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人民的名义》看党争 -- 冷如

共:💬55 🌺546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从《人民的名义》看党争

      人民的名义看了几集,现代剧能写成这样算不错了。作者当然不能像大明王朝,雍正王朝这样写得那么入骨。不过我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一直就存在的一个东西,党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山头,国朝立国至今,也不能免这俗。人的本性使然,无法制止。党争源远流长,但是能够千年流传的门派不多。本人就给大家扒一扒,反正有志青年学学无论从政从商,都有好处。

       要说老大,当然是士族。此派始于汉代的孝廉制度,到东汉成型。历史书上说,朱温把最后的士族扔黄河里面了,从此世间无士族。可是士族真的没了么?说白了,士族就是官宦世家。这个阶层从来就没有衰落,现在的名字就叫红色二代。剧中沙瑞金、陈海就是这种人。在任何朝代,这都是一群得罪不起的人。时代在变,经历了唐末惨痛的失败后,士族进行了巨大的变革。不再追求对资源的名义占有,而改为隐形的实际控制。这样减少了和大众的矛盾,同时也树立了“清廉”的社会形象。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就是典型官二代洗白自身的作品。要知道人的能力除了天赋而外,相当大部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士族从小就能学习到官场的各种规矩和规则,这些东西就是亿万富翁也很难从小培养出来。另一个就是对知识的教授者的垄断,一本小学数学书,让华罗庚来讲是不一样的。本人当年读过一本华罗庚写给中学生《数学归纳法》,深入浅出读后简直是茅舍顿开。你马云能请得起中科院的院士给自家小孩上兴趣课么,花钱也请不到啊!所以,对士族而言“贪腐”的很少。 货币无非是一般等价物,还需要兑换成各种商品才有意义。士族早就通过修改规则,将最有价值的资源打上了非卖品的标签。资源都不缺,还需要贪么?

      当然遗传法则会起作用, 优秀者的后代不一定优秀。所以士族也在变通,就是将平民中优秀者纳入这个集团。方法嘛,很简单通婚,于是乎有了我们的猪脚侯亮平。机关单位新来了大学生, 各位大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考察一番。几十年官场的历练,早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谁能在仕途上走得更远,对这些老油条来说不是难事。当然,提倡自由恋爱的今天,对官场老手兼父母亲大人来说不是难事。各行各业都会有自己进入圈子的门道,让儿女报考对应大学的对应专业就可。要知道儿女择偶的标准,基本就是以父母为模板的。再说了,士族从政的要求只是为了维持现有的家族地位,女婿有老丈人老丈母七八成能耐就可,剩下的老丈人老丈母兜底就是了。

      这里必须要指出,我国士族绝不只是那些官员的后代。这样就会犯了祁同伟的错误,得罪士族群体,最后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到祁同伟的结局,但是知道他死定 了)。老红军、老战士、老劳模、老烈士以及各种家喻户晓的标杆人物,还有就是中科院那些老专家们(尤其是两弹一星的功臣)。概括起来两类,革命战争时期的士族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士族,用大白话说就是为革命抗过枪和为社会主义流过汗。理论上前者高于后者,实践上也要看,如于敏和普通的红小鬼肯定不是一个级别。这些人能量巨大,各位为官的人要多小心。

      第二大派,就是庶族。和士族比起来,庶族就很难了。从小的环境导致视野狭窄,做事畏手畏脚。典型代表就是祁同伟,摆在这些人的道路上就两条,第一科举,第二军功。虽然庶族有诸多弱点,但是架不住人多啊。社会90%以上的人口都是这个阶层的代表,总会有那么几个特别出色的。如祁同伟,相貌、智商、情商都是上乘,当年选女婿时又没有搭上车。对这类人来说,几乎是肩负着整个家族和父老乡亲的期望,所以活得很累的。养成了其精于算计,重利轻义的个性。这就是古书所谓的小人性格。其实小人也不是先天,环境使然。由于庶族出身分散,导致很难结党,因此在宦海内只能单兵作战,很容易被士族各个击破。因为庶族的目标是尽力向上爬,必然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所以和士族的矛盾在所难免。

      庶族除非遇到社会大变革事情,否则正常情况下要实现家族的一代跃迁是会遭到灭顶之灾的。农民的儿子,一分钱都不敢花,是这部剧的第一个冷笑话。这充分暴露了庶族目光短浅的先天弱点,把资源等同于财富。有功夫送小孩去学兴趣班,还不如给小孩多讲讲自己在官场所见所闻。既然到了这一步,就要学会利用资源,那么下一代的路就会更好 走。

      前面说了单兵作战很容易被围歼。庶族由于资源有限,一个家族有那么一个拔尖的就不错了。于是就有了另类作战方式,结党。我们的高育良就是深知此道,用了几十年时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汉大帮。这种方式在古代和现代没有区别,始作俑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所谓门生故吏遍天下。

