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这次中印械斗说起论俺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史文恭

共:💬110 🌺1822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这次中印械斗说起论俺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感谢西河的各位兄弟姐妹,看来虽然泛起的水花很多比较新,这条河依然流淌着不肯离去的大伙儿。请原谅俺没有一一在原贴中和大家打招呼,您看,现在大家都讲实在,“实在”的回复,就是再写个帖子,和组织汇报下自己的心得。

    好,先说明下俺啃了好几百本历史读物后的感触,那就是历史从来是“活”的,她总是对现实有着生动而深刻的指导意义。但这种领悟建立在观察者对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是否带着分析来看待现实,呃,虽说这种体验是美妙的体验,但同时也是修行的过程,如果能尝试着往这条道走,则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现实的看法都会另开一方天地的。

    举个例子:

    比如此次加勒万河谷中印械斗,随着细节的披露,我们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三条线索:

    1. 双方都是带着冷兵器入场的。这很清晰地说明,双方武装力量的高层都不想引起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2. 在陷入解放军的“投石阵”或者“狼牙棒”时,印军数以百计的部队陷入了混乱和溃败,这显示,印军在操弄此次挑衅之前根本没有预案,而且事中没有控制,连事后都没有补救。-----尤其在班公湖已经吃亏之后,还这么干,这只能说明印军作为一只武装力量,其战术指挥水平和队伍日常训练水平都处于相当脆弱的层面。相较于严阵以待的中方,可谓有质的区别。

    3. 即使在吃了这样的大亏,(一名上校都阵亡了),印军后援的火力部队依然不敢开火,这再一次地说明印军此次行动的性质。(当然也可能因为印军知道只有在肉搏这种层面,他们才能把和解放军的装备差异缩小到最低,但他们明显没想到,还有一条战术级别的鸿沟),所以第一线的印军应该不敢发起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中印之间,也不大可能在双方领导和一线部队都还保持理智的情况下,发生热战。

    但在这个分析下,我们很自然地可以推论:

    明知道是一次跨越边界的侵犯,印军的头目们却组织的如此潦草,溃败的如此狼狈,伤亡的如此惨重,而双方的战损比又如此悬殊,---那么,印军的各位领导视他们的袍泽显然如草芥,而他们作为将领的能力如何就不必多说了。----问题是,怎样的政府才能培养出这样一支军队啊,----顺便说下,自印度1947年建国以来,将近70多年了,除了在和巴基斯坦的“准内战”中,印军靠着人力优势赢了几次,对外战争中没有什么胜迹,甚至派了十万大军到斯里兰卡围剿泰米尔猛虎组织都没有成功,灰溜溜回来了,(当然,这也是正常的,他们国内的游击队横行几十年,印军也还是没有搞定啊),除了不断地作为国际军火市场的大买家和劣质武器保养模范扬名于世外,真的很难找出这只部队的闪光点。----顺便说下,俺在新德里路过印军空军司令部大厦好几次,门口的雕塑貌似还是肥壮的米格21.。?

    因此,借着中印边界的风波拉开来看,就可以发现,此次纠纷里中印两国两军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反差,正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以中印两国在建国后的不同发展道路所带来的巨大差异所解释。----以下的观点,可能会让喜欢西式民主的同学不舒服,但真是俺去印度四次又常看党后史的一些切实体会:

    先说结论:对于后发的现代民族国家(即世界工业革命后,尤其是二战后涌现的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东西。但前提是,实施这个制度需要有一个长期武装斗争培养出来的,以列宁主义建党原则组织的领导核心。两者缺一不可。

    以下是论证:

