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务院新闻发布会首度对中国制造2025只字未提 -- veridical

共:💬56 🌺290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能不能说详细点?

                其实现在这些事情都是小事,教育改革的事才是有巨大影响到事。教育部哪些组织改革的人应该屠九族,让他们断子绝孙。

                • 家园 你想啊,中国这40年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除了高层成天说的道路正确外,不就是民众努力有一颗想上的心,还有就是海量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工程师甚至普通工人吗。他们的工资低廉,使得资本家,政府才在这些年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能够发展民生,军事,到国外开发各种资源,有了中国的今天。但也抢了别人的饭碗,你说被抢饭碗的人能高兴吗?

                  可是你看看这二十多年来,教育部及高层尽干些什么,减轻学生负担,禁止奥数,提倡和谐社会(减少竞争), 提倡享受人生等等让民众意志消失的想法。同时贬低中国教育个个方面,什么没有创造性,没有独特思维等等。可是你看看华为每年的专利和世界最好的公司专利相比,绝不落后。可是那些公司都是聚集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包括中国人,这说明那些各种教育专家说的都是bull shit。当然了,提出这个政策的人的说发是,这样能够使高层更容易统治民众,可是给中国和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们说了吗? 比如, AI是人类社会今后最可能产生工业革命的技术,这个技术需要有很好的数学思维,国外要想考上好的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学校必须有数学竞赛的好成绩。可是中国政府反其道而行之,禁止奥数。你说他们是为了什么? 最近我国内的同学来,谈到现在的各级研究生,说他们的上进心和基础知识都大大地不如以前了。和一个国外政府内部IT管理人员聊天,他说他喜欢中国老的程序员,新的程序员虽然英语好,但是已经local 化了,意识就是,懒惰,钻各种制度空子。

                  我听过一个传说,国内几个很有影响力的不在位的大佬,在被国外的背后势力抱怨中国竞争力太强时,他们说那我们和你们拉平吧。目的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家族成为千年的世家,控制全世界罢了。至于中华民族只是他们手中的砝码而已,兴衰荣辱与他们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如果能够延续家族,中华民族衰败了又如何。

                  • 家园 华为搞技术的老外很多。
                    • 家园 那么你认为米锅欧洲更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

                      还是中国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流人才更愿意选择去那儿? 我想华为能够做得好,从人才的角度来看,应该是那些英语不太好的工程师做出来的。

                      • 家园 华为很早就在海外设立研究院了。

                        另外去日本招人开的价码高得一开始小鼻子都不敢相信。

                        • 家园 你两个回帖都是在暗示国外的教育比中国好,更有创造力

                          你并没有用数据来证明华为的专利大部分都是国外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搞出来的。我也没有反方向的证据。我知道华为内部很多人也认为国外的人更有创造力。那么我们拿全中国的专利数对比吧。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多申请专利的国家了。这些年不断的在增长。这个数据说明中国人不缺乏创造力,而是前些年缺乏发挥创造力的环境。中国过去的教育根本是对国家有利的。现在的教育和思想培养是错误的。一定要培养竞争心态,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不断的进步。小康幸福生活就是麻痹中华民族,最大的收益者是想永远统治中国的统治阶层和国外的竞争者。最后温水煮青蛙煮死中华民族。

                          • 家园 是国外有先发优势不是国内没有创造力

                            不过我一直觉得华为还不是最终形态,华为跟着别人走了一辈子,到现在该走自己的路了还不肯放弃跟跑。

                            什么时候有这个体量的公司开始自己领跑了,说明中国的攀科技之路真的完成了。

                          • 家园 你说的‘过去’具体是哪个阶段?

                            前十七年?文革?80年代?90年代?10年代?

                            中国过去的教育根本是对国家有利的。

                          • 家园 如果你深入了解中国科研和工业,就不会得出这种乐观的结论。

                            那么我们拿全中国的专利数对比吧。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多申请专利的国家了。这些年不断的在增长。这个数据说明中国人不缺乏创造力,而是前些年缺乏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 家园 我自认为对国内的科研和工业还是有些了解的

                              而且对国外的科研工业也有些了解。我有对比。我想反问你一下,你对国外的科研和工业有多少了解? 请不要说你在国外科研与公司工作少于10年。我国内的科研与工业也大于这个数。我估计你想暗示的是国内的科研与工业有水分,那么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国外的一样。在我写上面的帖时我就预料到你要拿这个说事。所以我就要用统计数据说话。这个专利数,不管如何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创造力。至于这个专利的产品是否受到市场欢迎,那是我们可以另外讨论的问题。我估计你还想说国外的产品更受欢迎来说事吧?如果你要问,我也可以回答。强调一下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中国人在78年到2000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这个是回答你上一个帖问的问题)有没有创造力。

                              • 家园 专利数很难当评价标准

                                比如去年山西批准了八百个水泥项目,山东批了七百个,未必山西的水泥产量高。专利说到底是国家各自盖章的事,一门心思增加这个数没啥难度。大量无效的,不光中国,全世界都一样。

