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居家隔离漫记-(1) -- 听松

共:💬329 🌺209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谢。瞎写这篇,是觉得到了这种天天看着死亡数字增长的时候

          才越发显得真情的可贵。

    • 家园 【原创】居家隔离漫记-(4)疫情中的微信群

      疫情中的微信群

      差不多三周前开始,我所在的各个有海华的国内外微信群,因为北美疫情的发展,从平时的各种话题而逐渐聚焦疫情。本地华人论坛也是几乎所有话题和疫情相关。

      在海外的微信群里,大家每天关心本地确诊数、死亡数。那时学校已停课,很多机构改为在家上班。本地华人肯定是呆在家里不出门,如果要出门,想办法戴口罩。微信群里大家奇怪也着急为什么本地人还到处乱窜,出门也不防护,最开始猜本地人没有口罩,接到几个异样的眼光后,明白华人和本地人对口罩的认识不同。

      为了能戴口罩,我家放弃家旁边的Walmart等几个本地大超市,转而改为开二十多分钟车去华人超市。华人超市里大家基本都戴一次性口罩,我们戴着N95,还真有点不太习惯。

      接下来本地医院爆出了PPE不够的问题,微信群里号召大家捐自家的口罩。我想着自己家的是N95,正准备拿出十几个去捐,群里又通报医院只收合格的医用级的PPE。我家的N95是装修用的,工业级,不行。但是有几个老百姓家会有医用级的口罩?群里有人说捐物如果出了安全问题,可能会引起诉讼,还是捐钱吧。

      这我就有点迷惑了,捐钱没问题,可是有钱能去哪买PPE?而且这些医院缺钱吗?麻州群里在号召给麻省总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捐款,另一个群里在号召给哥伦比亚大学医院捐款。这可都是各地顶级的医院,缺PPE就让人吃惊了,莫非还缺几万块钱买口罩?NO,缺的是口罩!

      可各个群里陆续有法律人士在警告捐出不合格口罩有可能的法律后果,如果医护因为戴了不合格口罩造成感染,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捐赠者要负责任的;如果实在要捐,先要接收方签免责文件。好吧,经过了法律教育,大家觉得捐钱最简单。

      可是口罩危机爆发了,新闻上各国开始抢口罩,美国各州、加拿大各省各管各的,这时捐钱再去买口罩已经很紧张。一两天后大概有医院也熬不住了,群里开始说有某某中小医院愿意接收捐的口罩,对啊,有总比没有好。还有社区里的老人、超市的工作人员、警察等等,都缺口罩。麻州群里呼吁大家要中国的亲朋快递医用口罩过来,说是快递200个以内是允许的,DHL是250人民币2公斤,一周可到,大家蚂蚁搬家,积少成多,保护社区。时间紧迫,几个群里又开始组织大家制作布口罩,给医护们戴在最外面,能让医用口罩用的时间长一点。于是很多家搬出了缝纫机,翻出了压箱底的橡皮筋。

      加拿大有报纸开始质疑加政府在二月初中国疫情时向中国捐了十六吨的医疗物资,是造成现在加国的医疗物资短缺的原因之一,而中国已是PPE出口大国,却没有给加拿大急需的援助。记得二月初当时加拿大驻中国的新大使还学写中文,在卡片上写下“武汉加油!YOU ARE NOT ALONE!" 我觉得加拿大在这件事上做得比美国和不少欧洲国家好多了。我们这些在加的华人肯定是希望两国关系好转的,群里也有类似疑问,有人出来说马云低调捐的医疗物资可能就是代表中国的。

      加拿大政府过几天好像就比较有把握,说是已定好一亿多个口罩。大家捐钱就改成为医护人员提供零食之类的。只是情况变化快,川闯王突然开始说口罩不能运往加拿大。这下加拿大人才发现,政府那定好的口罩,大部分都是美国供货的,只怕是交付不了。于是舆论哗然,总理发言,省长差点骂人,可闯王才不管。群里有人急了,开始骂加政府太僵化,说只要把孟大小姐放了,多少PPE都有了,没看到华为一开始就捐给大小姐所在的BC省百万个口罩吗。群里又有人说,就看政客眼里,人命重要还是政治重要了。好在今天的新闻说,本省有企业开始转产口罩,希望不要再被别国卡脖子了。

