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因为不懂所以请教:量子维度假说 -- 负手

共:💬26 🌺10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因为不懂所以请教:量子维度假说

    没有物理学的基础,更不懂波函数之类的公式,就是朴素地感觉,像量子世界中坍缩这种解释真的很没劲,怎么一观测就坍缩了,很诡异。而粒子从一种地方消失,又从另一个地方出来,也很诡异。两个粒子空间上分开却仍保持纠缠,仍然诡异。我感觉换一种理解,或者换一个假设,这些就都是很通顺很正常的事。

    就像相对论,在思考光速飞船上看光速问题必然会面对速度矛盾时,被迫修改了时间不变的基石。我认为面对因果性破缺的量子诡异,需要打破维度不变的基石。

    就好比一直可以找哪是北,但等站到北极就没法找到北了,北消失了,到处都是南。在一张纸上划一条线,划到边上应该停止,没有前了,无前可进。但把纸粘成一个环,二维变三维,前又出现了,能无限划下去。

    从低维里看高维,低维里不连续不规则不符合因果性的东西,可能仍然符合高维里的因果性。开车到海峡,本是过不去的。结果有飞机吊运却过去了。飞机脱离了平面,越过了平面上的不连续。一路前进根本没有诡异,仍然是连续的,但这个连续是更高层面的连续,飞出了平面,是进入到立体世界的连续。但对平面上的人来说,假设人不能感知高度,人会看到,这辆车开到海峡边,就忽然消失了,一会又从对岸忽然出现了。

    在更高维度里看低维,低维是不完整、很局限的,多出来了各种边缘。如果有更高维度存在,那里的很正常的东西延伸到三维里时,就被各种边缘切割和扭曲。所以三维世界中的因果性也应该有其边缘,达到那个界限,我们来看因果性似乎是破缺了,连续的不连续了,规则的不规则了,但在更高维度里可以仍然是连续的、规则的。

    那好,我们假设,量子尺度正好是四维或者更高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过渡尺度,更高的维度在三维空间完全卷曲从而不为我们可知可见,在量子以下尺度保持完全展开,在量子尺度恰恰部分展开、部分卷缩,呈现为高维实体在三维世界中的投影状态。每一个粒子,都处于更高维度空间,但在高维空间向三维世界过渡的尺度,形成量子这个空间投影。粒子在在高维空间中是实体性存在,在量子空间中是投影性存在,在高维空间中是连续的、联系的、符合规则的、基于因果的,在量子空间中则可以呈现不连续、不联系、不合规则(三维世界的规则)、超乎因果(三维世界的因果)。

    量子的无限分布就提示了新的维度的存在,量子的分布梯度映射着高维度的结构,沿着高维空间的形态去分布。我们看到无数个影子,实体只是一个,一摸也只能摸到一个,从不同地方摸都能摸到,但那个分布由背后隐藏空间的特征所决定。那个我所难以理解的波函数,是否可以假释为空间函数或者空间分布函数。

    当观测时,观测作用进入影子所在的空间,由三维进而进入高维触及实体粒子,从而探知对象存在于观测路径之上,从而认为量子这个位于路径上的影子就是实体本身。但观测也干扰到对象的存在,使之移动,移动之前的粒子的一切其它影子随之不可能存在于原处了。如果从几个影子同时观测,而又同时触及同一个实体,就能违反或打破坍缩那种无数可能瞬间降到一个的假设。但这又会因为无法确知所探测到的对象是否为同一个实体而难以验证,结果会与坍缩一致。如果可以做到多向探测同一粒子,或者多处获得同一个粒子的同时观测,就可以作为挑战坍缩假设的实验证据。

    当纠缠时,两个粒子在高维空间发生联系,联系是何相互作用尚不为人所知,二者在量子尺度的投影被我们所观测。高维与三维的关系,是正交的,三维中奔波万里的距离,对高维来说就是零。三维中两个粒子投影分开多远,对高维来说没有区别,高维中联系无视低维位移与分隔。

    我们为什么不能观测到高维度空间迹象?在宏观尺度,高维与三维完全正交,无法进入高维,也就无法观测高维。在平地上爬行,脖子丝毫不能抬起,就无法看到天空。只有脖子能够抬起一个角度时,使平面的零度变成非零,才有看到天空、进入天空、利用天空的可能。当高维与三维出现不完全正交时,就是新的维度不再垂直于三维,而是出现了很小夹角,高维就会部分可见了。高维粒子实体通过那个夹角,赋予量子这个投影多于三维的信息,也赋予量子这个投影不同于三维的特征。这些信息和特征跟完全展开的、带有完美信息的高维粒子不是一回事,是被压缩、扭曲、变形的对象,连带变形的还有空间本身,所以量子必须是一个投影,只能是一个投影。就像哈哈镜里的影子,不仅面目会扭曲,身后的场景统统扭曲,但好在,可以观测了,哪怕是极其扭曲的图景,也比零强,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些很诡异的特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高维展开的存在,就不可在任何尺度上检测到高维。如果高维真的存在展开,只是在接近三维的领域部分卷缩了,就仍然存在未来观测到的可能,但观测结果是极为扭曲、极其失真、遗漏绝大部分信息的。

