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59老伙计的故事 (1) -- 少壮军人

共:💬245 🌺2753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聊聊59老伙计的故事 (13)

      驾驶员经过理论考核和数小时的驾驶椅模拟联系之后,真正的实车训练开始了。

      首先的科目是过限制杆,过限制杆是59坦克驾驶员的基础科目,与我们在驾校过杆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就是坦克不仅在白昼还要在夜间训练。而夜间训练就需要其他乘员与驾驶员配合,帮助看限制杆。限制杆是由2米长得钢筋加上顶端的小红三角旗组成,以比坦克略宽的宽度插在行驶道路上。共有4个或者更多限制杆组成一組,在整个驾驶道路上共有七八組,本身道路就复杂,在这基础上又要不碰倒,确实考验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坦克夜间驾驶有两种,一种是开大灯驾驶,一种是夜视仪驾驶。要求在限制杆不远处放马灯以示提醒确定位置,要求驾驶员高速接近,慢速通过。一旦坦克压杆,就需要我们这些二炮手将限制杆扶正。当然考核压杆就要扣成绩。

      点看全图

      可以看到三角旗的标志杆

      记得那是1977年初春的傍晚,太阳将落,漫天的晚霞映红了天映红了地,映红军营旁山峦起伏的训练场。墨绿的59高昂着身管,在落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威武。驾驶训练场是专门为坦克驾驶员训练设计的,有弹坑、堑壕、断崖、车辙桥、弯道限制路、土岭等障碍物的设置,绵延数公里行车路线在山间丘陵中时隐时现。而限制杆训练包括:直线桩间限制路、S型限制路、双直角限制路等。这个时候连长下达训练科目,我们七八个二炮手手里提着马灯上了保障车,驾驶员开的很慢,原因就是训练场经过坦克的无数次碾压已经变成浮土,如果一脚踩下去可以没过膝盖,在这样的道路开车,驾驶员如果开的稍快,我们瞬间就会变得灰头土脸。保障车每到一組限制杆就放下一个战友。这时候天渐渐黑下来,马灯显得愈发明亮。每一个负责看限制杆的都披着雨衣。雨衣的作用:一是防尘二是防风三是避寒,山区夜间风大特别冷,而训练结束就要到后半夜4点左右。科目要求我们坐在远离限制杆50米以上的距离上,这是连长特别提醒,是为了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以前的训练中,一个新兵没有按要求退后限制杆50米,就站在限制杆附近,晚上59驾驶视线不好又有死角,结果辗进泥土中。,后面训练坦克一辆辆的从其身上辗过,训练结束集合找不到这个战士,以为回到营房,结果营区根本没有,于是全团到训练场找,一直到天亮,才在他执勤的地方找到一滩血泥,很惨!坦克兵对出事故已经是习以为常,我们团每年不出个事故死个人是过不去的。我也曾在这个科目上因为困倦,险些死在履带下。所以坦克兵天天和机械打交道,伤残死亡是常有的事。

      点看全图

      坦克卷起漫天黄尘

      说起当时的59,最要命的就是夜间驾驶使用的红外线夜视仪,理论数据是50米,而实际距离30米距离都不到,坦克速度快,稍微反应迟钝就会发生事故。有些59驾驶员白天是英雄,一到夜间使用夜视仪驾驶就变成狗熊。我的一个战友,驾驶员出身,提干为技术员,最后在团参谋长的位置转业,一次电话聊天,我聊起他夜间驾驶的窘境,他却矢口否认。看来人都很在意形象,时过境迁就不认了。但是我的记忆力超好,清楚的记得他红着眼睛,骂夜视仪坑他。当时夜视仪技术不过关,加上文革抓革命不促生产,装配质量差,造成夜视仪中的景物虚幻。特别是在一些不熟悉的道路驾驶,很容易出问题。现在装备提升的很快,59D更换成微光夜视仪,夜视距离达到100米,对于驾驶员已经完全够用,而96、99应该更上一层楼。

      点看全图

      59坦克红外线夜视仪

      训练结束回到连队,炊事班已经将一锅热腾腾香辣可口的肉丝面做好,一夜的训练疲劳和寒气被肉丝面瞬间化解。炊事班做的实在,放了大量肉丝和葱花,大家拿起大碗盛得满满,稀里糊噜的一顿海造。回到宿舍立马躺倒又是一阵阵呼噜的海睡,准备迎接明天夜晚的考核。坦克兵训练非常辛苦,但辛苦快乐着。

      通宝推:渡泸,三笑,故乡在喀什,李根,沧溟之水,梓童,诸葛神候,jhjdylj,浣花岛主,繁华事散,桥上,mezhan,
    • 家园 聊聊59老伙计的故事(12)