    先说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国家制度中最重要的因素,即指导理论。在印度大街小巷闲逛的时候,俺最大的感觉就是,印度还是一个封建迷信广泛传播的精神文明建设高度落后的国家,走哪都是一大堆寺庙还各种各类都有,外加还烟火茂盛。这种情况,如果只是民间盲信也就罢了,但要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甚至还有执政党以此作为国家意识形态,那就彻底拉低了整个国家的群体智商。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唯物主义都远远胜过唯心主义,而如果加上辩证法,那可以说在方法论上,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了。而这正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国家发展之道的内核所在。----诚然,在对理论的把握上,中国人走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惨重的损失,但中国人的伟大和韧性在于,我们汲取了每一次失败的教训,在大跃进和之后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国人几乎再没有在农业上犯过根本性的错误,甚至可以说,在1962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发展曲线偶尔会有回调,但一直都在增长。同样的,十年文革让中国人学会了终止领袖终身制,也学会了“不断革命”理论的虚妄和荒谬,“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故意的偷换概念,其实质是中国人在原来对马列主义内核的把握和外延的扬弃,也就是说,我们抓住了生产力这个内核,从而解放了生产关系这个外壳,(当然,也可以诙谐地表述,打左灯,向右转),而印度则始终用各种华丽的外衣(要么是所谓的苏式的“社会主义”;要么是西式的“最大民主国家”)来包裹着他们封建宗教社会的内核,关键在于,理论只要在踏实地实行才能发挥其本来的作用,而幌子,永远只能是幌子。印度的领导人把理论当作幌子,然后把他们的国家建设成了PPT上的强国。

    再次就是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 放眼全球,所有被西方蛊惑的所谓的民主制度下建立的后发国家的政坛几乎没有产生过一个有长期高效执行力的领导力量,而那些军政府,甚至父传子的政权反而建设出更好的经济和更好的国家,前者如巴西,阿根廷,后者的例子如朴正熙,李光耀等,两千年前,孟夫子说,“定于一”,就可以引申为的是政治力量的长期稳定对于国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当然,话说回来,中国这样能既有先进理论指导又有经过长期残酷武装斗争培养出来的政治力量,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幸运,印度在历史上就很少产生来自于本土的强力领袖,而她的立国实际上因为是殖民者无力支持下的“恩赐”而并非其本土力量的努力抗争所得(当然,如果甘地这种“不合作抵抗”也能算是一种有力的反抗的话),所以印度在开国时就没有中国的幸运。----而历史告诉我们,这个差异的延续会有多长,又有多深刻。

    其三就是让很多“原教旨主义者”愤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强调下,没有科学的理论和坚强的领导力量,本来就是“杂交品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无法良好实施的,因为对于经济学而言,“公平”和“效率”是两个几乎无法相容的目标,但对于一个健康并能够长期运行的兼顾“政治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的社会制度而言,“公平”和“效率”必须兼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国有制经济为主下的私有经济补充的市场经济”,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精髓和中国在快速发展下能够基本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的法宝。----相比之下,印度连基本的“土改”都没有完成。(或者精确地说,工业社会下罕见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印度正被私有制经济法律温暖地保护着)-----所以印度充满着极为广泛而悬殊的贫富差距-----中国近几年的“脱贫工程”在局部上我们可能发现很多流于形式的政绩工程,但在宏观上,却是证明这个国家在公平和人民基本福利上做的最大也是最好的例证,这一点,尤其在印度看过太多低种姓的人民几乎没有受到基本的尊重和保障时,就让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了。

    因此,到了最后,还是一个令人惆怅的结论,那就是中印两国发展的巨大差异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印度之前没有这个幸运,那之后就无法摆脱现在的命运。莫迪作为个人而言,已经是对印度国民性和实力有最深刻了解的领袖了,当他至多也只能适应这个社会,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社会。从远一点说,任何一个世界上的后发国家,如果他们无法实现上面的三个因素,则或多或少,或早或迟,他们就会沦为以西方先发国家为首的那个俱乐部的陪衬和实质上的殖民地,最好的情况是沙特,最坏的情况是连西方都懒得剥削的极落后国家。印度是这类国家中最自命不凡的那个了,但恐怕最终她也只落得“自命不凡”这四个字的评价了。

