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洋两岸的综艺节目 -- 本嘉明

共:💬117 🌺391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确实脸盲了 -- 有补充

              André Rieu的露天音乐晚会,油管上看了很多。

              你那个视频是观众手机录的,没有修音。还是看这个:

              猫-回忆

              美的宝库是无穷无尽的,多看一些,对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帮助。国内的大型综艺,跟这些音乐晚会比起来,有点“钢多气少“。

              我其实很喜欢这个: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X4JlDC_WOo]日瓦戈医生的Lara+轻骑兵[/URL]

              最近在说阎润涛,我觉得这个视频代表了互联网写手应有的态度:该到你表演时,体面而自尊地舞蹈,不要有丑态;当观众不再需要你时,毫不留恋地快快跑。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刚才链接没有设置正确 -- 补充帖

              日瓦戈医生的Lara+轻骑兵

              • 家园 老本又错了,那个视频不是

                手机拍的。理由是:

                1.这段一镜到底视频(2011年底拍摄)镜头摇动的稳定性,就是今天的手机手持也很难做到。这是一个家用摄影机(照相机)放在单(3)脚架上拍摄的。

                2.视频的夜间色彩饱和度与镜头的景深宽裕度。

                又:官方现场视频的声轨(2-4声道)是根据原始声轨(远大于4)编辑出来的。现场观众区域内话筒的拾到的声音通常是很“脏”的(已经混入场地音效等,非常容易识别),官方现场视频一般情况下不会用的。

            • 见前补充 4570387
          • 家园 图片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担心过了,现在没有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实力和作品

        现在抖音上的网红和歌星多了,红的途径很简单,单这种轻松就有上百万的粉丝,他们都能看到你的作品,没人能封杀你。关键是有没有好的作品,一首歌真的好听,火起来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成个网红之后,可以做广告,卖东西,收入也非常可观了,不再像原来那样北漂住地下室,也不需要陪睡换资源,和当年确实不一样了。

        长久的走下去就看她自己了,我也很欣赏她,感觉比张碧晨更有天赋,表现力更强更华丽,希望自己有定力吧。现在关键还是找到好歌,尽快形成自己的代表作,并形成自己的路线和风格,这些需要一个强大和负责任的公司。也可以自己开工作室,就看能不能找到好歌了,希望能听到更多好的作品,祝福她吧。

    • 家园 第四场:B组的公演

      这是一场很好的节目。

      每一季,需要一个核心招牌,头牌,去年的第一季,就是“勤深深”。但是,只有“勤深深”和其他组的那几首走心的歌,而没有梗,那就不是综艺了。所以我惋惜今年缺一个费玉清。

      但我没想到的是,B组有了费玉清的接班人,而且居然是常石磊。石头没有小哥那么油,同样有点“娘”,为人处世很柔和。小哥的八面玲珑,还是靠“龙兄虎弟”几十年的打磨,多少有点假;石头却是真性情,而且毫不世故,没有李健的那种深沉和不肯吃亏。他跟各款霸王歌手都相处得很好,评价王源,说“太心疼他”;跟李玟对唱,李玟也完全接纳他(李玟跟本季其他任何一个男歌手对唱,都不会达到这种默契程度);林海与他,理念上显然是一拍即合的。

      在这里,我们把B组看成志愿军一个连队,他们相处得非常团结和谐。“胡须春”是李云龙式的痞连长,石头是连指导员,孙楠是高炮排长老八路 ,周延是侦察班长,王源是司务长(老成细腻),李玟是志司空降来的一排长(人会说英文好不),邓紫棋是一排副(新参军的大学生,最喜欢攻山头),大龙是高炮手挺能动脑子。林海是志司的情报处长。

      现在林海的情报来了,下礼拜的正面敌军,要么是美国陆战一师,要么是“白虎团”,选哪个打?

