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要在西西河公开宣布一件事 -- 删ID走人

共:💬61 🌺273 🌵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一个客观(生理问题)造成的矛盾

          直接说结论就是:生养因为是生物个体性的生理行为,和愈来愈个体原子化但组织整体化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形成了矛盾。

          兄弟姐妹之间尚好分清算账。父母子女之间很难明算账。

          养个孩子的成本和隐形成本(个人健康、吃喝玩乐的自由时间、事业发展、情绪起伏)怎么能算清,就算以社会价格算清了(比如因为受伤做次手术该赔偿多少钱;占用下班后的个人时间算加班改算多少钱?月嫂和气营养师该多少钱?心理辅导一对一学业辅导多少钱?半夜开车去医院多少钱?真心的爱多少钱?),大多孩子其实也还不起。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霸道女总裁苏明玉。

          有种理论是说孩子给父母带来的是快乐,所以父母养育的劳累是得到回报的。但现代工业社会,人能获得廉价快乐的途径太多了。就我本身而言,拿参与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孩子的成长的喜悦来比其他诸如玩游戏或者影音娱乐的快乐是不妥的。但很有一部分人在育儿中体会不到快乐,而拿着手机的时候能(客观的说带孩子我有时候也觉得累和烦躁)。

          所以用资本主义个人价值这套来恒量,生孩子对个人(尤其能养活自己的职业女性,傍大款靠孩子上位的不算)是完完全全的亏本买卖。家族传承,民族、国家,who care?

          要感谢现在大多数人还由着生理本能恋爱结婚生子。要都被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成了精于计算的理性人,一个社会,生养孩子成了一件要靠高尚道德和全人类视野、家国情怀才进行的行为,那真离灭亡不远了。

          《都挺好》这片子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利益教育片。对于希望中国人现在应该多生孩子的我虽然不喜欢。但我觉得封建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靠老一套家庭伦理(古典农业社会形成的君权父权夫权及妇女的从属生育地位和大家族互相帮扶、族长维持基本公正)蒙不了人太久,现在资本主义化的社会无可避免。面对现实,早死早超生。

          • 家园 育儿过程带来的感受(快乐或其他)是不可替代的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18年,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的一种经历。如果是一个纯粹的理性人,他/她的人生不会因为什么人(伴侣)的到来而幸福,也不会因为什么人(子女)的到来而拖累。过什么样的生活跟生不生孩子无关,一个无力左右生活的人不会因为没孩子变得强大。

            育儿的过程就像自己重新经历了一次童年和少年,有能力和孩子一起实现许多童年梦想,其中的体验是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这种体验错过了无法重现,对于我这种重经历轻结果的人来说,年老时回溯人生,会因人生经历不完整而遗憾。我家孩子花钱的大头是旅游、培训班,他学的我也在学,他玩的我也在玩。这就跟谈恋爱时请女票吃饭玩耍一样,自己也在餐桌上,怎么能说钱全花在女票身上呢。

            不过我最讨厌中国父母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恨不得从生到死一手控制,不能接受孩子长大之后是独立的人、有独立的家庭。孩子和父母只是在那么十几年中有从属关系,成年以后各走各路,谁也别干涉谁。但有些家长不行,必须听指挥,不听话就十恶不赦,家庭矛盾就从这里来的。

            所以我反对农业社会家庭伦理,也反对丁克。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
            • 家园 送朵花

              “这种体验错过了无法重现,对于我这种重经历轻结果的人来说,年老时回溯人生,会因人生经历不完整而遗憾。”

              回帖这么说,已经说明你思考了人生脱离了本能走向了高尚。我欣赏这样的人,但我其实不知道现在中国大多的适龄青年是怎么想的,能不能想到这一层。那么多戒吧老哥三和大神和留守儿童父母,还有城市里把孩子完全扔给父母带的年轻人。但我周围的人,同事朋友,兄弟姐妹,凡有孩子的,虽然有的叫苦叫累,但也亲力亲为,陪伴关爱孩子。