                                科研水平,中国比过去好,但是平均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人多,在个别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也很多。

                                说到教育,平均水平,中国高考前的教育可以说全球领先,远超过欧美。但是之后的教育要差的多。清华北大跟哈佛MIT差的还是少的。我们省一级大学跟美国省一级大学差距简直天地之别。这个层级培养的是科研部门的普通劳动者,是我们的短板。

                                • 家园 我在国外一流大学呆过也教过书

                                  我的感觉最起码他们的学生不如中科院和清华和科大的甚至不如南开,浙大和南大。不是像你说的天地差别。他们是有一流的教授,充足的考研经费(那是20年前)但他们的学生平均比中国那几个院校研究所差多了。

                                  评价一个院校国内和国外有些不同。一般是看这个学校知名教授数量,毕业后找到工作的几率,研究是否跟上最新科技,中国可能还会上文章数等。所以你的说法我不能认同,我也不认同所谓国内外的媒体研究所的结果,因为里面有政治因素。

                                  专利数应该可以是评价创造力的数据。要去除也就是去除外观设计专利。剩下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绝对是评价创造力的硬指标。

                                  • 家园 你这个比较不公平

                                    我们说的是教育,你比的是学生。教育是什么,学生进出学校之间的差值。我前面说了,中国有远超欧美的基础教育(高考前),非常严苛的选拔制度。入学学生优秀不奇怪。但是中国高等教育很差,进去的牛人出来大部分成了烂人。随便一个山西大学山东大学的本科生,拿到美国州立大学,丝毫不落后(把英语换汉语)。但是出来就差得多。至于研究生更甚。你要是呆过会有鲜明对比。在美华人理科博士的中等水平回国能当教授/副教授,在华理科博士中等水平在美国连博后位置都找不到。这个中等水平就拿省一级院校郑州大学对标明尼苏达。或者你能想到的类似学校。

                                    中国可以拼全国的力量对到清华追赶MIT,但是不可能各个县城工厂都是清华毕业生当技术员,这个就决定大规模创新很艰难。

                                    至于专利,发明专利比较难。实用新型,只要小学生愿意花功夫,人人都能申请到。

                              • 家园 只能说78年到2000年的高等教育比现在好得多,

                                至少基本功扎实。

                                今昔对比大学生

                                作者:普仁

                                1.国内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都比较差,机械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待遇比较低,学生对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的前景没有信心,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家庭教育有问题,中小学时代在教师和家长逼迫学习,早早耗费完了那点心劲,到大学失去了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兴趣。

                                3.大学多数教师忙于自己的所谓“科研”,为了出论文、评职称、申项目、晕银子、在外办公司,没有心思花太多时间与精力在教学上,上课照念PPT,全堂讲下来与学生无交流,学生更没兴趣了;

                                4.即使到了大学三年级阶段,学生也普遍对自己的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个责任在学校和教师,在入学之初就应该开设一些如“机械工程学科概论”这种介绍性课程,告诉18、19岁的大一新生:什么是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在工科体系中的地位、机械工程的学科分支以及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学了以后能干什么,什么是工程师,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相关领域的知名企业及这些企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怎么能进入这些企业,自身需要做哪些努力等等;

                                5.各学校普遍在压缩学时。不可想象,以我们当年经历做对比:00年入大学,高等数学每周6学时,每学期96学时,共两学期,现在是普遍压缩到周4学时,我们当年每周上课六天,周日半天还要参加英语培训,除了周六晚上在宿舍楼前看露天电影,基本没有其他娱乐。现在假期+周末放掉的太多,当然学校是从压缩运营成本考虑,但是这样造成的教学结果,呵呵。。。还有外边世界对学生的诱惑。

                                6.文凭乱发,没有控制。我们当年只要期末考不及格,就进入重修,没有补考这一说,重修交重修费,累计四年重修16学分取消毕业答辩资格,我04年毕业,有的班一半人拿不到学位(班级规模在30人左右),我们班当年是8人没有学位。现在,放水严重,学生有恃无恐,根本没有任何压力。(当年16学分很容易达到的,高数一学期6学分,英语一学期4学分,大量学生最后只拿了毕业证)

                                7.物质条件好了,年轻人成长环境比较顺利,普遍不愿意学一些过深、过难的学科。机械专业,别的课不说,拿电机与拖动来说,讲到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展开图,单叠绕组和单波绕组的绕法,学生就不太想听了。再到后边的电枢反应,电枢磁动势和主极磁动势的叠加造成的气隙磁密的不均匀,学生就完全眼望天花板了,更别说后边的感应电机的旋转磁场。。。工科专业如机械和土木、道桥、岩工等大量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反而是市场营销、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报考的很多。参加过今年本省的高招咨询会,很多家长询问表演、播音主持专业的,咨询土木专业的三五个,咨询机械的基本没有。

                                8.即使主动报考机械专业上来的学生,很多没有逻辑性思维,大一的学生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都学不好,这应该是中学教育的问题。

                                以前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划分太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