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珠三角一年数万根断指的相关资料 -- flyingcatgm

共:💬331 🌺2545 🌵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珠三角一年数万根断指的相关资料

    河里最近在讨论珠三角血汗工厂一年数万根断指的说法。 其出处有一个金灿荣的演讲:“世界人权组织统计,1980年代、1990年代,就是珠三角这一地,就香港邻居每年工人损失4万到5万根手指头,每年,多大的代价给人家工资一点点”,那么,这个“世界人权组织”的说法对不对呢?我觉得八十年代怎么也不至于这样,很简单,当时的规模没九十年代那么大,工人也没那么多。但是,九十年代以后是怎样的情形呢?

    我搜索一下“珠三角 万根断指”,发现相对准确权威的资料似乎应该是“2005年广东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谢泽宪对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深圳和广州6个珠三角城市的39家医院、582位工伤患者进行调查走访,最终写出《珠三角“伤情”报告》,结果触目惊心:每年发生在该地区的断指事故就达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只”(出处 新浪:流水线上的断指声:珠三角一年断指超过4万只 )。

    于是我从知网上下载了《珠三角“伤情”报告》,这篇文章揭露的内容触目惊心:“71.8%的企业发生过很多工伤,来自农村乡、镇和县城的工伤者分别占工伤者总数的70.2%、15.4%和10%,城市户籍职工受工伤的只占4.3%,其中大城市的工伤者只占1.6%。

    绝大多数工伤者是青年人,平均年龄26岁,31岁以下的占81.6%,17岁以下占4.5%。接近六成的工伤者未婚(55.8%)。

    发生工伤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机器轧伤和割伤,占75.8%。受伤部位最多的是手指。被调查的工伤者总共有401人手指受伤,占受伤者总数的69%,受伤手指765个。

    在现单位工作1年内发生工伤的占调查总数的75.1%,其中,新上岗发生工伤的占14.8%,上岗几个月之内发生工伤的占31.1%,上岗1年左右发生工伤的占29.2%。

    工伤发生最多的行业是五金(32.3%)、家具(13.1%)、电子(8.1%)和建筑业(5%)。

    工伤最多的企业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其工伤比率高达53.9%,其次是外商独资企业,比率达到26%,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伤发生率只有3.5%和1.9%。

    61.7%的工伤者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伤者所在企业建立了工会的只占11%。

    66.3%的被调查者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日平均工作时间为10.18小时。超过五成(50.9%)的被调查者经常加班,加班的时间最短的是1小时,最长的8小时,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没有任何休息日。

    绝大部分工伤者没有按规定获得医疗期间的工资。正常发了工资的企业只占20.3%,减发工资的占16.4%,没有发工资和不知道有没有工资的分别为24.5%和38.5%。”

    但是该文毕竟没有明确说“每年发生在该地区的断指事故就达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只”。

    那么每年4万只断指的说法到底怎么来的?原来是和谢泽宪共同作调查的曾飞扬的推断:

    “珠三角每年发生断指事故个案至少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个”,这是曾飞扬的判断。他是这样推算的:工伤探访项目有5个固定的志愿者,每人联系4家固定的医院,每次在每家医院至少完成5份探访表格。每个月探访3次。1年下来至少就 有3600张表格,也就是3600起工伤事故。而在珠三角,拥有手外科的医院总数超过100家,志愿者能接触到的,其实只是很少一部分受伤工友。他的推算得到了一些关注劳工问题的专家的认可。(出处:搜狐:珠三角打工族断指之痛:经济发展背后血泪史)

    那么,曾飞扬推断的准确性如何呢?在同一篇“珠三角打工族断指之痛”的文章里,提到另一段资料:根据广东某媒体报道,1998年仅深圳龙岗和宝安两地对外公布的工伤个案就达到了1万多宗(多数都是断指事故),引起了中央重视。中央四部委专门派来一个联合调查组。当时的情况相当严峻:深圳宝安区沙井镇青海电机厂,半年内竟然连续有48名员工断指。这家媒体还报道说,从1998年起,地方劳动部门已经不再做工伤事故统计。。。。

    这个广东某媒体的文章如果准确,那么就可以和曾飞扬的推断相对应。可这个“某媒体”是哪个?于是我又上知网,用深圳,工伤来查询,但还是没有找到这篇“某媒体”的文章,然而却发现了另一篇文章:《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作者刘开明,发表于《劳动保护》1999年07期,该文披露自94年以来“深圳的社保部门已处理了近 5 万宗断手 、断腿及因工死亡的工伤案件 。这些伤残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 , 大都是 20 岁上下的青年人”。而且“比伤残更触目惊心的是因工死亡和职业病中毒。。。。。。”,至于深圳的职业病中毒我就懒得贴了,仅举该文透露两个事实:一,职业病中毒数字严格保密,二,漏报率估计为百分之七十。

