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番外> -- 本嘉明

共:💬99 🌺1109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是也不是

          其实眼界放宽了以后,我也享受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地带。

          像你说的,移民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文化必然有隔阂。不过好在我们是技术移民,过来讨生活,必须走进社会,所以我们同孩子的隔阂不是那么大。

          既然第二代是这里的文化,第三代以后就必然仍是这里的文化,所以没有选择,是我们向他们靠拢。我们主动做,大家更和谐一点热络一点。以我的看法,文化有隔阂不怕,爱不要有隔阂,家庭亲情不要有隔阂;如果说文化上两代人有隔阂,这是这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我们改变不了,但感情上两代人有隔阂,那就是老一辈的责任更大,因为人家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白纸一张,他们不懂,需要你扶一把的时候你又做得不得法,结果闹掰,能全怪孩子怪社会?

          这些孩子也都不容易,成长过程中的艰辛,跟谁去说?从这个角度讲,我这里跟东湖兄多说一句不大该说的:其实我们有点欠他们的,我们跑出来,他们也是被动的,被拖出来了。他们现在要撒欢,只要不捅大篓子,就随他们去吧。

          • 家园 是,孩子是被动的

            父母选择,孩子承受结果。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上的隔阂其实也是来自于父母当初的选择,只能自己主动一些,尽量减少隔阂啦。

      • 家园 本大能被一句话激怒,说明还是在意

        不在意又怎么会被激怒?

        能被激怒都是被戳到了痛处。

        世外高人能云淡风轻,只是身边事都不在意罢了。

        洋洋洒洒一大篇,仅仅是给自己找理由罢了。解决不了心底最深处的那个疤。

        不过对看官来讲,

        看完主文,心里就冒出来两个字:炫耀!

        接着冒出两个字:恭喜!

        相信家里有小子的都会再冒出一句话:看看人家!

        • 家园 你说的是表面

          我觉得老本兄实际表达得是对于按照西方文化行事的儿子的不适应和某种痛苦。

          我们中国文化里,家庭关系相对是比较紧密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密切;而西方文化是比较强调独立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相对比较疏远,子女成年后基本就与父母没有太多的关系和来往。

          在中国父母眼里,特别是中国母亲眼里,自己的一切都是可以为孩子付出的,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们期望孩子长大后对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和感情上的表示;但学习西方文化长大的孩子却可能不大理解这些,他们只是按照西方文化的模式在行动,长大了就走了,也未必认同要对父母的付出有所回报和表示,他们按照西方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父母,却不了解西方文化下的父母是不可能对孩子像中国文化下的父母一样付出的。当然他们也可以说,我也没要求你要这么付出,那都是你们自愿的,和我无关。

          文化上的隔阂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和子女各有各的道理,一般而言,只能做父母的自己适应了。

          • 家园 恐怕老兄误解了东西方文化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差异。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大学学生贷款。前不久纽约大学宣布免除医学生的学费,引起巨大的反响。

            在中国,至少前十年,学生贷款绝对不是普遍现象。父母给子女付学费基本是天经地义。

            而在美国,学生贷款就是普遍现象了。据说美国本科生贷款比例是百分之九十。具体比例请河里的网友查一下。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消息,2015年美国学生贷款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优等生贷款总额超出1.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万亿),4000万名学生背负贷款,平均每人贷款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万)。如果美国大学生贷款比例这么高的话,我就非常能够理解美国父母和子女的那种所谓独立关系。父母不干预子女的感情婚姻就非常能够理解。

            更不用说,在中国的6个钱包的现实,父母把一生积蓄给儿女买房是普遍现象。我想,在美国这绝对不是普遍现象。

            如果,读书买房,父母都没出什么力,那么子女的感情和婚姻当然就独立自主了,这个无可厚非。这才是美国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核心。美国经典爱情电影《爱情故事》里面,富二代男主角非要娶平民女子,富豪老爸坚决反对,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拒绝支付男主角读哈佛大学的学费。你不能用着我的钱,还不听我的话。这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是天经地义的吧。

