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能上google就可以简单核实以下事实 -- forger

共:💬65 🌺213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是英国人说的,一个人移民到了美国两国智商都升高了。

              我就说你不仔细。

            • 家园 调研数据一出,谁与争锋

              理工科的,都懂,对吧

              拿数据来碾压对方吧

              • 家园 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不是马农那种核桃大小的脑瓜可以理解的

                呵呵

                • 家园 码农不一定会推导社会经济学模型

                  八亩地模型和四亩地模型

                  下面将讨论两个模型,一个叫八亩模型好了,用来描述朝代初期的状态,一个叫四亩模型,用来描述朝代末期的状态,一个朝代的演化,基本是从八亩地模型向四亩地模型演化的过程。

                  八亩地模型

                  假定总人口为一百,总耕种土地为八百亩。 一个农民要温饱需要四亩地的初产,一头牛需要五亩地的初产,一头大牲畜,如马或牛需要十到十五亩的出产。 没有牲畜的农民至少可以耕种四亩地,有牲畜的农民可以耕种九亩地。

                  先谈对牲畜需要粮食的假定。 文革期间,国家对北方农民救济线是人均口粮280斤。农民人均口粮在280斤(原粮)之上国家不管,280斤之下,农民可以购买返销量,补到280斤。在某种意义上,280斤是国家眼里农民的生存底线。当然,”大跃进“期间,很多农户日均口粮远在这个标准之下,不谈。 农民救济底线是280斤,牲畜底线是多少呢? 牛是300斤,大牲畜如马骡是一千斤。就是说一匹马的标准定量是农民最低救济线的四倍弱一点。也请注意,这些数字都是最低限。300斤养出来的牛(不排除饲养员偷窃牛粮的因素)在地里经常倒卧休息。 军马中蒙古马的定量每天五斤多,折合每年两千斤。至于西方文献中古代军马的定量,每天九斤十斤很普遍。

                  在前工业化社会里面一个农民到底能耕作多少土地呢? 英国中世纪自耕农约克农每户拥有土地30英亩,即180亩。 18世纪英国家庭农户(无需帮工)的规模可以到五十英亩(300市亩)。请注意,即使考虑休耕的因素,在有大牲畜助力的情况下,一个农户能耕种的土地也远多于中国水平。 要再讨论,我们需要区别马力农业,牛力农业和人力农业。让我们先停止到这里好了。 暂且还是从我们的假定出发。

                  八亩模型又可以有多种变种,让我们考虑两种情况,一种地主占有20%土地,地租率50%,地主提供牲畜。一种情况地主占有百分之百土地。 两种情况下国家税率10%,谁有土地谁交税(不考虑人头税),税收又回到地主(广义地主,包括皇权)那里

                  从粮食消费角度讨论,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农业生产者消费 + 种子 应该等于总出产。 下面的讨论对问题略加简化,略去种子不谈, 所以

                  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农业生产者消费 = 粮食总产出

                  而 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地主地租

                  如果地租率为50%, 90%人口为农民,那么90个农民消费400亩粮食,每个人消费为4.4亩, 温饱有余。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假定地主在整个人口中比例为2%, 非农业人员人口占8%, 我们就可以讨论地主如何消费地租了。 因为地主需要提供牲畜,所以我们可以假定18头牛消耗90亩粮食,地主剩余地租减少到310亩。 地主吃当然要高于农民,但人的饭量总有上限。 我们假定一个地主消费的粮食是农民的三倍, 每个非农业人员(包括工匠,仆人,打手等)每个人消费为农民的150%,即每个人6-7亩,则地主和非农业人员总消费为90亩出产。扣除后还有220亩出产可以用来养马等大牲畜。 220亩可以饲养军马11匹或普通大牲畜16-22匹。

                  文景之治,牛马遍天下可以说是八亩模型顺理成章的结果。

                  现在讨论地主只拥有2成土地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农户自有牲畜比例大为增加,地主自有牲畜比例在总牲畜拥有中比例大为下降。从财富的角度而言,农户财富增加而地主财富减少。在这个模型中,地主,非农业人员和地主雇工占人口3成,自由农民为7成,72个自由农民享用576亩的产出。18个地主雇工享用80个单位的产出, 地主享用244个单位的产出,即使境况最不好的地主雇工仍可温饱。

                  每个朝代初期都有一个开荒的过程,上述八亩模型描述的是经过初期开荒后达到的情况。

                  四亩地模型

                  现在假定人口增加了一倍。由于技术改进和人力投入,总出产增加了近一成.如果以八亩地模型每亩地出产为一个单元,那末总出产为880单位,要有200人分配这880单位粮食。 请注意基本事实是,平均而言, 每个人占有的粮食从八亩地模型的8个单位减少到4.4个单位。虽然全社会人均占有仍旧在温饱线上,但已经面临严重的分配问题。

