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共:💬190 🌺1176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3
上页
    • 家园 百度百科

      习(xi):从羽从白。数飞也。

      (1)会意字。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fly frequently]

      【基本字义】1、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2、学:~文。~武。3、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5、相因:世代相~;~~相因。6、实践:学而时~之。7、中国姓氏之一。

      看来在这儿这个习就是实践了。但把学而时习之的之理解为道,反而是做了一个限缩解释。只要值得去学而时习之的事物,何必限于道这个终极又空泛的概念呢?

    •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二)

      【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里“孝”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后面各色人等都来问孔子什么是孝,如何才能做到孝,而孔子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孝”不是一个具体的行为,它是一个如何对待父母的原则性的东西,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能以“孝”字作为行为指导原则对待父母的人,一定不会太坏。因为照现在的理解,古人的孝就是提倡对父母“感恩”。一个以感恩的心对待父母的人,做事一定有自己的底线。

      现在各种处事箴言都告诫人,你不要同不孝顺父母的人交朋友,为啥呢?除掉极端的例子,一个人的父母对他有那么大的恩德他都可以完全弃之不顾,因为父母小有过失便耿耿于怀,这样的人你敢和他交朋友?你能有她的父母对他的恩德大?一旦你和这样的人小有冲突,肯定会被背叛。那可真应了那句话“朋友是用来出卖的”。对这种人来说,只有利益,没有情谊。

      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注意这是有子说的话,不是孔子说的话。那么有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叹呢?

      因为当年的孝还只是提倡,没有到后世以经代法的年代。那时候的孝,还是一种自觉行为,靠社会舆论约束,就跟现在差不多。一个能够主动受社会提倡的公序良俗约束的人,怎么可能是个捣乱分子呢?

      这段话的翻译如下:有子说:”一个人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却愿意触犯上位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愿意触犯上位者,而愿意造反的人还没有呢。

      犯上的“上”,这里指上位者,通俗地说就是自己的上司。因为那个时期官制不像后世那么明晰,周天子下有诸侯,诸侯下有大贵族,大贵族自己还有豢养的家臣,养士,养私兵,委派官和吏。诸侯下还有其他的贵族士大夫和委派的官员。官员自己还可以委任吏。总之,一个人,总要有自己的上级。犯上,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跟上司作对。

      一个连跟自己上司做对都不愿意的人,怎么可能去造反?礼记里曾子还有一大段说孝的,其中又强调事君不忠非孝也!

      最后有子总结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做人的根本,根本有了,做人做事的原则也就有了。孝敬父母、友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这句话对后世影响巨大。后代的以经代法简化来说就是“以孝治天下”。提倡孝道,用对父母是否孝顺来判断一个人道德的优劣,对于忤逆父母的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孝的提倡对后世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爱人先爱自家人。一个人博爱到对家人不管不问的程度,那不是博爱,那是凉薄。

      这里的“本”,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仁”的信仰有了,对待父母兄长的原则“孝悌”便有了。“孝悌”的指导原则有了,对待父母兄长的具体方法便有了,具体怎么对待父母兄长的结果就是大家就都能看到的孝敬父母友爱兄长。

      这话倒过来看,做事的过程和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孝敬父母,友爱兄长。看到了结果,可以推定一个人的孝悌,孝悌就可以推定一个人是否好“仁”。你总要看见树上结的苹果才能确定这是一颗苹果树吧?所以通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具体行为才可以判定一个人是否是树立了“仁”的根本。

      孔子大力提倡孝。为什么呢?因为这也是个人才选拔条件。人才选拔,谁听不听话,会不会忠于君主,先看是不是孝顺他自己的爹妈。假定不是真孝顺,是装的,肯装也比赤裸裸的挑战社会公序良俗强啊。看一个人孝与不孝,是一种成本较底也算靠谱的人事选拔方法。后世一直到科举制度之前,公推举孝廉就是这种选人方法的具体表现。