              人口这么多社会这么复杂,从身边开来,或者从新闻看来,从自媒体看来,从他人口中听来,可能都是盲人摸象。有时候只能看统计数据,年年走低的人口出生率可能才是冷冰冰的真相。至于解释这现象的原因,到底是工业化资本主义社会让人绝育还是其他啥的,就只能各自发挥了。

              对,又想起来,本来是说电视剧《都挺好》的,里面父母一对,无论是控制欲强烈的母还是孩子成长教育缺失的父,都没有您对于孩子养育的这些思考。电视剧反映的这对父母是常态,还是非常态?是常态的话,那我之前的回帖逻辑就是通顺的;是非常态的话,那拿这个电视剧来说现实的家庭关系,似乎就不妥当了。

              • 家园 文化作品来源生活但高于生活

                电视剧集成了很多家庭矛盾,是一种极端状态,很少有父母不为儿女好的,所以我觉得看看就行了,不要代入太多。但“为了你好”这话,又害了很多人,大部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焦点过于集中,这样其实很不好。方面有三:

                1、人的精力有限,一心扑到子女身上,长时间的精神负担影响生活质量和智力;

                2、放弃自我,健康的人生要不断成长和充实自己,精力过多投入在一个地方,压缩自我成长的空间,也阻断子女成长;

                3、投入的回报,投资有回报偏偏感情投入不能强求,极端的投入必然有极端的期待,具体表现就是控制欲。

                我的育儿理念是教育孩子的同时完善自己,终身学习,这样可以把增值点分散一下,在孩子以外的地方找成就感,避免相爱相杀。赚钱、玩、社交最好都别耽误太多,活着干啥都累,只是顺便养个孩子而已。

                我孩子幼儿园之前父母白天帮着看一下,幼儿园之后全部自己弄了,一个接一个送,各门课分别负责,任务分担,轮着休息,大家都平衡。很多事情看开了就好,生育率下降有很多因素,不生少生也是很多人量力而行的选择。

          • 家园 中国现在比欧美国家更加资本主义,而且按照河里的话说,

            是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主义。抛开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利益的算计不谈,现实社会中樊胜美比苏明玉要多得多。

            苏老爹的朋友老聂有这么一段话:“儿女给父母买房子、花钱都是应该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陪伴”。

            这段话其实是中国传统封建伦理对子女的道德要求,然而做到其中的一条都不容易。

            知乎里有人算过明玉的身家,绝对过亿。这对于一个28岁、大学毕业才6、7年的姑娘,哪怕是做到高级职业经理人,也是不可能的。

            没有明玉的钱包和权势,买房子、花钱给父母请保姆并报销生活费、辞职陪伴,哪一条容易做到?

            -----------

            生孩子就是要单方面付出。你不甘付出,非拿着“养育之恩”、“孝道”的大棒敲孩子,儿女身强力壮时占有他们大量的精力、资源和时间,必然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影响孙辈受到良好的培养。等自己死了、儿女也老了,然后儿女再找孙辈讨还“养育之恩”----这不是悲剧是什么?

          • 家园 其实就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类自身再生产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物质再生产已经迈入工业时代了,两者不能匹配,必然带来重重矛盾。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人类自身再生产也实现工业化,用人造子宫进行批量生产。

            • 家园 可能生产力还没有那么发达

              现在生产力是“才与不才之间”。按人类自然生育速度,差不多(解决分配问题的前提下)能让大部分人过得安逸。但用生产线人造子宫产人,那生产力和资源可能就不够用了。

              资本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落脚于人类繁衍壮大(哪怕是人造子宫这种唯“超人论”的繁衍方式)。而是自身资本(有时候只是以货币为符号的标志)的增殖。人性中的某些方面不过是资本为达其目的而利用的手段,同样科学技术和创新也是,所谓资本讲故事的能力。

              现在就是这样,退无可退,资本指示的前路对人类而言又晦暗不明。可能我还是个“旧人”,不太敢放飞想象力。我觉得家庭不解体,个人生育,国家补助,社会化抚养(比如工作场合有育儿嫂集体照看的哺乳室;女性产假可以延长至一年;对有孩子的家庭提高补助等),能生一代是一代吧