    展开与卷缩是否以尺度为标准?如果高维从展开到卷缩,跨越不同尺度,就会存在从不同尺度探测其维度展开差异的可能。如果能够观测到不同尺度的量子行为有所不同,就侧面印证这个量子维度假设。如果维度展开不是基于尺度的,而是基于其它什么,那这个假设就要修改。因为没有更多支持,还不清楚是否基于尺度。

    以上就是量子维度假设,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价值,欢迎各位批评指点!谢谢

    关键词(Tags): #量子#维度#假设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独立寒秋HK,十亿星阵,柏林墙,az09,赵美成,
    • 家园 相当有趣的假说
    • 家园 维度只是某一个用于描述世界模型的概念,不是真实的。

      另外,我的看法,

      时间只是用来描述物质状态的变化的,是依附于空间的3个维度而产生的,

      假如某个事物没有了空间3个维度,时间对这个事物来说就完全没有意义,

      所以,我一直觉得与空间3维度相比,时间就是个伪维度。

      就描述我们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空间,3维就足够用了。

      所以,我认为,所谓4维空间、5维空间、高维空间都是类似“时光机器”之类的鬼扯谈。

    • 家园 我也觉得“塌缩”“坍塌”不是很好的表达

      不是很好的翻译,这个“隐喻”太过于具象,总想起被压缩踩扁的易拉罐、坍塌的矿井

      collapse翻译,用俗话“扯犊子了”“扯淡了”也许更好点,总之就是不成立了、不中用了,不能解释了、不合理了。从这个具体的翻译用词,不禁想象别的过程,这就是翻译的瑕疵吧

    • 家园 因为不懂所以请教:量子维度假说之二

      以下没有干货,全是抄的,今天刚刚百度的内容,不厚道地搬运工:)

      重力和其它基本作用力如电磁力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长期以来最引人关注的奥秘之一。最早在1919年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如果宇宙增加一个维度,重力仍存在前四维中(三维空间+时间);但是其它基本作用力,则由四维空间在第五维上卷起来而自然生成。但是由于第五维度对我们而言是隐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它应该是蜷曲起来的。(译者注:这里非常难以理解,我的想法是用降维的方法来想象。比如说假设有一个完全静止的三维空间,如果增加一个第四维度时间,把三维空间卷曲包裹起来。那么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人是看不到时间的,而且三维空间里的一切变化其实都是由时间与空间卷曲自然引起的。)这个理论最终产生了弦理论,且迄今仍出现在大多数弦理论的核心分析中。

      由于第五维度极小,只有像粒子一样的微型物体才能在上面移动。又由于第五维度是自我蜷曲的,这些微粒最终又会转回初始位置。(译者注:类似于圆周运动,周而复始)但是黑洞在第五维度上就要复杂许多。当黑洞扩展到第五维度,它就变成“黑弦”。和正常的黑洞不同,黑弦很不稳定(这里忽略了四维黑洞其实最终会蒸发)。多个黑洞会串在一根长长的黑弦上,和更远的黑弦连在一起,直到黑弦完全折断,留下一组黑洞为止。这些四维黑洞会并成一个更大的黑洞。最有趣的是,根据现在的模型,最终的黑洞是一个“裸”奇点。也就是说它没有被视界包围,这违背了宇宙监督假设。因为视界会阻止任何事件从奇点中逃逸,所以任何奇点都应该被视界包起来,以防奇点附近发生的时空穿越改变整个宇宙的历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宇宙十大怪异定理 黑洞第五维度化身黑弦

      以下则是搜到的一篇十年前的博士论文

      基于空间时间物质理论和膜世界模型的黑洞研究

      其中开篇摘要两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不到图这是链接

      1

      2

      坦白地说,看不懂。

      不过似乎宇宙尺度的存在,也可以基于不同维度的镶嵌拼接。科学家老早就把这想到了,早我100年呐

      而在另一篇论文里,我看到了观测其它维度的可能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不到图的点链接

      1

      2

      3

      4

      搬运就这些

    • 家园 楼主不是不懂啊,是在点拨有缘人

      『观测』,这个词很难定义。观测动作本身是不是就意味着扰动呢?我认为是的。无论观测动作以粒子还是波的形式发生作用,都造成了被测对象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