    通宝推:夜雨行歌,灰灵,常识主义者,acxp,chuchong,寻寻觅觅,楚天,一介书生,诸葛神候,HAL9000,常挨揍,老财迷,领班军机,光头佬,梓童,旧时月色,为什么不可以,新楼,夜如何其,大道至简,桥上,秦波仁者,非鱼,黄尾鱼,五谷不分,darkbuddy,真理,从北苑到太古,曾自洲,任爱杰,我思故我在,anne2607,混沌之源,回车,钓者任公子,醉寺,宝特勤,huky,jhjdylj,尚儒,菜根谭,ton,ziyun2015,陈王奋起,脑袋,三笑,审度,普鲁托,mezhan,newbird,未知如之何,
    • 家园 又片面了~练武的都知道一句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

      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在中国社会发展中,这句话一样管用,光注重生产力发展,不进行理论发展和指导,那就迟早沦为给资本打工的地步。

    • 家园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美国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历史是历史学家个人的自传,这说明历史既摆不脱重大时代课题的牵引必须随时回应重大历史课题,更不能超越史家自己的胸怀和视野的束缚。

    • 家园 “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

      不断革命论早在马克思的时代就有萌芽,后来托洛茨基对不断革命论加以完善,因此谈到“不断革命论”时,通常指的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1]

      目录

      1 起源

      2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2.1 第一个思想

      2.2 第二个思想

      2.3 第三个思想

      3 参考来源

      4 延伸阅读

      起源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拿破仑用“不断的战争”代替了法国大革命的“不断的革命”。

      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第一次提出:德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革命的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过渡阶段。”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8D%E6%96%AD%E9%9D%A9%E5%91%BD%E8%AE%BA

      中国近代的百年激进到了文革成了最后的高潮,但是不断革命这个提法是有他的道理的。

    • 家园 面对这样的印度,中国巨量投入不断,甚至要几十年连续投入

      面对这样的印度,中国巨量投入不断,甚至要几十年连续投入。动辄百亿,毫无产出,分肥的乐开花。原因肯定不是印度,甚至可以说双方都有需要,小事帮大忙。

      中美印俄等,内部问题才是真问题大问题。洪水来临,多少百姓一场空。

    • 家园 好文章

      真心点赞。

      不过,因为喜欢,读的仔细了,忍不住要鸡蛋里挑骨头了。

      第一个小Bug。

      这很清晰地说明,双方武装力量的高层都不想引起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这个结论有点突兀:双方武装力量的高层是否都一定有预谋的介入?

      我们提前设套,估计是有预案;对方入套,未必是高层授意,或许是基层的小动作。这个结论没有实事做依据。

      第二个Bug

      先说结论:对于后发的现代民族国家(即世界工业革命后,尤其是二战后涌现的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东西。但前提是,实施这个制度需要有一个长期武装斗争培养出来的,以列宁主义建党原则组织的领导核心。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除了自我转身的中国,社会主义阵营在对垒资本主义阵营时,是一败涂地的。当然,这不能作为否定社会主义本身先进性一面的论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在理论层面,或许存在致命缺陷。古巴和朝鲜倒是符合你的观点,但是,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号召力,来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所以,现实是非常骨感的。

      第三个Bug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唯物主义都远远胜过唯心主义,而如果加上辩证法,那可以说在方法论上,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了。而这正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国家发展之道的内核所在。

      唯物主义本身是不可以和辩证法并行的。

      在辩证法面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平行的,唯心离不开唯物;唯物中蕴含着唯心,因此,不存在哪一方压倒另一方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替换矫枉必须过正!因此,唯物主义的倡导,必然是个阶段性的产物,而不是普世永恒的真理。

      第四个Bug

      但中国人的伟大和韧性在于,我们汲取了每一次失败的教训,在大跃进和之后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国人几乎再没有在农业上犯过根本性的错误

      或许,拘于主题或者幅面的原因,这里面留下很多不确定。但是,后面关于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调和问题。所以,也注定了,这些模糊不能被点破。

