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煮酒论雄38:另类事实 -- 本嘉明

共:💬291 🌺2821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做得很成功,我刚认识一对新加坡夫妇,其孩子就不会说中文
                  • 家园 想法很好,但是现在不现实

                    以官僚大人们的尿性,现在都搞得洋人高人一等,要是真的搞双语特区,非被搞出国中国不可

                  • 家园 双语特区其实类似于美国的唐人街

                    美国加拿大有很多语言特区,唐人街,法语区,西语区,德语区。唐人街不是殖民地,实行的还是美国的法律。

                    中国如果要在国际上”猎头“,收割国际的优秀人力资源,就要考虑第一代移民,语言不通的情况。第一代移民可以呆在中国的”英美人街区“,通过良好的公共交通联系,让大人可以去CBD、科技园上班,跟中国受过英语教育的人群一起工作,而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长大了可以搬出”英美人街区“。

                    这个”英美人街区“跟新加坡目的是不一样的,新加坡讲英语是为了去中国化,而中国的”英美人街区“是为了让第一代移民慢慢融入中国文化。

                    巴西、阿根廷都有德语区。二战后大量德国移民,凭借德语区,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家立稳了脚跟,然后学习葡语、西语,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成了跟普通人完全没有差别的巴西人、阿根廷人了。

                    我们中国的双语特区,其实起到的是美国的唐人街、巴西阿根廷的德语区一样的作用。

                    • 家园 盲目类比不可取

                      唐人街也不是成功案例。唐人街的中国人基本都从事低端服务业,这才是它长期存在的原因。另外美国政府也没有宣布唐人街为官方的双语区,对不对?

                      中国要引进的是人才,完全不可比。事实上,你所谓的“大人可以去CBD、科技园上班,跟中国受过英语教育的人群一起工作,而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这个现在就没有问题。你想多了

                    • 家园 这个再多说一两句

                      可能有些跑题了,不过跟海峰兄一直聊得蛮愉快的。

                      我们这批人,离开中国十几年,对于双语问题,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而且我们的“双语困境”,与我们的孩子的“双语困境”,又非常不同,但往下三代,这个困境始终存在。从这个角度,我再说几句。

                      语言代表文化。拉丁文还在,但是“死的语言”,因为在生活中没人用了,你听过拉丁语的饶舌歌曲没有?

                      李光耀非常喜欢写书,自言自语地写了很多,我越看,越震惊。他是一个被独裁权力惯坏了的,到死都没长大的幼稚孩子。他们李家将来的结局不会太好,今天“香港军绿小巴”事件,就是教李显龙好好做人。当年毛主席也是独裁,但主席的经历太丰富,经验太老到,立意太高远,绝对不是李光耀唐纳怆这些鼠辈可比拟的。

                      李光耀的很多政策,民科得不行,他治国为什么成功?因为他是“苏伊士运河以东,唯一的英国人”,他抱紧美国英国的大腿,拼命反共反新中国,因此能得到比别的仆从国多得多的关照。站在风口上,猪也能吹起来,是吧?

                      回到语言问题。主席在亚洲地区“输出革命”,李光耀为了杀灭中国在新加坡的影响力,就杀灭华语。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在东南亚的华人,身处毫不友好的马来人/印尼人环境,几百年都没有丢掉祖宗的语言,到了李光耀这里,怎么肯欺师灭祖?于是李光耀就“利诱”,放弃中文而以英文为第一语言(就是母语)的,能当官,能在英美公司里拿高薪。这样利诱了30年(1959--1989),成功了,英语成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看到这句话,就想起屋大维的“第一公民”)。

                      然后问题来了。学语言就是学文化,学了英语,必然喜欢看英文书报电视,关心美国发生了什么。那30年,美国高度发达,年轻人衣食不愁,叛逆性极强,黄赌毒被视为时髦,这些又威胁到了李家的统治地位,加上中国崛起(跟中国做生意赚头大),老头子后悔了,赶紧找补回来,要把儒家的“顺从官家,温良恭俭让”从垃圾站里捡回来。但不可能了,小孩子6-14岁之间,只能学好一门语言(基本就是他一生的“母语”),什么叫“学好”?就是你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语言,享受这门语言,如果必要不惜牺牲也要捍卫这种语言,就是法国人《最后一课》那种劲头。你热爱的,不是语言,是文化。