    很好,从该文可以看出九十年代中后期仅仅深圳一地,平均每年断指以万计,那么同时期广东某媒体报道的1998年仅深圳龙岗和宝安两地对外公布的工伤个案就达到了1万多宗(多数都是断指事故);之后曾飞扬的推断:“珠三角每年发生断指事故个案至少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个”等说法是夸张,是诬蔑还是贴近事实?大家心中自然有数。

    追加,在知网又发现这篇资料:

    ——————————

    1999年1月15日,一篇题为《深圳屡屡发生工 人被打死累死的恶性事件》的内参发至全国总工会 及相关部委领导的手中。内参披露:1998年5月至年 底,深圳先后有5名外来工被打死或累死。

    “工伤律师”周立太给两位记者提供了这样 一组数据:1998年仅深圳宝安、龙岗两个区,就 发生工伤事故1.5万多起,其中工人有90%以上 失去了手臂。

    为了印证律师的数据,两位记者对深圳市7 个医院的法医室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艰苦调查。他 们得到的结果是:7个法医室1998年鉴定的工伤 (仅外伤)为12189例,其中90%以上都是断指、 断掌或断臂。在深圳,平均每天有31人因工伤 致残,每4天就有1个人因工伤死亡。

    “实际人数比上述统计数目要高。因为有些 伤残者与老板私了,根本未作工伤鉴定。”法医 的判断是,私了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农民工 在拿到两三万元的赔偿金后被无情地赶出了珠三 角地区。

    随后,又一篇题为《深圳外来工生存状况恶 劣,每年有一万只手臂被机器吞噬》的内参发回 北京。调查发现,工伤事故多发生在台资、港资 等“三来一补”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原因包 括:机器设备陈旧落后;没有或不落实安全防范 措施;强令工人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工人营 养不良,健康状况不好;工人缺少岗前培训。

    政府监管不力,是造成工伤大量出现的一个 深层原因。一位劳动部门官员告诉内参作者:有 的乡镇和村甚至提出口号“不惜任何代价为外商 外企创造投资软环境”。哪还能“没事找事”去 管人家呢?

    小镇里的“断指医院”

    从佛山市出发,经过以小家电制造闻名的北 蜿镇,笔者花十几分钟车程就到了伦教镇,这里 以机械制造闻名。在一片厂房林立的工业区里, 占地30多亩的顺德和平手外科医院鹤立鸡群。 一年前,这家医院的前身——三州医院手外科 还挤在一幢破旧的三层小楼里。如今,这家医院 的两幢高楼拔地而起。

    这样一家小镇里的专科医院,在珠三角地区 却大名鼎鼎。在断指再植方面,其治疗水平近乎 国内一流。该院常务副院长姓肖,是个35岁的 年轻人。10年里,他做过大约4000例断指再植 手术,相当于平均每天一例。医院的病人大都来 自周边的各个工业区。

    “在珠三角,像和平手外科这样的医院还有 很多。”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的程恒 涛说。受人力所限,程恒涛和他的同事只能对54 家有手外科的医院定点探访。而这个数字,只是 珠三角地区设有手外科的医院数目的一半左右。

    他们今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 每年发生断指事故至少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 手指头超过4万截。造成工伤大量出现的原因, 几乎与两位记者几年前的调查结论没有差别。

    现居重庆的周立太算得上珠三角地区的第一代 劳工律师。从1996年5月1日开始至今,他总共 代理劳工维权案件4698起,其中近1000件涉及工 伤赔偿。他作了一个统计,从工伤性质确定,到提 起仲裁,最后进入诉讼,平均需耗时近3年时间。

    “这极大地增加了外来工的维权成本。”周 立太认为,高昂的诉讼成本导致外来工不愿意通 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而很多老板则故意通 过走司法程序来消耗外来工,逼迫他们私了。

    专门从事劳资官司的律师宦军精心、选择了将 东莞市长安镇作为大本营。这里北可辐射广州, 南可以到深圳,周边都是珠三角地区最繁荣的地 区。当年周立太等第一代劳工律师主要驻扎在深 圳,而今,更多的律师选择东莞。深圳一位从事 劳动仲裁的官员跟东莞的同行开玩笑:“当年这 帮律师搞得深圳鸡犬不宁,如今该你们东莞头疼 了。”

