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麻木,然后不仁? -- 给我打钱87405

共:💬143 🌺179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白了中国人变态扭曲

        一个个都被这个阶级流动那么快的社会逼疯了,人生的目的就是爬台阶,爬上台阶立马就要兑现。怎么兑现,用铺张浪费花钱的快感来兑现,就跟吸毒一样。

        变态扭曲的价值观,身处其中而不自知。追求感官刺激,因为除了感官刺激,其它事物已经不能刺激麻木的心灵了。中国人呐,从幼儿园开始被抑制心灵感官了,成年之后,除了大剂量的物质刺激和性,对其他事物再也提不起兴趣了,丧失了心灵感知力。

    • 家园 就感性谈两个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

      大概从七八年前开始,北京的学生就要去上体育课外班了。初次听闻的人,很多都表示难以置信,另有一些人认为是太懒的缘故。我想提供一个我的看法。

      我住的地方,有一个露天网球场,经常会有学生来这里上网球课,我也时常过去看。我观察到一个现象,教练基本在混。教练为什么混呢?教不下去。比如教练会反复提醒学生,双腿再分开一些,腰得再下一些,但是学生不听。学生为什么不听呢?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没有帮助的。可是,学生真的是很固执吗?不是,他们表面的固执是因为他们按教练的去做,却没有得到正反馈。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我猜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体感”偏弱。所以,不论教练有没有告诉他们,按要求去做,压低重心,可以更好的移动,他们都不能马上感受得到这样做的好处——在他们来上课之前,他们所需要具备的“元体感”不足以去学习如何打网球。为什么“元体感”这么弱呢?爬得太少,学走路时摔得太少,学会走路之后“不走正路专捡歪路”太少或者说平路走得太多,甚至可以说,打架打得太少。因此,我认为,简单的指责学生太懒,恐怕有失偏颇,过早的进入理性而失去了感性导致学生基础很弱,学习时很难收到正反馈可能是个主因。

      不光是体育如此,文化课也是如此。比如为什么小学数学教材把十进位制口诀化了呢?因为教学活动中没有安排“感受”这个环节:如果用小石子的数目来代表数,那么很快就会感受到这种方法很难表达一个比较大的数,大过10就很麻烦了。感受到了麻烦,才有动力去思考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就能体会到进制的优势。同理,用进制来表达数,大过1000就会再次感受到麻烦,于是又产生进位制。其它科目的情况是类似的,比如地理课不看地图、不看地球仪等等,我们的文化课是没有安排感受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发现人际沟通越来越困难了。比如,有人分不清哪些批评是爱护,哪些批评是责难——还有人简单的认为,是人都不喜欢听不好听的话(如今大行其道的高情商、话术、求夸就是有力的反证)。又比如,有人分不清对方是不计较,还是不在乎,一个女人骂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并没有太多的表示,这个女人就搞不清他到底是不计较还是不在乎,或者一概视为不在乎,或者这个男人嘴上说“不在乎”实则是心里不计较对方也搞不清。比如我女儿学走路时,摔跤我从来就不扶,多数我都是笑呵呵的看着她,表达的是“没什么,爬起来就好了”,但是旁观者却认为我是冷漠无情。有的夫妻相处十几年、几十年,都无法判断出对方在什么情况下会采取什么行动。

      人失去了感性,是很难相处的。河里有些河友气得直哼哼,觉得有些人根本就“听不懂人话”或者根本“不说人话”,恐怕也与此有关。

      通宝推:陈王奋起,川普,
      • 家园 根子还在科举

        或者说,根子还在孔家店。

        宋代以科举为唯一正途以来,尤其是明清以来,只要是读书人,就被剥夺了表达自主情感的权力,一切要以圣人和书本为准。只要有人想学文化,学知识,他的自主情感就被剥夺了,也就是丧失了抗争能力。这才是中国人麻木的根源。

        所有人都知道问题就在那,但整个社会的氛围就不允许你去说,不允许你去指出,皇权或者说官权凌驾于一切之上。下面的人只能学会糊弄,或者说利用问题来搂钱。因为搂钱的能力是皇权唯一不压制的,也没法压制的。

        这种孔家店价值观,就像蚂蚁蜂群的蚁后和蜂王分泌的物质一样,把绝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变成了不完全人格体,只能唯唯诺诺,不敢抗争不会解决问题。