      孝悌的具体行为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仁人君子的最好的办法。因为从另一个方面说,你是不是君子,心中忠不忠于上位者,在没有做具体的事情之前,是无法判定的。但是,孝悌是家庭内部的一种行为规则,是否做到了遵守这种规则基本可以判定未来一个人对待上位者的态度,所谓对待父母兄弟这样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都没做好,怎么能够相信一个人能够忠君爱国呢?最后一句“其为人之本与”同时也是告诫人们君子做大事之前要先把身边的该做的事情做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之后的齐家,便是要在家里调整好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这个伦理关系还包括宗族内部的伦理关系。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你是什么角色,便要把这个角色做好。

      当然,“孝”之为用还要大以哉!甚至可以说一字定乾坤。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要打倒孝,认为孝压迫了年轻人。最初提倡孝道的老先生们若是知道了一定会摇头捻须“小子,无孝,汝今安在?” 不提倡孝道,你爹为啥生你?不提倡孝道,你还不知有没有命出生呢!

      孝道的提倡,让中国人口一直遥遥领先,人口领先,封建文化就领先。文化领先,人口有众多,中华民族才没有亡国灭种。看看四大文明还有啥?为毛?我认为就是因为他们不提倡孝。

      西方提倡的十字架文化,爱下一代。被爱的下一代对于上一代,他们爱在天的父,至于尘世的父,远没有东方人孝道约束下那么多的义务。对于兄弟姐妹也一样,像豆荚里的豆子,熟了裂了便各奔东西。中国人的孝悌思想在他们看来可能不可理喻,但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即便基督教不许堕胎,与中国面积相当的欧洲人口总数从来没有超越过我们这个提倡孝道的国家。

      提倡孝,生孩子就是一种投资。投资成功大富大贵,投资不成功,好歹也能保本。西方只敬重在天的父,不敬尘世的父,那尘世的父首先就可以决定生不生你,生完还可以决定养不养你。国外的杀父,杀了就杀了,中国的杀父,要背万年的骂名。杀父没有人在意,父亲干嘛要生养个自己的敌人?孝,是先保的小孩的小命。

      孝的价值观,让中国人口一直遥遥领先,人口领先,封建文化就领先。文化领先,人口又众多,中华民族才没有亡国灭种。看看四大文明,还有啥?为毛?我看就是因为他们不提倡孝道。不知道老祖宗们提倡孝道的时候有没有考虑人口繁衍民族存亡的问题。

      一个人在家里怎么做最能表现其思想品德,也是最简单的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一个受道德约束的人一定不会漠视和蔑视法律。即便是装出来的,也会装作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么,能装就足够了。否则单就人性来说,“原迹不原信心,原心世上少完人”

      借古喻今说职场

      把“孝”字运用到职场上,人力资源部门首先可以把“孝”作为人员招聘的一个考察条件。因为作为领导者都明白,员工守规矩总比不守规矩强。尤其是要对企业忠诚。

      儒家文化圈的企业提倡遵守规则。因为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告诉我们,对于一般人来说,遵守规则获得收益绝对大于违反规则的收益。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企业中的人来说,还是听话日子更好过。所以我奇怪西方文明总是强调“要培养孩子有创新精神就是要鼓励孩子违反各种规则”是怎么和企业经营文化和谐相处的,还是我们根本理解错了?

      比如在职场上一个人的表现总是遵守各种规则和潜规则,那么这种人的意识里一定是优先遵守各种规则并且可以迅速融于新的团队的。

      一个受社会规范约束的人一定不会漠视和蔑视公司的规章制度。即便是装出来的,至少也比不肯装的人好。单就人性来说,只能原迹不原心 。如果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做背景调查的时候最好在逆向调查的内容中加入他对父母配偶兄弟甚至是朋友的人际关系内容。这样至少能把性格极端的人筛查出来。

      那么作为公司里的职员这个“孝”字怎么来用呢?也就是说要以“孝”的态度对待谁呢?

      答案其实早就有了。

      各企业都爱说“客户是上帝”,更接地气的说法是“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我们对待上帝“在天的父”和衣食父母(尘世的父)的正确态度不正是要做到“孝”

      嘛!

      我在给学生上客户沟通的时候跟他们说,你们不要觉得客户难缠好烦啊,从心里往外排斥他。你越排斥,言语态度上就会流露出来,客户会更加不满意。你要从心底里想,客户越是难缠,说明我的工作越重要,越是解决的好,越能显示我的工作能力。“这样的客户多来几个才好啊!他们都是特意来给我颁发“先进工作者”奖状的。如果工作没有难度,老板随便找个人就干了,哪里还有我的工作位置?”

