沦陷了,长城上的士兵迫不得已要去救驾,只能用热气球,但是这个热气球并不靠谱,一路上就伴随着热气球的散架和惨叫。但是我们也只能听到他们的惨叫声,看到他们下落的身影而已。

    据说这个种族的首都“汴梁”有两百万人口,但是当禁卫军九死一生,摔死了至少99.9%才来到汴梁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一个老百姓。当然了,为什么只有主角乘坐的热气球质量那么好,这又是一个问题了,可能是因为那上面坐着禁卫军领袖和禁卫军参谋两个高级领导吧。传说中的两百万个老百姓,一个都没看到!不过这个城市的宫殿倒是金碧辉煌的,里面还挤着哆嗦的种族酋长,高级官员,酋长的嫔妃等。

    比如说,这个种族奇怪的审美。每次出战,都像是中国初中的团体课间操,他们穿着五色盔甲,喊着口号,秩序井然地赴死,看上去像是一堆被从城墙上丢弃的跳棋。

    比如说,这个种族奇怪的作战效率。虽然每次作战动作整齐划一,但是效率特别低,他们走着整齐的方阵,阅兵式一般,却往往经不住怪物的一次冲击;他们拍打盾牌发出整齐的声响,盾牌严丝合缝拼好,却连防守的方向都不对。他们的女兵穿着鲜艳的蓝色战袍,跳下去的样子如伏明霞、郭晶晶一样优美,然后就被怪物围着啃死了。

    在这里我要说,很多人都被《长城》中的中国元素欺骗了,实际上,这是一部非常标准的西方冒险电影。一个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冒险家;一个忠诚能干,亲密无间的伙伴,两个人在异域冒险,误入了某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部落,这个部落往往要面对一个很大的困难,而冒险家和伙伴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在部落酋长女儿的深情注视下离开。

    这个影评其实还是有一点点水准的,因为至少这个影评没有说,马特达蒙是一个过气演员——我不知道马特达蒙是不是一个过气的演员,不过来中国的演员“被过气”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所以这句话其实早已变成一个笑话了。

    这个影评是最近写的,和最初那些拿钱带节奏的人已经不同了。是被带节奏之后的评价。很典型的,这个影评看不到宏大,只看到课间操,这就是视角问题;逮着一句台词吹毛求疵,显然是带着立场看的。所以,这就是典型被舆论带动引导了的脑子产生的观点。

    同样的那些影评,我看了半天,反而下决心去看这部电影。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所有这些恶评,几乎全都是一些“大型团体操”之类的批判,或者对景甜是票房毒药的批判,我正是看了这些影评,发现他们全都不着边际,才决定去看一看这部电影的。而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转头再去看这些恶评,发现他们“似乎”对这部影片里的怪兽的设定借用自《星河战队》一事毫不知情。对于电影发烧友来说,这样的借用,到批判的时候完全就可以转变成“抄袭”、“模仿”。但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恶评文却都没有关注到这个点。

    难道是因为《星河战队》是美国陆军投拍的,所以他们不敢黑吗?

    我想,这个片子被黑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样一个片子,是中外合作拍摄影片走向成熟的开始。

    特效设计兼顾中国审美,情节设计将中国设定为正面形象,和早前美国拍的、带有典型的大美国主义色彩的《地心引力》完全相反。这大概是这个片子遭到恶评如潮的主要原因。

    有趣的是,《地心引力》虽然有很多恶评,但是远不到恶评如潮的地步,我当时还去电影院看了这个片子,然后发现这纯粹就是美国人用来意淫的破片,片子最后还弄个大地母亲的造型出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片子,都没有《长城》这么激烈的恶评。

    习近平说,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基础。从《长城》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自信被攻击得实在太厉害了。

    文化的长城,在肆无忌惮地攻击之下,早就被来自于野蛮地方的贪得无厌的“饕餮”潜越了。

    通宝推:三笑,光头佬,别来无样,添奕,脑袋,amandadan,向前向前,脊梁硬,
    • 家园 《长城》没有做到的事情,《战狼》做到了?