      在国内的海外校友群或海归群,三月下旬一下子出现了不少供应口罩的信息,产品照片和资质发在群里,寻求海外的买家,后来又有在海外的寻求口罩,一时间群里颇为热闹。这些群平时都是交流些高科技、文化之类的信息,没想到还有不少人有口罩渠道。那些资质看起来都不错,有CE认证也有FDA认证的。过了一周,群里有人说代表某欧洲国家审核口罩资质,发现绝大部分CE认证都不是真的,FDA就更不可能了,说是真有资质的企业订单已被管控,是不会在微信群里推销的。

      国内的大学校友群不活跃,前几个月国内疫情时几乎是静默的。上周有个在美国的同学转了些对TG的批评文章,引起不少国内同学的争论。我也不知道这个美国同学是怎么想的,这些文章发到海外群就好了,发到国内群只可能会带来争吵,而且敏感内容可能会导致群被封。像我所在的国内的海外校友群,群里大陆港澳人及老外都有,群规的第一条就是不谈政治、种族、信仰等易争论的内容。我想着在北美的大学同学毕竟是少数,不能和国内同学关系弄僵了,为政治话题不值得,还私下劝了这个同学,但没用,他不认为发出不同声音就会损害同学情。他照发不误,又过了几天,就把群里一个国内同学惹毛了,警告再发这些内容就会联名要求踢出群,群里其他同学忙劝架。要我说,老同学群里聊点吃吃喝喝、晒晒名车晒晒娃就好了,哪怕男同学们吹吹小三也认了,大家高高兴兴的最好,毕竟几十年的感情,不要搓摩了。

      大概是在家里呆久了,海外群里开始出现食谱,今天还看到了教种菜的文章。种菜现在不光是打发时间了,还给家里提供必须的口粮。北美的疫情很不乐观,可个人无能为力,不知道前面的光明还需多少时间。外面天气渐暖,可能是时候收拾后院开垦菜地了。

      通宝推:梓童,唐家山,桥上,
    • 家园 北美的河友:武汉同济医院专家抗疫问诊海外专场。四小时内容

      https://live.xinhuaapp.com/xcy/reportlist.html?liveId=15858392957810

      武汉同济医院的心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科、妇产科的几位专家为加拿大华人开设的专场,解答了不少抗疫要注意的问题,值得一看。美国也有专场,内容应该差不多的。

    • 家园 加拿大的河友,可在网上订购中药

      theherbdepot.ca

      因为不出门,所以在网上找到一个在多伦多的中药店,有草药有成药,看起来店还比较大。上周订的,通过Canada Post送。当时还担心邮局送件不正常,后来差不多一周收到。

      网页是英文的,但可用中文(繁体)搜索药名。订了双黄连、防风通圣、藿香正气、小柴胡等成药。还有金银花、甘草等草药。

      他们有配好的一副副的预防肺炎良方,看了方子好像和网上公布的北京的一个预防方子类似,搜索Prevention Prescription。

      打电话问有没有连花清瘟,回答说整个国外都没货。

      有点中药,聊胜于无。其他就听天由命了。

      • 家园 谢谢共享信息!他家也有清肺排毒汤了。直接输拼音就出来

        但是加拿大禁麻黄,寄美国禁细辛。

        我直接买了这个,万一中招了又只让在家硬熬那就自己喝中药。

        只是邮寄已经很慢,我四月初下单,然后他们电话和我确认不包括麻黄后发货。然后两周了还没到。

      • 家园 我今天看aliexpress上有好多卖

        连花清瘟的,10美金一盒,在美国有货,不知道寄加拿大要多久

      • 家园 最好加点化痰止咳的

        通宣理肺丸,化痰止咳丸之类。小柴胡可以多买点,这个用途较多。

        新冠专治不服,服的专治新冠。所以你们肯定不会有事的。说是大号流感也是有点道理的。

      • 家园 谢谢你的信息。

        出门采购做好口罩防护。

        进门第一件事就是脱去外套外裤到洗衣机里,立刻洗澡,肥皂水或者洗洁精溶液洗眼镜或者护目镜,这相当于生化战里的消洗。

        用紫外灯(254nm)对鞋子,买回来的商品表面进行消毒。

        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出门时摸到外物,如车门把手等等,均需要用喷瓶一律消毒。冬天已经过去,偶尔的75%乙醇溶液喷到手上,对皮肤的油脂和蜡质层伤害并不严重,皮肤很快就能补回来。