      所谓士族靠血缘,庶族靠师生。整个剧本正方若隐若现各种亲朋关系,反方则是汉大帮一群师生。也许是作者周梅森故意的,但是这的确很真实。

    通宝推:明心灵竹,一着,gschen,脊梁硬,
    • 家园 看到你这个

      说庶族进身靠科举和军功,想起一些八卦,是连庶族都不算的吊丝上位的事。

      一个是郭文贵,山东乡下农民出身,因为结交了某大姐,赚了第一桶金,然后一路发达,成了某的白手套,现在虽然亡命天涯,但是如果没有政争,他也算吊丝逆袭的典范了。

      一个是较早些的车峰。本来就是一个安徽城市吊丝青年,在上海卖衣服,因为本人高大健壮,被戴相龙女儿看中,一步登天。当然,最后也是因政争落马,不过他比郭强,是名正言顺进入了权贵层走了一遭的。

      更离奇的是吴晓辉。浙江农民出身,相貌非常普通,身材也普通。就这样,先是娶了当地小官的女儿,然后娶了杭州市长,浙江副省长的女儿,最后是娶了矮子的外孙女,三步登天。最近有他不利的传闻,不过刚出来接受采访,算是辟谣。不过,不管今后如何,他比郭,车都厉害,是真正到了顶层权贵圈玩过的。

      这三人都算靠女人发达的,郭,车看起来起码身强力壮,相貌也在平均以上,这吴是最奇特的,扔人堆里看不见的,不知道有何神奇之处,难道是嫪毐转世?问题嫪毐还是吕不韦进献的,他这种其貌不扬的三婚头,又有谁给拉纤呢?

      ---------------

      说起靠女人,想起了刘邦。

      刘邦的老丈人是吕不伐的孙辈,吕不伐是吕不韦的哥哥,不伐是不伐功,不韦是不韦过。吕家是姜太公吕尚的后人,田氏代齐之后,吕氏开始找其他门路,传到老吕兄弟,都成了大商人,后来吕不韦热心政治,在秦国布局,虽然身死,但是留下的门生故旧等各种关系很多。

      刘邦不知道何德何能,被吕氏看中。后来吕氏还助力他起兵反秦夺天下,尤其大舅子吕泽,功劳很大。吕家应该是联络了吕不韦在关中的旧关系,因此刘邦入咸阳能很快安定人心,后来暗渡陈仓也很顺利。也因此,后来吕后大力封赏吕氏,威胁到了一干功臣,陈平,周勃发动兵变,清洗了吕氏,而且应该是篡改了历史,把吕氏的功劳都抹杀了。

      南越丞相吕嘉,很可能是吕不韦后人。如果吕氏在汉能保持低位,他应该很乐意南越和平归汉,但是发生了诛吕的政变,他就非常抵触汉,成为和汉对抗的坚决分子。

      又回到你的主题。吕氏从吕尚开始,绵延到吕后这一代,总是有势力的人家。而刘邦则是吊丝一代奋斗登天的故事。他们最后的变故,都和乱世有关。所以富人希望安定,而穷人盼望造反都是有来由的。

      通宝推:老阿,明心灵竹,年青是福,何求,老老狐狸,gschen,西安笨老虎,普鲁托,光头佬,
      • 家园 吴小晖的背后是陈小鲁

        根正苗红的红二代,背景比包子的父亲不管是地位还是功劳都强多了

        父亲是元帅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岳父是首席大将

        陈小鲁还是286的外孙女和吴小晖的红娘

        • 家园 谢消息

          问题还是没解决。

          邓家肯定算一等红贵,想找白手套也好,什么也好,肯定能找到。为何偏接受了吴?

          当年吕不韦推荐嫪毐是给一个中年寡妇大妈,那是对症下药。邓家还不至于吧。

      • 家园 这演绎的太过分了。

        刘邦的老丈人和吕不韦是这么近的亲戚,胡里糊涂先生您说这句话之前做过基本的核实没有?

        讲个道理,犯不上用“应该…应该…”的模式来臆测历史提供佐证。

        • 家园 我这是八卦啊

          吕文不是吕不韦侄孙吗?