      看起来《战狼》做得还要更好一些。

      • 家园 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对手

        吴京把好莱坞当对手,这点是国师和其他大导演们比不上的。

        • 家园 没错,国师们都在想如何获得好莱坞的认可,格局低了一档
          通宝推:潺潺流水,
        • 家园 张艺谋受到的旧的限制太多了

          当年他拍英雄,整部片子都没大问题,可以说是一部极其优秀的大片。但是最后结尾砸锅了。最后投降了侵略者,投降了暴行。这部片子,砸就砸在投降。

          后来他拍长城,整部片子都是在尝试引进好莱坞制造模式,有很浓重的好莱坞风格。但是这部片子也死掉了。怎么死的?不在于那些所谓的“团体操”之类的细节上,这事儿很多都是恶意喷的,没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他的立场模糊但又有立场。模糊就不能争取到真正要争取的大多数人,有立场,就必然遭到反扑。在敌对力量明显十分强大的背景下,模糊而又有立场,必然遭到凶猛地打击。于是结果就是他对于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尝试又一次失败了。这次失败的时候,人们对于有着“国师”外号的他的攻击点是:用外国人做主角,不是真的爱国。这个攻击点,一看就知道不是爱国者在攻击他,而是攻击他的人在将他与爱国者隔离开,从而孤立他。

          张艺谋这样做的主因,就在于他考虑得太周全,以至于失去了大多数。

          英雄,有立场又失去了立场。长城,有立场而又想平衡。

          和战狼比起来,张艺谋的弊病就是谋太多,气不够。

          • 家园 旗帜不鲜明

            总想讨好各方面。

          • 家园 因为时代变了

            张艺谋一路走来,他辉煌的时间恰好与西方白左的“政治正确”在全球膨胀的时间线重合。他的一切作品都是被白左的“政治正确”统治着的。但“政治正确”一开始就是虚伪的,所以张艺谋的艺术无论多么华丽都不能服众。对他的激烈批评从他出道一直延续到今天。

            而仅仅是一年前,战狼都可能被视为大逆不道。战狼如果早一年上映,都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因为恰好在此时,西方的“政治正确”在中国和世界开始全面破产,特别是美国的特朗普当选。

            等中国开始收拾不可一世的某族某教时,战狼就该打isis了。

            张艺谋以后再也红不起来了,因为“政治正确”已经开始走向灭亡了。

            人类正在告别理想主义的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二十一世纪才刚刚开始。

            战狼也才刚刚开始。

            通宝推:林风清逸,
    • 家园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艺术短板

      张艺谋这个人拍商业大片的水准不行,拍纯粹艺术片还可以。打个比方,你让路遥写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平凡的世界没问题,但你让他写惊险玄怪小说就不行。同样道理,冯小刚导演轻喜剧、贺岁片不错,时不时搞点小噱头出来,但导演宫廷剧就有问题,像夜宴就有点不伦不类。

      这无关导演水平,而是文化自信的问题:伊朗的两部电影:一次别离和最近一部电影都不是大制作,讲的都是平凡人的生活,但都获得好评。什么叫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自信。俄罗斯的电影列维坦,讲的是普京时代政府黑暗导致一家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故事。这样一部电影不但没有被封杀,相反俄罗斯文化部甚至还资助了一笔资金帮助拍摄。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其实老谋子不是没拍过优秀的史诗片,譬如活着,可惜被禁了。

    • 家园 这是中美之间的首次大规模合作,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在某地看到的一个评论,还是不错的。拿过来看看。

      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越来越懒了,总是觉得别人写得东西就是好啊就是啊,于是慢慢有点当二传手的作风,看到差不多的意思就不自己写了,顺手就转过来了。

      原文有很多图片,多是海报,我就不转了。

      作者:张居正2.0

      华语电影两大导演,李安和张艺谋,最新力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长城》先后上映了,相隔不到1个半月。

      可以对比一下两部电影在烂番茄和IMDB上的得分,你会发现,基本上算是半斤对八两。

      但是到了豆瓣上,两部电影则是相差悬殊。

      张艺谋的《长城》只有区区5.0分,而李安的《比利林恩》则高达8.5分。

      5.0分是个什么水平?

