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陈寅恪考 -- 陈王奋起

共:💬370 🌺4796 🌵9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5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哈哈,鲁迅对吴宓的评价真是很准确

        吴宓在哈佛读书时的志向就是办报刊,写小说写诗,搞文学,没有在历史方面深耕成为专家的念头,主编学衡最后连学衡学术主将柳翼谋都不愿把自己写的中国文化史交给他登,他因为编学衡和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把名头立起来了,以后经常有其他大学有意聘请他当文学院长或英文系主任。他的英文课应是讲的很不错的,也得学生敬慕喜爱,他被聘为部聘教授---英国文学教授(应该会没记错,懒得查核了)。

        但是自己却尊从“新道德”抛弃发妻到处追新女性的双标典型。

        这个呢按外人看来是这样,了解他的就不会这么看了,他1929年和陈心一离婚,到我最后所知的1948年还付赡养费呢。也没有到处追新女性,他交的女友和他交往多是不以恋爱,求肌肤之亲为前提的。

        按我说他迷恋毛彦文和陈心一离婚是因为他是个神经病

        这个神经病气质陈寅恪早就察觉了,1928年2月5日吴宓日记

        。。。访陈寅恪闲谈,寅恪谓各人疯狂之可能性如下:陈达95%,寅恪50%,宓70%,宓谓宓种种敏锐之感触,远大之悲郁,实应疯狂(陈达前几天因婚姻不顺得疯疾了)。。。

        他是那种深具诗人浪漫心性的,性格却很拘谨,新旧混合的道德感又很强,(钱钟书说他中了其师白璧德的毒),几下凑一起就很有精神病的潜能了。

        1928年8月份吴宓南下杭州和毛彦文见面,毛彦文多谈被朱君毅抛弃悔婚的事,和吴宓啥也没表示暗示,吴宓也没明示爱意,然后回京就和妻子谑谈张金凤何玉凤(儿女英雄传里两女侍一夫),最后就不可收拾喽。

        以后他交女友多不是为了恋爱,求肌肤之亲,是为了谈心,寻求慰藉!谈他怎么怎么爱毛彦文,对毛的爱情真诚伟大,合乎道德啥的。和几个女学生是比正常师生关系再多一些的往来,他只要有点示爱苗头立刻被拒绝。或者有女生向他示爱他倒不乐意。

        复兴社的头目刘健群离婚的妻子卢雪梅和吴宓有长期的交往,算是他的闺蜜了(关系纯洁的很)她多次向吴宓示爱,吴就是不答应。

        1941,42年他在毛之后第一次追女人,是真心费力去追张尔琼,给张写情书“对毛系恋之心日减,爱你日深”

        张尔琼给他写回绝信:初次认识时以为你是神经病。。。。。。

        • 家园 毛彦文 长得真不咋地,不过有留洋的学位。

          毛彦文 长得真不咋地,不过有留洋的学位。

          • 家园 毛彦文对付男人还是颇有手段的

            她私费留学密歇根大学的费用吴宓掏了1000美元,胡适掏了1000美元(这个好像是从胡适管的一个基金里出的,记不清了),一个陆姓的追求者借了她4000大洋(毕业回国后赖赖唧唧不想还,给吴宓说这事,吴宓说应该还😄),应该还有其他男的赞助😄。大概她自己没花多少钱。

            那时美庚款返还留学生补助一个月80美元已经过的不错了。

      • 家园 请教:陈大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的研究方法,和有清一代的考据学,有何区别?陈大师周游列国大学、会十几种外语,在隋唐的研究中有何体现?