        朋友送我了几个N95 1860,告诉我可以无限期使用:每次用完了用红外灯烘烤到60摄氏度半个小时,无病毒之烦扰,无水汽之头痛,历久弥新

        养猫养狗,还请特别小心,这个属于防疫漏洞,我们目前不能证明它们会传染病毒给人类,也不能否定这种可能。

        再有,自家外门的门把手,并不安全,还请注意经常消毒。据说有人中招后拿自己唾液抹别人家的门把手,都被录像拍下了。

        跟燕兄交谈,悟到了一个漏洞,需要在上车前就摘掉口罩(需要重复使用),放到1加仑食品保鲜袋里,然后再清理双手。如果进到驾驶室里再去除口罩,这时候就有可能把污染物带入驾驶室,进而污染方向盘。

        通宝推:铁手,听松,
        • 家园 谢谢提醒。一周出门一次买食品

          开始去的是华人超市,因为可以戴口罩。本周附近的Walmart也开始有本地人戴口罩了。

          出门我们是戴两层薄手套,买完东西上车前,去掉外层手套。车把手方向盘等没消毒。回家进门前把剩下的手套去掉。

          买的东西我们先不拿下车,在车里放一天,希望病毒能自己消亡一些。需要冷冻的东西,只能当时拿回家,用清洁液擦擦,冷冻应该可以杀死病毒。

          其实不出门是最安全的,可是还是需要买菜。现在加拿大的染病数字节节攀升,本地医院已不堪重负,如果万一染上,不到重症估计是进不了医院的。听天由命吧。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低温对冠状病毒无效

            据说零下60度也可存活多年。

            对需冷冻的食品,我的处理方法是:

            用75%的食用酒精喷外包装,静置几分钟后,用厨房用纸擦干后再放冰箱。

            冷冻后的肉类,食用时高温加热,就没问题了,但清洁、切割时用一次性手套。

          • 家园 所以尽量避免在高峰期进医院吧,熬过高峰期应该会好很多

            目前看来还在爬坡期。因为疫情如火如荼,美国下周很可能发布封国令,已经号令国外侨民能回国赶紧回来,到时回不来,自己就地安置。而且据说日本疫情大爆发在即,美国务院呼吁在日侨民从速撤回。

            在大卖场里去拿冷冻食品或者牛奶不可避免要去碰拉手,我的策略是先确定好是哪个手去拉门,然后就是另一只手去拿商品,做完后用这只手拿喷瓶对碰触拉门的手指进行消毒。最后商品搬到车上后盖上后备箱,进驾驶室前再用喷瓶消毒一遍左手和右手,保证自己的双手不会污染方向盘。手套最好是发生一个接触扔一次,所以我只是在加油时才戴一次手套,用完即弃。因为出门少,现在争取一个月只加一次油,只消耗一只手套。

    • 家园 【原创】居家隔离漫记-(3)口罩,口罩

      口罩,口罩

      上周赶回加拿大前收拾东西,随身只带了一个中小型的箱子,但买的东西不少。什么东西可以占据这个箱子的宝贵空间呢,是孩子的机器人模型?是名牌的衣服化妆品?是号称治百病的保健品?NO, NO, NO! 我的目光深情地落在旁边那几个布满灰尘、破破烂烂的纸盒上--这里面可是来之不易的N95口罩!虽然是建筑专用的(对,就是大伙家里装修时打磨地板刷油漆用的)。细心地选了几件又轻又软又大的Adidas新衣服把口罩上下左右地包裹好,在箱子四角再塞入Nike和Columbia的运动裤减震,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口罩可是全家的希望!