      或者说,封闭系统根本就不存在。

      可能就如何新老爷子说过的,也许整个宇宙都是一个生命体呢?(这个生命的定义不再是局限于地球上的动物植物)

      蜷缩这个概念好啊!想起来大刘的智子。

      如果能把蜷缩了一个(或者几个)维度的实体粒子在三维空间展开,会是什么样子呢?画面应该很美,想不出来。

      因果律,我不知道。倾向于认为因果律是不可违背的。否则我的三观都要坍缩了。如果没有了因果律,可能就会掉到不可知论里去了。

      『观测作用进入影子所在的空间,由三维进而进入高维触及实体粒子,从而探知对象存在于观测路径之上,从而认为量子这个位于路径上的影子就是实体本身』-这点没有理解。个人认为,观测作用如前所述,也是经由粒子或波的方式作用于被测对象,相互作用而导致观测者的感知。

      然后就是您的最大的假设:纠缠是高维空间相互有『明显』联系的粒子分别投影在三维空间的效果。

      ——赞叹这个创意!!!

      脑洞一下:也许,这就是深度入定的人能体会到,但是无法言说的状态吧。

      十分建议您再深入解释一下展开与蜷缩,特别是尺度(个人理解您说得是空间)上,或者其他维度上,的过程。如果是时间呢?

    • 家园 这样假设的必然推论

      纠缠不会只在两个量子间形成,不但可以一对一,而且可以一对多、多对多。

      可能形成无数量子之间的无数纠缠。或者一个量子与无数量子同时存在纠缠。

      纠缠也不只有一种形态,比如一个介子变成正负电子对从而两个纠缠,而会存在更多多姿多彩的形态,比如映射、逆变、错位等等,甚至不曾想到的更离奇的联系

      如果不能,假设错。

      汗下,似乎近于判死刑了 :)

    • 家园 又认真读了一遍。嗯,向楼主抱一声歉。之前没认真读。

      认真读了后,觉得可能有几处楼主想岔了。

      1,到北极点,并非就没有北了。

      到南极点也一样。

      因为在天文/地理学中,南北,其实是指的地球自转轴的两端指向。所以,不存在说到了北极点就没有北方一说。

      而你所理解的,是将定义在三维天文空间里的地球自转轴,这里相较之于整个的天文星球空间而言,地球的变动范围,或者这么说吧,太阳系整个的范围,都可以近似为一个点,但是地球的自转轴却可以在整个星系空间中定义。。。你是将地球以这根自转轴为 z 轴,将地球表面近似为一张球面,从而定义出北极点南极点,也就是这根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个点。换言之,你建立了一个球面坐标系。这个球面坐标系上的每一个点只需要两个参数就可以描述:一个最流行的坐标描述就是经度,纬度。而南极北极点分别是纬度为90度,经度任意的两个点。之所以经度可以任意,也是因为这不影响对南极北极点的标定:因为 tan 90 等于无穷大,对球面上的所有点而言,按经纬度的坐标描述的话就只有两个点如此,就是正负两个九十度。所以这才有你说的到北极点就没有北了。。。其实不是。而是说在经纬度的坐标系下,北极点到达了纬度的极大值而已。而北方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在二维球面坐标下,有一个顶点而已。

      2,似乎你始终纠结于二维三维,以及高维,在日常生活中的直接体验。但是空间本身在物理数学中是有点抽象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三维只不过是抽象的维度空间中的一个特例。比如上面我讲的地球表面。。。其实就是一个二维的空间。但是如果加上海拔高度,就成了三维空间。但是这个三维空间还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固定三个指向的正交三维坐标系,而是一个随着经度纬度的不同高度坐标指向随时在变的三维坐标系:当然也是正交的直角三维坐标系,而高度坐标其实是从地心指向地外的。换言之,其实经度纬度高度是有一个默认的原点的:地心。

      但是再考虑一下,如果我们以太阳为原点呢?地面上的每一个点就必须是四维坐标了。。。因为地球在自转啊。。。所以如果以太阳为原点的话,就必须加上一天之内的时间了。同时地球也绕着太阳转啊,所以这个时间就必须扩展,扩展到一个太阳年之内了。。。但是一个太阳年并不是一个自转天的整数倍啊。。。哦,我们似乎不需要那么精确吧。

      换言之,其实维度也好,空间也好,当然可以就从我们的眼睛出发,前后,左右,上下,看,三维啦。但是,更好的方法还是,从描述一个物体所需的互不相关的参数入手。最少的需要多少个参数,就代表了多少的维度。