      陆战一师是钟镇涛,冯提莫,黄绮珊,张碧晨;“白虎团”是张信哲,太一,容祖儿,希林娜依-高。

      春连长一看,陆战一师拼刺刀滴不行,但火力太猛,黄妈一开炮,地动山摇,我这里搞再多花花肠子,都给拍没了。于是计上心来,说不如兵分两路,我带上周延,石头,王源,绕道去奇袭白虎团,柿子捡软的捏。“白虎团”白白净净,一看就是从小没打过群架的,貌似不是我们新义春堂口的对手。咱全连的重兵器,高射机枪高音炮,都交给一排长扛硬把子,去顶住陆战一师,邓紫棋跟黄妈对轰,高炮排在旁边起哄。

      大家说要得要得,分头准备。

      下周白虎团的日子不好过啊。

      • 家园 绮幻旅晨中国风被淘汰,有点可惜张碧晨但也许本就是友情出演

        黄绮珊、张碧晨、钟镇涛、冯提莫组成的绮幻旅晨中国风战队因排名最后一名淘汰,意料之中吧。

        李玫孙楠的现场表现很好,王源的情商很高,大龙做为音乐剧演员还是在舞台上更能展现出特长。

        林海的节目不会差到哪里值得看

    • 家园 从第一季“超女”到今天的唱歌综艺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包括内地和港澳)一茬一茬的年轻人,自我意识的不断累积和觉醒。

      谭咏麟钟镇涛那一代(现在70岁的),艺人不敢有想法,或者说有了想法也不相信自己是对的,首先否定自己;到了现在50岁以上那代艺人,比如周华健/黄凯芹,他们有了想法并且坚信自己是对的,就会说出来(黄凯芹因此被冷藏,不得不移居加拿大,但是我个人相信他远走加拿大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周慧敏也在加拿大);到了40岁那代艺人,比如谢霆锋,他们有了想法并且坚信自己是对的,不但说出来而且直接去行动,不管原有的束缚以及社会看法,但如果不自信的时候仍然会隐忍后退,所以有些事情一波三折;而今天内地30岁那代艺人比如周延,认定自己是对的就会一直往前;

      今天内地20来岁的艺人比如王源,基本上他们就不觉得自己会错,一旦有想法就是对的想法,可以大胆说出来的想法。因为他们的人生一直处在社会的繁荣发展期,他们的自信不全是狂妄,而是在人生中一点一滴体会到一种东西: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是无所谓对错的,是几个路径都走得通的,无非有的路直有的路绕。那为什么一定要礼让前面的人让老师们选道路,为什么不可以我先选我觉得舒服的那条路?可以说,以前每一代人都是“唯资历论”,都是媳妇熬成婆,先是吃亏,熬够资历了,成腕了,大爷我说了算,你们徒子徒孙们吃点苦吃点亏,接着给我熬。现在,从95后开始,逐步是“唯能力论”,你行你UP。人间多数能力的养成,确实还需要年轮的沉淀,但有些行业,出几个天才是可以“抢旗”的,社会要容忍他们插队,只要他们拿出来的东西经得起多数人的检验。

      中国和美国的95后,大致都是如此。不过中国95后里面,工科生虽没有过半,但比例较高;美国95后里面,文科生多。这样一种“95后气概”已经成了气候,这是中美必然会以多种形式对撞的一个原生动力-----双方都不服,而且不愿意隐忍,不愿意委屈自己。

      所谓治国,就是煮菜。你有什么样的食材,就必须下什么样的佐料。该去腥的去腥,该提味的提味;该爆炒的爆炒,该文火的慢炖。

    • 家园 听从推荐去看了这个节目,发现

      这个节目还是听不错的,年轻一代很生猛!

      谭咏麟年纪大了,变胖了不少,总感觉变得很像另外一个人,对,就是英国的埃顿庄,Elton John。 以前不会将他俩联系在一起,现在谭咏麟胖了以后连长相和神态都有那么点Elton John的意思,特别是眼镜片后面眼珠一瞪的样子。 话说他俩在乐坛的地位都非常高,倒是可以类比一下。刚一查,俩人年龄也差不多。

      新生代歌手看来是大陆孩子的天下了。港台可能有个别好的,但是已经无法和大陆比了。

    • 家园 我最近也看了两个国内的综艺,LOL
    • 家园 有意思

      你自认为过时了,然后又来评论一个你认为不错的综艺,逻辑好像有问题。

      说起来,看电视的还是老帮菜多吧。

      各电视台主打的观众群不太一样。湖南台以洗脑青年为主,北京台,山东台以老人为目标。上海台不太清楚,恐怕是主打小资?