      比《煎饼侠》还要低1.1分。

      我在想,尽管国师在21世纪之后,能力相对有所下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水准绝对还是有的,加上特效团队是全球最顶级的,编剧也是好莱坞的王牌,一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历时近4年,比起现在动不动几个月搞定一部的电影不知道高哪里去了!因此,《长城》再怎么不济,6分的及格分也该有的。

      哦,对了,同类型的爆米花电影变形金刚2,在IMDB上6.0分,还不如长城高,但到了豆瓣上也有7.6分。

      也难怪当党媒前段时间要约谈豆瓣。

      另外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对比一下IMDB和豆瓣上的评分,你会发现,李安的电影在豆瓣上大多数都高于IMDB。而张艺谋则是恰恰相反,大多数的电影豆瓣评分低于IMDB。

      更可笑的是,李安拿的美国的资金,用的美国的团队,找的美国的演员,拍了一部关于美国的电影,在北美口碑不行,结果一大堆豆瓣文青跳出来说:美国人看不懂安叔。

      最后随手对比一下已被豆瓣封神的安叔在IMDB上的评分。

      这就是被豆瓣文青吹上天的李安《家庭三部曲》在IMDB上的评分,均少于豆瓣1分以上。

      什么?你说因为文化差异,美国人读不懂安叔的哲学?

      那好,且看这2部,纯英文的《少年派》和《断背山》。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说李安的作品不行,我只是认为他的作品虽然具备相当的水准,但绝对没有国内吹捧的这么厉害。

      下面说回《长城》。

      既然这是一部面向全球发行的电影,那就该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口碑。

      首先当然是最大的影评网站IMDB,拿到了6.3分。这对于一部爆米花电影来说,表现还算不错。

      再来看看电影的发源地大法兰西的评分。法国人向来逼格高,口味偏文艺。

      左边是媒体打分,2.5分。

      右边是观众打分,3.2分。

      法国是5分制,且由于可以打0分,所以2.5分就是及格,类似于10分制的6分。而3.2分,则属于不错的范畴,类似于10分制的7分。

      可能由于川普要修墙的原因,墨西哥的评价则更高,5分制给出了4.63分。

      再看看和长城这座古迹颇有渊源的匈牙利。100分制给出了78分的评价。

      以及韩国观众的评价,89%的新鲜鸡蛋。

      最后来看看和咱们同种同源的台湾人,10分制给出了8.0分。

      可以看出,全球各地的观众对于《长城》还是给予了不错的评价,谈不上多好,但绝对不是烂片。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长城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电影,别的不说,光这里面的镜头构图、色彩渲染、音乐以及特效,就不该只有5.0分的。10分我会打6.5分,如果再考虑到这是中美之间的首次大规模合作,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那么给予7.0分的成绩也是可以的。

      ---------------------------

      最后聊一点题外话。

      自80年代到今天,30多年时间,中国出品了无数部优秀的文艺片。别的不说,单张艺谋一个人,在欧洲三大节上拿的奖项,就比韩国整个国家的还多。

      中国缺少优秀的小众文艺片吗?根本不缺!中国缺少的恰恰是合格的流水线商业电影。

      而这个地球上,哪个国家搞商业片最厉害?正是美国!

      我们总在讲美国电影输出美国文化和价值观。那么美国文化到底靠什么电影在输出?是《美国往事》和《教父》还是《变形金刚》和《美国队长》?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放到其他行业也一样。

      你一说美国饮食文化,可能第一想到的是麦当劳或者肯德基。难道麦当劳这种快餐,很营养?若论逼格,法国菜甩美国快餐几条街,但法国菜能有麦当劳这么具有侵略性?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每个城市甚至把美国快餐店的数量作为自己开放程度的象征。

      所以,中国电影行业需要张艺谋这种具备国际名望的导演来引领一种新模式。也就是引入好莱坞的电影模式,学习他们的特效和管理制度。

      人家张艺谋,除了奥斯卡这一点遗憾,这辈子也算是完满了。都快70的人了,随随便便继续拍点《归来》这种文艺片多好,至少不会被某些傻逼影评人被骂做“已经死了”吧?

      你们以为做开拓者很容易?呵呵!