    ——————————

    出处:机器“吃”人何时了 中国安全生产报 2005年2月24日

    通宝推:老老狐狸,脑袋,铸剑,燕人,陈王奋起,梓童,宏寺,楚庄王,桥上,阴霾信仰,审度,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广东工人断指还有人写调查报告

      北方那些小煤矿黑煤矿那些年到底死了多少矿工都是一个未知数。邓的改开给中国人重新补上原始资本主义的课

      • 家园 有部分统计数据

        六五时乡镇煤矿平均每年死亡两千多,七五,八五,九五都是平均每年四千多,其中九五最高,平均每年死亡四千五百多。

        这是2002年的资料,至于漏报率能是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 家园 瞒报漏报没有人知道多少

          我知道一个家族靠开小煤矿发家,他们家盖寺庙请和尚常年念经。坐标蔚县

    • 家园 俱往矣,谈谈现在工厂工伤情况。

      坐标长三角,工伤赔偿还算合理,只要评上伤残等级10万到手。

      我认识一对父子俩,两人工伤赔20几万左右,现在父子俩生龙活虎的在车间工作。

      有时我们自我解嘲,铁块碰我一下,砸一下脚,十几万到手。

      总体看,目前中国工厂安全监管比较严,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劳动时间超长,这个问题估计要等贸易战结束,或者经济形势好转才能解决,毕竟就业第一位。

    • 家园 有没有长三角地区同时间的数字呢?

      感觉长三角地区应该会比珠三角好的多,因为浙江省各地之间的贫富差距比广东省要好的多。

      • 家园 数据没有,但可以看出长三角比珠三角好得多

        2006年半月谈有篇文章:面对“民工荒”农民工为何青睐长三角 ,就是描述长三角的民工待遇,法制等方面较珠三角的优势

        • 家园 苏南这里

          90年代早期,外地工人大部分来自苏北,而且其中又有一大半是南北当地政府间合作安排对口招工的,所以工人权益方面有保障。

          除此之外的外来者,就是弄弄小摊小贩,小偷小摸。

          到90年代末,苏北之外的人口大省来源才多了起来。

        • 家园 长三角的工业化较早也是一个原因

          现在东莞与苏州的经济地位差不多,可以稍作类比:

          看电视剧《大染坊》中关于当时中国工业的情况侧面描述,上海地区工业文明整体已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当然也存在夏衍的《包身工》中描写的那个情况。资本家和工人在长期的斗争磨合中,逐渐也形成了工业化的基本要素。当时中国有些像小六子一样相对开明的资本家,通过工业实践自己本身也意识到必须对工人好,工人们才会好好工作,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而在东莞却是商业气氛浓厚,从政府到本地精英都以当包租公为荣,政府甚至故意将工厂做亏本卖掉的例子,曾经有个副市长到我公司讲课,就说过搞企业我们是搞不过你们,我们就是要做好外企服务,企业好了我们的工业区厂房有人租、高速公路可以收到钱等等。总体工业文明程度很低,以至于到了90年代夏衍的《包身工》中描写的那个情况仍然存在。

          我有亲戚在苏州,我个人去那里的感觉就是民风较为淳朴,政府相对宽容。比较下东莞人和苏州人的区别:比如向当地人问路时,苏州人能不厌其烦地给你说明要怎么走,那个路口向南,那个路口向北,几个路口到达目的地的具体途径,实际上不辨东南西北的我并不能完全明白他的全部意思,但是充分体会到了人家的热情,东莞人碰到问路时,绝大多数会假装听不懂或像躲瘟神一样跳开,匆匆离去;又比如苏州政府对于底层民众的态度也比较宽容,举例比如不禁止职工使用很多城市视为累赘的电动车、划出场地要求小摊贩定点经营,允许上牌电动小三轮车短途载客,虽允许却都处于管理状态,政府管理收费也不高;这些在东莞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东莞布置了大批城管队员管理市容,驱赶“非法”小商贩,但是仍然无法杜绝游击队式的小商贩。

          这些措施好不好也是见仁见智,很多人未必认可。但它虽然事实上加重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却大大方便了普通民众,改善了文化程度低的人员的生存环境。当然以上也是个人亲身体会得出的一些结论,总体感觉长三角发展后劲高于珠三角。

        • 家园 这种情况不光是改开时代,毛时代是没统计。

          我父亲当年所在的二百来人小厂,断手指的我见过三个。

          (洒落补充的对,公伤哪怕就是现在的国企和私企也是两种境遇。)

    • 家园 “某媒体”是《南方周末》
      • 家园 南方周末一开始还是秉笔直书的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大影响力。

        后来蜕变了,蜕变过程不得而知,反正据说一开始的那批人全走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