          • 家园 不是。

            或者说严密点,极大可能不是。

            秦始皇生年史记有记载,是公元前259年,刘邦的生年没写,但根据史记两家注解起兵时和去世时的年龄可以倒推,是公元前256年,俩人就差三岁。而据八卦野史,吕不韦是秦始皇生父,吕公是刘邦丈人,从俩皇帝推算是一辈人。当然加上种种条件,拉开两辈不是不可能,但是条件恐怕就比较苛刻了。

            还有您提到这个“吕不伐”,我孤陋寡闻,之前没听过,以搜索引擎稍微找了一下,是出自于吕氏的族谱。族谱的可信性且不提,但看了一下相关的文章,根据族谱世代推算,普遍也不认为不伐不韦是兄弟。认为二人为兄弟,大抵是因为名字相近,但兄弟名字类似是相对晚起的习俗,战国时期未见有此。

            又,中文维基百科“吕公(吕后父)”条目中说:“郭沫若考证他是吕不韦一族”,而且没有给出出处,这个我感觉又是厚诬郭老了。据我所知,郭沫若提到吕不韦的地方,是《十批判书》最后一书《吕不韦和秦王政的批判》,翻了一下书,原文如此:

            据《史记高祖纪》,吕后之父“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焉”。单父在汉为河内郡山阳县,与吕不韦所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在秦同属三川郡。汉初河南之洛阳郡仅为三川郡之一部分,其“户五万二千八百三十九”,仅及吕氏户口之一半而已。故吕后父吕公可能是吕不韦的族人。即使毫无族姓关系,吕后党人为使其称制临朝合理化,亦宜认吕不韦为其族祖,秦始皇为其祖父,这样便可对刘氏党人说:天下本是我吕家的天下,你刘家还是从我吕家夺去的。我这自然也只是一种揣测,尚无直接证据。

            郭老这寥寥数语,为的是论证秦王政乃吕不韦私生子说法之非,提出一种吕后党假造说,并不能视为考证。而且郭老自己也明说了,只是揣测,尚无直接证据,这反而证明了博学如郭老也不知道吕公乃吕不韦一族的确切根据。

            ==

            其实我回复胡里糊涂先生,主要倒不是想说历史事实有问题,而是我认为这历史逻辑也有问题。胡里糊涂先生讲这个道理太新了,是解放后的逻辑。因为男女平等,再加上后来的少子化,使得靠女人上位成为了一种可能乃至常态。历史上其实不是这样的,所谓“娶妇当娶其不如我者,嫁女当择其胜我者”,历史上靠女人上位的有,主要是靠女儿或者姐妹,靠老婆上位的少之又少。

            还有,胡里糊涂先生关于大族和平民的见解,我也有点意见,不过这个话题大,姑略。

            通宝推:lilly,
      • 家园 乱世人不若太平犬

        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 家园 你说的就是个道理

          问题是,总是会有乱世的,而且是全社会的合力造成的。老毛想努力改变这个治乱循环,但是失败了,历史又恢复了常态。

      • 家园 真是巧。吴三娶这事,安邦告财新传媒造谣!
      • 家园 吴小晖被规了嗒

        已经传言了好久了,涉及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的事情。

        有句话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一点红朝做得很不好,原因是没规矩。受到西方政治学说影响太大。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很多可取之处,其中一个就是封爵制度。爵和官职分开,爵只享受待遇,官才有实权。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代次递减。再大的功劳,爵位也只能袭五代,王族多袭一代。当然也有例外,如铁帽子王和异姓王,大多数不得好死,灭族。

        共和后把封爵制度当成封建残余全部废除了。呵呵没有搞清楚古人设立这个制度的原因。这个社会总有一些人的贡献是特别巨大的,他一个人的贡献也许相当于别人几辈子的贡献。如何对这些人进行奖励就是一个难题。封爵制度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你的贡献大小,国家保你和你的后代最多不超过五世的平安和富贵。

        至于五世之后,那就和贾宝玉一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个家族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也怪不得国家了。

        共和后,没有这个制度,所有的红二代全部走仕途,一度人大和政协成了安置这些人的重灾区。后来发现不对,又用国有企业来安置,再后来国企改革,没法只有出钱让这些人经商成为红顶商人。我不反对红顶商人,如任正非柳传志,真心受人尊重。但是如安邦保险这种,我只能呵呵了。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经济学的结论,坏的规矩比没有规矩强。红朝还是尽快建立自己的封爵制度,安置各种二代,让他们把公器交出来。

        通宝推:掉毛的天使,gschen,决不倒戈,普鲁托,脊梁硬,
        • 家园 军功的逻辑

          军功的逻辑:

          红朝革命,为了推翻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平等的国家,成千上万的人献出了生命和青春。

          然后,侥幸不死的,甚至更可恶的,躲在后面抢夺胜利成果的,红一代和他们的后代红二代们跳了出来,宣称军功合理。因为他们为了红朝的建设付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他们要世世代代,骑在广大国民以及为国牺牲者的家人和后代的头上,作威作福。

        • 家园 你说的这个根本不现实

          封爵制度?信不信本朝里面先干起来?到时候爵没封成带路党倒变出几千万来。

        • 家园 建国后我们是历史唯物史观

          不是英雄史观,你所说的有的人贡献比别人都大,这是不成立的。

          现在的一切问题,是抛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继续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共产主义变成了理想,共产党员也就只剩下纪律来维护组织的问题。

          通宝推:桥东棒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