                      而事实上,中文很难学,超过14岁开始学而能学好中文,你不但是语言天才,而且要忍受比缠小脚还要大的痛苦。新加坡的小学生已经习惯在家里(很多华人家庭在家也只说英语),在学校,在朋友间,基本只说英语。政府严令各中小学教中文(或教马来语,泰米尔语,视当地生源地族裔成分),但每天最多两节课共一个小时,根本于事无补,校长也不那么上心。所以今天的新加坡华人中,能讲普通话的不算少,能读写并具备较高深的中文素质,体会到真正的中华文明精髓的,就少了,而且趋势越来越坏,不可逆转。

                      新加坡人李光耀,始终把语言当作“谋生的工具”,他逼全体国民学英文,然后大家辛苦达标了,突然有一天他又说,英美文化太坏了,美国中学生用枪指吓老师,英国中学生带着刀子上学,太疯狂了,我们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英文还是很重要,但你们就当作赚薪水的工具就好,膜拜朕的时候,最好还是一颗孔老二的臣子之心------我有时候觉得,这个老小子的心智,就没超过12岁(他乱拍脑袋前后矛盾的事,多了去了,只不过没人敢骂他而已),这都是从小讲英文给害的,权力的傲慢加上心智的残缺,大抵就是这种狂妄到上帝口吻的胡言乱语。

                      新加坡给我们当小白鼠,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为什么新加坡过去/将来,都不会出马云,李彦宏,张朝阳等等世界级的创新人物?他们只能出产一些买办罢了,他们都是懦弱无主见无自信的“夹层人”。

                      英语流利+国际视野+中国心,这是多少家长对孩子出去留学的幻想啊,这是注定失败的,一个孩子,你的源代码,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美国人。新加坡人整体“变性”为英国人了,Fine,就拜托不要回来捞中华文化的救命稻草了------变来变去的,我们看着都累,为了点蝇头小利,今天不当中国人了,明天又不当英国人了,很好玩是吧?

                      一个中国糖芯,外面包一层英文的巧克力,是可以的;反过来也一样。新加坡和台湾都已经整容整坏了,再也回不去当初自自冉冉的清纯模样了,彻底残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自尊自立,君子自强不息,别的都是枝节。台湾没有了自立,新加坡没有了深层的中华文化意识,这两个都废了。你的主意,离他们也就是50公里。

                      通宝推:strain2,海峰,红军迷,土拨鼠yuanap,冰雪迎梅,梓童,独立寒秋HK,卢比扬卡,柏林墙,舍瓦,唐斩非,诸葛神候,daodewang,喝点红茶上会网,笑不拾,李根,迷途笨狼,何求,盲人摸象,秦波仁者,独草,桥上,脊梁硬,
                      • 家园 新加坡国民变成的不是英国人

                        而是英国式的管家,然后去给美国当家仆。

                        所以今天就是这个结果。

                        外链出处

                        新加坡全国,就土地资源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美军基地;就施政国策而言,就是香港的恶意竞争者;就社会管理体制而言,就是特务治国的独裁体制------这三点近期无法改变。这三个改变之前,对“中国疏远新加坡”感到恐慌,傲慢的新加坡国民们(不单是华裔新加坡人)不是心智残缺又是什么?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损了,新加坡只能跟着损。

                        这次唐纳怆首秀出访,完全是个昏君小丑的笑话,丢尽了扬基-赵的脸,以至于约翰牛-赵,佛朗索瓦-赵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没有G7了,只有G6,那六位把“美国陈光标”给忍痛开除了,不然好好一个贵族俱乐部变成农民工搓麻了。

                      • 家园 好文宝推,最后结论有些不同意见

                        我觉得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中庸、包容上,自强自立应该很多文化都有吧。

                      • 家园 新加坡终将毁在李家父子手上
                        • 家园 一个人就是一个寄居蟹

                          必须找一个壳呆在里头,感到安全,温暖,有主心骨。

                          新加坡人(不只华人,其他马来族,印度裔都是)脱离了母文化,又不能完全认同英美文化,内心应该相当彷徨畸形的。

                          新加坡是个聚财的要冲,也就是四战之地,现在顺风顺水还好说,将来靠谁?死心塌地靠美国是吧?

