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教育:别人家的孩子 -- 漂漂2号

共:💬30 🌺1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护校原来是初中专,不是技校

                在80, 90年代存在卫生学校,设置医士和护士专业,属于初中专类学校,农村女孩子要很高的分数才能考进去。

                技校原来是城镇户口人的专利,农村初中毕业生不允许考。

                我认识两个当年的技校生,现在生活都不错。第一个是我小学校长和另一个老师的二儿子,由于父母都是公办老师,所以他也是城镇户口,1985年左右考不上中专高中,考上了邮电类技校,后来在邮电系统混得不错。第二个是我初中的同桌,89年初中毕业,成绩非常差,没能在浙江温州考上任何学校。但是他妈妈是上海知青,按政策有一个子女可以回沪。他在90年考上上海的园艺类技校,后来在上海长信局,现在小日子也不错。我的同桌得过小儿麻痹症,腿微瘸。如果留在农村的话,他娶老婆都成大问题。

              • 家园 目前男护士收入不错

                数量少需求大,在大医院找工作及其容易,自然就有少部分中层家庭男孩子选择。未来难说。

                实际上,国内护士上升渠道比美国少。美国护士可以当助产士,practioner,护理麻醉师(很多男孩子),国内没有。

                • 家园 没记错安徽2000年才开始搞男护士

                  本科学历, 还是用一些非正规手段开的专业.

                  据说一直非常好就业.

                  • 家园 是这样。我们这里,华人小男孩,我们就见到

                    两个去读了。但女孩反而很少见,都是移民成年女性去读。

                    一开始限于传统观念,家长还有点难堪,但闻者都立刻给予肯定,人前人后一致,最多一点酸话。

              • 家园 低端工种里,部分护士是高收入群体

                护工,保姆,厨师,司机,水电工也算,需要一定技巧,还有交流方面要求。只要是个人化的岗位,需求很大,差异很大。进工厂或类似场所,想突出个人,有系统压制。

    • 家园 小学二年级晚上10点半睡觉太晚了,对身体发育不利。
    • 匿名 子女教育的盲点

      我同意投胎的说法。

      从出生,很多事情就是定式了,不要幻想别人是低手。

      尽管输赢难以逆转,多输少输,还是有区别的。

      胜者全拿走,在大面积人群中,绝不可能。

      少输就是赢。

      子女教育,在浮躁中,一个比较难注意的,是孩子性格培养。

      我认为孩子的专注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更重要,而且不因为家庭背景有区别,这样走上职场,自学习能力强,能适应。

      但这个能力不足以成为领袖,这是好部下的性格。

      长时间的复习性学习和手机游戏对这个性格形成都是破坏。

      -----

      最后,素质教育就是胡扯。

      • 匿名 素质教育不是胡扯,只是除了富豪,没人承担得起素质教育
      • 匿名 物竞天择吧,咱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路铺直些、平些

        教育资源往上聚集是事实,有利也有弊。毕竟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本不是个小数目,殷实家庭相对有时间和资源为孩子提供学习的空间,成功率更高些。弊病就是阶级固化,社会能做到开一个小口子,通过分数竞争给寒门子弟有跃升机会,已经很公平了,可惜这种机会还正在被明目张胆地剥夺。

        咱做父母的能做些什么呢,不过尽可能为孩子赚个机会,一个不被落下的机会罢。咱基本左右不了什么,只能顺应什么而已。咱能做的就是尽力让他学习和准备,当机会来临时,让他有能力把机会抓住。

        至于领袖性格什么的,举个例子:比如勇气吧,勇气是勇士的必备,成功屠龙的是英雄,被恶龙吃掉的就是笨蛋,这世上能成功屠龙的少至又少,大多数都成了恶龙肚里的点心,那你说这勇气对这些被吃掉的勇士来说是福还是祸呢。

        成功==能力+耐力+勇气+运气。

        咱们父母尽可能为孩子培养前两项,而勇气的培养,是要有不被吃掉的资本来保底的。

    • 家园 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别人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去年年底和朋友聊天时,我的朋友们对子女教育也甚是焦虑,他们孩子有幼升小的,也有小升初的,为了子女教育有买房考虑学区房的,报了不少课外班的,即使不买学区房,也有花钱上私校的。我就开导他们下:

      投胎是个技术活。目前,凡是能投胎到省会和一线城市的,父母不好吃懒做,生活习惯健康,有稳定收入的家庭的孩子,大概率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也没必要去累死累活的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着搞早教上补习班。都已经这么有技术的投胎了,早就赢在起跑线上。我的理由是:

