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分田单干就是好,增产效果“不得了”. -- flyingcatgm

共:💬104 🌺641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孤陋寡闻,人家是七十年代挣了三千

          三联的采访透露“”“挖塘挖藕,又帮他找到了修铁路挖土方的机会。如此反复3年,(1973年)严宏昌很幸运地进了建筑队,开始在铁路各车站建房子。。。。。。。。1977年,严宏昌最高时一个月可以往家里带回200块钱了。。。。。。。1979年,妻子段永霞掌握的严宏昌干建筑的收入,已经达到了3000多块”。

          顺便说,在龙空,一个网友说过他家在七十年代通过养蜂一年就挣了几千元,别人不信,他直接把当年的收据拿出来打脸。

          还顺便说,三联的采访还显示“那年的花生产量每亩都超过500斤”,而当年“种花生,油料却卖了3万多斤”,换句话说,只用了几十亩地来种花生。直接抽你这个二货当初“花生亩产量低,所以小岗村三万多斤花生油料占用大部分耕地,所以小岗村粮食亩产量并不低”那通胡乱脑补。

          三联原文:

          http://app.lifeweek.com.cn/?action=weixin&app=rss&contentid=22965&controller=api

          • 家园 我看了原文,感觉其自述的收入和丧事开支有水分

            原文有建房开支和镇上报产值的例子。

            • 家园 原文明着暗着讽刺小岗的地方很多。

              典型如描写严宏昌当年领着全村搞单干,若干年后自己却死活不分家:“,这个家是分家还是合着过?结论仍然是合着过。。。。他对自己、对这个家庭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份信心的基础在于没有分家,田地目前也相对“集约化”。。。凭孩子们各自的力量,很难做成各自的事业,所以至少这个阶段团结起来很重要 ”

              又如“农业的核心是水,是灌溉,但小岗没有大型的水利设施,。。。”,废话,这么个自私自利的地方又怎么可能团结搞水利建设,然后全国推广分田单干,全国水利崩溃,靠吃毛主席的老本,就是小岗带来的好榜样。

              再如“1993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了;紧接着两年,大儿子、小女儿出去打工,二儿子与小儿子离家读书。家里再没有可以搭把手帮助干农活的孩子了。乡间农活五六月间最忙,先是夏收,收割麦子,然后就是种秧。虽然现在机械化程度已大为提高,但插秧却只能凭人力。这时还需种花生、黑豆,刚收割完的麦子也得照料,如果碰上下雨便会长芽,损失就大了。关键时刻,农活重点是人力,严家这时却只有4只手可以下地干活,而严宏昌每天要骑着自行车去镇里上班,每年还需要到合肥开人代会,家里的农活压力越来越重”。。。他的腿受过伤——严宏昌把拖拉机开翻了,当时只有段永霞在场。“我被吓死了!”冲过去的段永霞抱住严宏昌的脚,“血哗哗地流了一地”。接下来几天,严宏昌只能待在家里养伤,地里的活又只能由段永霞一个人干了。“有一天我干完活回来,发现严宏昌不在家里,又被吓死了一回。”,呵呵,这时一盘散沙的效应就出来了,怎么不摔死他.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这类口述史的缺点就是当事人的记忆问题

              点看全图

              这次严宏昌说的是每个月挣的不超过150元。也说了是在凤阳县包工,就在本县的话,应该不要介绍信。这也解了醉寺等河友关于介绍信的疑惑。

              通宝推:老老狐狸,AleaJactaEst,
              • 家园 每月挣150元,几年攒不下三千元么?

                71年初出去“要饭”,然后很快“挖塘挖藕,又帮他找到了修铁路挖土方的机会。如此反复3年”,这是74年,然后“进了建筑队,开始在铁路各车站建房子。这是完全与农民生存不同的世界,建筑队里的小工每天的工钱也有1元钱,成为技术工,三级是每天1.61元,四级是2.02元,五级甚至达到3.27元。30多年前的价格体系,严宏昌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叙述起来不免稍有得意。他做到了五级工,后来甚至成为凤阳县里的一个‘小包工头’ ”。

                即使71年到74年打工挣的钱不如之后建筑队多,74年到78年也是三四年工夫,即使以每月挣得超不过150元为衡量,他这六七年攒不下三千元?就算他好吹牛,没有三千元,其实是一两千元,又有什么大的区别么?

                三联原文其实也说了:“妻子段永霞掌握的严宏昌干建筑的收入,已经达到了3000多块。这是1979年啊,这个数字让我们十分震惊。 它真实与否,成了后来我们向村里人询问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结果没有有力的否定判断。”

                至于介绍信云云,第一,你确定本县内打工(要饭)不需要介绍信?还是仅为你个人的推断?

                第二,如果仅在本县内打工(要饭),那更证明小岗村就是一群奇葩之极,自私之极的废物懒蛋,要靠同县内的其他农民施舍为生,要不要个逼脸。

      • 家园 和大跃进一个搞法。人有多大胆,变成一包就灵,骨子里没变。

        不讲客观因素,不讲环境条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