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出一道题 -- 97年的鱼

共:💬50 🌺129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出一道题

    这是国外高中哲学课里面的一道题,比较应景。看看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孩子是怎么解题的,没有标准答案。

    一条船上面有40人,沉了,你划着一个小船去救他们,这个小船只能载10人,而且最终只能救十人,你准备怎么办?

    • 家园 学生们的回答

      拿这个问题去问了学生们。学生们没有一个是被这个问题局限住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回答:

      最残忍的 - 先救 10 个上船。剩下的活着的用淹死的人当浮板,这样至少可以救下25个。(假设剩下30人死一半)

      开脑洞的 - 先救 10 个上船。剩下的把衣服浸湿吹气当救生衣用,可以一个不少得救下。

      最有可行性的 - 要求所有人脱下外衣,把外衣当作绳索绑在船上,另一头绑在人身上,这样小船本身的负重不会增加多少,而所有人都能浮在水面。然后用船把所有人都拖回去。

      所以,对于问题的回答,关键还是看能不能 Think out of the Box。

        • 家园 最主要的还是初心不同

          这个题目其实还是个三观的问题。如果三观本身是认为死掉一部分人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么就自然陷在道德陷阱里出不来。

          如果三观是认为一个也不能少,一开始就是冲着拯救所有人去的,那么自然就不会被那个题目里暗示的必然有四分之三的人无法得救而局限住。一旦不被局限了,那么怎样优化救人过程,怎样救最多的人,怎样最有可行性就只是一个工程问题了。

          所以道是主要的,术只是辅助道的运行,而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个本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本?在这个问题里就是有没有普济世人的慈悲心。也就是不假思索就能冒出来的初心。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的一点念头,道路或者说路线就会错误,更不用说各种辅助手段了。

    • 家园 这个小船只能载10人,而且最终只能救十人,划船的包括在

      载人数之内的话,则第一次救援,船上坐着九个被救者,第十个由于水性好会游泳撑到第二次救援,符合约束条件

      若是划船的不包括在内,则在船后边拖着若干根绳子,绳子上面绑上最少够30个人趴着的木板,全部拖回来,最终我不听我不听我就是要救40个,一个都不能少

      上面两种救法可以互换。

      通宝推:任爱杰,
    • 家园 缺少条件太多,第一,新闻记者在哪里?

      40 个人的船沉了,我一条小船怎么就冒到边上了? 穿越过去的?

      周围有没有别的大船? 海事、消防、警察各部门都在哪里?

      40 个人跟我是否沾亲带故? 有没有我的直接利益相关者?

      这些条件不明朗,很难做出决定。当然核心思想就是,要最大化我个人的利益(包括名誉)。如果天上有直升飞机,我当然要做出尽力救援的样子,抢两个人就跑,然后在岸上大哭,让我再去,我还能救一个,然后作出体力不支倒地的样子。

      镁光灯拼命闪,然后我有希望当个年度感动啥啥人物,人大代表之类。

      如果是黑灯瞎火,风急浪高,我当然就赶紧跑。那 40 个人的死活,跟我没有一根汗毛的关系。我没有急救资格证,没有专业训练,能把自己保住就不错了。

      我特别支持人人平等,在我眼里,那 40 个人白人也好,黑人也好,男女同性变性,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地位都是平等的,那就是不如我的一根汗毛。

    • 家园 典型主观唯物论的论调

      苍蝇身上有没有优点存在?

      兔子身上有没有人类的生物属性?

      母狼咬死汤姆的儿子喂饱快要饿死的小狼,错误罪责是不是全在母狼?

      等等等等

      这些话题教育,只是在制造一个思维逻辑氛围,让大众沉浸其中。然后教给他们用这个逻辑思考。

      他们把唯物论的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循环单独提取出来切成段落。制造逻辑设定。

      拿你举得例子来说,更多的救人行为都有从众心理,一个人出手会带动下一个和更多的人去出手。从而达到更大的挽救程度。

      例子只是提取一个比较极端的逻辑片段给读者。放弃去思考整体宏观的思维设定。

      西方白左多,什么这个主张、那个主张的,就是这个缘由。

      通宝推:PCB,
      • 家园 这也许就是逻辑悖论产生的缘由吧

        “例子只是提取一个比较极端的逻辑片段给读者。放弃去思考整体宏观的思维设定。”

      • 家园 嗯,有道理

        就和那个伯克利教授讲的课,一个电车滑下坡,下面有5个工人,你是否推倒身边的胖子阻挡电车救那5个人一样。

        这就是西方思维和中国思维的不同之处,从细节处着手,就像你说的把唯物论切成片来考虑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整体思维的不同,我认为在社会学领域,他们更能发现群体社会的缺陷并利用缺陷。他们更注重个体的私心。你看这两个例子里,他们都没有想到牺牲自己去多挽救一个人。 而中国社会利用宏观的引导使社会走向更为健康或者错误的方向,这里中国社会特别依赖引导。就像王城河友和其它许多河友的引导,都是使社会向更团结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一面,最强的一面。但是现在有两个方面在撕裂中国的团结协作精神,一个是现在开始在对手的引导下,自己在自己的内部找背锅侠。一个是改开派的所作所为在引导人们放大自私的特性。前一个是毁灭中国的生物武器防御和攻击能力。后一个是毁坏中国的强大的团结一致的力量,我认为这也是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中国能够胜利的原因。那些利用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金钱的渴望,去发展国家,在受到攻击时,特别容易被各个击破。而对手在这一点特别在行,"利用所有人的力量,去达到哪些人本意并不想达到的你自己的目的。" 我现在在许多领域发现这个倾向。那个 The Hebrew U niversity教授说的话,就是厉害。

        但是在科研领域,这种把事物切成薄片去思考的方法,我到是认为很好,细究每一个证据,每一个可能性,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国内科技界的很多人,因为文化的影响,在这方面欠缺。不能被人信服。

        • 家园 科研理论切片分段的思维模式是源于

          培根的实验科学归纳法理论。

          培根是唯物主义者。

          第二次宗教大分裂,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推动后来历史发展到新教理论诞生。这是彻底把老宗教的意识束缚扯开,让各种意识形态放飞。而唯物主义也是随着挣脱宗教意识束缚被发展起来的。

          培根属于把之前各种唯物理论归纳在一起,提出综合性的意识逻辑模式。这种意识就是现代科学理论思维逻辑源头。

          培根同时代的大家还有牛顿、伏尔泰等。基本多是开创性的人物。

          这才是西方科学成长的动力源头。

          至于类似文中那样的切薄片思维,都是其他的意识流派群体搞的。(我猜测跟后来的大哲学家孔德《实证主义教程》理论有关。)当然,这个意识氛围最终受益的是哪些群体,我们也可以找找是谁。(当我们感觉一种氛围状态不对劲,又说不出什么,这时不妨找找这样的状态对谁有利,这些人做过和正在做什么。)

          而培根的理论,受益的是全世界。

          马克思称赞培根,反对孔德。

          补充,

          对了,后来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学科——心理学,就是从孔德理论逻辑中衍生出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