      这里存在哪些模糊?大跃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谁纠正了大跃进的错误?改开农业基础建设的大倒退;改开导致农业骨干力量的老弱病残化;农田底线不断被突破和转基因的混乱,这算不算在农业生产上的根本性错误

      第五个Bug

      十年文革让中国人学会了终止领袖终身制,也学会了“不断革命”理论的虚妄和荒谬,“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故意的偷换概念,其实质是中国人在原来对马列主义内核的把握和外延的扬弃

      文革十年,还是文革十年之后,让中国人学会了终止领袖终身制?是不是指邓身体力行推动了打破领导人终身制?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到死之前,一直干政,也让江泽民看到了模仿的榜样并仿效之,这又作何解释?

      所谓改开固守内核和扬弃外延。马列主义的内核是什么?全民所有,而非资本所有的前提下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你谈到的内核,或许是指我们的国有经济。其实,国有两个字的真实含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国有企业,还有多少不是上市公司?既然上市了,股票的持有人,理论上才是国企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共和国和全体国民。如果股票的持有人有外资的成分呢?国外资本以持有国企股份的这种本质上主人的身份,未来或许会演变为为未来国外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重要把柄或者祸根。外资对于国企股份的持有,本质就是新时代的经济租界

      谈到这里,我们就知道,内核已经部分失守,正在或将要进一步失守,那么,在这里沾沾自喜:对内核把握,对外延扬弃的结论,恐怕就站不住脚了。

      本来想多写点,最后关于国企变质的推理和结论,我心中实在大恸,写不下去了。

      通宝推:史文恭,钢铁飓风,袁大头,empire2007,
      • 家园 关于国有企业上市这个事情如何看不能一刀切

        国企或央企上市企业其实只是整个大企业的一部份,并非全部。

        中船,中车莫不如此

    • 家园 大体赞成,也有些不赞成

      十年文革让中国人学会了终止领袖终身制

      不赞成,文革给中国人最大的教训是无秩序、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要不得,不是终止领袖终身制;文革给中国最大的遗产是不迷信,而且是彻底的不迷信,不迷信书、不迷信领导、不迷信党,对终身制而言,不迷信就意味着既不会完全肯定、也不会完全否定,主要是看实际条件和效果;

      也学会了“不断革命”理论的虚妄和荒谬

      不赞成。不断革命一点也不虚妄,从历史发展来说,就是要不断革命,没有顶峰和永恒。当然,从辩证法角度,把不断革命推到极端,只强调这一方面,不重视秩序和稳定,也是不对的;但是反对不断革命,就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同样是错误的。

      通宝推:独草,孟词宗,
    • 家园 社会主义为何出现在俄国中国--斯大林的观点:

      史兄再次出山,非常欣慰,交往不多,却也如老友重逢。

      洞朗冲突,当年老广不欢而走,一方面新的领导层确立不久,各方期待不同,另一方面也因为对中印关系大势不能高屋建瓴,缺乏自信。

      史兄对于中印的分析,虽从细节入手,分析却在全局,坚定了我的信心,就是印度不足虑。

      史兄提到了中印发展不同的根源,社会主义层面,我说一些我的体会以做补充。

      社会主义为何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国家,也就是工人阶级非常弱小,农民占主导的国家,首先建立起来?

      斯大林在评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异同的时候,给出了他的答案: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薄弱的地方,同时各种社会矛盾聚集且激烈的地方,首先成功的。

      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欧应当是社会主义首先成功的的方,托洛斯基就有这样的执着,在苏联建立后,极力主张加强对西欧工人运动的支持力度,以促成社会主义在西欧的发展,这样就可以极大减少当时苏联受到的外部压力,而斯大林这方面就非常保守,立足于稳定国内局势,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局势关注不够。在德国希特勒上台时,托洛斯基虽已流亡国外,仍极力呼吁苏联领导德国工人阶级对抗希特勒。