      此正所谓“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职场底层员工一定要总这么开导自己。

      至于怎么做才是“孝顺客户”,书中还有许多地方提到孝,我们慢慢来具体解读。

      通宝推:mezhan,盲人摸象,三笑,石狼,未知如之何,
      • 家园 以孝治天下是过时的模式

        的确,如果一个人连家人都不爱,怎么会爱其他人呢?这个是不错的。但是,这个并不是说,爱家人就成了治天下的最高标准。应该说,治天下的标准(或理想)是”爱世人“,”爱家人“在某种社会形态下,是一个很好的测试手段,但不是终极目的。

        爱家人,也没有必要成为终极目的。千万年的进化,这个已经成为生物和基因传承的本能。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爱家人的生物。所以呢,这句话,几乎就是废话。

        而且既然是手段,一般来讲就不能说是唯一手段。从方法论上讲,用“爱家人”来激发“爱世人”,并不见得就比,以”爱上帝“,以“天赋人权”,以“天下为公”,来激发更有效果。

        总之一句话,在现代社会,“以孝治天下”,不能说不对,但是格局小了点。

        通宝推:也要崛起,
        • 家园 不是格局小,是不适用

          现代社会提倡解放劳动力。共产党的统治,首先就是把人从家庭和宗族的桎梏中解救出来。

          中国的家庭教育思想基础是培养为家庭家族服务的人,外国现代的教育思想基础是培养社会人,所以才会有东西方的碰撞。

          我们国家现在也是致力于培养社会人以满足社会大生产的的需求。

          只有在封建社会才会以孝治天下!

      • 家园 人口和孝悌

        的因果似乎反了。

        孝悌思想的产生是因为人口增加,社会关系相对稳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必须要有一个彼此可以接受的对应方法。当年在上海挤公共汽车,旁边的大妈主动指导我,把肩膀侧一个角度站,果然感觉宽松了许多。

        中国很早就进入稳定的农耕社会,这才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一个彼此可以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儒家学说,就像那个上海大妈一样,告诉每一个人把肩膀缩起来,虽然每一个人都受点小委屈,但是避免了村子里你死我活的紧张感。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就流传开了。

        当然,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以后,又反过来维护了农耕社会的稳定。大家都养成了彼此谦让的习惯,突然来了一个不懂谦让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必欲除之而后快。对外就是抵御侵略,对内就叫清理门户。

        蒙古人上车后依然横着肩膀,最后被赶下了车。满族人上车后,听劝,学会了缩肩膀,就一直留在了车上,最后大家都忘了他是后上车的。

      • 家园 孔子和曾参对孝的教导还是引用原文再加以分析好

        孔子和曾参对孝的教导还是引用原文再加以分析好

        即使是曾参这样的大乡愿编纂的《孝经》,对孝的明确要求也比当代提倡的愚忠愚孝强多了

        孔子说的“子为父隐”、“隐恶扬善”的“隐”最主要含义是消除,就是父亲有错儿子帮助改造才是真孝,态度委婉也不是唯唯诺诺

        先秦“忠”的本意是心诚,不是表面讨好上司,那是奸臣佞臣的标志

        “我在给学生上客户沟通的时候跟他们说,你们不要觉得客户难缠好烦啊,从心里往外排斥他。你越排斥,言语态度上就会流露出来,客户会更加不满意。你要从心底里想,客户越是难缠,说明我的工作越重要,越是解决的好,越能显示我的工作能力。“这样的客户多来几个才好啊!他们都是特意来给我颁发“先进工作者”奖状的。如果工作没有难度,老板随便找个人就干了,哪里还有我的工作位置?””

        不管老板还是客户,负责人最关心的是给他的增值服务,下面太监往往就是潜规则的好处和所谓尊重,拉客户前和接触初期做好排除才能更好的服务,顺带创收

        看它人眼色行事的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

        多数情况下,能干者和老板反目是因为约定报酬被克扣

    • 家园 哈哈

      对最后一段深表认同。

    • 家园 棉妈读的哪一本,我给小孩读的是杨伯峻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3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