            只看现象,不看问题本质,绝对是错误的。独立自由是有巨大代价的。

        • 家园 我觉得你大概不是在海外生活的人

          好的喜剧,可以让人笑后有泪。

          你只是不够理解罢了。

          海外生活,别的不说,培养了我们的坚忍。这样一个剧情往前发展,万一不大顺利,会有多少困难,在海外久了的,都清楚,只是大家都不那么说而已。

          我们认真地面对,认真地准备,做尽可能多的努力,用豁达的心面对,就像东湖兄,他肯这么说,我很感动也很荣幸,真是当我是个朋友。他想说什么,我懂;我想说什么,他也懂。

          只要我们足够坚忍,天塌不下来,西方社会有其优点,只要孩子本性不错,一般不至于被逼上坏路,很多事情还是看我们自己的心态。但关爱之深,难免心乱,所以需要朋友们互相扶持。

      • 家园 中国父母就是想太多啦

        看到女朋友,就想到带孙子。。。

        您儿子才大二阿,您不该考虑考虑他将来会有多少女朋友?

        • 家园 各人秉性不同

          所以嘛,两大列强已经雌伏,韬光养晦绝不出头,静观待变。

          这里只是大家多一笑谈,此事可以收尾了。

          我们现在最注意的,是制度化地健身,周末两天,天天锻炼,其他不管。

          当然以我对儿子的了解,还是要做好“从一而终”的预案。

      • 家园 人类是群居动物,文化是群体现象

        少量华人两三代后,淹没在多数人的文化中,这样的文化消失,是很自然的现象,谁也挡不住。不光是华人,其他人也一样。从这个角度看,更多的华人出国并形成聚居区,是保持华人文化的唯一方法。

        改开后出去的高级人才居多,经济条件不错,但这些人一是不如老一辈那么团结,二是在文化上的坚持上比老一辈要软弱。这种结构对保持华人的文化也是不利的。

      • 家园 这样很好呀。

        文化兼容碰撞。基因和相貌以后一代比一代强!恭喜本兄!我儿子以后也找个洋媳妇!

      • 家园 本大素有大才,但这篇是写的最好的

        心有戚戚焉。

      • 家园 温哥华就不同,如果30%都是华人,大概同族。

        华人要把加西建成桥头堡。

      • 家园 冒昧问一句:为什么会在血统问题上纠结了?

        我一直认为高素质人才移民的时候,一般思想还蛮开化的,对下一代的混血应该有一定思想准备 。

        但您夫妻的反应似乎有点大啊,尤其考虑到中国传统的男女差别的思想。

        • 家园 大致是这样

          1) 我们对于异族通婚其实不抵触,当然真要带回一个黑妹妹来,估计丢大侠要抄家伙。

          2) 我们首先吃惊的是儿子弯道超车,事先没有任何渐变的迹象。其次是考虑到异族通婚的沟通问题,当然我们可以鸵鸟,就是我说的,过年碰头嗨一声,喝早茶时给媳妇多夹两个烧卖。我们不是要这个,我们会迎难而上,不忘初心,尽量跟域外群众打成一片,共建和谐社会。

          第三就是,本来觉得十拿九稳,带孩子我们来,毕竟华裔媳妇乐得再利用一下长辈的剩余价值自己好美美甲冻冻龄是吧。现在看这事有可能要黄,那么我们和儿子的共同语言就少了,而他们小家庭也会太累。但是带娃有很多传统性的习惯,如果人家不适应华人那一套马马虎虎嘻嘻哈哈,我们也没必要硬争取。

          总之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也是多种准备。

          通宝推:mezhan,Cyrus,脊梁硬,老财迷,
          • 家园 恭喜老本终于可以体会成长的烦恼

            都知道迟早要这一天,没想到来的这么快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