      对照斯大林的观点,西欧没有出现剧烈的社会矛盾,虽然工人阶级发展较为成熟,仍然不能形成革命。

      对照中国的情况来看,更能看的清楚。

      中国百年的近代史,三座大山的重压,开始是晚清的封建主义压迫为主,伴随国际帝国主义势力的进入,再到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加强,发展到抗日战争的帝国主义压迫高峰,从民国开始,到国民党政权确立,再到抗战后,官僚主义压迫达到高峰,各种矛盾叠加不断加剧,这个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

      以上只是新中国建立的外因,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自强不息,是内因,在各种极端矛盾的激发下,引起了内因的剧烈反抗,中国共产党是这种精神的杰出代表,建立起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

      反观印度,英国殖民开始时,压迫虽然剧烈,然而印度国内的分散,国际外部工人运动的兴起为时还早,虽有反抗,却远不是革命。

      二战后的独立过程,虽有国际形势的助力,反抗却只能称为温和,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抱怨。

      二战前后的印度,没有剧烈的社会矛盾,更没有在此之上的剧烈的爆发。

      因此建国之后,也就没有如中国一样,把这种剧烈的爆发延伸于工业化的建立以及社会关系的破与立。

      中国革命的意义,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力的提高,建立工业化的生产,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在于社会的改造,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摆脱封建主义的压迫。

      这两方面建设的紧迫感,无不源于中国近代所受的压迫,以及抗争的艰难历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对新中国30年的成就,报以最诚挚的敬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临新的矛盾,然而我们应当在之前的基础上,来解决新的矛盾,而不是任由之前已被缓解的矛盾再度反弹。

      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之前文化革命没能很好解决的官僚主义。

      反修防修是要保证我们已取得的成绩,即,已经被缓解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革命之失在此。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新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要立足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就是重工业体系经过30年的坚苦发展,已经建立,要在此基础上,发展轻工业,使更多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人口,分享工业化的成果,改革于此有得亦有失。

      而官僚主义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障碍,如何在政治上,国家体制上解决官僚主义,仍然任重道远。

      总体上来说,中国社会矛盾相较建国前,已经极大的缓解,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是否已经失去革命的推动力?只能采取局部的变革来前进?或者以外部的压力来推动我们前进?

      我们的社会矛盾是会逐渐减少,还是会进一步积累激化?

      只能从一点一滴中仔细的观察,这就是人生。

      通宝推:史文恭,审度,盲人摸象,
      • 家园 其实,马恩经典是对的

        要说起来,1991的时候,社会主义已经在全球失败了。苏东变色就不说了,天朝其实也是一头扎了过去。搞到现在,除了党的领导,与资本主义有啥区别?好多方面,包括义务教育、医疗,说起来倒是美国更像社会主义,就更不要说西欧了。美国虽然没有统一的免费医疗,但低收入老人是由免费医疗的。

        不过,资本主义这个东西有个特点,就是要不断扩张,才能生存。一旦无法扩张了,就大难临头了。当天朝都已经加入资本主义体系之后,资本主义在地球上就没啥地方可扩张了,于是灾难不断了。

        资本主义终于被社会主义给和平演变了……

      • 家园 这个官僚主义不是公务员行政细节问题

        而是官商勾结吞取人民巨额劳动成果。 如鲁能案、安邦、海航案等等 ,动辄万亿财富的鲸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bai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du出,并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而不是少数权贵鲸吞人民劳动成果。

      • 家园 这个官僚主义不是公务员行政细节问题

        ,而是官商勾结吞取人民巨额劳动成果。

        如鲁能案、海航案等等 。

        • 家园 官僚主义比较笼统。

          只不过它是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源还是在于背离了群众路线。

          但是为什么群众路线没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可以从各方面找到不同的解答,这些解答有一些道理,又有与其他方面矛盾冲突的一面,总是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没有更深一步,从理论的高度来给迷茫的无产阶级一盏指路的明灯。

          这些问题,总括一句话: 何以共产主义事业陷入低谷?

          面对现状,心有不甘,却又找不到答案,只有从旧的典籍里尝试着摸索思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