      ===================

      豆瓣上对于李安,有一种评价:说李安的电影擅长用东方的方式来讲西方的故事,所以比利林恩在北美扑街很正常。这种电影,只有东方人才看得懂。

      我只能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是有一定的道理,并不全对。电影作品,固然有文化差异,但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

      比如说断背山,是找的美国人来演的美国人的故事,两个男人搞基,且全程英文。请问同性恋这种事情什么时候被东方主流文化所接受了?断背山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完全是用美国人的方法讲述美国人的故事。但在豆瓣上的评分依旧远远高于IMDB。

      再比如最近的比利林恩。豆瓣又是老调重弹,说这是美国人不喜欢的叙事模式,不喜欢的价值观,所以扑街很正常。我们东方人看起来就很享受。

      我想说,呵呵哒!豆瓣人看起来很享受才对吧?观众看起来很享受吗?那为何票房只有1.6亿?

      你要知道,比利林恩并不是一部文艺片,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你们见过哪部文艺片会去搞技术突破?你们见过哪部文艺片会找当红的动作巨星来加盟?李安+范迪塞尔+ 3D/4K/120帧 的噱头,你们觉得这会是文艺片的阵容?

      但最终的票房却是惨淡。这不是十年前,这是迎来牛市的大陆电影市场。区区1.6亿的票房,你们觉得这是国内观众喜欢的菜?要知道,四年前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上映的时候,都能撸近3亿的票房,像国人向来不感冒的歌舞片爱乐之城,都能撸超过2亿元的票房。

      像《百鸟朝凤》、《路边野餐》这种小众文艺片,票房少可以理解,毕竟在宣发这一块,电影根本没出什么资金,排片也是少得可怜。

      但是比利林恩呢?它是索尼娱乐这种大公司负责发行的,在国内上映首日占了28.3%的排片,却只撸了2500多万的票房。这一天,奇异博士已经上映第二周了,却依然比比利林恩多了不少。其实李安并不是第一次在大陆遭遇滑铁卢了。

      你别看卧虎藏龙现在在豆瓣上评价还不错,在刚上映那会儿,大陆观众并不怎么买账,虽然票房也还行,撸了1000万,但在当时的大陆,影响力并不大。

      倒是现在被豆瓣骂得一塌糊涂的《英雄》,在大陆撸了2.5亿元的票房,这是个什么概念?当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这完全是现象级的票房概念。虽然英雄的演员阵容更强大,但周润发+杨紫琼的组合,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这其实也能说明,英雄当年在普通观众的口碑并不差。那个时代的经济还远不如今天发达,粉丝效应也没今天这般明显,电影院的普及度更是远不如今天,但依然撸了2.5亿元的票房。

      你们要知道,英雄上映的时候,既不是暑期档,也不是春节档。当时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看电影根本就不是什么娱乐首选,甚至还可以说是有点奢侈。三四线城市的人民群众也不会把看电影作为合家欢的消遣。那个时代的票房,和现在动不动七八亿甚至十几亿的时代完全不同。在那个时代,擅长贺岁喜剧片的冯小刚都只敢奢求5000万的票房,英雄如果没有口碑做支撑根本不可能撸2.5亿,你们真当李连杰(在北美号召力不错,但在大陆和港台逊于双周一成)、梁朝伟、张曼玉(梁和张由于擅长拍文艺片其实在业界算是票房毒药)什么的有这么大的票房号召力啊?

      说回比利林恩。

      来看其他地区的情况,比如说日韩和港台。这些应该也可以算入东方吧?

      先来看台湾的观众口碑:7.7分,属于还不错的水平,但不如长城8.0分高。你们要知道,李安算得上是台湾的国宝级导演。

      香港的口碑找不到。只有票房数据:33万美元。这么扑街的票房,我相信口碑好不到哪里去。

      而日韩则根本没上映。由索尼娱乐发行的,居然都没打算在日韩上映,我只能认为,他们根本就不看好这两块市场。

      以上上映地区,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票房看起来稍微好一点(相对而言),其他地区简直不忍直视。除了港澳和日韩,像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应该都可以算进“东方”这个范畴,但票房都很不理想。而向来高逼格的法兰西,居然只拿了区区7万多美元。

      李安是一个顶级的导演,他以一个华人的身份,能够在白人主导的好莱坞获得如此成就,确实十分不容易。但他很明显,是被豆瓣神化了的。他和张艺谋,都是90分的水平,但到了豆瓣上,他成了95分,而张艺谋成了60分……

