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发牢骚! -- 给我打钱87405

共:💬60 🌺17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发牢骚!

    据我个人所了解,我们现在的教师的整体情况是:

    好不容易熬成了婆,结果来了个更厉害的媳妇。

    这话的意思是说,年龄大的教师,知识陈旧,这个不可否认,也没有攻击的意思,但是年轻的教师更可怕。

    除了会搞所谓的课堂改革,就不会别的。

    这些看起来极热闹的课堂改革,说白了两个字:美化。

    这种美化教学,大概有两类:

    一类是学生根本无力完成的任务。

    比如,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极漂亮的灯笼。这孩子是在家急得哭!说自己做,怕老师白眼,说出去买,觉得害臊。这是一类。

    另一类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装饰上面。

    根本不在乎有没有学所学之内容。孩子 们的文具盒装满了各种美化道具。

    我今天就要来分析一下,这是如何造成的。

    我说一句很丑的话,这就叫自己种的果,自己来吃。

    因为我们的教学理念,说白了就是请个人,照着大纲读一遍,然后看着孩子写作业。

    今天这个恶果,终于长成了。终于来祸害下一代了。

    我们这些所谓的教育界精英大吹特吹的中国教育基础工作做得如何扎实,就是一些满嘴跑火车的年轻老师。

    这些年轻教师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开口专业术语,闭口科学范式,但你只要稍微多问一两句,他们就露馅了。

    一说起来是什么心理学也会,专业知识也懂,还知道这个,知道那个,知道的能把整个宇宙装进去。

    其实里面就是个草包。

    何止老师是如此?

    我看,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一代比一代能吹,一个比一个会骗。非吹即骗,这成了常态。

    这些种种,都是因为我们搞的教学是假把式!

    作文卷,30秒判一篇,假!

    公开猜题,猜对了还有奖,假!

    考试之前假装练题,实则透露答案,假!

    对老师的考评,伙同上下级一块商量,假!

    给钱就发文凭,假!

    把知识硬往学生脑子 里塞,假!

    把教学工作变成了来上班,就跟去工厂焊电板路似的,假!

    假透了。

    我不否认,总有孩子能学出来,但这不能掩盖虚假教学的真相。不能总拿有孩子学得还不错,来当挡箭牌。

    教学质量下滑,就用义务教育来遮羞。9年遮不住,就要改成12年。

    现在你一个孩子,在学校里,不会吹,不会骗,没人欣赏,不招人喜欢!

    所以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对人工智能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吓得要死,我怎么办啊?骗不下去了。

    一种是赶紧成功吧,我也骗不下去了。

    巴不得人工智能赶紧成功的,那是因为很清楚,一代不如一代,整个教育都烂透了,没希望了。

    害怕人工智能成功的,那也是很清楚自己其实只能吹,只能骗。

    所以我们现在很怪诞。

    很搞笑。

    通宝推:石狼,乾道学派,
    • 家园 简单介绍一下高效学法:沉浸式学习

      什么叫沉浸式学习?我打个比方来讲,就是泡在牛奶里,而学校的学习是喝牛奶,有时候连喝牛奶都不能算。

      沉浸式学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那就是母语的学习。我现在一说,大伙是不是就发现其实自己是泡在“母语”的牛奶里长大的?

      这种沉浸式学习会让你感受到学习的不自在吗?有固定的课堂吗?有人要监督你写作业吗?有人考核你吗?

      我女儿在家休学一年半,我用的就是沉浸式学习的授课方法。用我女儿的话来说,我就像一只鬼魂,永远在她的身边,吃饭时要学,走路时要学,恨不得睡觉时也学一下。

      所以我们马上意识到,沉浸式学习的成本 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要支付学习母语的费用,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估计没有几个有这么大的财力来学母语。

      有了对比之后,我们也就知道,其实在学校里,几乎不能学到什么真本事——尽管也花了时间,出了钱,费了劲。

      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到学习母语的高成本,是因为这个成本是大家均摊的——典型的互助式学习。

      但请各位不要误会,沉浸式学习就是不停的学啊学,不是这样的。沉浸式学习的要诀是环境 的营造,就像我一开始打的比方,是“泡”在牛奶当中。教学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话题展开,但并不局限于某件具体的事,比如,赏朵花谈艺术,吃道菜谈艺术,化个妆还能谈艺术,让艺术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它。

      因此,沉浸式教学要求老师向学生全面打开,譬如今天心情很好,昨天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前天有一点感悟……将自己全面开放给学生,学生才能先理解老师,后理解老师的思想。

      于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沉浸式学习是快乐的。但它并不轻松,尤其是对教者而言。

      这个话题就谈到这。最后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有的学生一玩起游戏就放不下?

