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两句海南自贸港 -- 从来

共:💬49 🌺2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说两句海南自贸港

    第一,注意:这是自贸港,不是自贸区

    第二,全国近20个省市,都已经建立,或筹备建立自贸区。海南是一步到位,直接建设自贸港。简直是天选之子,全国都不是很开心的。

    第三,我个人猜测,算了,我不猜了。

    第四,上边说的全国都不开心,不准确,其实广东可能会开心,以海南的体量,如果全面开放,是吃不下的,广东“曲线建港”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第五,还是猜一下吧,我个人猜测,一旦建立海南自由港,首先发展起来的必然是原材料加工,注意环保警告,因为海南的地理区隔,会不会环保这方面有什么不同的举措?

    第六,自由港最值得警惕的地方,就是资金自由流动,请注意一下所有提到海南自由港的新闻,提及这方面,会说大幅度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这句话就有意思,这年头还有什么大幅度小幅度的,只要是进钱基本上都没什么门槛。

    有门槛的是出钱,出钱已经不叫门槛了,叫墙。

    钱进来容易,出去就难了,关于出钱的事,多少国内大佬倒霉,安邦,海航牛吧,现在成啥样,王健林牛吧,现在呢?小王该准备在起点写《红楼梦》了吧?

    海南自由港,钱能不能出去,新闻报道就含含糊糊。

    如果钱不能出去,海南自由港就名不符实,资金不能自由流动,这叫什么自由港?如果钱能自由进出,就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轻则各地维稳经费翻番,重则就是明天的日子。

    所有说,政策就看落地。这就是自由港的一大难题,我胡说一下,如果出去的钱是人民币,会不会就能化解这个难题呢?同时还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然,这方面我是外行,估计没这么简单。还是观望吧。

    最后还是恭喜海南,真是走了狗屎运。

    • 家园 第5原材料加工不可能

      海南岛目前无法发展规模工业,没水。交通,电力能源,人才,都能解决,水的问题无法解决,海水淡化满足不了规模工业的用水要求。

      最怕就是第6是目标和实施重点。

      海南自改开就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一直有人想搞成法外之地。88年从广东划出独立建省,应该就是作准备。琼岛地理位置港口条件很好,开发成航运中心前景广阔。

      • 家园 你有没有想过

        你有没有想过,你说的不利因素正好是海南的有利因素呢?

        至于说水资源,我认为不是最大问题,中国人发展什么时候被这些客观因素困住手脚。再横向来看,新加坡同样存在水资源匮乏,但现在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而且新加坡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就是加工制造业。新加坡能解决的事,凭什么海南就解决不了?

        问题是解决这些不利因素,需要时间。

        你有没有想过,正是这一点成为海南被老习选中的有利因素?

        以下是我的个人猜测。

        自由港政策出台之后,有三个领跑选手,分别是上海,广东,大连。如果说可能性的话,上海是99%,广东是80%,大连是30%。上海只差临门一脚,如果说自贸港是2.0,自贸区是1.0的话,上海应该是1.5。广东的优势是大湾区,但南沙自由港概念还是想依托香港。大连能出线,主要是因为有提振东北经济这层因素,同时有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的战略意图,而且北方也需要一个经济重镇。

        但是,回到18年,现在回看,中国当时可能还是有“韬光养晦”的想法。一旦设立自由港,凭借中国的体量,世界的资源会源源不断的吸入中国,而从香港,到新家坡,乃至日韩,想到过路财神也不可能。

        所以选择海南,也是正是因为海南有着种种不利因素,需要时间去提升,也就给了周边地区一些战略缓冲期,意思就是,以后这些钱中国要自己挣了,你们要慢慢想辄了,给你们几年时间转型,别到时候埋怨中国不仁义。如果是上海,想想它背靠的资源,一旦18年设立自由港,今天会是何等局面。说到这里,突然想到环保,真是败兴。

        都是个人瞎猜,当个乐子看看吧。

        • 家园 新城工业占比也不大吧?

          主要是石化医药和电子,还有相对应的精密设备和仪器。而且新加坡工业的生产部分也是大量的外迁。

          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应该算在特殊环境下发展起来,跟香港类似。只不过新加坡毕竟是一个国家,多少能独立决策,把工业坚持了下来。

          海南岛搞工业,代价太大,没效率。

          • 家园 新加坡加工的盘子不小

            你提到石化行业,和石化行业紧密相关炼油业,新加坡炼油业的规模世界第三。

            中石油中石化有大量的投资在新加坡,以后放在海南,不香吗?