                  在八亩地模型中地主和为其服务的非农业人员一共消费90单位粮食产品, 人均9个单位。现在假定人口翻番,消费量不变,则总消费增加到180个单位。剩下180个人和牲畜要分享700单位产品。为了获得180个单位的产品,除了88个单位来自税收,地主需要得到110单位的地租(92个单位用于消费,18个单位用于牛力),即地主至少要占有22%的土地。 因为地主拥有牲畜,22%土地之需要20个雇工。 问题转化为剩余160人如何分享576单位产品的问题。

                  请注意,这时即使农民之间分配绝对平均, 不使用任何畜力,人均粮食享有量也不过3.6单位,在温饱线之下。

                  如果有一半农民人均消费为4个单位,那么剩下80人只能分享256 个单位产品,人均3.2 单位,即挣扎在死亡线上。

                  比较八亩地模型和四亩地模型, 一个结论是,即使地主不增加他们个人消费水平,贫富差距仍旧不断扩大,四亩地模型中有一部分人生活在温饱下下,甚至可能在饥饿线下。

                  当一部分人变成流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下,就产生了社会大动乱的基本条件。

                  即使地主总消费量不变, 当一部分人要求得到更多,另一部分人势必的到更少, 因此资源问题可以转化成政治问题。 当所谓“地主”阶层中相当一部分无法维持原有生活水平,开始跌入下层,他们自然会怨声载道。这就是社会大动乱的第二个基本条件。

                  “均贫富”

                  现在来讨论如何“均贫富”的问题。 在模型中,在朝代晚期,没有任何“道德”或“行政”手段能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 社会崩溃,人口大量减少,人均资源上升,最后才又为大治创造条件。

                  是否能通过社会选择降低人口增长率, 使得人均生产率不因资源紧缺而大幅度下降,这是另外一个复杂问题, 这里就不讨论了。

                  中国人谈了“均贫富”谈了两千年,多少根本找错了原因,打错了靶子,因此也不可能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所以毛的文革必然垮台。

                • 家园 供求关系而已,别搞的神神叨叨的
    • 家园 首先是储藏技术与能力,其次是购买力

      1,发达国家的储藏技术和能力一般可以保持一年以上的储量。

      2,以资本主义的尿性,有钱才是购买力,没钱的,就算有需求,也是0.

      上述两点天朝都具备,你说能过冬吗?

      如果天朝是三哥那个体量,的确是个大问题,07年都搞不死天朝,今天?呵呵

    • 家园 这事有啥可吵的嘛

      过几个月看有没有不再登录的id就妥了嘛。不再登录的就是饿死了,愿赌服输嘛。

    • 家园 norstar冬小麦的性质是只能扛到-25

      如果一个老师,把所有的线索都给学生了,而学生还是啥也不明白,那也只能用榆木疙瘩来形容了,没办法,百度的限制。

      冬小麦一个指标叫返青率,就是回头会不会冻死,这个有个温度拐点指标。

      google学术有很多文章的。

      加拿大大量生产春小麦没错,但冬小麦也很多,而且主要供出口的,很多阿拉伯免费大饼的原料。

      365天,10天只占3%不到,但你10天不吃饭,也饿死了,1%,2%都是致命的。

      青黄不接那一个月就够呛了,自己的吃完了,进口市场上又没货。

      如果国际市场粮家大涨,很多国家通胀爆棚,那么第二次阿拉伯之春未必不会来。

      第二点,你以为国际大涨的时候,国内奸商不会跟着涨价吗?

      • 家园 F总真是读书读傻了。

        1)冬小麦只能扛到-25度,那难道-25就生机勃勃,而-25.1就一下子全完了?

        2)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在距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里测量的,并且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所以,这个温度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

        3)体感温度指的是我们人体感受到的空气温度,这其实是一种感觉。体感温度受气温、湿度、风速、日照、衣着等多种因素影响。前几天多伦多气温零下二十多度,但体感温度却要有零下四十多度。

        4)真正影响冬小麦的是地表温度。冬天里,地表温度本来就比1.5米高处的空气温度高,再加上积雪覆盖,应该至少比家里不透风的车库温度高吧。瑞雪兆丰年,只要不是极端严寒,雪盖着冬小麦是好事。

      • 家园 真?国际战士!

        第二点,你以为国际大涨的时候,国内奸商不会跟着涨价吗?

        你一个 大家拿人,不远万里、“关心”中国,这是神马精神?这是 真?国际战士精神!

        当年“豆你玩”、“蒜你狠”的时候,有人就担心粮价也炒起来。

        不过我认为:在大陆,谁能够半年内把粮价炒的翻一番而平安无事,其水平、能力当个 鞠伟 都有富余。

        要不趁 大家拿 小麦减产,你动员你的犹太(准)亲家来俺们大陆炒一把粮食、发一笔横财?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别说没给你机会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