      再来说张艺谋。

      当年英雄和十面埋伏,在欧美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就是在国内的票房成绩也是相当牛逼。

      但是豆瓣文青可就不同意了。他们表示:英雄和十面埋伏,也就西方人看个热闹而已,我们东方人看了就是觉得蜜汁尴尬,这种华而不实的打斗场景,真正的武侠世界哪是这样。(说得好像豆瓣文青们见过真正的武侠世界似的)。

      英雄在台湾上映后,撸了420多万美元的票房。

      在香港上映后,撸了340多万美元的票房。

      在日本上映后,撸了3400万美元的票房。

      在韩国上映后,撸了1000万美元的票房。

      备注:以上是人民币8时代。

      英雄并不是什么系列ip,不像变形金刚、漫威英雄这样本身就拥有大批漫画(动画)粉丝。你要说这是功夫和武侠固有的魅力,为何港台日韩也有这么惊人的票房?功夫和武侠对于他们来说很神秘吗?

      毫无疑问,豆瓣文青们又把东方观众给代表了。所以我说嘛,这个世界上主要有三种观众:东方观众、西方观众以及豆瓣观众。

      你回头去看看张艺谋这一生。

      当摄影师,第一部作品,拿奖。

      当导演,第一部作品,拿奖。

      当演员,第一部作品,拿奖。

      转型做商业片导演,破票房纪录。

      中间兼职搞了个奥运会开幕式,惊艳全球。

      编东方的刘三姐,导西方的图兰朵,均大获成功。

      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顶级导演,却被豆瓣大V评价“张艺谋已死”。我能呵呵吗?

    • 家园 上周末刚看了长城,确实是很不错的片子。

      我也是一路黑评看过来,然后决定带着孩子看的。确实是成功的文化输出,法国评论里的警惕不算无事生非。

      这片子面对的就是全球观众,所以别嘲笑长城打怪兽了。不打怪兽难道还打人吗?还想不想在全世界卖片了?中国的评论把长城嘲了个遍,就没啥人嘲它拿明长城冒充宋长城的。为啥?明长城比较好看,威猛。既然怪兽都出来了,升级一下长城咋了?顺便把火药也升级一下,对吧?既然我们要面子,那别人也要面子啊。人家也要看马特威风点,谁要看你家自嗨,你牛我也牛,双赢才是王道。(插一句,我看到一个夸奖的评论直接把背景当成明朝了,一看就是对长城颇有研究的外国人。)

      本来以为剧情糟糕,看下来完全够用。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串起来了。夸它的外国人很多都提到:感觉象跟着马特游古代中国。等我看了片子,深有同感。一开始打劫的那些,装束是在连环画上熟识的,好久不见。马特在城墙下被宋军射了个箭圈,画地为牢,真是惊喜。城墙开暗门,我记得看过某个古城的报道,水车虽然扯淡,但是中国古代的确是很早使用水力了。景甜(貌似是她,不确定)那个背影,盔甲披风,是回忆中的水墨画。孩子非常喜欢,把这部片子向同学老师吹了个遍,不过强调的重点是打怪兽啊打怪兽,将军很牛,据说小伙伴们很感兴趣。

      看罢回来,跟孩子从“击鼓前进”吹到“沙场秋点兵”;最后连孙子兵法都上了。如果不是看这片,我也想不到说这个。

      通宝推:三笑,林风清逸,
      • 家园 懂中国的人终于有机会吹一吹风了。

        看罢回来,跟孩子从“击鼓前进”吹到“沙场秋点兵”;最后连孙子兵法都上了。如果不是看这片,我也想不到说这个。

        懂中国的人终于有机会吹一吹风了。

        所以说,文化输出还是做到了。

      • 家园 打怪的那些设定似乎美国人不买账

        费那个劲去迎合外国人的思路,然而外国人对这类早就疲劳了。能想到的好处,也就是外国家长比较方便向外国孩子解释

        受老外欢迎的,反而是卧虎藏龙里那种不沾地气的美,是英雄里那种神神叨叨的神秘感,他们觉得那才是特色,而其中的确可以发掘出很多好的东西

        最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是国外受到满分级的好评。虽然我们看到的是比较一般的剧情,但是很多外国人看到的是精美如画的人物和场景,已经非常奇妙的世界观和设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