        先谢。

        • 家园 被迫瞎扯几句

          本人历史半桶水都没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也没细读过。希望有牛人指正。

          个人粗浅理解,史学水平有史料和史识两类。

          史料辨识需要博闻强记,同时也需要一些方法论。例如一个简单的分类(我从年鉴学派的小书上看到的),有意的史料和无意的史料,后者作为论据和思路的来源会更稳固。有意的史料如满清修明史,其褒贬显然有其目的,甚至无法排除伪造部分。这类史料只能通过相互印证来找出存疑部分。无意史料包括各类另外的实用目的帐册、判决书、出土文物等,或者史书上记载其它内容的旁证。

          有清一代的考据学应该在史料辨识,尤其是基于书本和语言学的史料辨识上有不少成就乃至方法论。但是其它方法论例如新的考古学上还没思路或者没材料。

          史识即包括前述的史料辨别方法论,也包括整体考察的路径和想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从经济史角度考察,那么关注的史料内容就会变化,如何组织和鉴别,并形成完整的理论,就是另外一番功夫。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出发,理解生产力进步、阶级(利益集团)斗争、制度的沿袭及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些脉络如何形成历史论述,其实是有很大空间的;绝非套用苏联官僚(学阀)模式的各阶段结论可以简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原理而不是结论。

          陈我觉得在史识方面,对文化/制度/财政/利益集团演化方面有出色的理解和总结。

          至于“周游列国大学、会十几种外语”,有啥作用我也没有总结能力,单纯这两句,不像正经人面向愿意了解史学的人做的介绍。总之不必拿民国粉或者其它人吹捧之语,形成负面意见。

          我想主席的真正伟大之处仍然在于他对人民的坚定信念,相信人民是可以自我教育、自我觉醒并斗争乃至最后达到自由王国的。他不见得喜欢“几千年一遇”这种说法。如果拿“主席一句顶一万句”这种话去评判他,岂不是更是侮辱。陈虽然不可能和主席比较,但也无须考虑那些试图利用他给自己贴金的学术贩子之言辞。

          通宝推:铁手,龙牡,桥上,
          • 家园 唯X主义乃至主席伟大云云其实都是奥卡姆剃刀

            历史也好、社会学也好,人心都是重要一环,把人心搞到唯X的地步,怎么看都会跑偏。历史人物说我TM就是心血来潮违背本心违背本阶级利益,你能奈我何?

            历史必然遵循某种规矩,但是一定要先给这个规矩定个XX主义的调子,那只是在政治上有意义,但对事务本身其实没意义。说白了,一旦用到XX主义或主席思想等等“原理”,那就类似于一神教争论:先确定信不信神,不信?你个异教徒,等待神(人民)的铁锤吧。

          • 家园 谢99兄详复,其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一段

            我也很同意。此前也曾与燕人等河友就”中国古代社会是否有驱使奴隶进行农业生产“之制度,进行过讨论。

            清代考据学发达,我也对之没有太多了解,仅略知:据说清代文字狱压力下,清代学者因此埋首古籍,考据一些书文的来历、真伪。大致没有(田野)考古、没有“以今解古”,也没有对比其它国家的古籍史书。尊古(其实是宋明理学之儒),以读书多,考据细为高,缺乏“批判性思维”。

            陈大师的隋唐制度略论一文,我仅翻看了一下财政部分,看得也不甚仔细,不过印象也是“没有(田野)考古、没有“以今解古”,也没有对比其它国家的古籍史书,等等。”因此迷惑陈大师研究历史与清代考据学有何差别?

            99兄的详复,仍未解我惑。就“史识”而言,要搞清楚陈大师的文章之前,对隋唐制度的“史识”是什么?才能说明陈大师对新的“史识”的“贡献”。举例来说:甲骨文、殷墟田野发掘确证了商王朝的存在,推翻了之前西人不承认中国有过那个王朝的“史识”,因此即便四堂有两堂算是清遗,仍不掩其对中国文化认识的贡献。

            民国前半期,对于隋唐,似乎国外已有一些超出清代考据学的史料范畴:如敦煌文献,在美、法都有搜集;如日本奈良保存的隋唐古物。这些似都未见于陈大师的研究。

            十几国外语,当然不是简单的“颂词”,而是意味此大师有能力看国外的文献,而隋唐略论并未看出有此种能力、以及上段所提的外国史料,因此愈加迷惑于其研究与清代考据,是同一种。