        所以中国社会真正有活力的,有自主能力的人往往都在最底层,可最底层又不掌握文化知识,也威胁不到皇权。这就是明清专制社会的本质。

        • 家园 说起“科举”,高校“供给侧”改革恐怕是要下刀子了

          这会是没功夫腾出手来操作,先造点舆论。

          我个人“感觉”,搞不好会来一次大手术,不是一个简单的缩编腾挪的问题(或许会涉及到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当然,摆在桌面上的几个理由已经够充分了:

          其一、高校个个都是地主。比如人大,北三环边上,多肥一块地,没人念叨那是不可能的。其二、学术腐败成灾。其三、闲人太多。

          其实至少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私立高校要找活路,不把公立学校动一下,他们就没有出头之日。

          我估摸着,高校的一个改革方向就是“小而美”,老师不要太多,1000个可以了,搞不好100个也能办一所。另一个改革方向就是“混合制”,这会讲私立高校,民众第一个反应就是读不起,搞成混合制名义上能过关。

          只是现在这个舆论还不够劲爆,得抓几个“大老虎”才行。

          • 家园 高校这帮学阀,是该动一动了
            • 家园 谈一点学校改革

              (把前面的一些内容 重新整理了一下)

              根据我的观察,高校改革越来越近了。

              我以为,高校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小而美。可能1000个老师,甚至100个老师就能开一所学校。

              那么中小学很有可能也一样。可能一个初中,三个年级就500个学生。

              这里面有一个物质条件要素:城市地皮太贵,人工太贵,不得不精兵简政。

              这也跟当前的世界潮流相吻合:分布式结构。多、分散、小、强。

              眼前高层是没有精力动手,外部环境还比较复杂。一旦腾出手来,就会开刀。这可能是近60年来的一次大手术。

              之前北京“内定”今年取消中考,为什么在最后时间被否决了?这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信号。要有大调整,小问题暂时冻结起来。

              公立学校,我估计有相当一部分要走混合制。这也跟目前中央提的:供给侧改革、混合制改革是一个路线。学校走混合制改编的概率更大,因为私立学校在民众来看,有某种“固化阶级”的企图,阻力会非常大。混合制就不一样了,完全可以解释成联合办学。

              其实如果我们看一下近期的一带一路峰会报告,也能发现这个趋势:分布式结构。这份报告 里提到了非常多的项目,有很多热点,不像过去那样有一个大计划,然后是逐层分解的。

              分布式结构的特征,类似于电子云。中间有一个核,外围是分散的,多点的。

              这个结构有别于过去的金字塔层级式结构。也非常吻合当前世界的主流方向:扁平式管理。

              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化。

              层级式结构,管理上的漏洞就是上下脱节,容易被中层钻空子,中层欺上瞒下,从中渔利。

              这种分布式的、扁平式管理就没有这个问题,但是难点是中央管理能力要非常高。层级式结构,一对多,是迭代式的,比如每一层都是一对三。

              分布式、扁平式管理则变成一对八十一,甚至是一对二百四十三。

              为什么呢?有技术支持。

              其实美国是先行一步。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认为,美国的中产失落了,是剥削的结果。这里面有深刻的变化。

              一味的去讲剥削,而不能冷静的结合周边发生的事,来看清趋势,那么我想,结果只有一个,被淘汰出局。

              我以为,老师这个群体会受到一次很大的冲击。

              教育口,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只有当外围条件成熟了,才会发起攻势。

              互联网问世至少可以说有50年了,深入民众,至少也可以说有30年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酝酿,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各届,分布式结构以及新的管理思维,已然逐步成型,已然有了相当数量的拥护者。说是大势所趋,恐怕不算臆想。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守旧势力的最后堡垒,教育界,要动大手术的概率越来越高了。与其说是概率越来越高,不如说是板上钉钉,是日子越来越近了。

              我希望大家要注意到这个问题。

              分布式结构、扁平式管理,意味着层级很少,传统思想中的“上升通道 ”不见了。

              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兵,而很少有局长、处长、科长这种层次。领导的数量会锐减,兵的数量会暴增。

              对于个体感官而言,就容易掉入“上升通道 封闭”、“阶级固化严重”这种思想里面去。

              比如我们看美国的汽车企业,特斯拉就是这种结构,很多人批评马斯克大权在握,直接插手底层事务,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董事会是支持马斯克的。这说明这是大趋势。

