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汇报一下我作为家长知道的北京素质教育情况 -- 田昭明

共:💬152 🌺66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应该比录取分数线而不是录取比例

          你比较录取比例的方法在目前各省市独立出卷的时候看起来是合理,因为现在考卷不同不能直接比分数了。否则比较很简单,比如就比一个江苏考生考进东南大学某一专业的成绩和北京考生考进同一专业的成绩就够了。

          在我考大学的年代,全国都比较朴实,就上海比较狡猾用自己的卷子。结果我们这个上海老三的学校,当年总分710分,我班最高的河南同学590分,我们浙江几个的平均分是575分左右,北京同学的分数在540左右。当时这情况完全可以转到浙大头上,因为当时我考浙大的同学和我分数差不多。这样比的话,我作为浙江本省的考生要比北京考生要高35分左右才能一起进浙大。当然后来浙大发展更好,和我的母校拉开距离了。

          说实话我真没搞懂,为什么高考要各省市分开出卷。

      • 家园 哈哈,一边觉得孩子不能比自己差,一边大骂阶层固化

        小资产阶级真是憨态可掬。

        • 家园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强

          这是普通中国人的朴素想法,没有什么问题吧。况且在规则的允许范围,没有过分的地方。

          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规则在变,比如一方面把考试搞简单,分数拉不开差距,再搞什么自主招生,还有加分,空间就出来了。你眼中真正的小资产阶级也是很无奈的。

          • 家园 确实是 “朴素的想法”,就像天圆地方一样

            引用:这是普通中国人的朴素想法,没有什么问题吧。况且在规则的允许范围,没有过分的地方。

            其实呢,天圆地方,地心说,都没什么大问题,从日常生活角度看也 “没有过分的地方”。

            所以我才说 “憨态可掬”,这并不是指责。当年永动机也是朴素的想法,而且是美好的愿望。

            但是永动机就是无法实现,而 “一代要比一代强”,从整体上说,就如同市场经济所有人都赚钱一样,是不可能的。既然有人实现了上升,就必然要有人下跌。

            至于规则的问题,什么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自主招生、加分,包括以前的择校费,确实都不理想,但是如果从大处着眼,而不是关注这些细枝末节,既然不可能人人 985 211,那么就必然是你死我活,被挤下来的人永远都不高兴,永远都会挑毛病。

            • 家园 一代比一代强只是个愿望,不可能都实现

              事到临头,肯定得关心细枝末节。没办法的。很多人愿意付出金钱、时间甚至更多的社会资源,一方面是真的想为孩子谋个好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和孩子一个交待,不至于落埋怨。

              从社会的宏观来看,当然是起伏变化,才是有活力的。总有人想阶级固化、一劳永逸,愿意猴子捞月、缘木求渔,同样无法阻止。

      • 家园 是这样的,海淀家长大多自己是名校的

        觉得孩子不能降级。北京土著和郊区反而不太重视

      • 家园 为什么要反美

        反美不反美和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

        • 家园 可能是教育方针向美邯郸学步的关系

          整篇文章看下来,有种想杀人的冲动。素质教育,是钱堆出来的,让这十八线小县城的高中生父亲情何以堪?

          既然以资本为基,有可能的话,有朝一日定然椎琴裂画,毁尽文章,让这一切浮华灰飞烟灭。

          “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 家园 没必要

            绝大多数人搞音乐美术骑马打球也只是配菜而已。

            学校招生主要还是看语数英。

            小升初能进这些名校的小朋友,

            绝大多数小学高年级过的都是蛮辛苦的。

            不知要读多少书,做多少题。

          • 家园 素质教育确实要花好多钱

            好多爱好都很贵,要很贵的器材或场地,老师教练也很贵,家长的陪同时间也很要命。最便宜的方式就是学校都有,也有很专业的老师,器材与场馆,这要非常有钱非常新的学校才可能。

          • 家园 我给你指一条明路

            不妨假设你是十八线小县城的高中生父亲,你要把自己的孩子送上北大清华,这个想法很好,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但是需要努力,长期的努力。比较可行的办法如下:

            第一,让你的孩子进入高职,找一份技术手艺,学好技术。

            第二,到北京或者上海打工,存钱。

            第三,你的孙子在上海(哪怕民工小学)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第四,你的孙子回本县一流学校,或者本省大城市普通学校,参加高考,并争取在本省大城市立足。

            至此,你的家族实实在在地往上提升了一个层级(从十八线,到本省大城市)。

            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省会、北上广,那么上北大清华的机会就大多了。

            我讲的是实在话,起码我看过不少人,踏踏实实走这个路子,从农村到省城到一线大城市,站住了脚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