            未列四大导师,却也是清华著名教授的冯友兰先生,其著作《中国哲学史》,我可以看出有从西方留学学得的“批判性思维”。更令我瞩目的,是冯先生亲自参与北京郊区的“土改”,以此经历修正、丰富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思想的“史识”,“以今解古”,这也是不见于陈大师的历史研究的。

            因此,如果陈大师自己,以及今天极赞极推崇陈大师的,明说陈大师“继承并发扬”了清代考据学,或者“考据学300年来一人”,自是没二话可说。但是要说学贯中西的陈大师对中国隋唐历史研究作出了“大师级”贡献,或者说陈大师关于隋唐史的研究证明了陈大师的水平是“300年来一人”,是不是无视人智商情商滴干活?笑。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支持一下,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百年难遇的人物”,某百科搜索出来这么介绍此位,过了点,对吧?看来背后有推手有势力,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那必然要有人出来质疑,应运而生。

      什么样的人配得上“百年难遇”这四个字?

      毛泽东为千年难遇,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成吉思汗等算五百年难见,百年一遇的人物呢,曾国藩、周恩来、王阳明、松赞干布、李杜白三苏、玄奘、宗喀巴……总之无论如何也排不上他陈寅恪。

      如果说他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百年难遇”的人才,我勉强没有意见,是否客观,无暇细论。个人揣测,肉麻吹捧的背后推手或许是清华校友们呢。

      • 家园 you get it

        “民国大师”是一种包装产品。

        • 家园 甚至傅斯年说他是三百年一出震古烁今

          民国大师互粉起来,曾文正公是弟弟。

          • 家园 傅斯年自己的学术成就,约等于零

            蔡元培也好,傅斯年也好,这帮民国大师自己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学术成就? 也就是 “读书等身”,除此之外,只能算个社会活动家,大概相当于瑞典环保少女的水平。

            当年的德国文青,在酒馆里喝高了就互吹,你说我是十九世纪最重要思想家,我说你是德意志哲学的闪亮新星。所谓 ”民国大师“,基本上就是这种灌饱了黄汤,八大胡同逛了窑子回来,空虚之下,贤者时间的产物。

            • 家园 傅斯年就是“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可惜都是擅长假设,不擅长论证。

              还有一些研究不是独立的,混合政治经济在里面的,比如顾颉刚拿自己的堆垒历史轮怀疑自己的历史文化,造成的影响很是恶劣。这一套应该被拿去研究西方,照一照西方历史发明家们的妖。

              • 家园 我从方法论入手,还是被人批

                就不说这几年博论还有重视古史辨方法的了……

                古史辨的实证方法并没什么特别之处,甚至他的方法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问题,然后他论证的和实证的并不是一个命题,远远超出了实证方法所能证明的问题。然而说这些话还是被一些人批。

                比如顾颉刚论证某些人、事是否存在,这是合理的。但是,他开始说「随口编造」的时候,他就不再是实证史学,而是意识形态。因为他并未就编造的理由提出论证,而是直接认定为「糊涂账」。要这样西方经典更是胡扯。

                方法上,看上去是用民俗学、故事眼光看待历史,没什么问题。但这等于从一开始就否认历史真实,预设了历史是故事,是层累的。那么研究结论当然是一笔糊涂账,是层累伪造出来的。这近乎于套套逻辑。有什么方法可言?