      慢:我怎么知道究竟需要多少个维度呢?所以这里边就出现了测量。因为说到底,任何的状态描述都是要测出数据的。而测出数据就需要知道,究竟要测什么。

      比如,测量楼主一分钟后是在美国呢,还是在中国。。。

      理论上楼主既可能在美国,也可能在中国。但是他/她究竟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对他/她在下一秒钟上西西河看帖子有关系吗?有。对他/她一小时后坐飞机去北京或坐飞机去华盛顿有关系吗? 有。

      但是这个关系确定吗?不确定。我们哪里知道他/她究竟会在一秒钟后干什么?一小时后干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描述他/她究竟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这个状态啊,并将这个状态作为一个参数用于预测他/她一秒钟后干什么,一个小时之后干什么。。。不管用什么理论。

      所以,这个状态本身,是可以需要一个维度来描述的。但是我们并不需要直接知道最后的结果,只要知道不同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后续不同的后果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只关心的这个不同的后果的可能性的话。

      但是一旦我们对目前的他/她做了GPS测量。。。那么,这个状态就确定了。换言之,原本有的一些不确定性,就没有了。既然没有了,那还需要一个维度来描述吗?不需要了。所以,对楼主的现在未来的预测,所需要的空间维度,就。。。减少了至少一个:塌缩了。

      ------------------------

      当然,这里讲的维度塌缩可能不准确。不过大致是如此的。我觉得楼主似乎把维度啦,空间啦看得过于神秘。

      其实就看你想要如何描述一个东西:用最精炼却准确而且完备的语言。这个时候,最少的不相关的描述词汇的数量,就是描述这个东西的维度。这些词汇的表达范围,就是空间的范围。

      就算我抛个砖头,引来专家的玉石吧。^_^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谢谢你不但读而且用心回那么长,尽管我不大懂但觉得你棒棒的
      • 家园 量子力学和维度那里有那么复杂呀

        首先,如果物质是以波的方式存在,那么如果波的存在限制在一维空间,那么波的能量状态一定是离散分立的能级。由此衍生出来了,所谓的量子力学和分离能级。这是完全不同经典连续能量状态的。

        物质是不是以波动方式存在呢? 电子的衍射行为就提供了证据么。由此衍生出来的,微观世界物质遵从量子力学描写的规则。然后近代物理实验的确观察到原子分子的电子能级结构。这量子力学的垫脚石就是原子光谱。氢原子的电子是所谓经典的例子-氢原子的电子在三维受到限制,是个典型的量子点,那些伟大的轨道都能被精确计算的。其实这套理论外推到多电子原子,理论其实就不够用了。多体问题始终是个量子力学的pain of ass。

        二维问题其实好理解:只能在地面上行走的蚂蚁和人都是典型的二维问题。地面是个无限没有边界的二维平面,行人能看到二维平面外的东西,其实也无法做实验去证明那些东西的存在。人只能在二维平面上做实验,证明二维平面上物质和事件的存在。所以行人和蚂蚁都只有二维的自由度。

        一个能飞行的人,就具有了三维的自由度。他能离开地面飞行,做实验。证明地面意外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如果这个能飞的人一会儿飞行,一会儿降落行走,然后踢行走的人一脚,然后又飞行。在只能在地面行走的人看来就时,一下能测量到飞人,一下子飞人又消失了。因为他无法离开二维地面区测量飞人。所以飞人的行为在他看来,是背离经典力学的。

        但是大家切切记住:量子力学始终只是个工具,是物质波前提的数学分析手段,而不是自然规律本身。所以不掉入量子力学的数学陷阱,而无视自然的基本规律。

        • 家园 数学不光是工具

          很大程度上,是数学让我们能够:

          当前知识体系下不出错地认识自然规律

          当前知识体系下意外地发现新的有意义的自然规律

          当前知识体系下对所认识到的规律的可重复性验证。

          的确,数学是工具。

          但是这个工具无语伦比。没有这个工具,自然科学体系建立不起来,验证不出来,扩展不开来。

          而且,自然科学体系的两大潜规则:简单就是美,不可重复的是垃圾,都是从数学上讲的。

    • 家园 我也不懂量子,但是你的解释我很喜欢

      如题。

      觉得您的解释很牛B,很有趣。

      通宝推:崇山彩云,
    • 家园 现在的维度边界完全可以理解为测量边界

      经典物理被量子物理收编(推翻)是因为测量边界到了微观,于是物理源代码被重构了,而量子力学是一种开放性,非统一理论,谈不上很严谨,现在发现的现象已经表明量子力学的源代码100%错误,但由于测量边界无法拓展,所以打了坍缩这样的补丁避免争论,坍缩理解为奥卡姆剃刀就行。

      这样看维度,那就不是三维二维之间的区别,而是源代码差异,以后的维度只是在新的后量子理论出现后的重构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