      上帖说到技术员,今天说说驾驶员。这坦克分队开训除了上课,很多时间就是自己看书学习,如果是老驾驶员会变得很轻松,而新驾驶员就亚历山大。因为轻松的背后就是考核,而考核内容最多的是发动机、变速箱、行星式转向器、直齿轮式侧减速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等等的工作原理。背这些是非常有用的,了解了工作原理,对出现的故障就能够准确判断。特别是坦克电路图不仅要背而且要复述。理论考核教员出故障题,驾驶员必须准确分析判断。找出电路故障点。如果理论考核不合格,即使实车科目再好,连队的干部也会找你谈话,让你换专业,这对驾驶员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所以没有人敢懈怠的。我们那个年代风气正,兵们特别爱钻研技术,所以优秀的驾驶员干部战士都高看一眼。坦克分队驾驶员水平好坏有一个评判标准,凡是教练车驾驶员都是连队的尖子。首先自身技术就不错,加上教练车用车多故障多,几年下来技术是噌噌噌的往上提高。当时我们坦克分队入党提干首先要业务好,技术不好其他方面再好没用。

      点看全图

      实车训练前体验驾驶要领

      驾驶员理论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模拟操作,那个时候模拟器材很简单,就是一个驾驶椅,一个驾驶员上去,驾驶员发出指令,驾驶员踩离合,挂挡加油。59坦克是六个挡,5个前进挡一个倒挡,要做到非常熟悉非常熟练,不能低头看。我现在还清楚记住挡位位置:前右1挡后右2挡,左前3挡左后4挡,中前5挡中后倒挡。挂挡可以看出驾驶员的水平高低,经验缺乏的驾驶员对发动机转速掌握不好,油门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造成挂挡时变速箱的齿轮咬合不好,发出非常巨大难听的金属摩擦声。尤其是低档位,我当时刚学习挂1挡,一定看转速表达到400转,再踩离合挂1挡,1挡最难挂。时间久了,凭感觉就能轻松挂上。那个时候学习驾驶,驾驶椅模拟练习没有少做。现在开汽车都是自动档,傻瓜都能开,那个年代汽车也是手排挡,需要离合配合,手脚并用,所以很难打瞌睡。我现在开的车,有自动减速和加速的雷达扫描系统,比如你设定3个车位,一旦有车进入或者低于这个距离就自动减速,一旦是3个车位他自动加速,加到你设定的最高速。开车只要把握方向,油门也不用踩,特别适合开长途,但是也容易打瞌睡,有利有弊。

      点看全图

      坦克模拟驾驶椅

      坦克开起来比较累,尤其低速拉操纵杆,要用80公斤的力,如果超过2个小时驾驶,驾驶员员就会感觉非常疲劳,时间假如再延长2小时,许多驾驶员就要从驾驶窗抬出来。我第一次开坦克非常兴奋,围着新疆茫茫戈壁尽情驰骋,驾驶员让我少开点,我还认为他小气,结果第二天躺在床上一整天,浑身疼还伴随着发烧。驾驶员进屋看到我这样是捂着嘴偷笑,原来每个最初驾驶坦克都会犯这个毛病,他自己也不例外。经历了这一次,以后再开车我都悠着劲。现在坦克的有的已经是方向盘,具体怎么操作不得而知。而59操纵杆有两个位置,第一位置转向缓慢,常常用与高速挡,方法轻轻拉一侧。而面对急转就要拉第二位置,方法是一侧坦克操纵杆猛拉一定位置,大概是坦克操纵杆的中间距离,一旦过了这个位置,坦克转向就非常猛烈,通常是一拉一放,这种操作必须在底挡,如果在高速挡,坦克就会翻车倒扣过来。如果你这样开车,年底走人没商量。坦克操纵杆第二位置还有一个是汽车无法做到的就是原地转向,坦克挂1挡,将一侧操纵杆拉到底坦克就会原地转向180度或者更多。汽车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坦克急刹车怎么操作,非常简单,右脚踩死刹车,双手抱紧操纵杆拉到胸前。你如果这样刹车,估计全车的战友会骂你,因为他们身上脸上一定挂彩。

      点看全图

      坦克发动按钮

      我是非驾驶员出身,可能帖子中的一些技术细节描写有出入。敬请各位谅解。明天谈一些驾驶科目如何训练,欢迎大家回帖支持。谢谢!

      通宝推:铁手,故乡在喀什,诸葛神候,jhjdylj,桥上,三笑,不远攸高,迷途笨狼,李根,石狼,mezhan,阴霾信仰,
      • 家园 我岳父是坦克特驾

        当兵的时候驻地在徐州,不知道是不是开的59。

        在连队当教员的时候,一次学员过坡太猛,把腰给摔了,现在还有点后遗症。

        听他说当教员的时候都是把坦克天线拿在手上,学员操作不正确的时候直接就用天线抽,反正说话也听不清。

        我刚考到驾照那会儿,他坐我开的车总是直摇头。说还好不是他手下的兵,不然等不到退伍就让他抽死了。

        通宝推:朴石,桥上,
        • 家园 回复牧云郎:徐州是坦克2师,是最早的三个坦克师之一,

          曾经是甲种师,训练水平不错。当时有四个坦克甲种师,1、2、3加上我们坦克11师。我们师曾经是队属。与1、2、3师不同。你岳父的年龄应该和我差不多,一定是59,2师是63年开始陆续装备59坦克。到2002、2003年陆续列装了59D、96式坦克。79年我到新疆组建4师坦克团,其中一营就是坦克2师的3个团的6连。团部一部分也是坦克2师的班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