      如果要问为什么不买医用的?或为什么不在加拿大买?答案是一致的:早就没货了。自从一月底各地海华地毯式清仓把N95之类的口罩支援湖北后,市场上就很难买到口罩。别说医用的,连建筑类的N95都买不到,曾写过个帖子讲述在加拿大寻找口罩失败的事情:三周前付款的口罩订单刚被取消了,没货

      麻州大波士顿地区华人比较多,我跑遍北部偏僻小镇的医疗用品商店和建材商店都没有N95的踪影。最后出了麻州,在另一州一个小镇的建材连锁店Lowes才买到店里最后的几盒。发现这几盒N95时,它们躺在高大货架最下一层的最里面的角落里,盒子被压得变形连盖子都敞开了,盒面布满厚厚的灰尘,勉强能看到商品图片。可那3M口罩图片立刻给我麻木的精神打入强心针,我跪在地上捞出那几个烂盒子,盒子里面的塑料袋倒是完好地包着十个带呼吸阀的N95。又抓住服务人员要他查是否还有库存,服务人员耸耸肩说听说口罩早断货了,他掏出随身的扫码仪,抹去盒子上的灰尘扫码查了查,然后遗憾地说周围几个店都没货了。

      除了这次买到的几十个N95,家里一个口罩也没有。虽然是建筑用口罩,但也是N95不是,带来的安全感还是不少的。回家后先把这些N95捧出来,让家里人看看,告诉孩子我们也是有口罩的人家了。家里人先说把口罩放在大门旁的衣橱的架子上,出去时方便拿,被我当即否决。本地华人圈里有传言说最近有西人冒充防疫人员到华人家骗开门抢劫,如果把口罩放在门口很容易被抢走,家里反正没什么现金都是卡,卡失去了申请补办不难,但口罩失去了可难再得。最后决定拿出两个口罩摆在门口备用,其它的口罩都保管在二楼的储藏室里。

      家里口罩解决了,但很快发现暂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在外面很少看到有本地人戴口罩,我们也不好戴。政府号召民众多洗手,不生病不用戴口罩,医用口罩要留给医务人员,因为他们真正需要。

      本地华人论坛上不少人在说没有口罩怎么办,或旁人都不戴口罩怎么办,不过随着学校停课、众多公司改为在家上班,这种担心的声浪渐小,而另一种担心的声浪又渐大:大家发现本地接待感染病人的医务人员的装备太简单,从论坛上流传的照片上看,没穿防护服、没戴护目镜、没戴面具式N95,脸上就戴着那种平时医院常见的一片片的蓝色挂耳口罩,穿的是在后面系带子的半透明的薄膜衣。不知道是缺乏装备,还是不重视,现在的情况下很像是前者。

      这是昨天在本地微信群里读到的消息:“请看看加拿大医生的装备。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海外华人心系祖国,把世界各地能找得到的各大药房里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都买完了捐献到国内。现在加拿大疫情日趋严峻,医生们戴普通口罩穿雨衣,如果国内现在渐入佳境,恳请各位有能力的厂家、经销商帮助一下海外的医护人员。”

      加拿大政府的采购网站buyandsell.gc.ca上挂在顶端的是这行字:Are you a business that can supply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support of Canada’s response to COVID-19? Canada wants to hear from you.

      继一月下旬向我的校友群里转发武汉需要医疗物资的消息后,时势轮转,现在我又向校友群里发送加拿大需要医疗物资的消息。身在这里,要靠这里的医务人员保障我们的健康,看到本地医务人员的简单装备,也是心痛的。本地的华人论坛上, 昨天有帖子说在国内的加拿大华人捐口罩给本地华人,后面几十个人跟帖,一致建议把口罩捐给最需要的医院。

      这是今天看到的麻州一个华人群里的消息:“现在波士顿各医院都缺防护用品,有些组织也在做捐款和与厂商联系,但那些速度可能跟不上。。。波士顿医院可能两个星期后就要裸奔了。建议大家找国内朋友马上去购买KN95口罩和其它能买到的物资,以快递形式寄来,这样才能解燃眉之急。大家行动起来!”

      网上说:本次疫情,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这几天又有人说海外华人被打全场)。海华们不容易啊。

      --------------------------------------------

      加拿大需要医疗器材以应对COVID-19!这是加拿大政府的相关采购网址:

      https://buyandsell.gc.ca/calling-all-suppliers-help-canada-combat-covid-19

      Calling all suppliers – Help Canada combat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如果有朋友可以提供这些医疗器材,请直接在网站上填表:

      Disposable N95 masks

      Disposable surgical masks

      Nitrile gloves

      Vinyl gloves

      Gowns

      Bottles of hand sanitizer

      Other prevention products

      通宝推:铁手,陈王奋起,踢细胞,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