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确实,工厂是农民心中的天堂

                            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在中国启动工业化之前梁漱溟就跟主席探讨过这个问题。

                      • 家园 无论哪个时代,工厂的产出都是种地的N倍

                        不独毛时代,现在几亩地种地一年也就挣个千把块钱,单干没办法处理农产品,被粮商压价压得死死的。城里打工一个月挣得就比种一年地强多了。

                        毛时代进城当然困难,城里都只能有一个子女留城里,剩下的知青下乡,挤出来名额给农村招工呢。城里面人对知青政策基本都是很不满意的,没多少人愿意下乡的。

                        如果不是毛时代追求公平,你老家也不用打破头抢了,安排城市里面的子女工作,城里的岗位就不会有多余的留给农民了。

                        毛时代招工进城了就能有城镇人口待遇了,自然抢手。

                        现在的农民工,社保全国统筹喊了多少年了。。。打工交的社保不能带回家乡也几十年了。医疗,教育方面的差别待遇也是N年一贯。

                        改开以来的血汗工厂,包身工的报道90-00年代太多了。不是工厂失火,工人被锁着逃不出来,就是日韩台企业逼工人下跪,自抽耳光,要么就是留守儿童没人管,电子产品有毒有害没人治,尘肺病没人管,工伤致残没人管。以前河里就讨论过珠三角一年掉几万根手指头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我是庆幸出身在南方城里,虽然经历了大下岗,好歹家里人还能撑过来了,还是享受了城市户口的好处。那时候真是如履薄冰,就怕有个啥病的感受现在都很难忘。还好没在东北,不然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边执行成了小型的休克疗法看着真是突破认知底线。

                        我对明史感点兴趣,看看现在地产党勾结地方政府大肆炒作地皮,靠着政策谋取几十倍的利润,当天上人间的小姐一个月工资顶的上西部人民几年的全家收入的时候,不由得就想起秦淮八艳了。

                        • 家园 既然工厂的产出都是种地的N倍

                          为什么不多建点工厂让农民去工作呢?至少可以说,毛对工人的照顾的确让农民有理由不满,如果对工业积极一点会很有意义,工业总是伴随着风险,总是害怕风险,抱怨问题就做不了工业,就像苏联。

                          • 家园 工厂能从天上掉下来?

                            好像毛他们那代人都是神仙,啥东西都能变出来似的。

                            • 家园 当然要靠人来建了

                              人总是不缺的,如果缺机器,更该多一点人来造啊,人多了倒班不行么?一个担心落后就要挨打,还有很多人在挨饿,要急起直追的国家不该这样做么?70年代才开始重视小化肥厂是不是也消极了点呢?

                              • 家园 化肥厂早就重视了, 没能力而已
                              • 家园 看了您的两个帖子,两个都是满满的“何不食肉糜”

                                。能说出这么幼稚可笑的话,我真怀疑,您是从哪个时空穿越过来的,还是说您还是一个不满10岁的小朋友?

                              • 家园 50-60年代侯德榜就在搞小化肥了,不多看点东西

                                对于当年底子贫乏到啥地步真没办法想象。

                                1957年7月,侯德榜在大连碱厂参观食用碳酸氢铵小装置时受到启发,运用联合制碱新工艺的思路,构想出把碳酸氢铵的生产融入合成氨生产之中的方法。合成氨生产流程中有个水洗工序,用水吸收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合成气净化。他设想,将水洗改成氨水洗,用合成氨车间生产的氨制成氨水代替水,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在净化合成气的同时生成碳酸氢铵,使脱碳工序与氨加工车间合而为一。这种办法,既不要特殊材料,又能大幅度降低氮肥厂的投资、能耗和产品成本。1958年4月,碳化法生产碳酸氢铵的新工艺试验获得初步成功,1961年建成第一条8万吨级生产线,达到了预定各项指标。随后,这种新工艺在全国推广,成为中国生产纯碱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

                                不过碳酸氢铵肥效比尿素差太多了,还容易分解,农民还是喜欢用尿素。至于有的地方还生产氨水,这个确实没人想用。

                              • 家园 给你十万人

                                穿越回去,带十万人,怎么建一个工厂?

                        • 家园 平等如果可以像你那样解释,

                          没看过明史的我也可以说地主和农民是平等的,别不信,如果有两帮人,一帮人庆幸自已生于此帮,另`一帮人拼命想挤入前者,你能说这时候人是平等的,还有什么不能说。你说珠三角的几万手指,你想过他们为什么宁愿丢掉手指也要去珠三角,是在家过不下去了啊,苛政猛于虎听过没,手指算什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