      这是因为游戏带给孩子沉浸感,或者说,孩子本该获得的沉浸感从来没有得到过满足——当然,它并非只有游戏这一种形式。

      PS:不是孩子笨,也不是孩子懒,他们投入太少,但这不能怪他们。他们其实很可怜。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沉浸式学习是纯手工制作,学校那种学习是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能一样吗?完全没法比。

      我是到今天,才切身的体会到,过去的师傅有多么不容易,别说给师傅端茶倒水磕头了,就是给他当儿子,也无以回报。

      所以,过去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才值得尊重。

      通宝推:海峰,mezhan,surfxu,
      • 家园 以一道数学题来讲讲为什么数学教学的效率低,学生学得费劲?

        其实我讲沉浸式学习没什么用,成本太高,还是讲个现实 的。

        原题:原来5个苹果,后来剩3个苹果,问吃掉了几个苹果?

        有的孩子列:5-2=3,并且不认可5-3=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年龄小的孩子,多数情况是用“事件”来理解数学问题的,简单说,他们是依自然时间序来看的。

        先有5个,吃掉一些,剩3个。所以是5-2=3。

        但是我们出题人,以及老师们,恐怕不是很清楚孩子们是这样来认识事物的。有些孩子,只不过把5-3=2这种写法背下来,实际上,他们要脑中翻译一下才能写出来,这就好比是中式英语。

        这一情况后在后期浮出水面。比如到了列关系式阶段,有些学生是这样解题

        5-x=3

        5-2=3

        x=2

        当然,到这个阶段,情况就更复杂了。后文再说。

        我们不妨来仔细思考一下,知道先有5个,然后发现只剩3个,要求出吃掉多少个,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是语文老师,就会说:这是倒叙,而如果是数学老师则会说,这需要推理。

        可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推理能力并不强。不如我换个场景来让大家体会一下:

        5个孩子一块出门去玩,回来时只剩3个,家长问,还有2个去哪了?孩子们能回答出来吗?恐怕很难。

        当然,数学并不会问2个孩子去了哪,相对要简单些,但也只是相对简单些,还是有难度 的,因为事实已经说明了问题,有些孩子就是不认可5-3=2。可怜他们并不会把自己心中所想表述清楚,反而因此让老师感到不快。

        如此,我就要说到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并不清楚学习一项知识需要多少背景知识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只能等待,等待孩子在生活中积累足够的经验。反过来说,如果老师们很清楚,知道一切,知道求吃掉几个苹果是需要有推理能力的,是需要理解倒叙的,那么当然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学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点看全图

        本来需要两步完成的,结果要求学生一步到位。不难想象会发生什么。孩子们很吃力的跳了一下,然后从半空中摔下来。一些老师趁机上去补一脚:SB。

        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老师了吗?

        还觉得是我这个人有偏见吗?

        我觉得老师应该给自己贴个SB标签才对。

        没人反对吧。

        至于那个5-x=3的求法问题,这就涉及到理解数学语言了,这个太复杂,我就不在这里讲了。

        • 家园 互信,是教育的基础

          我个人是真的很希望各位数学老师去学会相信孩子们。

          他们不懂,不认可,一定有他们的道理,他们只是不会说。

          上次我就帮一位老师破解了一个令他多年困惑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数轴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跟负数有关。

          因为我们一开始引入负数时,是当成正数的对立面来引入的。想想看,正、负数我们脑中是什么感觉呢?是负数在0的左边,一直往左走,正数是在0的右边,一直往右走。

          可是数轴统一了,统统往右走,0是活动的。

          比如 说,3-(-2)=5,它的本质是把0移到-2去了,也就是用了差不变原理,3+2-(-2+2)=5-0=5。

          只要明白了学生的困惑所在,原有问题迎刃而解。

          我很感谢这位老师,是真心去帮学生的。

          而不是那些说起来是老师,实际上是拿着皮鞭催促奴隶们工作的暴徒。

          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我们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考虑周全,所以才要相信孩子们,相信他们是真的遇到了困难。

          互信,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基础!

          • 家园 反抗不能停!

            我一想起来那些厌学的孩子们,就想骂人,对不住了各位。

            每次我都能回想起那些面目可憎的家伙,那些口口声声说不是天才学不了数学的家伙。

            我从来就不掩饰我有多么 讨厌这些家伙。

            都30年过去了,他们还在,这叫我受不 了!

            30年前,就是这些家伙整天侮辱我,想毁掉我。是的,我差点就给毁掉了,但是我没有,因为我不服。我凭什么服。

            所以我为什么会强调,一定要教育孩子,学会反抗,不服就是不服,打不过也要咬掉对方一块肉,挠下对方一块皮,哪怕只扯下一根头发,也要反抗!

            通宝推:删ID走人,
            • 家园 除了要反抗,还要学会团结人。
              • 家园 另一个重要话题:改错

                我们有一些错误,是后天的,这是可以改的。但还有一些"错误",是先天的,比如趋利避害。

                先天的,有没有办法根治呢?当然没有,要不然怎么叫先天?

