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温故知新-从广场协议看如今的贸易战 -- 夜如何其

共:💬93 🌺66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丰田第二代氢能源汽车颠覆了人类哪些常识?

                    这有一篇捧丰田燃料电池的,你既然是业内人,给批一下。

                    加气站的问题其实倒没那么大,日本本土如果实现了的话,其他国家跟进很容易,关键是要有一个地区先行,这里主要是日本自己愿不愿意做小白鼠。

                    那个膜也是个关键,但是丰田似乎在降低成本上取得了不小进展。势头很猛。肯定被某些人看好了,否则也不会找你去做了吧。

                    https://mp.weixin.qq.com/s/jNa2Q9YA1udHeg9LrjRh4A

                    • 家园 困难大大地

                      泄漏就是个大问题,氢分子太小,无孔不入,什么阀门罐体都没用。并且因为常压下密度太低,必须高压储存,导致泄漏进一步恶化。能够实用的储气罐必须厚壁金属胆外面碳纤维层层包裹,机枪子弹打不透很正常。谁也受不了几天不开车燃料就没了一半的状况,而且这跑冒滴漏每分每秒都出现在氢气制取,派送储存直到车辆的所有环节,不PC的说法,这简直是犹太投资人的恶梦。

                      氢还是要消耗天然气制取,那还不如直接烧天然气得了。大车厂都用闲钱上了几个项目试了一下,发现还是用充电电池技术障碍少一些,尼桑还坚持搞,大家肯定是支持赞许的,世界需要有信仰的企业,万一成功了呢,总比核动力汽车靠谱吧。

                    • 家园 这文章俺都无力吐槽

                      这一过程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电解质薄膜”将氢气拆分

                      一般人也就算了,作者竟然号称博士!是个文学博士吧。其实电解质薄膜真就是电解质薄膜,只用来导电,将氢气拆分靠的是催化剂粒子,主要是铂,但膜的性能也会影响铂的催化效率。

                      燃料电池说简单也简单,1959年就放在拖拉机上了,说难也难,就是因为铂实在太贵,用多了就用不起了。那个膜也死贵,全氟化合物,生产过程非常危险,一些高级的氟化合物只有德国才能做,美日都不行。丰田最大的进步就是把成本降到低档豪华车的水平。

                      但目前对燃料电池的误解太多了,其中最大的误解就是,燃料电池理论能源效率是100%,所以是革命性的进步。任何一本燃料电池的专业书籍,第一章都会很认真的跟读者说,80摄氏度时(这是目前大部分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热力学理论效率80%,800度(这是高温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理论效率66%。这是理论极限,实际中80度能做到60%就不错了。

                      目前燃气轮机-汽轮机联合发电能源效率超过60%,所以燃料电池发电没多少优势,一般只有财大气粗的IT公司数据中心打着绿色环保的幌子用燃料电池发电。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在冲击40%,的确跟燃料电池有差距,问题是氢从哪来?转化成氢可没有100%的能源效率啊。所以燃料电池车总体来看也不一定比汽油车的能源效率高,特斯拉老板早就指出这是吃饱了撑的,不过他的电动车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

                      燃料电池车更多的其实是被寄予希望解决排放问题,毕竟排的是水。电动车其实也是,因为电厂集中处理污染物更容易。这方面其实燃料电池远比不上电动车,说个搞笑的事情,前几年科技部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燃料电池大巴在北京跑,结果催化剂受不了雾霾,一个月就中毒挂掉,电动车肯定不会怕雾霾。

                      另外一个误解是氢的储存,是不是要用液氢。液氢实在太贵,哪怕是航天,只有打高轨道卫星才用它,低轨道都舍不得用。还有个办法是金属储氢,又沉又贵,只有德国燃料电池潜艇用。Mirai用的是700个大气压的氢气,目前只有这个办法还比较现实。

                      为什么燃料电池最近又热起来了呢,不光是因为Mirai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而且是因为太阳能和风能多了以后电力供应不稳定。比如说夏季用电高峰在晚上6点,太阳能发电高峰在中午12点,而且靠电动车没法解决这个问题:电动车的理论是,用电低谷在半夜,电动车可以停在家里半夜充电,但太阳能多了以后,用电低谷出现在中午,那时候电动车都出门了。把电变成氢气可以随时储存起来,所以燃料电池的优势就又凸显出来了。其实中美欧比较适合搞这个,中美西部都有大量沙漠可以用来玩太阳能风能,欧洲靠北太阳太弱,但北海风力强劲。日本风能太阳能都不丰富,恰恰最不适合当这个小白鼠,大核民族还是用核电和电动车吧。日本目前发展燃料电池也是三心二意,从加氢站建设上就可以看出来,几年时间建了一百个,未来几年再建一百个,这么玩早着呢。

                      显然发展氢气产业这背后需要极大的国家意志,除了加氢站,还有管网。一大误解是修全新的氢气管道太花钱。其实不用新修管道,天然气里掺氢气就可以用天然气管道输送,到地方再分离出来也不难,但是,掺氢气需要改法律,这是搞技术的人最怕的事情,这不是花钱就能搞定的:理论上可以掺20%都没事,可大家都知道天然气泄露会爆掉,一堆老管道掺了氢气以后万一爆了怎么办,这可就说不清楚了。其实副产品是氢气的化工厂早就一堆一堆的,但氢气根本就不运出去,要么用来当中间原料,要么掺在天然气里烧掉。

                      • 家园 说起小白鼠,恐怕中国已经要先做了

                        标题中国首款氢燃料汽车即将发售,加氢两分钟,续航1000公里

                        电动车的来源是新能源,这是个大前提好多人忘了。否则现成的汽油车去搞什么电动车。污染本身也不是大问题,汽油车的低污染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只是时间问题。

                        而电动车发展了这么多年,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却克服无望,就是电能储存与充电,电池技术进步赶不上需求。而这个问题带来的使用困难,在石化能源车的对比之下,更显突出,结果给电动车的前途蒙上了阴影。

                        许多人不对电动车感冒一个压在心底的郁闷是这个充电问题。通勤不是问题,但是车子的一大功能是想去哪就去哪,需要走多远就必须要走多远,这是私人车与公交车的最大用户动机,否则只要不在乎固定路线,公共交通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交通需要了。

                        而充电的不便导致了私人车在使用上这个最大便利之处被狠狠的打了个折扣,直接关系到拥有私人车的动机层面上,这是虽然电动车发展这么多年,宣传与补贴不遗余力之下,用户群仍然处于说服观望者的阶段的主要原因。

                        而燃料电池车不论其他任何不利因素,在经历过对充电与电池的困难的深刻体会之后,市场看到了既满足新能源又有望解决用户使用动机的希望,因此只要丰田证实了时间可以带来改进,跟风的投入者肯定会越来越多。相比之下,电动车的电池技术假以时日没有出现真正的技术突破,市场已经失去了耐心。

                        只要市场问题解决了,其他供应链上的问题,能源的来源问题,人们自然希望进入投资与再投资的正循环,而逐步提高。想象一下,如果不是丰田,而是有一家公司在电池与充电问题上做出技术突破,电动车一旦普及,哪里还有燃料电池的什么空间去投入做科研。

                        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人没有犯傻,只不过赌了一把。现在来看,赢面开始在扩大了,如此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