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同样是系统集成设计,为什么喷运十不喷C919? -- 脊梁硬

共:💬835 🌺4972 🌵1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军队当时没法下单

            没钱

            1)陆军连机械化都做不到,79年征越时很有部队是赶着骡子进发的。

            2)海军打南沙用的什么东西?不提也罢。

            3)空军截击蒋军夜间侦察机缺乏装备,损失严重

            这时候搞领导专机是不适当的。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发展的路径和台阶

              运10的失败,从产品的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就是路径和台阶的失败。

              能入了世人眼的巨头,哪一个不是“十犬一獒”的厮杀出来的? 倒下去的麦道,洛马,福克,BOC。。。哪一个不饮恨?

              苹果走到今天,台阶非常清楚: IPOD, itune, Ipad, 最后才iphone。

              而运10呢?真是应了那句话:步子太大,扯着了。 不冤。

              也徐,马凤山真应该搞图104,毕竟图16在那里,轰6也在那里,笔记也在。

              • 家园 是啊,要么短平快要么领先

                轰6改客机绝对短平快,不就是为了填补国内空白,这个最好。图104的确不先进,但707也没先进到哪去。

                领先咱是指望不上了,空客倒是靠这个,A300第一个用超临界机翼,A320第一个用电传,但空客也没少犯错,A340和A380两个项目都失败了,早早停产。

                波音最可怕的地方是从不犯错,市场把握极准,除了从麦道继承来的717,别的型号销量都过1000架,光这一点就能把别人熬死了,更何况波音技术还不差。

                俺要是空客,就跟定波音,波音搞什么我就搞什么,但是要晚几年,依靠后发的技术优势取得胜利。。。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波音牛叉

                  A380炒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波音说双层太大,市场容量有限。言下之意就是,这是我玩过的,剩下的。

                  这才几年,A380就停滞了。

                  言犹在耳啊。

                  • 家园 的确如此

                    空客的发明是通用驾驶舱。飞行员可以在不同机型迅速转换。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还有330 和340 共机身

                      空客比较巧。

                      • 家园 空客很省钱的

                        那个机身从A300就开始用,A310,A330,A340,甚至A400M都是相同机身,只不过长度不一样。

                        A350空客本来还想继续用这个机身,一堆航空公司抗议,再用这个大家都去买787了,这才换了个更宽的机身,怕别人不知道还专门起名叫A350XWB,eXtra Wide Body,超宽体。。。

                        波音单通道客机707/727/737/757都是一个机身,但每款宽体客机的机身都不一样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本猫还是觉得小步快跑好点

                  先进不先进,先搞起来再说。如果轰六可以搞,就用轰六,先把各个分系统经验值攒起来。运十目标定得太大,不知道当时怎么决策的(总理用机云云,也就骗骗底下人,真拿这个决策太搞笑了)。

                  • 家园 决策真就是这么搞笑

                    曹里怀明确说的,记不清原话,大意就是不考虑经济性,但航程一定要够。

                    这个要求一出,相对来说比较现实的两个方案,轰6改和仿制三叉戟的方案立马出局。。。

                    • 家园 轰6改或仿制三叉戟,就能成功商业运营?
                      • 家园 短平快啊

                        80年代前就能搞定,生米煮成熟饭。。。

                        而且生产大梁没问题,轰6技术就够用。

                        • 家园 80年代上半期肯定达不到客机的可用状态。

                          运八完全是测绘仿制安12的军用运输机,69年初开始研制,72年初全套发图开始制造,74年底首飞,80年设计定型,轰六改或者仿制三叉戟,作为土鳖第一款喷气式客机,能在80年代前就能搞定?北纬兄太乐观了。

                          从各大项目历史看,七、八十年代是土鳖自身技术能力生成最困难的时间段,这并不是因为当年研发项目技术水平高,而是5、60年代由156及拷贝项目等由外部植入工业化生根成活形成自我更新能力必须要过的卡夫丁峡谷。

                          无论是航空的歼七、歼八、歼九、涡扇六、霹雳4、208雷达,还是航天的“八年四弹”、巨浪上岸、东风下海,或者陆军的“WZ-122”三液坦克,海军的091、092、051、055,没一个是如期顺利完成的。

                          以前总是说“文革破坏”,现在,又把板子全打在“缺钱”上,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是决定性原因,核心问题还是当年正好是土鳖形成技术能力所处的特定时间段,越过这个卡夫丁峡谷,后面就顺畅多了,就像歼二十,比歼八、歼十顺利多了。

                          通宝推:阴霾信仰,豪哥的江湖,
                          • 家园 老兄也不看看图16和图104有多象

                            仅仅是把机身直径从2.9米改到3.5米,别的都没变。。。

                            本来上级给的编号就是图16P,图波列夫设计局内部编号是图104,后来成大名了。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沿用图16/轰6的2.9米机身,一排4座的CRJ和ERJ分别是2.8米和3米,图16的长度估计能放20排,就是80座客机。就算改成图104那样的3.5米机身也就是放一排5人,费不少力气增加的载客量也不多。

                            发动机用涡喷8肯定结果会比较悲惨,但完全可以采用75年首飞的轰6I那构型用4台斯贝,航程估计能过4000公里,飞国内航线足够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