                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

                如果你想了办法,把你所谓先天的毛病给了,那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同时抹掉了与之相配的先天优点,简单说,你抹掉了你的一部分人性!

                如果你全抹掉了,那么你就成了什么?机器。

                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案是互相提醒。

                就是说,我知道我有这个先天的毛病,你也知道,咱俩结队,你犯的时候,我提醒一下,因为旁观者清。我一提醒,你就改正。但你无法根治,下次你还会犯。我犯的时候也一样。

                然后我提醒了你很多次,我会有不耐烦,会发牢骚,这也是先天的,你要学会不放在心上。反过来也一样。

                只有你保留了最大的人性,你才不会把自己搞成一台机器。

                顺带我再解释一 下,为什么说社会一定会有暴力因子。

                这就是前面说的问题,对人性的理解不充分,强迫人改错。它是不是永远都有暴力呢?

                所以人类社会的规律是暴力程度在不断变化。

                我们了解了这一点,既不要寄希望于完全 无暴力,对自己也是如此,但也不认为要对自己下狠手,才能达成所谓的成功。

                所以我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跟孩子说一遍,他就能改错,你说一万遍,他也根治不了。

                如果他根治了,反而说明他的原始人性被抹掉了一部分!

                简单的说:

                社会就是一种暴力程序,它始终在不断的刷你的原始程序。

                我们人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度。刷过头了,就变成机器了,不是奴隶,就是杀人狂魔。

    • 家园 德与才,哪个最重要?

      德与才,哪个最重要?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只能在此谈谈我的浅见。

      一个人,有德无才,意味着什么呢?他有人情味,出不了大乱子,但办事效率不高,甚至办不了事。

      另一个,有才无德,又相当于什么呢?一把锋利的刀,可以切菜,但也可以杀人。

      但如果我们从育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德的培养,很漫长,短期之内难以见效。才呢?相对就容易多了,一咬牙一跺脚,大干三百天就能见成果。

      那么如果我们站到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学生自己会更倾向于选择什么呢?

      可以说,从人性出发,学生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成才之路——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自然教育法的一个隐藏面。

      这是因为人性当中,趋利避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若没有它,人就无法存活,但过于依赖它,人又会变得急功近利。

      所以可以说,德育工作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

      但如果当真是用百年大计来看待教育问题,那么势必就要营造出一种强化德育,不过分吹捧才育的教育环境。

      现在回到用人问题。

      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共军的领导层,与国军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共军是团长加政委,国军呢?国军是司令加特派员。实际上,共国两军在人员配置上,思路是一样的,一人有才,另一人有德,关键性的区别在于共军是合作体,国军是互相钳制。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德才兼具的人选,十分稀少,非得委以重任不可,大量的中低层干部,不是有德少才,就是有才少德,如何将这两种人搭配得当,才是重中之重。

      共党走到今天,之所以腐化严重,和后来的一肩挑制度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问题,之所以改成一肩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急。至于这个急,是主观上的急,还是客观上的急,我们就不好评判了,所以会倾向于有才之人。二、无人可用。

      这其实就相当于说,建国之后的教育建设,整体性是失败的,发展了几十年之后,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因此,在我看来,共党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有德之士?是心态问题?还是水平问题?

      好了,这个话题就谈到这。实际上,我并没有回答德才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各位自己去思考吧。

    • 家园 被神圣化的教师

      我们长期自诩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样长期宣传的结果就 是教师被神圣化。而神圣化的结果就是愚弄了别人,损害了自己。

      中世纪基督教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腐化堕落,其中一个重要“推手”就是教义的不断变化,最终将神职人员定义成“神”的代言人。于是乎,这些掌管着通往天堂钥匙的“判官”一边自吹自己最为圣洁,一边干着坑蒙拐骗、偷鸡摸狗、奸淫妇女的勾当。彼得拉克痛斥罗马教廷是“全世界的臭水沟”。我看这句话,送给当下的中国教师恐怕并不为过——当然,正如历史上不断重复的那些事一样,一部分人在替另一部分人背黑锅。

      不完全是腐化堕落,还有重压。带上了神圣光环的教师,越是有良心,越是容易陷入严于律己,苛以待人的境地。这些患有重度洁癖症而不自知的教师,一方面觉得自己在同行中最有操守,一方面又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名义把对社会的不满全部发泄到孩子们身上。

      这里的问题仍然是极为复杂的,如果只是简单的归责于制度问题、价值取向问题,实际上是于事无补的,这一点已被历史反复证明。实际上,有时候我也意识到,不分对象的讨论事实的真相,反而会引发一些人的恐慌,这就引出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问题,许多人之所以喜欢乐观主义,是因为他们更愿意沉浸在幻想之中。有不少老师,之所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扭曲,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总是看到事实的“真相”: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步步变得世故起来,而多数人实际上对“人的社会属性”的理解并不全面,思想准备也并不充分。

