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任性解读 -- 多余6569

共:💬189 🌺1293 🌵4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3
上页
        • 家园 歪个题,历史需要一百年评判吗,

          以前我是很赞同“历史至少等一百年以后才能评价这一说法的”,理由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后来一想,这纯粹是胡扯,一个事件,如果连当局者、亲历者都不能正确评价,旁观者又凭什么正确评价呢?如果说有这种情况的话,那也只可能是当局者是个愚公,旁观者是个智叟吧。但实际上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不大的,如果牵扯到整个国家的话,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层主所提的两点理由也是不能赞同。1、事件的影响不是孤立的,因果链拉的越长,影响也越错综复杂,不要说百年后的效果,就算十年后的效果也很难说是某一具体事件所造成的。2、百年之后利益相关方不存在了,但是立场还在,如果基于利益不能理性判断,那么基于立场同样不能理性判断。

          古人讲“盖棺定论”,盖棺才能定论,盖棺就可以定论了。当然盖棺定论不一定正确,如有人故意引导,资料不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担心这些事,而讲不争论,不是因噎废食吗。话是越说越透,理是越辨越明,说话了才能表明态度,才能露出屁股,一味追求和谐,一床锦被都遮住,也只能加速参天大树的蛀食速度而已。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对于往事,讨论是正该的,

            早点吸取教训嘛。只是未必要急于下结论。问题是大多数人争的恰恰是结论,是站队。有时候真心搞不懂,盖棺材板到底是多重要一件事,死人又不会跑,这么心急火燎干嘛?

            亲历者的故事好像原汁原味第一手,实际上更需要打个问号。道理也很简单,是人就有立场,有隐私,有避讳,当面撒谎都难被识破,更不要说事后经过加工的口头或者书本故事了。东林党的各种笔记就是最好的例子。

            甚至大批亲历者的众口一词也不见得就代表真理,秦皇、炀帝干了造福千年的大事,但是千年以后的受益者们都叫他们暴君。

            现实生活中,话越说越透、理越辩越明其实是小概率,越说越上火,越辩越固执才是大概率。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名不正则言不顺

              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中国人,不能理解中国人的政治。为什么太祖都已经万岁万万岁了,还要听政治局的?曹操已受九锡还要等曹丕三辞曹家才成皇帝?为什么造反的农民非要弄个“陈胜王”“石人一只眼”?一切都是为了师出有名。有名才能凝聚共识,才能聚集力量。

              结论是什么,就是一件事情的名,一件事情的评价。评价就是论点,没有论点怎么讨论?所谓不争论,就是拖呗,和稀泥,但是做事还是我行我素,造成既成事实,以成败论英雄,你要是用的自己的资源无可厚非,赔了赚了都算自己的,你要是掌握着社会的资源,那是让社会为你买单。

              说到真理,绝对真理是不可知的,只能无限接近。也许亲历者不是真理,那么谁又是真理呢,谁又更能接近这个真理呢。亲历者可能撒谎,但是非亲历者也会撒谎,在信任度上,大家都是一样的。何况亲历者撒谎了,有证据指出来就是了。

              我们欢迎质疑、欣赏质疑,但是反对莫须有的质疑。

              • 家园 完全正确,我就是和稀泥

                不过是要分情况的。

                比如:秦皇在前方开疆拓土,陈胜在后方“王”,如果历史变成陈胜和稀泥,老老实实带兵去戍边,全局看,长远看,对中国是好的。崇祯要征商税打满洲,东林党和稀泥,改为加征田赋、裁减驿站,结果天下大乱,满洲入关生灵涂炭,这是最坏的。

                回到现在,是不嫌脏和稀泥好,还是道德洁癖唯爱真理好,依我看,唯一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哪样对大局更好,对中国更好。

                • 家园 好吧,

                  我估计慈禧也认为和稀泥好,袁总统、蒋总统也是这么认为的。回到当下,为什么重提马克思主义,我想习总考虑的肯定很多

          • 家园 很多事情在当时是见不到好的结果的,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而这个结果被世人普遍接受还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有人会刻意地歪曲隐瞒事实。比如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对当时的人来说就是灾难,好像是新中国以后,秦始皇的形象才开始往正面方面扭转。其实还是有很多人不认可秦始皇的。

            • 家园 支持你。其实计划生育的好结果现在已经能看见了。

              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比70年代好了很多。生活水平也好了很多。这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环境和资源勉强撑住了。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靠计划生育勉强把人口增长降下来点,南水北调,东拼西凑,勉强维持。再多个几亿人,大家都偷渡好了。

              • 家园 不能把最近几十年的太平世界当作历史的常态

                要是再来一次世界大战,或者小行星撞地球什么的,别的不说,光是粮食不能自给就够中国喝一壶的。想想看,十四亿张嘴要是连起来,可以绕地球几圈?

                下面是前一阵我在别人帖子的发言:

                从国内普通人的生活感受上讲,走哪都挤得要死,干什么都要拼命去争,这样的生活节奏实在很累,并不是理想的生存方式。不说以前的偷渡潮,即使现在中国富起来了,一样大批人想移居国外。这种真实的个人感觉其实也说明,中国的人口确实过多了。

                再从历史上看,清朝农业时代四万万已经极限了,有限的资源平均下来,绝大多数百姓只能在温饱线附近挣扎求存,稍有天灾人祸,转眼饿殍遍地。感觉上,清朝到民国直到三年自然灾害,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灾祸影响最为酷烈凄惨的时期。

                即使进入工业时代,就算温饱不成问题,人口承载力也并非无限。底层人民虽然饿不死,但是和中上层阶级的奢靡一对比,依然是要闹事造反的。比如中东、黑非洲之所以祸乱不断,人口失控、失业青年数量庞大无疑是主要因素之一。(印度虽然还能勉强维持社会稳定,但是2亿人类10亿牲口的社会结构,模仿难度之高……大概地球上也只有印度人有这本事。)

                再说绿教问题,其实和计生政策没什么直接关联,就算汉族20亿,绿教问题也一样会有,就算汉族只有10亿,以现在汉族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只要民族意识觉醒,绿教终究也翻不了堂。

                当然,你说计生应该再搞十年的,相信只是表明一个态度,毕竟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曲线要是太陡峭,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很难应付的。

                另外,你说那个中国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有链接没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3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