                现在有人用古史辨和伪史论对抗,或者用古史辨为伪史论辩护,大抵脱不出这个困境。那就是实证和他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历史哲学(观念史)」也是实证,恰恰是从那些「糊涂账」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随便就能伪造,要知道一般学者连分析他的能力都没有。他们研究中的混淆,更证明了,他们所谓的「科学严谨」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 家园 犯懒粘帖以前的短评,支持一下陈王。

      陈寅恪怀揣绝学,在政见理念甚至个人缘分上不合,以文人的骨气,清高可以理解,誓不食周粟嘛,何况他并没饿死,在中大也活的蛮舒适。——不过在以李爷为代表的“江湖人”,在朴实的人民大众看来,他的骨气和所为一钱不值。陈通透历史,却被历史框得死死的,缺乏突破历史的魄力和勇气,当然更谈不上驾驭了。他跟王国维面对五四大潮时候的经历可有一比。人民史观,平等思想对于经历了五四冲击和教育的陈寅恪来说居然仍无触动,就已经注定了他被历史淘汰,可惜了他的一身本领。

      文革是思想和灵魂的革命,慢说普罗大众,即使高级知识分子和党内干部,又能有几个真正理解。好在不管理不理解,至少这个伟大的实践已经在民族灵魂和文化深处生根发芽,而且必将推动中国再次复兴。

      ----------------------------------------------------------------------------

      “地变天荒总未知,独听凤纸写相思。

      高楼秋夜灯前泪,异代春闺梦里词。

      绝世才华偏命薄,戍边离恨更归迟。

      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绝世才华要变现,是要灵魂革命的,只有顺应历史大潮,才能“命厚”,才华才有发挥的天地,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尤其是人民的正面评价。否则就没有必要自怨自艾于“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只管“觅诗”,其实也是蛮写意的一种生活方式,求仁得仁。

      邓稼先,于敏老爷子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要“封侯”什么的,可是老百姓们就发自心底的给了他们最高评价。

      忍不住又叨唠了两句。

    • 家园 理工男看陈寅恪

      1、陈大师有什么为公众所知的成就?

      作为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先生仅就教育子女,是成功的:思永主持安阳殷墟考古挖掘;思成搞建筑;思礼搞航天,一门三院士(不是“四世三公”之类的做官,而是对国家文化科技确有大贡献),善哉。

      王国维先生研究甲骨文,是“四堂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有大贡献。

      赵元任先生,语言天赋过人,长期在美国当教授,也算是在中华文化海外普及教育有建树。

      陈大师,除了柳如是传算著述,其它还有啥?一直想听极赞极崇拜他的人详细介绍,至今还未得。作为教授,或是教出什么学生;或是在学界文化界有影响(如出书或论述中国自农业文明转向工业社会相关的观点、思想);或者教自己的子女成大才。对比梁、王、赵三先生,三者陈大师何所出?

      2、陈大师的名言“自由”“独立”“精神”等等,为什么嘉许于王国维先生?

      据说,王观堂先生生前常去跪拜溥仪逊帝,应该不是教之什么学问,而是“受教”于那个小孩。陈大师如果用明末士大夫“忠”“贞”“死节”之类的话语称赞自溺的王大师,自无问题。但是他用“自由”“独立”等时兴的褒词加冠于观堂先生,这就类似陈大师自己的学术成就——完全看不懂了。一直想听极赞极崇拜他的人给点解释,也是至今还未得。

      3、陈大师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各位河友多有高见,窃认为还有一点极重要的——认知问题。即王阳明先生之“知行合一”、毛润之先生之“认识来源于实践”,PK宋明理学之知识学问来自书本(据说最好是古籍、洋书、奇书如奇门遁甲、葵花宝典之类)。

      认同后者,自是以懂得各国语言越多、读书越多,划等号于“学问越大”“见识越高”、以至于“大师最大”,民众只有跪拜的份。

      因此,在理工男看来,陈大师崇拜之现象,实质无非文科生们向现今中国社会、已经大半工业化的社会/大众/当政者,要宋明理学儒生士大夫之特权也。

      搞明白了实质,方可论及其余。

      通宝推:花大熊,青菜鱼,梓童,zen,一着,尚儒,hwd99,陈王奋起,ton,独立寒秋HK,俺是老胡,cngood,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