            • 家园 海南肯定要学新加坡大搞炼化

              韩国新加坡台湾都大量出口成品油,两桶油肯定羡慕得不行。而且炼化这玩意技术含量高产业链短,建个工厂就可以躺着赚钱了。水肯定不是问题,新加坡那么丁点地方都没问题。

              别的产业,比如说汽车,海南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产业链太长,除非能在海南重建一套产业链(或者依托全国各地自贸区),如果就是一个进口零件组装后出口的活,海南八成干不过泰国。。。

    • 家园 疫情前分析还靠谱

      现在?国内原本准备出国的已经把排屋别墅全部扫空了,大户型都跟着吃香。原本疫情怀疑企业资金困难,结果政府还没出手,一大票苦哈哈的企业突然资金充裕,扩建投产那叫一个忙……

      放眼全球,资本能安全的地方还剩多少,掰开手指好好数数吧。

      • 家园 有证的别墅也打着规划调整旗号等拆除,谁还往火坑里挑?
      • 家园 你说得也没错

        这一点比较奇怪。

        我个人的观察和你接近,我在别的贴子里提到,本来以为疫情过后,百业萧条,没想到,局面还很不错,有些地方的局面甚至可以说近几年最好的。

        看你的意思,是指外资避险,流入中国。这一点我不清楚。

        我了解的情况是政府发力支持。政策非常好。

        当然现在的局面,可能是多重因素,有政府发力,也有你说的外资流入。

        但是,最让我觉得奇怪的是,中央的调子很低,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吓人。文件精神从“六个稳”到“六个保”。两会甚至没有预设今年的增长幅度。对了,还有一点财政情况不是很乐观。当然,年年都不乐观,只是今年似乎变成了“人脉财政”,要重现“跑部钱进”的盛况。

        现实和上面的精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落差。具体的原因还有待观察。

        不过,西西河里越来越无聊的一点,就是万物归因,比如这种事,直接就能归到利益集团的斗争。似乎老习和小强拍桌子的时候,整个西西河都在扒门缝看。CIA给小强做指示的文件,也有人全程记录。无根无据的事说得煞有介事,也是服气。

        通宝推:兰迪,
    • 家园 房住不炒,海南除外,可收外币

      世界大国必须要有沙特王子、非洲酋长、俄罗斯寡头常住的。

    • 家园 境内资金还是洗洗睡

      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
      ,没提境内资金,想卖了北上广深的房子去国外买房是不行滴。

      • 家园 你不了解洋浦开发过程?

        洋浦就是成片包给熊谷组开发的,从1992年开始算起,为期50年。

        后来是熊谷组自己跑了。

        • 家园 9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建设洋浦

          后面海南出条例里,土地出租是期限70年。至于,签定的合同是具体多少年,没见报道。

          9月3日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为首的7家海外和内地企业在香港签订协议,组成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于元平。

          12月15日洋浦开发区基本建设工程总合同在北京签字。

          1993年2月24日 海南省政府批准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9月9日,洋浦经济开发区正式封关运作。

          --

          期间,1993年 1月1 8日,海南官场换人,邓鸿勋、刘剑锋被空降太子党阮崇武换掉,并1人兼党政一把手。1月30日,汪啸风对调副书记,后兼常委副省长。

          后面10多年成果,洋浦乃至海南干成这样,没人比这俩当事人最清楚了。直到,2004年2次重组洋浦项目。

          --

          洋浦从许士杰与梁湘打报批,到邓鸿勋与刘剑锋搞成审批,5年过去。在争分夺秒抢政策红利时代,斗转星移的年代,很多时机已经错失,到全面开放竞争的时代。项目落地执行的是阮崇武为首一杆新人。抓到日本资本输出时机没?事实成为了历史的记载,成绩单!

          △一句话,事是人干出来的,关键是什么人干!▲

          天涯网站这方面讨论最多吧!

          ————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1979年,华主席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汕头、珠海、厦门四大特区创立

          1984年,设立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设立四大沿海开放区

          1988年,扩大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90年代初,辐射到内地。

          ★☆

          香港熊谷组创立于1973年,198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主营业务是建筑业,同时也从事物业发展、基建以及酒店投资。它是于元平先生(于镜波?)与日本熊谷组合作的产物,于元平持有16.34%的股份。在香港,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大型项目的基建,如香港新机场、青马大桥、填海工程、香港中银大厦等。在大陆,它主要参与了海南洋浦港开发、深圳地王大厦修建以及北京王府饭店的设计建造。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至2004年改名为“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

          股权变化,1997年光大国际收购持有了香港熊谷组20.92%的股份,成为熊谷组的第一大股东;2004年4月,创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建设的主要股东。

          ★☆

          日本90年代的大规模资本输出,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截止。日本资本重要投资中国、东南亚地区,就是雁型模式具体体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