              点看全图

              • 家园 也可以说是那个所谓的“图钉社会”

                因为信息技术的发达,不需要中层了。

              • 家园 进一步谈对孩子的教育思路

                我们人活在社会中,一定是会跟别人比较的。但是我们传统的思想是怎么比的呢?比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是台阶式比较法,是2大于1,3大于2的比较法。之所以这种比较能成立,就是因为社会结构是层级式的。

                可是未来的社会结构是两级式的,或者说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式的,或者说一边是正数,一边是负数式的。

                所以用旧思想、旧思维去跟别人比,是失效的,至少会有很大部分的失效。

                我们个体将来的感受就是非正即负。都是负的,五十步笑一百步。就是这么个体会。

                我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今很多人说,我收入增长一倍又如何呢?增长五倍又如何呢?这并不是人太贪婪,而是由结构决定 的。五十步跟一百步比,都是逃兵。最简单的描述:人类社会将来的形态可能接近于蚂蚁社会,多数都是工蚁,只有一个蚁后。

                看过那个电影,叫《头号玩家》吗?用旧思维,这些人是不是太可笑了?吃饭都成问题,天天打游戏,还打出成就感来了。是不是不能理解?但是他们就是很Happy。上海市有一对夫妻研究怎么一个月3000块过得高兴。很多人嘲讽他们,但是他们我行我素,这才是未来的代表。

                将来一些旧思维都会被抛弃的。

                现在的孩子们,他们如果追求不到进入正数的领域,就只会去追求Happy。

                就是我们这些老年人说的,穷乐。我真心希望大家能理解这些深刻的问题。

                点看全图

                这张图为了说明,大部分人难以忍受长时间付出没有回报的日子。

                • 家园 科举式爬台阶思维早就该抛弃了

                  就跟吸毒一样,把人一辈子的精力都耗在爬台阶上,这是最大的反动。

                  • 家园 下面是我跟孩子妈的聊天记录

                    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懂!

                    有一个游戏玩,就足够了!这就是他们未来的日子。

                    他们愿意。他们接受。

                    不需要你来接受。你同意,不同意,没有人关心。

                    你老是要去争论一个对错。

                    未来不存在对错问题,只有一个问题:谁说了算。

                    你跟我,能说了算吗?不能。老年人对于未来不能说了算。说了算的是年轻人。道理很简单,老年人先死。就这么简单。

                    我只是在观察未来,顺应未来。

                    你觉得买一件衣服要上千才算好,那是你的认知,你是固有的价值观在指导你。

                    这种价值观在未来并不会有大众市场。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喜欢读书。

                    就是笑点低。

                    就是欲望低。

                    就是吃个薯片就开怀大笑。

                    他们就是这样的。

                    不是你觉得他们应该如何。你的觉得,没有意义。影响不了他们。这是大势所趋。

                    你一贯的宣扬你的价值观,他们平日是不搭理你,搞急了就跟你翻脸。

                    我只跟孩子谈一个问题:多少得有点保底的。

                    你想对抗未来吗?

                    螳臂当车啊!

                    你们这些老年人,在玩命的抵抗,知道你们最后会被怎样的描述吗?

                    老顽固,反动旧势力!

                    知道有多少家庭因此破碎吗?

                    还少吗?睁开眼看一下好吗?

                    有个孩子不容易,珍惜点吧,清醒点吧。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你谈一些问题?

                    因为你用你的价值观,来评价她,说她Low。

                    人,除了活着,其它都是柔性的。柔性的意思就是可以变化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的。

                    你今天觉得必须如何如何,才叫过上好日子,日子才叫不窘迫,那是一种价值观在影响你,而这种价值观显然是过去式。

                    你只不过接受了这种旧价值观。

                    现在年轻人力量大得很,摧枯拉朽的力量。

                    他们不用等几百年才能自已说了算,他们今天就可以自已说了算。

                    他们确实有他们的问题,但并不是你理解的那样。你这样做不会给孩子提供任何帮助。

                    你将来死了,你当然是不知道自已能不能适应未来的。但是她需要知道,她在未来里生活。

                    • 家园 这就是你不对了

                      你不能跟女人这么说话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女人远比男人更固执。为什么?因为眼下的价值观让她收益,你说的未来她看不见,看不见女人就不认可,那女人就会非常顽固地维护旧的价值观。

                      你只有证明你说的在眼下就能立马显现效果,立竿见影,女人才会认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