                • 家园 叹为观止

                  怎么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

                  人家美国也没搞个法英双语区,德英双语区,为啥我们就要搞中英双语区?这都是给自己挖坑的行为,实在没办法才会想到的,居然有人认为是好办法?

                  正道就是坚信自己是最好的文化,让别人主动融进来。就像现在中国人都学英语,以后全世界都学中文,不就行了?

                  通宝推:广宽,
                  • 家园 你忘了美国的唐人街了?

                    美国除了唐人街,德语区、小东京、小越南,小意大利,也很多啊!

                    • 家园 北京有望京

                      其实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关系问题。先有大量韩国人到北京捞钱,才有的望京。到中国捞钱的英语国家的人可能不少,但各种原因,没有在一个城市形成规模聚居。人口上来了,自然形成双语聚居区了。硬化特区没任何意义。

                      通宝推:土拨鼠yuanap,
              • 家园 这不是心甘情愿的问题

                这不是心甘情愿的问题, 而是人少力弱不服也得服。移民国家的大势如此。八旗都能废物了,WASP也不是什么质量的保证。

                南非的国情根本就不是黑色人才数量,质量大于白色人才啊。不懂是支持什么论点的例子。

                学校是靠人才撑起来的。 如果放弃招降、吸收外来人才,先不说人口基数。HYPMS这些超级大学堕落成世界一流大学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还指望从1000个WASP的傻孩子里培养出五个天才来? 命好出来了也得乖乖去北京的超级大学里深造。“黄狗不要,黑狗一拖”。别人可不傻。

                “有国界的科学家是很少很宝贵的”,“钱比肤色血脉亲。” “只要给钱给机会,白的黑的黄的花的都可靠”... 这些就是先进文化。不信就只能落后下去。走正道还能衰落慢点。走邪路,树倒猢狲散就是十几年的事。

                按中国的屁股来说,当然咱们应该唆使美国走邪道死不足惜。按人类的立场来看,美国走正道给移民国家趟趟民族融合文化综合的路也不错。 反正不管美国怎么折腾,中国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通宝推:红军迷,
              • 家园 你太看重WASP了

                这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欧系白人面对的不是文明原始的有色人种,也不是按人种血缘聚集的一百年前。

                今天欧美的现状是经历过二战后资本主义文明在与前苏帝国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混血文明,因为共产国际是不讲种族的。这一点在没有受这个发展影响的东亚国家眼中是不可理解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仍然用种族观去解释一切现象。但是西方包括学习西方的俄罗斯,在历史上都曾经历过长期的种族融合的时期,因此并不陌生,相反纳粹那套反倒是少数的现象。而中国的历史虽然也有很多种族融合,但是基本上是汉族为主体的人数上压倒性多数的吞噬,与西方的不同。

                种族是任何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肯定会不断的被当作任何政治运作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但是要理解今天的欧美,需要种族观但不唯种族观。川普的上台有广泛的美国红脖因素,但是川普离种族主义还差着十万八千里,而红脖的动机也里种族排外差着十万八千里,本质上还是经济因素与国家政策。

                左派与移民的反抗一方面是政争,主要的民意基础还是二战后的教育深入人心,所有人尤其是犹太人对民粹演变成种族主义的gateway效应的担忧,这是历史沉淀的一部分,不可能被短短的一代人忘记。

                虽然敏感,但是实事求是的说,美国红脖这次对川普的支持不是种族主义的冒头,而是对美国资本外包工业与人才的政策的不满,连带对于整个华盛顿体制的不满到了顶点的反映。因此,川普的上台更应该被解读为protest而不是某个势力深思熟虑的结果。看不到这一点就落入了美国建制派的同样陷阱。

                既然是protest,那么川普成功与否就不是太重要的,而是昭示了这样一个民意,而民心可用,那么未来的政治圈就只能围绕这个民意去操作,这才是民意的胜利。因此,川普的几个政策与改革是不是靠谱,有没有执行性,能否达到其号称的目标,都不是着眼点。媒体虽然会不断的黑川普,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结果是,川普不行,后面还会有别人,但是川普提出的口号,才是揭示了美国未来长期变革走向的指南针。当然,别人不一定会承认是川普的功劳,因为川普的德行不够逼格。

                通宝推:Bullfrog,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