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大家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 -- 雷达

共:💬59 🌺16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谢指出错漏

                              是我记错了波段范围 不过你所说水吸收太赫兹波段太强,似乎不合理吧。

                              水是极性分子,因此任何一种波段的电磁信号都吸的说。

                              当然 在设计时会考虑到下雨天雨滴对电磁信号衰减与干扰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就是 假设雨滴的直径在一个大致范围内,那么考虑电磁信号的波长时要么大于雨滴直径,或者短于,从而规避衰减区。

                              另外 对于毫米波这个区段而言,光线的影响远大于下雨天。

                              至于探测灵敏度不知童鞋你所指那个方面?貌似信号源里面没这个叫法?

                              如果仅仅所指探测精度(测距以及测角)

                              假设测距,这种情况下测距无非是两个要素,一个是时间差,一个是相位差。能保证信号的波形完美,控制信号的起落沿陡。

                              常理来说时序信号不如差分信号稳定,一般都以差分信号作为采样数值。

                              还是再说下,雷达这块我真不专业的说,复杂的问题我也得问朋友,所以不专业的地方还望见谅

                              • 家园 好长时间没来,迟回复见谅。

                                水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的吸收相对较弱,但是对太赫兹是极强烈的,强到什么程度?就是空气的湿度稍大点都可以让太赫兹波传不了1米,当然这也是和太赫兹源的强度有关系。

                                探测灵敏度是探测一方的,就是信号接收方的。就好像你再使劲也看不到红外光一样,你的眼睛对红外不响应。再比如800nm近红外很大功率的时候你也就看到暖融融的一点红光而已。太赫兹波段目前的探测灵敏度相对于硅器件对可见光的灵敏度来说差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再加上水吸收,更是收不到信号了。

                                而精度问题,我其实说的是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有点儿类似你看图的时候的图像分辨率。受限于波长,直接成像的太赫兹波分辨率也就是在亚毫米量级,其实挺粗糙的。

                                • 家园 你的观点可有理论与数据作为支撑?

                                  因为挺颠覆我的三观~

                                  • 家园 不知道您需要哪方面的数据?

                                    是说太赫兹的水吸收方面吗?

                                    太赫兹波含义其实比较广,一般0.1THz-30THz都可以叫做太赫兹,甚至有0.0几太赫兹和几十太赫兹的也叫太赫兹的。

                                    mm波及亚毫米波,也就是安检用的波段,一般用电子学方法产生,可以透过衣物和报纸,但是你看太赫兹安检应用图片,人体都是发金属光泽的,意思就是反射较大。

                                    而0.1-10THz范围内,水吸收是极为强烈的。所以您可以看一些文献,这个波段的实验结果往往强调氮气充填,就是为了降低水的影响。而很多测量太赫兹谱的结果上,都有很深的水吸收凹陷。要知道这些实验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并没有有意加水。有个教授曾经有个项目是用太赫兹波探测冰雪下的道路上的白线,以对汽车辅助自动导航,遇到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冰雪一旦稍微融化,太赫兹立即失明。

                                    而20THz以上,基本可以说是远红外区域,这块我不太了解。

                                    不知道您所接触到的太赫兹的领域是具体什么方面或者什么应用领域?为什么对您来说太赫兹的水吸收强烈是颠覆三观的说法?

            • 家园 技术头衔是递进的,管理履历也是递增的

              看看中科院里,管理者在内在外机会都要大。

              • 家园 多面手型技术人员不向管理转型也会有危险吧!

                像这样很大的公司,他的官僚等级制度应该比较严重。

                多面手,可能意味着不是每个方面都很强,这样在架构搭好事情进展深入之后,可能他们就更需要特长比较突出的专才。

                如果想安心做技术,没有一个赏识的老板在上面罩着,地位会比较尴尬,安全性也差。而且老板们也有私心,他们会安插自己的心腹,提拔自己的心腹,想靠纯技术长久吃饭,未必安全

                地位低的人在公司就需要安心做螺丝钉,不要期望自己的见地思想能够改变公司的事务。

                如果是想以此机会掌握这些技术,然后跳槽,那是另一回事儿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技术必须转管理的原因,是个人技术能力的相对下降

                  年龄和经验对于管理和技术道路而言,长远看,分别为相对优势和相对弱势。

                  哪怕只管几个人,也要努力去管。

                  技术人员的盲点和疑惑,在于不懂得或不理解例外管理的概念,误以为常规规章制度就是管理的全部,自然就觉得搞管理没意思。

                • 家园 只有管人是永不过时的

                  技术都有过时的时候。

                  但管人有政治斗争失败的风险,失败了且人品太差恐怕连饭饭都找不到吃。

                  所以管人的人往往都任用自己人,提拔多了,总有几个后来成才的,自己失败了,还可以找他们要一口饭吃。

                  因此政治就是拉帮结派。中文的政就是五个横竖笔画,代表5个人,右边用反写的文,也就是潜规则连在一起,治呢,就是水在桌面上,看起来非常公平。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你就二吧

      如果一定要理由的话,有挑战性,头顶无限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