              • 家园 我觉得可以让家庭解体

                女性群体互助抚育后代,同时从事较轻的劳动工作,男性从事较重的劳动工作,生产生活两不耽误嘛。

                说实话,女性群体互助抚育后代比以家庭为单位抚育后代强多了。现有的家庭模式,在眼下的生产关系中太痛苦了,对男女都是折磨。

                • 家园 好多人提过这个

                  但是里面误解很大。社会化抚养的孩子,大概率会有心理问题,犯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研究表明:人在犯罪时,其中重要的问题就是早年情感的缺乏。

                  如今对社会危害最大的犯罪当属未成年人违法、严重暴力犯罪、职务犯罪。这三类犯罪看似差别很大,实际有很多问题都跟早年有关。

                  李玫瑾:从犯罪心理学看早年心理抚养

                  • 家园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性本身的问题

                    基因决定的人性,已经跟不上人类技术和社会形态的发展了。如果健康的心智只能由父母亲自抚养才能塑造,那家庭就永远无法解体,阶级地位和智识的代际传承、积累和分化永远无法消灭。技术发展一旦停滞,两极分化就会彻底吞噬劳动者的生育欲望。

                    如果人类不想灭亡,也不想倒回到前技术社会,那唯一的选择就是主动改造人性,改造自己的基因,说白了就是搞优生学(eugenics)。社会化抚养成人后心智不健康的,对不起,我们只能剥夺你的生育权利,把相关的基因逐渐淘汰掉。这话很不政治正确,很不符合伦理,甚至会被扣上社达希特勒反人类的帽子,但我觉得这真的是唯一的选项。

                    通宝推:赵美成,
                    • 家园 心理学家好像认为

                      性格指的是社会性,基本上是后天形成的。而人的社会性大于自然性,基因到底对人的社会性有多大影响,这个李玫谨似乎没有怎么提及。

                      婴儿是动物中最脆弱的,0-3岁自己无法生存,无法活动,出生后连主动找奶头都无法完成,7岁前是很强的依附性生存。对比起来,小鸡能啄破鸡蛋,出壳就能自主进食;小猪小狗小猫,出生就能站立,就能主动找奶头吸。

                      婴儿的这种完全靠他人生存的特性,也是社会性的最初习得阶段;最初得到的关爱和照顾,对性格形成至关重要。如果从小就得不到关爱,长大后一般是情感缺乏,对人冷漠,严重点就是反社会。脾气暴躁的人,一般是小时候吃喝拉撒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受溺爱的人,通常会无法无天,不够坚强。性格一旦形成,过了适当的年龄,就无法更改了。因此人是情感动物,是情感养育的。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非常具有观察力的总结。

                      当然,性格指的是社会性的,并不是智商,更多的指向社会性。冷漠自私的人同样可以取得很大的社会成就。

                      就我自己的观察,这还是符合实际的。著名历史人物,比如老毛的性格宽厚仁慈,老毛他妈应该是相当的关爱照顾,当然还有老毛他爹也在乱世中提供了稳定的条件。整日为生计奔波的母亲,是没法很好关爱孩子的。希特勒这样的,基本上可以断定,他小时候的家庭估计就缺少对他的关爱,小时候得不到多少感情,长大后就会冷漠无情。

                      • 家园 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

                        虽然脾气暴躁,但对这个长子是真的疼爱。你想啊,长子跑到长沙省城读书,穿的是长衫大褂,次子穿短衣小褂挑着担子给兄长挑行李,可见毛顺生是多看重这个长子。

                        这个长子在省城,一会想读这个学校,写信给家里要几个大洋报名费,一会又想读那个学校,又写信回家要几个大洋报名费,毛顺生每次二话不说就给了。要知道老二毛泽民,老三毛泽覃可没这个条件,老老实实在家务农。

                        毛顺生是真疼爱毛泽东的。

                        • 家园 是啊,人毕竟是动物

                          肯定受到动物规律限制。但是现在物质条件提高,出生率反而持续降低,说明了社会性也严重影响了动物的本性。

                          如果出生率持续降低,社会性的抚养也许就会成真,有问题的小孩毕竟比没有小孩要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