      通宝推:epimetheus,审度,秦波仁者,
      • 家园 因为儒家被神圣了呗

        儒家是干啥的?教师啊

      • 家园 读书过多的危害

        以前我谈过一些读书有益的事,今天要谈一下谈书过多的危害。

        可能不少人听过犬儒这个词,但犬儒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如何演变发展而成的,又有怎样一系列连锁反应?恐怕不一定是人人都清楚的。

        简单的说,犬儒指的是一群有知识却没有理想的人,也就是那些所谓看透世事,凡事都打哈哈,认为别人都是在做无用功的人。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生活态度。

        可能有些出乎意料,犬儒是由愤青演变而来的。中国历史中,最有代表性的犬儒就是和珅。此人年轻时十分刻苦,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然而当和珅从书本中出来,走向社会时,幻想却迅速破灭,“痛定思痛”之后选择了自我毁灭之路。

        显然,愤青是另一种极端,只讲理想,不看现实。这就是我今天谈的,读书读多了,会让人变成愤青,最后又会变成犬儒。这是因为书中的东西,多为抽象的事物——语言本身就是极为抽象的事物——长期跟抽象的事物打交道,就易脱离真实,眼中的现实世界只能得负分。

        简单一点说,读书过多,就易用公式来套世界,而不是应用公式来改造世界。这一点,教师这个群体是最有体会的。实际上,教师这个群体,自身也极容易变成犬儒。

        那么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是非要介绍不可的。那就是一些处在自毁边缘的教师,出于自救的本能,会牢牢抓住优秀学生,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实际上,这些优秀学生往往会因此被拖入绝望的泥潭。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并非只有被统治阶层才会犬儒化,统治阶层照样会如此发展下去。好比张居正,就是一个典型。

        这些身居统治地位、大权在握的人物,一旦失去了改造社会的信心,就会变得极为凶残可怖,手段之毒辣往往超乎世人所能想象。

        用俗话来说,不论处在哪个阶层,犬儒就是一群破罐子破摔的人。

        当然,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彻底绝望是一个很难企及的境界,多数犬儒往往是比较绝望。这些犬儒时常能意识到自己就在悬崖的边上,于是会特别渴望阳光的温暖,雨水的滋润。好比我们今天整个社会都在赞美“阳光心态”,恰好说明犬儒化程度非常高。

        犬儒化发展到最后阶段 就是不听不看不接受不面对任何所谓的负面信息,到了这个阶段,犬儒就极容易“进阶”到下一个层次:毁灭者。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庄子,犬儒
        • 家园 也许不单单是读书

          比如前几天“低端”吵的那么热,我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的观点,也怀疑自己有点类似犬儒的意思。总认为这其实就是近几年的常见事情,只是粗糙程度明显,且直接关系到了帝都的市委一级,不是一般的官员。而眼睛里看到的媒体的不正常大于别的、大于事件本身的不正常。

          • 家园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

            摊开了讲,可能感觉不单纯是教育问题,但是收拢了来看,却又发现就是个教育问题。

            若要我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们在向欧美学习的时候,在一种深刻的自卑驱动下,形成了一种极为盲目的崇拜结构的文化。

            当然有人说,这要追溯起来,那就涉及到了种族问题,也就是整个亚洲有8%的人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正宗的汉人其实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心。这个说法嘛,我就不知道真假了。

            我还是说回盲目崇拜结构。众所周知,欧洲的巨变跟基督教的崛起有分不开的联系,而基督教之母犹太教又是当时欧洲的一个绝对叛逆:人家都搞的是多神信仰,他要搞一神。但是我们还知道,欧洲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统一过,即便在罗马最强大的阶段,罗马人也没有跨过莱茵河,而河的对岸生活着盎格鲁-撒克逊人。我是指,即便后来机械论(这里与一神教的关系就不展开了)居上,欧洲包括后来的美国,都并非是绝对结构化的文明,在西方文明的边缘地带仍然有大量的非结构化的领域。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所犯的错误就是搞绝对结构化。后来历代王朝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寻找结构—非结构之体系的最佳平衡点。但是后人把这个教训给忘了。回顾一下中国的近现代史,就会发现不论在哪个领域,对于结构、机械、系统的崇拜都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譬如说中国的一些史学家认为,中国数学后来没落了,主因就是缺乏系统化思想,东扯西拉而已。然而我们知道,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真正的世界是结构与非结构的混合物,尽管结构往往处于中心位置。这一点,睿智的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发出了警告,不要试图将一切结构化,譬如佛佗就反对用人类的语言来描绘神,因为人类的语言就是一种结构化的产物(这个看法或许也不是太全面,但总的来说是有道理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