      1. 看出生率。生育完全放开,出生率也上不来了,尤其大城市。未来是岗位找人,而不是人找岗位

      2. 家庭小型化,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为主。我的朋友们都有房子,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了,大概率会给孩子留房子,估计还不止一套。到时候,孩子没有攒首付还房贷的压力,干什么工作还不是看自己心情

      3. 凡事看机率和运气。把自己孩子培养成郎朗或者Elon Musk我的朋友自己都没信心,自己也不是啥牛人,何必推娃推那么狠。反正孩子终将平凡,还是和自己和解为好。要是孩子不平凡,八成也是祖坟上冒青烟和基因决定了。父母因素基本不能保证孩子的不平凡,但是父母大概率能保证的是孩子的健康和正常的性格。要是这样,还是给孩子一个平和的童年,上课外班,上就上了,孩子有兴趣就坚持,但真没兴趣别强扭

      通宝推:洋东,普鲁托,
      • 家园 这就看目标高低了

        父母已经开拓到一个平台,对后代的目标低点,只要在身边,房子房子有、人脉人脉有、环境环境有,后代大体舒服舒服,根本不需要太费心费力,说句特别糙的话,当猪养OK,只要孩子认可,皆大欢喜的好事,顺天时合地理得人和,两家肯定都幸福新时代。

        对后代目标高点或者后代自己目标高点,那我存的那点钱、留得那些人脉关系、置的那些房、甚至找的那些相亲,统统贬值到鸡肋。孩子愿意去北上广深纽约巴黎,一个父辈小中产的平台哪够看呢,什么房子几套,卖得出去多少。

        说到这,就不得不从个体延伸到群体。孩子长起来,那时的人少得太多了。但那是否就意味着工作好找就业没问题?未必,相当未必。因为一个社会的活力,在雇佣劳动生产方式下最终动力是市场需求,人少了尤其是分配要还没有实质性改善,需求疲弱是必然,缺少需求的社会根本没那么多工作岗位。岗位数量不是慈善机构,短期反应是需求一降,岗位打着滚往下跌,长期反应是一出现用工不足就会转向机器人换人人工智能换人,所以岗位富余这种东西是没保障的。生产方式本身会不断制造产业后备军,这是生产方式的本性,所以以后的社会并不必然长期用工短缺,一时短缺不代表长线趋势。

        那么,家庭如何应对未来的老龄化和人口萎缩呢?调整孩子的学习。一是调整方向,未来需要的人力结构跟目前会有很大变化,谁也不知道细节,但不断地追踪,及时调整是能够的。二是调整方式,光看分数真的不行了,首先得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其次得让孩子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逼着学的以后估计得吃亏。

        目标高点跟低点,策略差异很大,作为父母,提供一个物质硬件平台,在这个阶层已经分化的社会里,往下看大体足够了,孩子混一混大体没问题,往上看根本什么都不算,提供的跟需要的多数都拧着,根本的需要是父母自己把自己扭过来,扭成适应未来的样子,让孩子有样学样,拿到成本最低的那张能力通行证。

        如果能够给孩子自信、自尊、好奇心、与人正常沟通交往、延迟满足,相信孩子自己会处理好未来。但往很高的目标上攀登,如果非压孩子一代人身上,已经有点难为人了,太高的目标,就别考虑逼一代孩子了,容许孩子努力完成一部分,把未境内容留给孩子的孩子吧,凭什么他们非得过不成自己,必须过成我们要求的样子呢

        • 家园 为人不自在,自在不为人

          “勤俭懒叹散“,是咱老广对富家五代的标签。逆水行舟,容不得孩孩时代的风流放浪,如果你选择先甜后苦,就莫叹世道无情。当然,先苦的也不表示必定能苦尽甘来,物竞天择就是了。

      • 家园 好的岗位是需要竞争才能获得的

        对于市场上的商贩,甚至写字楼里的文员,绝大多数人用加减乘除就能解决工作的需要,为何学校还要教代数函数呢。无他,就是让更优秀的人才去获得更好的岗位。诚然,读书行的不一定工作行,但学历是检验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社会、企业不可能无条件花资源来检验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而学历则是你过去在校园里能力证明,是一种最直接的能力认定。

        补习什么的,往往真能体现在成绩上的,高考分数一分之差,就是几千基本几万人的分差,为这一分数之差,就得从小到大一步一步的拉开差距。所以作为家长,俺虽不情愿,但也要顺应潮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