      上海这地方被中央控制得比较严吧,加上经济结构问题,外地人虽然多,但是都没怎么冒头,比较排外,而本地人其实也不怎么能干,都是打工仔性格,电视节目四平八稳,出彩的不多。

      你说的这个《我们的歌》我看了几期,怎么那么多过气的港台人?说起来,中国现在这么多读书识字的人,学过音乐的也不少吧,创作出的好的歌曲真不多。我也不敢说自己年轻,象这个太一的这种音乐,还真不觉得怎么样,也可能和我的听歌习惯有关,我是听多了日本歌,从80年代到当今。

      • 家园 电视台制作播放正在让位于独立制作,网络发行。
    • 家园 真正的移交在四十岁

      不会到60,主流的移交是前10年交给后10年,60后的交给70后的,70后的提拔之后空出来的交给80后的,以此类推。

    • 家园 戏说几句 -- 有补充

      林海做《我们的歌》应该是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理想的,他现在面临一些压力,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或许这些推测没什么用,或许会对大家有点启发。

      这个节目的看(卖)点是:高水平+不可预测性(号称覆盖全谱歌迷,只是个噱头)

      林海不喜欢操纵节目,给人黑幕的嫌疑,所以用了“品鉴团”制度。按60后,70后等等,分成好几个“品鉴团”,歌手唱完排名次,主要以“品鉴团”投票为准,以示公正,林海自己也不得罪人。

      而且我相信,在第一季结束时,节目组通过对“品鉴团”的民意调查,归纳出大家都希望在下一季请来的明星名单,这应该也是筹备第二季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这里有个BUG,各个“品鉴团”的人数大体是一致的。但观看节目的观众,按年龄划分的话,显然95后的人数要大大多于“95前”,因为多数人是从移动端和笔电上看的,从电视里看的大龄观众只是少数。换言之,如果要清晰代表场外民意,各个“品鉴团”的人数,必须要“加权”后重新安排。

      现在这个“品鉴团人数划一”的规则上的先天缺陷,就类似于美国大选中的“选举人团制度”以及参议院制度。

      每一季节目,都是有政治意义的,寓教于乐,所以必须有情怀。中老年“品鉴团”团员支持这种情怀所以要刻意放大他们的声音,但市场未必买账。而如果单纯服从市场,只有一群“太一”在那里跟着“胡须春”群魔乱舞自娱自乐,那么节目的受众范围大大缩窄,节目的艺术性也趋于单薄,跟“街舞大乱斗”也没区别了。所以林海很为难。

      第一季中,A组一个很关键的点位,是费玉清。在第二季,林海找不到小哥的理想替补,是事实。

      要弥补这个缺陷,只有两个办法:一,找个勉强合适的。二,建立一个“不需要费玉清的新模式”

      在今天这个A组里建立一个“不需要费玉清的新模式”,现在已经来不及了,好在理论上还有一个X没补进来,可以通过替换,换一个比较逗比的进来。我建议可以考虑一下王菲,王菲是一颗氢弹,需要一颗原子弹才能引爆她的逗比才能,这只有林海当原子弹,这个要求对林海也是比较苛刻的,跟他的临场风格不符。退一步呢?薛之谦和大张伟都不是好的备选者。

      如果王菲进来,A组可以是:王菲-太一,张信哲-冯提莫。王菲-太一的搭配极有风险,但一旦小宇宙爆炸,半年的热搜都满了。

      没有热搜的综艺,就不是好综艺。目前A组里“热搜绝缘体质”太多,不改的话,林海可能要走麦城。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假如王菲唱黄龄的《痒》 -- 补充帖

      “太一”在旁边加饶舌,是什么画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